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0章 古代文明未曾消失,中南美洲(4)

  麻木和知足的问题轮不到我来思考,我只是一个旅行者,怎样找出更多美景才是我要思考的。将近三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心中有美,眼睛才能发现美。刚刚离开洪都拉斯那种连青鸟都不去的地方,我来到萨尔瓦多找到住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冲进附近的超市寻找袋装食物和瓶装水。像我这样的城市人,即便走过千山万水,还是很难摆脱对城市生活用品的依赖。这些东西虽然不够绿色、不够自然,但是在生活条件很差的地方,它们却是非常珍贵的。超市里漂亮的女售货员是印欧混血,虽然肤色偏暗,但比白人的皮肤更细腻、更耐看。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和同事们都戴上了圣诞老人的帽子,以此来烘托节日气氛。超市墙上广告画中的美女也是印欧混血,她穿着欧式风格的连衣裙,梳着印第安人特有的辫子,五官融合了印欧两个人种的精华,大眼睛、高鼻梁、饱满的面颊、黑色的眉毛和洁白的牙齿——这种类型的女孩子非常符合中美洲人的审美品位。

  把刚刚买来的东西塞进肚子,再灌上几口无糖可乐,我渐渐从旅途的疲劳中恢复了过来。有了体力和精神,再观察起这座城市就和之前的感觉又不一样了。萨尔瓦多的首都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是一座拥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城,今天我看到的这些建筑都是一百多年前从大地震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因此城市的布局规划相对整齐,街道也比较宽阔,只是没有高大的建筑,基本上和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尽管已经是十二月了,但白天的阳光照射强度依然很强,天气还是很热,好在还不至于让人汗流浃背,海拔近700米的高度,使得这里比平原上的气温低了很多。

  一辆公交车从我面前开过去,虽然车子是美国“二战”后的老式校车,但经萨尔瓦多人一“折腾”,就变成了迪斯尼的游览车,车身上面画满了卡通人物,看起来充满了童趣,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好了。

  市中心就像一个大市场,除了城市大教堂前的公园里没人摆摊,其他各处都挤满了小商贩,你可以将这里看做原始的CBD。市场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色彩丰富。喜欢使用鲜艳色彩是热带人的共性,越是古老、传统的地方,色彩就越是丰富,就连卖菜的地方也是如此。如果说快乐也有动力,那么这种动力的来源也许就是咖啡,萨尔瓦多的街头到处都有流动的咖啡摊位,往往是一位胖老头或者胖大妈推着一辆手推车,上面放着几大桶咖啡,下面用瓦斯点着火保温。咖啡似乎是萨尔瓦多人最常喝的饮料。

  正当我站在某座教堂前的台阶上环视四周时,一个小孩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拍下了他的样子给他看,他就像看到了哈利·波特一样,变得非常兴奋,以至于我已经转身向街心走去了,还能听到他在背后兴奋地用西班牙语对着大人们叫喊着。也许萨尔瓦多人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但如果要让我在这里待一辈子,我可能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了。还好我只会在这里停留一两天,而在这一两天中,我俨然已经成为了和当地人一样的、最快乐的人。

  食字路口

  我不是一个美食家,也没有去过圣萨尔瓦多的高级餐厅和饭店,我向大家介绍的都是我在圣萨尔瓦多的街头发现的草根食物,所以我给本节起了个名字叫“食字路口”。

  最常在圣萨尔瓦多街头见到的是流动咖啡车,这点我已经在上面那一节说过了。这种手推车的数量恐怕比若干年前北京卖煎饼果子或糖葫芦的小车的数量还要多,它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咖啡,最常见的主食摊位是卖玉米饼子的,在种咖啡和大麻以前,印第安人最擅长种玉米,因此当地的许多食物都和玉米有关。后来南美人开始种植小麦,面饼也就随处可见了,而且还逐渐取代了玉米饼子,毕竟粗粮的味道远不如细粮香甜、诱人。至于食物的口味,我倒是没有尝到什么特别的,要说吃还要看中国、日本这样的东亚国家。香肠的制作工艺在全世界流传甚广,无论是在亚洲、美洲还是在欧洲,都能买到香肠,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喜爱的食物。

  玛雅人的后现代生活,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是辉煌的玛雅文明的核心地带,如今这个国家的国民中有一半是土著,剩下的一半是印欧混血和白人,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因为在其他中美洲国家,土著和印第安人(即现代玛雅人)基本上已经属于“少数民族”了。不过也正因为有众多印第安人,这个国家在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同时,还保留下了二十多种印第安方言,也就是各种玛雅方言。

