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8章 美国领导世界会成功吗? (2)

  5月8日,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来到了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偏僻小城克利夫兰,在州立的德尔塔师范学院,他将代表总统发表一个演讲。按照杜鲁门的安排,艾奇逊将在这里先下个点毛毛雨,让美国人民开始关注欧洲的困境。演讲稿是由总统授权的专业人士精心起草并经总统亲自审定的。艾奇逊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说,严冬刚过,北欧人民几乎遭到毁灭;在国外,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他说:

  今天,我们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运用我们的经济与财政资源,使更多的人活下来。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的自由和我们的民主制度,我们必须这样做。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全,我们必须这样做。同时,作为我们做人的义务和光荣,我们也应该这样做。

  艾奇逊的演说本来是杜鲁门伟大计划的一个开始,但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即使《纽约时报》刊登了演讲稿后,也反应平平。这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那个刚刚从战争阴影里走出来的年月,人们还习惯于对战争和外交事务感兴趣。人们倾向于认为经济报道和官僚们发表的冗长的讲话差不多,既言之无物,又单调乏味。既然人们对政治人物更感兴趣,那么由马歇尔将军发言,同样的内容影响就会更大。马歇尔将军把他的演讲定在6月5日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

  “欧洲复兴计划”搁浅

  为了让马歇尔的演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演讲的前一天,艾奇逊约请了三位驻华盛顿的英国记者,提前向他们吹风。艾奇逊告诉英国记者说,马歇尔国务卿将发表一个对欧洲极为重要的演讲,“不用花时间写报道,你们接到讲稿后,就马上用电话把全文报回伦敦。你们当中要有一位请编辑先生负责立即送一份全文给欧尼·贝文先生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不管是夜里什么时间,也要把欧尼叫醒,把全文交到他手里。”

  马歇尔国务卿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持续了15分钟。在对欧洲的贫穷、饥饿、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难民以及支离破碎的经济状况做了一番描述后,马歇尔告诫美国人说,如果得不到实质性的——主要是美国的外援,欧洲的经济、社会、政治将全面严重恶化,人民处于绝境必将引发新的动乱甚至是战争。他说:“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合乎逻辑的。”马歇尔号召美国人民行动起来,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为支持美国在世界上扮演迄今为止还没有扮演过的角色而付出代价。最后,马歇尔呼吁说,欧洲应该制订一份复兴计划,而美国将为这个计划提供援助。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这个演讲的同时,伦敦正值深夜,那三位英国记者中真的有一位记者打电话给英国外交大臣欧尼·贝文,把他从睡梦中叫醒,然后把马歇尔的讲稿在电话里一字不漏地念给外相听。未等记者把讲稿念完,英国外相就已经跳了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起司机,去唐宁街10号向首相报告。12个小时以后,西欧16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冰岛、丹麦、挪威、瑞典、瑞士、希腊、土耳其、葡萄牙就达成一致,立即在巴黎召开筹备会议,着手拟定欧洲复兴计划的方案。直到这时,他们才开始认真研究马歇尔计划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受援国要把援助资金用作公开用途,而且要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美国的出口货物。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是用美国的钱购买美国的出口货物,无非是美国人把自己的钱从左兜掏出放进右兜,但是对岌岌可危的欧洲来讲,任何形式的援助都是雪中送炭。

  这个被西欧16国奉为救命稻草的欧洲复兴计划,对于苏联和东欧国家而言,却是一个真实的谎言。按照马歇尔计划的原则,欧洲复兴计划是一个欧洲国家的联合计划,如果苏联和它所影响的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想要从马歇尔计划中受益的话,就必须把自己纳入整个欧洲体系。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制度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制度迥然不同,根本无法纳入一个整体。斯大林面临的困境是:要么按照美国的要求把苏联并入“资本主义”的经济圈,要么是把它当作一个原则问题而被马歇尔计划拒之门外。

