作者:

第11章 《桃花扇》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3)

  道义上的优越感使得女人内心充满力量,使她声音激昂有力,她妩媚的脸显得庄严而凛然。她蔑视眼前的高官权贵,转而想到复社的文友,再远一点的东林党人。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精神和他们息息相通,而今,终于融为一体了!

  这一顿骂可比祢衡骂曹操要露骨刻薄得多,骂得几位大人肝火上蹿,兴致全无。这几位仁兄哪有曹操的气量,脸上挂不住,几乎立时就要给这个不识好歹的女人一点颜色看,幸亏又有杨龙友在场打圆场,把香君救了下来。

  杨龙友性格如此,原非骑墙。他后来起兵抗清,不屈而死,并非软骨小人。

  又过了几天,阮大铖把自己新写的几出戏献给弘光皇帝。阮大铖的戏比他的人品要好得多,那是经得起名士们挑剔的,名不虚传地好!弘光皇帝一看喜笑颜开:“甚得朕心!”立刻吩咐他们在民间选优(优伶)进内廷供奉。

  李香君又被选进内宫。同崇祯末年被选入宫的卞赛和陈圆圆一样,她们都身不由己,逃不开命运的捉弄。她们唯一幸运的,是最终竟然离开了宫廷,没有被埋没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成为废墟上的瓦砾。

  孔尚任感慨着,通过文字构建一个幻象,深入更为久远的时间,他试图追寻着一个三百年的王朝消亡的答案。青灯照亮了他的眼,他边写边叹息:“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随着书写,长途跋涉的他将逐渐接近这个答案。

  李香君的身影暂时隐没在宫门内。侯方域走到金陵三山街,他将在书商蔡益所的寓所里遇见他许久未见的朋友,随即被投入大牢。

  重逢的喜悦尚未咽下,祸事就接踵而来。阮大铖得到线报。他马上派人把这些曾经志得意满的公子哥们投进牢狱。

  罪名?报复就是最好的理由。风水轮流转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看老子怎么玩死你们!

  审讯的官员挂冠而去。能够在混乱中抽身而去的人,总是冷漠的,洞烛先机的。一个建立在私欲之上的朝廷犹如一颗脆弱的露珠,摇摇欲坠,怎么可能稳固,值得托付呢?

  至于长久——更是妄想。

  他袍袖飘飘,遁入山林。“眼望着白云缥缈,顾不得石径迢遥。

  渐渐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几个渔樵。翠微深处人家少,万岭千峰路一条。开怀抱,尽着俺山游寺宿,不问何朝。”

  道人飘然远去,在白云松下悠然高卧,他偶尔睁开眼睛,望一眼山下红尘。依旧嚣繁,世人为自身安危奔忙。兵来将挡,干戈不断。他望一眼那对红尘中相互守望的男女,一点痴心不熄,一丝幽恨未消。

  他眯眼,看看天上的浮云,笑一笑,深知那度化的时机未到。

  乙酉三月,面对左良玉“清君侧”的大军,马士英和阮大铖等暗暗合计:“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调黄、刘三镇兵力去阻截左良玉,清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福王也很快把自己的福气耗完了。

  乙酉五月,史可法兵败的消息传来,福王私出宫禁,带着妃嫔珍宝,撇下文武官员潜逃。

  只有一年,他癫狂迷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什么中兴之主,他全数承袭朱家人令人发指的昏聩。他看不见在扬州史可法独立难支,英雄末路,一腔热血化泪零:

  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

  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

  纵然他早已力不从心,知道大势已去,依然在苦苦坚持。他哭得眼中见血,扬州的子弟兵为他的忠烈所感,誓言死战到底:“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有背弃,就有坚持!

  势不可违,扬州沦陷。基于对之前所遭反抗的嫉恨,清兵屠城,人烟灭绝。

  《明史》如此记载史可法的结局:“城遂破,可法自刎不遂,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孔尚任改史可法之死为屈原式的沉江。他写史可法城破之时:

  “俺已满拚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

  为了君王的安危,他违背了与扬州城共存亡的誓言——忍辱偷生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举步维艰,他希望那些身死九泉的将士们可以理解,他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当他完成所要做到的事情,他就会前去和他们聚首。

  当他走到南京附近,听到了弘光潜逃的消息。这无惧于千军万马的忠臣被这无情的消息顷刻摧毁得魂飞魄散。国破家亡,君王弃国而逃的耻辱感彻底地覆灭了他!遥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阙,眼前浮现帝座上那个人趁夜潜逃抱头鼠窜的样子。他暗笑自己可笑的坚持: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一切的奋斗和挣扎都是徒劳,全无意义!拔剑四顾心茫然。千年前的屈原所领受的巨大的幻灭感,挟着滔滔的江水汹涌来到他面前。既然信念灰飞烟灭,肉身也不必苟活于世!

