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8章 经世致用,现代管理之道(3)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所谓的“劳心者”主要是指忧国忧民的圣人及具有社会管理才能的执政者,而“劳力者”则是指以农业劳作为主的广大民众。劳心、劳力是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话语,把人类劳动的性质按劳动形式的不同划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就像我们现在把劳动划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一样,二者虽名异而实同。孟子强调指出,正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决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天下共同的道理,是不可以更改的。孟子把“人”划分为“劳心者”与“劳力者”两种类别。现代管理中也必然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必然存在等级和秩序,因为这是一个社会或组织得以运转的保证,只有被管理者严格服从命令,使上级决策迅速落实才能谈得上有效管理,否则一个组织必然陷于瘫痪。同时劳心的管理者要尽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才能保证决策的有效落实。只有进行劳心与劳力的分工才能使社会或组织更完善,只有劳力者对劳心者的服从才能保证社会或组织的有序和有效。

  劳心者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教化众生,保障社会的秩序。正由于此,圣人不可能只顾忙于稼穑,贪图私利,而应该一心为公,做更为重要、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事情以为万民修福。孟子举尧舜禹等人为例,说明劳心者作用是造福万民,教化众生。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走兽危害人类。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源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中国才可以进行农业耕种。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在现代管理中,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应该做好定位,不要事必躬亲,做那些下级和被管理者该做的事情,越俎代庖,而应该谋大局、观大势、做大事,不要囿于一隅而丧失全局!

  劳力者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农夫、工匠、商人等,他们要服从统治者的管理,这是社会稳定和秩序所必需的,如果劳力者各行其是,不服从管理,势必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劳力者和劳心者只要双方各安其位,劳心者一心为公,造福万民,教化众生,劳力者努力耕作劳动,服从管理,互不纷扰,就会呈现一幅治世的图景:“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如果双方打破了各自的界限,就会是一幅乱世的景象:“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在现在管理中也是一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互相配合,互不侵犯,下级服从上级,上级爱护下级,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发生效率。

  用人要有驭才之能力。清代诗人顾嗣协在《杂兴》诗中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各有所长,各有其短,这就决定了在用人时,领导者要善于扬其长避其短,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驭才要用当其时。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在用人时,我们不光要用其长,还要量才适用。人的能力不同,要详加考察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做到因“材”施用。是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人才,就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克服“小材大用”和“大材小用”的现象。人才成长的规律告诉我们,人才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才华横溢的高水平。我们要用好人才的“黄金时段”,树立“人才使用效益”的观念,同样的人才,使用时间不同,所得效益也不同。在人才的能力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要敢于给岗位,交任务,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发挥最大的效益。

  穷极则变,变则通达,恒久之道

  【子曾经曰过】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智者感悟】

  易学的道理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能循此变通的原则,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当然万事吉祥而无往不利。

  所谓变通之法,就是在处理各种事物时要善于变化和选择而不是墨守和拘泥。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掌握孔子高妙的变通之法,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灵光,变通能力更强,左右逢源而又不偏离中正之道,在成功的蓝图上走得更加灵活自如和自信坚定。

  当今社会,市场与信息瞬息万变,要求管理者必须做到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创新中谋生存。在管理中遇到问题了就要试图去改变,改变了以后,问题就可以解决,解决了问题才可以长久的生持下去。世间的万物的变化都符合这么一个规律,不管我们从历史角度还是我们身边息息相关的一些事情来看也不能脱离这么一个规律。所以有一位企业家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求变。只有冲破旧的外壳,才能开拓新的价值。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是永恒的。变革是通往光辉未来的必由之路。”甚至有一位企业家干脆说:“无论如何,变是发展的根本。变有可能生,或者生生不息,或者死,但不变肯定死。”儒家的经典《易经》是专门讲变化和发展的,蕴含无穷的智慧,是研究管理哲学中必须要了解的一部经典之作。

  《易经》题目中的“易”就是指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易经》的道理,是根据天文的观察、地球物理的观察、人类生命的变化中观察、生物的观察、人类活动、中国古代的医理而来,所以在天就成像,在地就成形,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圣人要像其物宜,就以乾卦作代表天,以离卦作代表太阳,以坤卦作代表地,以坎卦作代表月亮,震卦代表了雷电,艮卦代表高山,巽卦代表了风、空气,兑卦代表了水泽、江河,一共八个现象,所以叫做八卦。所以《易经》上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意思是,八卦之中,乾与坤相对,震与巽相对,离与坎相对,兑与艮相对,八卦对待成列,举凡天地间所有的理象,都包含在八卦之中了。八卦虽包含宇宙万象,但仍不足以尽繁杂人事的变化,因此,圣人将八卦两两相重,成为六位的卦,以应事实的需要,因而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在其中了。阴阳两爻,递相推移,宇宙间的千变万化,都在其中了。各卦各爻,圣人都系以文辞,分别指出吉凶的征兆,于是人间所有的动作营为,和趋吉避凶的道理,都在其中了。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变动不居,周游六虚,唯变所适”,宇宙自然与社会人生,万物生命迁流不息,变动无居,剥复交替,否泰转化,动静行止,潜见跃飞,万事随时在变,处处在变,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无一而不变,也不可能不变。学《易经》,就要知道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必然性。普通人一般是随变化而走,一点也不能作主。圣人则不同,他懂得变化这个法则,洞悉万物变化的规律,天地间的变化他了如指掌,所以他能领导变化,改变现状,使不利的事情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此外,《易经》还教给我们怎样去捕捉变化,掌握万物变化的规律。首先要了解事物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想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先要知道这一事务所处的具体阶段和每一阶段的不同特征,以便做好相应准备。在事务发展的萌芽阶段,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这要求在事务萌芽阶段就要准地研判其趋势,把握住极其微妙的变化。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十二释说:“几,微也,是已动之微。动谓心动,事动,初动之时,其理未著,唯纤微而已。若是已著之后,心事显露不得为几;若未动之前,又寂然顿无兼亦不得为几也。几是离无入有,在有无之际,故云动之微也。”在事务的发展阶段要大胆创新,勇于抗争,此时倡导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力图将天行之客观与人力之主观协同起来,实现事务的飞跃发展。当事物发展到顶峰最容易盛极而衰,所以要注意谦恭,要注意韬光养晦,和光同尘防止事务向相反方向发展。下面就以《易经》中的乾卦为例说明。