  另外,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要用大部分援助资金购买美国货物,对苏联来讲也是不可接受的。在斯大林看来,马歇尔计划的这两个主要条件既干涉了受援国的内政,又使美国得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斯大林坚持认为美国正面临着“资本主义总危机”,不得不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倾销其过剩产品,以转嫁危机并以此达到奴役欧洲的目的,既然马歇尔计划有如此不可告人的目的,苏联和它的仆从国自然就不可能加入马歇尔计划了。

  然而,如果西欧国家兴高采烈地分享来自美国的援助,而东欧国家的人民却在忍饥挨饿,这就会引发新的背叛,所以莫斯科的决策者决定制订一套苏联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相抗衡。在西欧16国在巴黎召开统筹会议后不久,莫斯科宣布了一项措辞热烈但是内容空洞的“东欧复兴计划”。为了突出这个计划与马歇尔计划对抗的显著意图,苏联的这个计划以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名字命名,对外称“莫洛托夫计划”。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不参加马歇尔计划,反而以一个莫洛托夫计划来对抗马歇尔计划,这真是让杜鲁门喜出望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那么美国的政策就是不可理喻的。现在,苏联另起炉灶,那么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克里姆林宫来承担。何况,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是竞争,也是与苏联争夺世界影响力的一部分。于是,在莫斯科纠集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讨论那个华而不实的莫洛托夫计划时,杜鲁门总统于1948年4月3日签署了《欧洲复兴法》。十天以后,第一艘运载着9000吨美国小麦的货轮就离开美国驶往欧洲。也许是巧合,这艘货轮的名字叫“约翰·H.奎克”号。Quick是快捷的意思,美国人看起来不光慷慨大方,而且想给欧洲人留下印象,那就是他们同样重视行动的速度。

  饿殍遍野的欧洲一夜之间得到了美国的小麦,这不能不让欧洲人感激涕零。伦敦《经济学家》不无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这样正直慷慨地去支援别的国家。”而英国财政大臣休·盖茨克尔的说法则充满了溜须的成分,他说:“我们这个民族,并不轻易动感情……也不喜欢将感情溢于言表,但这些特征并不能掩盖我们对美国人民真挚、深切的感激。”不过法国人就不像英国人这样感情充沛,在法国外长米歇尔·若贝尔看来,美国对西欧的支援别有用心,“如果不提供信贷,美国的繁荣就会被孤立在一个充满战争和贫困的世界上……”

  苏联人对马歇尔计划说三道四,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当巴黎使用美国的信贷资金购买美国的黄油和面包时,却指责美国的慷慨是别有用心,这倒有些令人费解。特别是这样的话出自外交部长之口,不能不让美国人骂法国是“婊子”——有一期《时代》周刊把法国称为“妓女”,结果在法国国民议会中引发了很大的骚动。当然,这样评价盟国是不合适的,只有波士顿街头的醉汉才会暴此粗口。无论如何,马歇尔计划的确挽救了濒临崩溃的西欧经济,它为欧洲未来的繁荣及其在10年后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奠定了基础。到1952年马歇尔计划结束,16个受援国的工业产量已超过战前的35%,农业超过战前的10%,使这些国家的人民很快从重建家园的萎靡和困境中走了出来,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另外,诚如斯大林和若贝尔所认为的那样,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确为美国带来了非凡的利益。通过与受援国的贸易,美国所获得的利润几倍于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实际援助的130亿美元的水平,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储备了必要的资源。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而言,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西欧国家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走上了与美国合作对抗苏联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在冷战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这种力量所带来的好处,直到冷战结束后的那一天才为后人所认识。

  叹曰:

  徙木立信 美国义薄云天欧洲枯木逢春

  噤若寒蝉 苏联言者谆谆兄弟听者藐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智慧书 百家讲坛全集 色眼识人 社会契约论 干校六记 权力意志 中国人的精神 上帝的指纹 暗访十年 石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