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章 上卷 唐五代词(1)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①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②,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③。

  【注释】

  ①这篇叠用许多人世断不可能的事作为比喻,和汉乐府《上邪》相似。但那诗山盟海誓是直说;这里反说,虽发尽千般愿,毕竟负了心,却是不曾说破。②“参”“辰”,两星名。参(shēn),参宿,在西方;辰,心宿,在东方。天体上距离约一百八十度。出没不相值,亦叫“参”、“商”。辰为商(殷商)星,见《左传·昭公元年》。参、辰本不能并见,况在白昼。③纵然具备上边所说各项条件,盟誓可以罢休,却仍不能休,还要等待三更时看见日头。一意分作两层,加重之辞。

  浣溪沙

  五里竿头风欲平①。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②。满眼风波多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③。

  【注释】

  ①“竿头”或校作“滩头”。“五里”疑为“五两”之误。五两,鸡毛制,占风具。郭璞《江赋》:“觇五两之动静。”如不改字,解释为船行五里,风忽小了,亦通。②“长风”似与上文“风欲平”矛盾,故或校作“张帆”。但张帆即无须举棹,这里恐是倒句。追叙风未平、未转顺风时的状况。逆风划船,走得很慢,所以说“觉船行”。“举棹”正和“停却棹”对,反起下文不摇船,顺风挂帆,船走快了,所以说“是船行”。两语相承,用“觉”“是”两字分点,似复非复。③梁元帝《早发龙巢》:“不疑行舫动,惟看远树来。”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鹊踏枝①

  叵耐②灵鹊③多语④,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⑤。比拟⑥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注释】

  ①“鹊踏枝”为“蝶恋花”之异名。这和后来的“蝶恋花”,句法亦颇不同,故仍其原题。②“叵”是“可”的反文,不可也;读为“不可”的合音。叵耐,不可耐。犹俗语说“叵测”,不可测。③《淮南子·氾论训》高注:“乾鹄,鹊也,人将有来客,忧喜之征则鸣。”《开元天宝遗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近代也还有这种迷信的说法。参看下宋欧阳修《玉楼春》注⑤。④原作“满语”,“满”字疑是“”之形误,欺瞒。或校作“谩”。“”与“满”较近。⑤不要和他说话,即不要听他的话。⑥“比拟”,准备。

  别仙子①

  此时模样,算来是秋天月。无一事,堪惆怅,须圆阙②。穿窗牖,人寂静,满面蟾光如雪。照泪痕何似,两眉双结。晓楼钟动,执纤手,看看③别。移银烛,偎身泣,声哽噎。家私事,频付嘱,上马临行说。长思忆,莫负少年时节④。

  【注释】

  ①全篇从男子方面,追忆离别,描写对方。开首借月比人,即以月的圆缺来说明人事的变迁;以后用月影穿窗照见美人,实写临别情景,直贯篇终。②人本和月一样地圆满,所以说无一事堪惆怅,只是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未免可惜,即是可惆怅。圆阙并列,却重在“阙”。“须圆阙”,须有圆缺,定有圆缺的意思,唯口气较软。须犹应也,必也,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③“看看”,转眼,估量时间之辞,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④这是总结上文的种种的叮咛嘱咐,语在虚实之间。

  南歌子二首①

  斜影珠帘立②,情事共谁亲?分明面上指痕新?罗带同心③谁绾?甚人踏裰④裙?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红妆垂泪忆何君?分明殿前直说,莫沉吟。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⑤。罗带同心自绾。被蛮儿⑥踏裰裙。蝉鬓珠帘乱⑦,金钗旧股分⑧。红妆垂泪哭郎君。信是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注释】

  ①设为男女两方相互问答。这是民歌的一种形式,源流都很长远。词的初起,有多样不同的风格。此二首有意校字。第二首“哭郎君”以下原在另一首上,盖是错简,今校改。②“影”,原作,将“彡”搬在左边,即影字的俗写。人的影子映着珠帘。或将“影”改为“倚”,未是。

  ③“同心”,结子的一种式样,表示恩爱。④“裰”,补也,文义不合,当是错字。或引唐窦梁宾《喜卢郎及第》:“小玉惊人踏破裙”句校作“破”。“破”可作语助用,当轻读。⑤说面上的指痕是自己梦中弄上的。

  ⑥“蛮”校改字,原作“”,误。“蛮儿”,小儿。李贺《马诗》:“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⑦即用原第一问“斜影珠帘立,情事共谁亲”,回答第五问“蝉鬓因何乱”,章法整中有散。⑧金钗是早年丢掉的,或从前别君时所分,所以说“旧股分”。

  抛球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①。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②?