  他纵身跃入江中!大明朝最后一根天柱坍塌,大地震颤,日月掩面,苍天失色!

  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山云变,江岸迁,一霎时忠魂不见,寒食何人知墓田。

  昔年苌弘冤死,蜀人以椟盛其血,藏之,三年化碧。为忠臣的亡故而痛惜,敬重,祭祀,口耳相传,用心纪念他们的,只有贫苦、平凡的百姓!

  百姓历来是善于造神的,将忠烈之士的亡灵奉为神,顶礼膜拜,使他们安息,继续保佑人民,他们的威名,因黎民百姓的赤心拥戴,不曾衰微和黯淡。

  苌弘如是,屈原如是,岳飞如是,史可法亦如是!苍生不绝,忠烈亦不绝其嗣。

  正如孔尚任通过文字的跋涉靠近了李香君和侯方域,我一样循此道靠近了这个书生。他的文字照亮了我的眼睛,让它们在黑暗中炯炯有神。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孔尚任对于苍凉的体悟是惊人的。他善于捕捉那些潜身在黑暗中一言不发的事件,然后清晰地书写出它们的样子。他如同亲历了那些纷争一样,写来历历在目,往事在他笔下栩栩如生。

  《桃花扇》文辞之美,思想之深,感慨之真,为四大杂剧之首。尤为奇妙的是,他并不是世俗意义上潦倒落魄的书生。他的出身可谓不凡,祖先是最受读书人尊崇的孔子。历代帝王都对孔子的后代善加利用,不敢怠慢。

  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

  随着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的深交,十余年前关于《桃花扇》的创作构思,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心中。

  他不能拒绝这样的冲动。身为文人,他知道抒写历史是多么意义深远之事,他的祖先曾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无所遁形,在暗夜尚且战战兢兢,不敢伸手靠近竹简。忠臣烈士彪炳史册,不至被人遗忘。他的讲述与日月同在,深刻入时光。千载之下读起来仍惊心动魄。

  我必须说,孔尚任是寂寞的,巨大的孤独感和不确定让他写出生死相托的信义,写出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

  但最终,抵死的缠绵也没能抵挡他内心吞噬一切的虚无。他让李香君和侯方域在栖霞山了断情缘,挥别红尘。

  再见面。已是栖霞山。夕阳无限好。

  一场战乱,倾颓了一座城池,成全了他们,却没有成全他们。一样是乱世儿女,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因因果果,无法定论。

  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与世人并无不同,他们的聚散离合细究起来也普通。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出众是沾了那个光怪陆离乱世的光。爱情只是吸引人眼光的水晶球。更值得关注的是,控制这个水晶球的人给予的启示。

  《桃花扇》里真正感人心魄的,是孔尚任对于离合,对于兴亡的深刻剖析。

  最后——他借张道士之口点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怎知道姻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的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这声音苍老而平静,如同晨钟暮鼓破空而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侯方域和李香君闻言,豁然顿悟,抛却尘缘而去。这个结局长久以来被人质疑。二人千辛万苦重逢了,历经磨难,相思之苦尚未解,岂能因一个道士几句话就遽然放下一切。

  这个想法貌似通情达理,实则囿于情爱且浅薄狭隘,误解了作者一番苦心。孔尚任并不是刻意拆散两人来造就一个悲剧,而是他洞察世事,深明一念之间顿悟的力量。

  放开才是解脱。

  若按比较接近历史的结局,李香君终随侯方域从良,隐瞒身世进入侯家,后来身份败露,为公公侯恂所不谅,逐出家门。气节终究拗不过出身。而侯方域终是没有抵御住诱惑,他去参加清廷的乡试,仅中副榜。灰头土脸回乡,将自己的书斋改名“壮悔堂”。又因与香君离散,不久郁郁而终……这样的结局,好过孔尚任的安排吗?

  孔尚任并不是要写一段爱情,他是要逃过一段爱情来写历史,写兴亡。他想他的讲述对世人有警醒,但世人的眼睛只关注情爱。

  在《桃花扇》的结尾。孔尚任写了一出《馀韵》。《馀韵》中归结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楼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到老。

  我怀疑,他所感知到的易消易逝的无常,那无处不在的彷徨和无奈,即使经过这样费心、竭尽所能的倾诉,又有几人能懂?

  《桃花扇》里有张道人,《红楼梦》里有甄士隐入道和跛足道人唱《好了歌》。孔尚任或曹雪芹,他们思想最终的凝结,都是通过道人的形象来展现,借助道人之口来传达人生最大的奥妙。这不是巧合,更不是媚俗的演义敷衍。中国文人的思想多倾向归于道,最终有意无意回归到老庄的世界中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诗三百:思无邪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美人何处 当时只道是寻常 刘心武续红楼梦 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