  虽然人口众多,但是玛雅人在这个国家却没有经济地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在乡村,以务农为生,虽然不会挨饿但也仅仅只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些生活在乡村的玛雅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包括传统服装,他们上身常穿着现代的衣服,而下身则裹着传统裙子。女性的服饰颜色鲜艳多彩,最为惹眼。即便是在危地马拉城这样的大都会中,依然能够看到她们鲜艳的裙摆。

  除了服饰,玛雅人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比如他们会把重物放在头顶上顶着走路。想要认出玛雅人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皮肤黝黑粗糙,身材偏胖,远远看去就像东南亚的马来族,这些特征使他们和印欧混血人种有着很大的区别。城市里的玛雅人后代已经全部西化,他们听着流行音乐,戴着手表,吃着薯条,穿着打扮和你我已经没有太大分别,除了依然偏好鲜艳的色彩,他们还比你我这样的城市人更加热情,更乐于和陌生人打招呼。在玛雅人的城市里,你绝对不会有冷漠的感觉,他们的态度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充满了阳光。

  玛雅人对鲜艳色彩的喜爱,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同样也表现在他们的房子上。在不缺少阳光的热带高原上,玛雅人把古老的危地马拉城粉刷得如他们的服装一样多彩,这些色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有了这些亮丽的颜色,陈旧的古城马上就多了几分生气,整座城市看起来年轻了许多。这种对色彩的偏好不仅仅是玛雅人的专有属性,它也是所有南美人的审美特征,更是全体印第安人的喜好。

  除了房子,他们也把对色彩的偏好表现在汽车上。都说汽车是流动的房子,玛雅人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于是危地马拉满街都是色彩鲜艳的汽车,如果将来我拥有了自己的一辆车,也许我也会像玛雅人一样,给汽车刷上色彩艳丽的图案,但不知道交管部门会不会让这样的车上路。我在危地马拉还碰到了一位剃头师傅,他听说我是中国人以后,表现得相当高兴,并还向我宣称,他其实是蒙古人,真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从我这个亚洲人的角度来看,玛雅人对饮食的要求并不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始终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最多也就是奴隶社会状态,生产力极不发达,吃的东西自然也就很简单。后来的殖民者——西班牙人在欧洲人中算是最会吃的民族之一,因此玛雅人在吃的方面才有所改进。在危地马拉城内,你一定要尝试四种典型的“后现代玛雅食物”。

  (1)玛雅人的香肠

  在欧洲人到来以前,玛雅人很可能不会做香肠,因为这里的天气根本不需要储存过冬的食物,制作香肠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大了。尽管大家都知道香肠很好吃,可玛雅文明毕竟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物质丰富得可以优先考虑自己的口味。因此玛雅人制作香肠的技术很可能是他们从欧洲人那里学到的。香肠可大可小,大的比我的拳头还大,小的只有鸡蛋大小。摊贩在铁板上把香肠和面包弄热,放在一起抹上当地的酱料,制作出“玛雅热狗”。这种源自欧洲的后现代玛雅食物,尽管看着很像热狗,吃起来的味道却比正宗的热狗要好很多。

  (2)玛雅人的玉米饼

  玛雅人种植玉米的历史和亚洲人种植水稻的历史一样长,几千年来他们一直以玉米为主食,如今在危地马拉最常见的食物就是玛雅人的玉米饼。卖玉米饼的人通常都是年龄很大的老大妈,她们制作的玉米饼小巧精致,看上去做法和我们食用的面饼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玉米粉加上水揉成饼状,然后烘烤而成的。

  (3)冰激凌

  现代玛雅人最爱的甜品就是冰激凌,生活在热带的人又怎么能不爱冰激凌呢?在危地马拉街头,除了玉米饼摊位比较常见,贩卖冰激凌的流动手推车也有很多。虽然危地马拉城的海拔高度大约有1500米,但午后的天气依然十分燥热,要是此时身边能出现一辆盛满冰激凌的手推车,我想任何人也不能抵挡它的诱惑。

  (4)面饼烤肉(Tacos)

  大家都知道墨西哥肉卷,而在危地马拉,也有一种类似于肉卷的食物——面饼烤肉(Tacos)。玛雅人并没有简单地用面饼把肉卷起来,他们将番茄、洋葱、肉屑撒在面饼上,平放在盘子里,看起来很像一道菜。肉屑用的都是精瘦肉,就算有油也在制作的过程中被消耗掉了,因此吃起来口感很好。西红柿和洋葱也被处理得十分香甜,对我来说,面饼烤肉的味道比墨西哥肉卷要好多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几乎成了英雄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转山 雨季不再来 沙漏1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我在天国遇见你 忽而今夏 陪你到世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