  【注释】

  ①白描写法,口气神情非常婉转,不像一般的七言诗句,别具一种风格。“他”,(tuō)。②“知闻”在唐诗中,或作名词用,或作动词用,详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这里当是名词,作朋友、相知解。若释为过从结交,当动词用,就和下文“解”字相犯,一句中有了两个谓语反而费解。“淡薄知闻”是一个词组,和张书所引“琴里知闻”“酒知闻”相像。这句如翻成现代语,大略是:薄幸的相知懂得人好心吗?是承上“少年公子负恩多”,说出这首词的本意。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菩萨蛮

  平林漠漠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②。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③。玉阶空伫立④,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⑤,长亭更短亭⑥。

  【注释】

  ①漠有广阔义。“漠漠”,平远貌。②这和杜甫《滕王亭子》:“清江锦石伤心丽”,句法极类似。伤心是重笔。“伤心丽”极言文石五色的华美;“伤心碧”极言晚山之青,有如碧玉。③“人”指思念征夫的女子。孟浩然《秋登南山寄张五》:“愁因薄暮起”,又皇甫冉《归渡洛水》:“暝色赴春愁”,都和这词句意境相近。孟浩然和李白同时,皇甫冉比太白年代更后,李白恐不会袭用他们的句子。前人诗词每有一种常用的言语,亦可偶合。如梁费昶《长门怨》:“向夕千愁起”,早在唐人之先。意境亦大略相同。④过片另起,和上片“有人楼上愁”,不必冲突。如《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是在楼下;下文换韵接“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便在楼上了。这些都多方表示盼望之情。《草堂诗余》“玉阶”作“栏干”。⑤许昂霄《词综偶评》:“远客思归口气,或注作‘闺情’,恐误。又按李益《鹧鸪词》云:‘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此词末二句,似亦可如此解,故旧人以为闺思耳。”许亦无定见,两说并存。但释为闺情当比较合适。如许说:“楼上凝愁,阶前伫立,皆属遥想之词”,岂非全篇都是想象了。⑥《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指大道上行人休息停留的地方。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白氏六帖》卷三“馆驿门”引庾赋,并云:“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①。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②伤别。乐游原③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④。

  【注释】

  ①《列仙传》上:“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娥”,美人通称,秦娥犹言秦女,指弄玉。楼、台亦通称,秦楼即秦台。②“灞陵”,汉文帝陵,在长安东,附近有灞桥,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③乐游苑在汉长安东南,至唐称乐游原,一名乐游园,在长安城内升道坊龙华寺之南。曲江在同地。④汉代宫殿唐时尚有存者,如史载贞观七年太宗从上皇置酒故汉未央宫(见《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唐纪》)。又借汉喻唐,唐人诗中常见。篇中所云,不必泥于汉家,盖中晚唐时人伤乱之作。

  韩 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姬人柳氏,曾为番将沙吒利所夺,后仍归韩。德宗时为中书舍人。

  章台柳①

  章台柳②,章台柳,往日依依③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注释】

  ①韩翃和柳氏赠答故事,详见许尧佐《章台柳传》(《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孟棨《本事诗》。②“章台”,汉长安中街名,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如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少年行》:“章台折杨柳。”《古今诗话》:“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故杜诗云: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十三所引略同,有脱文,引杜诗“柳色”作“柳市”,出杜集别本。杜句在《八哀篇·严武》诗中。《古今诗话》已逸,疑即宋李颀《古今诗话录》,见《宋史·艺文志》)。③“依依”,柔软貌。《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日依依”从《全唐诗》本,《章台柳传》引作“颜色青青”,《本事诗》引作“往日青青”。

  柳 氏

  事迹见前。

  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①,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释】

  ①《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张志和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著书名《玄真子》,亦以自号。

