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章 黑客帝国:美国国安局拉开的信息大战(2)

  6月10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白宫高级官员已经将“棱镜门”事件的最新进展全面汇报给了奥巴马,但鉴于这件事正处于调查阶段,卡尼表示不会对事件涉及的个人以及调查工作进行评论,也不会对奥巴马的观点进行任何转述。

  “棱镜”事件后,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麦克·罗杰斯告诉BBC的记者,美国政府通过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收集美国电话通话记录的做法是得到国会授权的合法行为,而不能被视作是奥巴马政府滥用权力的证据。麦克·罗杰斯强调这一做法对防止美国遭受“重大”恐怖袭击非常有效。

  白宫新闻发言人乔舒亚·欧内斯特也为美国政府辩护,称这种备受争议的监控举措的实施,可以使美国反恐人员及早察觉已经确定或者存在嫌疑的恐怖分子是否和其他有可能参与恐怖活动的人进行联系,特别是对在美国定居的一些恐怖分子或者嫌疑人起到很好的监视作用,使得国家免于遭受恐怖威胁。他还表示,奥巴马总统欢迎美国国民就安全和公民自由的取舍问题进行探讨。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詹姆斯·R.克拉珀发布声明称,“棱镜”项目监控的对象,是非美国境内的外国人。他还解释说,为了将意外得到的美国人信息的获取、保留以及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行动已经接受过严格的法律审查。

  在美国政府因为“棱镜计划”而招致舆论批评之时,美国时间6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在美国电视节目里再次高调为自己作出辩护。奥巴马称,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安全政策和前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时期有很大的差异,他也强调说,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收集项目是在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展开的。奥巴马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收集项目拥有标准化的制衡系统,这个系统能限制或者防止被收集的数据被滥用。奥巴马表示,国家安全局的数据收集项目受到国会和联邦法院的监督,而他最为关切的问题,不是美国政府应否为了反对恐怖主义而进行情报收集,而是美国政府的情报收集工作是否处于良好的制衡系统之下。

  奥巴马表示对各方对情报监控项目的合理关切表示理解,并称自己已经要求情报部门官员在不损害监控项目本身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项目的真实情况公开。奥巴马还表示,美国方面会成立一个独立的咨询委员会来审核监控项目,而他则会直接和委员会成员沟通,他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纠正外界对监控项目的“误解”。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斯·亚历山大18日在国会作证时,也强调了“棱镜”对反恐的意义,称“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曾经协助美国挫败的恐怖阴谋在50起以上。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更是表示,美国政府没有停止这些项目的打算。

  在美国政府大部分官员对“棱镜”项目表示支持并为之辩护的时候,也有少数美国国会议员认为这些项目危及个人隐私,表示将会对是否削减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信的权限进行重新审视。

  受到斯诺登事件的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局决定推出新规则,将严格限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局网络上分享和下载绝密资料。新规则中的第一条是“两人规则”,即计算机管理员在高度机密的资料系统内工作时,需要有两人同时操作。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美军网络司令部指挥官基斯·亚历山大表示会将最敏感的数据以高度加密的形式进行保存,以防再次出现类似斯诺登泄密事件这样的事情。

  美国媒体对“棱镜”项目对美国政府,特别是对奥巴马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称,美国的“棱镜”丑闻体现了奥巴马政府对欧洲乃至全球信息的霸权独享和控制,监控行为不只违反人权,还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范围产生了信息安全恐慌,这件事也使得奥巴马政府的公信力大为降低。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布的一篇报道中称,“棱镜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泄密事件,给情报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事件牵涉的范围已经不只是美国人,而是扩大到了全世界。《华盛顿邮报》评论称,斯诺登泄密风波对奥巴马的影响堪比一场“可娜里娜”飓风,奥巴马可能因此而难逃第二任期的魔咒。

  媒体的报道并非毫无根据,受到“棱镜计划”的影响,奥巴马的支持率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6月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公布的调查结果来看,奥巴马5月的支持率为53%,而“棱镜计划”被披露后,他的支持率下降了8%,这个记录是2011年11月以来最低的,而与此同时,与支持率相对的不满意率,则实现了9个百分点的增幅。显然,美国政府要想消除斯诺登事件对政府的影响,需要很长的时间。

  4“棱镜计划”遭泄密,美国政府遭质疑

  斯诺登揭发了美国安全部门电话监听和网络监控行径后,各国政府纷纷表态。美国政府极尽所能为自己的监控行为辩护,但这无法阻止国际社会对美国的纷纷指责。

  在大西洋彼岸的欧盟官员认为,美国的监视举动可能会对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侵犯,也可能会影响到未来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合作。一些欧洲议员纷纷提出警告称,如果美国采用这些监视项目来对欧盟成员国的公民进行监视,那么,欧盟各成员国家将重新对欧美之间的数据共享协议进行审查。来自英国的欧洲议会议员克洛德·莫拉也称美国的监控行径破坏了美国与欧盟之间的信任,要求美国政府按照欧盟标准来对欧盟公民的数据进行处理。

  欧盟司法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在6月10日写给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的信中,针对“棱镜”项目提出了七个具体问题,这七个问题分别是:

  (1)美国的监控项目主要是针对美国公民,还是主要地针对外国人?

  (2)监控项目是否只针对具体和单独的个案收集资料,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情报部门针对的是怎样的标准?

  (3)监控项目对个人资料的收集是以怎样的频率进行,是否采用批量采集的形式?

  (4)监控项目到底有多大的范围,是不是只针对国家安全和外国情报两个方面?监控项目的具体条款是怎样的?

  (5)在监控项目要求访问和分析资料时,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6)有什么办法让欧盟公民知道自己受到了监控项目的影响?这和美国公民知道自己受到监控项目影响的方法有何不同?