  变易之道一定要应天而变,顺天应人。“应乎天而时行”(《易传·彖》)“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传·象》),认为只有顺承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可以资生万物,无往不利。这就是说,变易革新要顺应历史潮流而行,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而不能蛮干。顺天而变还包括在社会改革中要顺应民意,民是社会和历史之天,不可违背民意,否则必然功败垂成。《易传·彖·革》指出“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把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的革命看作是顺应民意和当时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商君书》中有一段名言:“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是的,圣人创造“规矩”,开创未来,常人遵从规矩,重复历史。为什么孔子是圣人而他的三千弟子不是?道理就在思想能否解放,是否会变通,是否敢于创新,实事求是地思考分析。

  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左眼瞎,右腿瘸。但他心血来潮,遍招全国画家为他画像,要求画得既真实又不能损害他的尊严。画得好,有赏;画得不好,杀头。

  第一位画家呈上一幅画像:国王头戴王冠,身穿王服,左眼瞎,右腿瘸,真是惟肖惟妙。国王看完,火冒三丈,立即下令,将其杀头。

  第二位画家送上画像:国王眼不瞎,腿不瘸,英俊威武。国王看后大为反感,随即下令:“拉出去斩”!

  第三位画家动了动脑筋,变通思路,终于画成了令国王非常满意的肖像。你看:国王正在野外涉猎,只见他端着枪,右腿跪下,紧闭左眼,瞄准猎物,准备射击……

  我们不去评论国王的是非,单从三位画家的得失成败来谈对我们的启示:第三位画家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选中了最佳的表现角度,既不失真,又巧妙地掩盖了国王的身体缺陷,真可谓角度独特,匠心独运。

  变易之道要顺时而变,变易、变革必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选择适当的时机,伺机而动,相时而化。《乾·文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损·彖》“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大有·彖》“应乎天而时行”,《益·彖》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小过·彖》“过以利贞,与时行也”,《坤·文言》“承天而时行”,《遁·彖》的“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以及《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坤·六三·象》的“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丰·彖》的“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艮卦《彖辞》也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意思是说:止要适时,动也要适时,要掌握好动静的时机。因此《易经》特别强调“时”这个概念。

  管理是哲学,管理是艺术,是随机应变,是因人因事因时,又是万变不离其宗。《易经》中记述的规律,可以为管理注入智慧的力量,提供中国特色的心智管理模式。在现代管理中,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懂得变易之道,顺天应人,随时而化,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懂得生生不已的道理,这样就可以解决管理的终极问题,建设企业的价值文化。

  海尔集团连续20多年迅速发展,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人们知道,海尔集团原本是一个小型的集体企业,在家电行业中并没有什么先天的优势,即使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海尔在产品质量、企业规模、产品服务、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并不是每一项或在所有的时期里,都比其他企业做得好,或者说,别的企业在一些方面会比海尔更具优势。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倡导并实施的根本性的价值理念,海尔把“报国”作为企业的使命,不但使其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而且将其体现到企业制度中,反映在员工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等工作作风中。正是在这种正确的共同价值观支配下,海尔的每一个员工表现出了其他企业员工很少有的工作热情,也激活了人们潜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新观念是海尔成功的秘密所在。众所周知的海尔“砸冰箱”事件,其实就是在“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观念的前提下,对产品高质量的创新举措。在海尔看来,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首先要观念先行,要不断地转变原有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并尽可能地以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指导企业的行为。这就是海尔的对市场的“悟性”,也是海尔企业文化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一个发展的企业,一定会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市场及其需要的战略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文化应该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只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

  我们说企业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并非是要改变企业的根本性的价值观。如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和“真诚到永远”的核心价值观是不能改变也不应该改变的。然而,在坚持这些根本性的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下,企业对一些具体的日常的价值观念又应随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时地作出调整,使企业文化青春常在,充满活力。

  海尔企业文化就是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海尔在起步阶段,体现真诚为用户理念的是“不合格产品不能出厂”的严格管理。海尔在发展阶段,又从提供优质产品到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从一般的售后服务发展到为顾客售前的设计服务;从OEC式的严格管理到倡导员工人人参与“SUB”式的自主管理;从争行业老大到创世界名牌;从事业部制组织到业务流程再造今天,海尔更是满怀壮志奋进世界500强,为在世界打响“中国造”不懈努力。可以说,海尔每前进一步,都是观念更新在先,以新的理念指导全体员工,正是这些与时俱进变革的理念,引领着海尔不断地“再赢一次”。

  变通是一种智慧。我们做事或遇到问题时不要拘囿于死板,要善于思考、分析。正所谓“灵活运用方圆道”“好马也吃回头草”。要达到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绝佳统一,切忌死要面子活受罪。

  闻一知十,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

  【子曾经曰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W W W.XIAO 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体使用手册 金刚经说什么 理想国 上帝的指纹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石油战争 自由选择 吾国与吾民 中国人的精神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