  渔 父

  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青篛笠③,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一引《乐府记闻》称张志和“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词”。西塞山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西。②“鳜鱼”,一种大口细鳞,淡黄带褐色的鱼,今呼桂鱼,即鳜之音转。③“篛笠”,篛通作“箬”,竹箬做的斗笠。

  韦应物

  韦应物(737—?),长安人。唐玄宗时为三卫郎。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贞元初(785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调笑令①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②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注释】

  ①本调“仄、平、仄”,凡三换韵。②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史记索隐·匈奴传》:“匈奴失焉支山,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花汁可做成红的颜料。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

  竹枝四首①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瞿塘②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③。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④。

  【注释】

  ①《乐府诗集》卷八十一近代曲辞:“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刘禹锡原作有小引。②“瞿塘”亦作“瞿唐”,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有滟滪堆,在江心。③“畬”,麻韵,shē。杜甫《秋日夔府咏怀》:“烧畬度地偏。”钱谦益笺引旧注:“楚俗烧榛种田曰畬。先以刀芟治林木曰研畬。其刀以木为柄,刃向曲谓之畬刀。”即所谓“刀耕火种”。耕种三年,田地须休息一次,故用《尔雅》“三岁曰畬”的畬字。④“情”、“晴”谐音。古乐府诗廋词,或出谜面,或出谜底。一般多用谜面,如“见莲不分明”,莲者,怜也之类;亦有出谜底者,如“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者,碁也。或依宋本刘集作“道是无晴还有晴”。《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一作晴。”作两“情”者出谜底也,作两“晴”者用谜面也。亦有上“情”下“晴”,谐音互见,蕴藉出之者,如清人朱子涵《重刊明钞刘宾客文集》卷二十七作“道是无情还有晴”。“情”、“晴”形似音同,流传易误。既各有合于古乐府辞例,自不妨并存。今仍从通行本并作“情”字,而记其异文,以供参考。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①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②。

  【注释】

  ①许浑《题峡山寺》四首之三:“蛮女半淘金。”金有矿金、沙金诸名称。淘沙金称为“淘金”或“淘沙”。②盖言王侯贵妇之金钱富贵,尽是从劳动男女在沙中浪底之辛勤劳动中得来。本篇在唐人词中,思想性殊高。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重庆市)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

  竹 枝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①月向西。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②一时啼。

  【注释】

  ①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西汉末公孙述据此,自号白帝,山、城因此得名。刘备伐东吴败归,就死在白帝城。用地名即景,亦有怀古意。②《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白诗《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唐代还是那样。“闇”,同“暗”。传世本《尊前集》,如黄荛圃旧藏明钞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汲古阁本,俱作“闇”,彊村本作“闲”,盖误。残夜鸟啼,作“闇”自好。白氏本集亦作“闇”。

  望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③,郡亭④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注释】

  ①“谙”,熟悉。②蓝草,蓼蓝,可制靛青。③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作者有《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宿因月桂落”,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又《东城桂》诗自注:“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这不过是中秋晚上到天竺山中赏月罢了。④“郡亭”,在杭州,盖即虚白亭。作者有《郡亭》诗:“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温庭筠

  温庭筠(812—?),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大中初(850左右)应进士,不第。黜为方城(今属河南)尉,改隋县(今属湖北)尉,后为国子助教。卒于咸通八年(867)以前。《旧唐书》谓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其词六十六首。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

  菩萨蛮

  小山①重叠金明灭②,鬓云欲度③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④。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⑤。

  【注释】

  ①近有两说,或以为“眉山”,或以为“屏山”,许昂霄《词综偶评》:“小山,盖指屏山而言”,说是。若“眉山”不得云“重叠”。②承上屏山,指初日光辉映着金色画屏。或释为“额黄”、“金钗”,恐未是。③《词综偶评》:“犹言鬓丝撩乱也。”“度”字含有飞动意。④这里写“打反镜”,措辞简明。⑤“帖”,“贴”字通,和下文金鹧鸪的“金”字遥接,即贴金,唐代有这种工艺。“襦”,短衣。绣罗襦上,用金箔贴成鹧鸪的花纹。

  又①

  水精帘里颇黎枕②,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③。藕丝秋色浅④。人胜参差翦⑤。双鬓隔香红⑥,玉钗头上风⑦。

  【注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于丹论语心得 诗三百:思无邪 美人何处 于丹庄子心得 刘心武续红楼梦 红楼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