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5章 方舟写文

  尚爱兰

  女儿快八岁的时候,我对她说:“国外有个八岁的小孩,和他爸爸合写了一本书。我们俩能不能合写一本书?”女儿说:“我不跟你合写,我自己要写一本书。”于是她就写了她的第一篇文章,叫《光荣传统》,我很高兴,因为她下笔就超过了四百字,而且还是自己命题。趁着热乎劲,又写了《亲嘴大王》、《电视坏了》等等,她几乎没有出现过写作的困难,课堂作文、日记、加上自己写着玩的一些文字,她在八岁至十岁的两年时间,写了近十万字的——我不知道该叫“散文”还是什么,也许可以简单地称作“文”。我不想称它们为“作文”。因为现今的一些所谓“优秀作文”,不过是僵化的样板。

  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件“严重”的事。有不少的人尽管接受过学校教育,但“写作的困难”一直困扰着他们。对于从小就使用母语的人来说,从他能“写字”到会“写文”,是否有很大距离;汉语写作对孩子来说,是否有很大困难;在孩子“写文”的过程中,怎样让孩子自然地、自在地、自由地走在“写文”的路上,我相信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

  你可能觉得八九岁的孩子,能有什么生活?孩子一定要“攒”够了生活经验才能动笔。我们觉得孩子没有生活,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儿童的语言特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要他们看到了,就会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反映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成人说这个事情没有意义,那个事情这样写更好,非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加进去,孩子就会不知所措,“写作的困难”就出现了。我一开始看孩子的那些“文”,也觉得有点不习惯,觉得没结尾似的,“意义”没出来。这时如果我和她商量,她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最终还是我“迁就”了她,因为孩子也许有自己的道理,她可以以自己的经验为根据来判断问题,在判断问题上人们应该是平等的。

  孩子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意义。让孩子放胆地写着玩,他就会自然地走上“写文”的坦途。

  你可能觉得一定要到“攒”了一大口袋词的时候,才可以写东西。这一大口袋的词可能就是成人的话和书面语言。难道每天说的话不是词吗?孩子的语言本身就是最天然、最生动、最质朴的语言,让孩子用孩子的话写文,他就不会有“没词”的烦恼。就算是没词,孩子会自己创造一些令大人叫绝的词,比如,《小偷》里写大姑父裤子后面的口袋,她不知应该叫什么,就称之为“屁兜”。《两袖清风》的开头:“同学们‘友谊’我……”似乎不是规范的用词,但她觉得用“喜欢”我、“爱”我、“和我好”、“团结我”、“巴结我”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用“友谊”我,也不失为一个幽默的说法。所以说,一个上学的孩子,只要他会说话,就应当会写“文”。

  “攒生活”、“攒词”,这对于孩子的写作来说,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个攒的过程,实在是太长了!有许多孩子攒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仍然语不成篇。越攒框框越多,越攒程式越多,越攒禁忌越多,孩子幼年时期可贵的生活、丰富的想象、鲜活的语言,就给攒没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所谓超常的“神童”,但蒋方舟不是。尽管她在“文”里总是宣扬自己有多聪明、有多漂亮,但我看她只是个长相没毛病、身体没毛病、智力没毛病的正常的儿童。她三岁认字,一年认了二百多个字,六岁可以结结巴巴地读简单的故事,快七岁才上学,开始写“文”也基本上和班里的同学同步。但她似乎一开始就比同龄人写的“文”长一些。内容上也没什么禁忌,她八岁时很热情地写过一个“爱情”故事,内容是给她的玩具娃娃找新郎。她的写“文”心态和语言很放松。只要放开了,让孩子抱着写着玩的心理去写,所有的孩子都能写。

  写“文”一定不是某些文人的专利,也一定不是限定年龄的“技艺”。看了孩子的这些“文”,我感到自己对孩子的世界有很多不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和想法与我们小时候有很多不同。不要等到他们七老八十了“追忆似水流年”,那时候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原装”的儿童世界了。

  方舟读文尚爱兰

  蒋方舟二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我带她到图书室借了一本《日本小学生作文选》,让她暑假里看,随后我和图书管理员说了会儿话,翻了翻新到的杂志,大约有一节课时间。待我们离开图书室时,蒋方舟说:“把这本书还了吧,我已经看完了。”我不大相信,就逐篇问她看过的内容,她果然过目不忘。类似的事情还有几次。二年级发了自读课本《小雨沙沙》,我骑车带她回家,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等回到家,她已经在自行车上把书看完了。发了新课本,他会在一天之内,把所有的教材看(除了数学,她只看自己能看懂的部分)。有一次,她和一位中学生合看一本书,中学生一会就不看了,他说:“这小孩看书太快,跟不上。”

  只要是文字上没有多大障碍,她总是抓起书来就看,家里的儿童读物看完了,她就看成人的书籍,她感兴趣的有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张爱玲文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台湾的《刘墉文集》、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她还喜欢看名人传记,流行的杂志。我觉得只要不是存心不良的读物(那种东西多半文字上也是拙劣的),孩子都可以看。

  我曾经看过一个作文题《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许多学生写的是“我最喜欢的书是语文书,语文知识都是从语文书上学到的”。假的!那是因为他们除了教材以外,没有看什么书,而这些学生往往并不喜欢语文。以为看好了语文书就可以学好语文,这是个美丽的谎言。

  一项调查显示:28%的家长不赞成孩子看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成绩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学生家中藏书100本以上的占58%,不足20本的占14%,个别学生除了教材和各种辅导材料,几乎没有课外书。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可现在我们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在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做练习册,做一套套标准化试题上,连篇累牍地做。孩子就这样被浪费了他们的快乐时光。本来他们可以读报纸、读杂志、读文学名著,现在把阅读抹去了,就等于釜底抽薪,孩子怎么能学好语文。”

  不看课外书籍,不要说不能拓宽视野,涵养性情,完善人格,培训能力,就是学起课文,做起语文卷子来也会是漏洞百出,捉襟见肘。

  她曾经也想看作文选之类的书,但是我阻止她看,我相信不看这类书根本不影响写“文”,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作文选之类的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麻雀要革命 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蓝天 花季·雨季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第一次亲密接触 天已微凉 听说我们不曾落泪 旋风少女 水北天南 1995-2005夏至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