  (7)对于监控项目针对个人资料的访问和分析,欧盟公民和企业该如何应对?应对方法和美国人有怎样的差异?

  雷丁在信中表示由于问题严重,希望埃里克·霍尔德能在双方6月14日进行的都柏林会谈中给出明确答复。她也提醒说,欧洲议会可能会根据信件回复内容来对跨大西洋关系进行评估。时值美国和欧洲讨论启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关键时期,显然,“棱镜”项目的曝光会给谈判带来新的问题。

  6月11日,在欧洲议会全会上,“棱镜”项目成为辩论的主题,也成为议员们炮轰的对象。欧盟委员尼奥·博格称,类似“棱镜”项目的监听项目可能会对欧盟公民的基本隐私权以及数据安全造成侵害。欧洲议会自由岛团主席、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则称,美国必须对如果使用“棱镜”项目所获数据、是否违反欧盟数据保护政策等问题进行解释。还有议员则提到了欧洲各国政府,表示希望欧洲各国政府对有关“棱镜”项目的信息进行公开,公开内容包括是否知晓该项目、是否参与其中等。

  除了欧盟反应强烈,欧洲国家政府也表示了不满。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于6月10日发布消息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在奥巴马18日造访柏林时询问秘密情报监视项目一事。德国总理默克尔还表示,德国联邦政府强烈谴责间谍行动,并要求美国国家安全局立即停止监听行为。

  7月7日,巴西方面要求美国就监控一事作出解释。巴西外交部长帕特利奥塔称,对于巴西公民成为美国情报机构间谍活动目标一事,巴西政府深为忧虑。

  中国外交部在被问及对斯诺登事件的看法时,最初只是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有关媒体报道”,显然,中国政府是选择了沉默的态度。

  有关人士分析说,如果中国政府在斯诺登泄密事件问题上把握得当,就会成功给人们留下自己是美国抹黑战略受害者的印象。中国曾表示说受到美国的网络攻击,但并未指明攻击来自美国政府,但如今,斯诺登的泄密内容,无异于告诉人们,中国受到的,是来自美国政府的攻击。显然,对于中国来说,斯诺登的言论,相当于美国政府网络攻击中国的证据。斯诺登的指控,使中美两国关系在悄然无声中受到影响,因为就两国网络攻击问题而言,两国都无须一再表态,而美国政府,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开指责中国从事黑客攻击的机会。

  不过,针对美国对中国实施网络监控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于6月1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中美两方都能够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来看待相关问题。她同时强调说,采用双重标准,对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毫无益处。华春莹说,网络安全需要国际社会的对话和合作。她希望中美双方能够通过对话沟通来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和合作的网络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斯诺登还爆料称,“棱镜”项目的获益者并非只有美国政府,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有查看相关资料的权利。因此,这些国家对“棱镜”项目的反应也格外引人注目。

  在英国境内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相对应的信息情报机构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最早从2010年6月起就获得了访问“棱镜”项目的许可。仅2012年一年内提交的报告中,英国政府通信总部的197份报告的数据都是以从“棱镜”项目中得到的数据作为参考的。通过“棱镜”项目,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能够绕过正式的法律手续,直接获取到所需的个人资料。

  英国涉入“棱镜”项目的丑闻的消息曝光后,英国在野党工党一度表示这个事实令人寒心。在野党影子内阁内务大臣要求英国政府就英国和美国“棱镜”项目的关系一事展开调查,并要求政府给出一个全面的解释。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表示,他对政府通信总部的工作非常了解,认为该机构与别国的情报机构合作来逃避英国法律监管的说法是无中生有,幼稚可笑的。黑格表示自己从未批准过英国情报机构与美国的“棱镜”项目结盟。不过,对于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和“棱镜”项目的关系,黑格则没有表明任何态度,只说英国民众无需惧怕这些。黑格还辩称,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英国政府部门为了阻止公民的身份被盗或者为了防止恐怖袭击,做着怎样的努力。

  英国作为“棱镜计划”参与国之一,因为在2009年伦敦20国集团峰会期间截听外国政府人员通信的报道而陷入外交纠纷,以致英国被多个国家要求作出解释。在被记者问起截听事件的时候,英国首相卡梅伦拒绝发表评论,而英国外交部的做法也和卡梅伦如出一辙,外交部称,根据长期以来的惯例,不发表关于情报事务的评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安全机构也因为和美国共享安全情报而遭遇国内民众的质疑,一些澳大利亚政界人士强烈要求政府解释清楚,澳大利亚安全机构有没有借用“棱镜”数据进行情报搜集。

  除了各国政府,美国政府受到的来自国际舆论的质疑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华盛顿邮报》表示,公众需要美国相关部门对此给予合理的解释,并质疑“棱镜”项目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益处是否值得牺牲美国公民的个人隐私。

  《旧金山纪事报》则认为,美国政府实施的“棱镜”项目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法律的监督。该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承诺消除“911”恐怖袭击给美国人带来的恐慌而进入白宫,然而,“棱镜计划”的开展,无疑使他再次让民众失望。

  在美国《星岛日报》17日发表的社论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棱镜门’的最大意义,是揭示了美国拥有霸道的国际话语权……”这篇社论指出,“棱镜计划”几乎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说明全球电子通信网络的咽喉已经被美国牢牢掌握在手中。从一方面来看,“棱镜门”事件又体现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指鹿为马”的能耐,明明是美国政府以间谍手段监视着整个地球,此前却摆出受害者的姿态,公开控诉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网络。而在美国政府的偷窥行径败露后,美国政府竟然想凭借一句为了反对恐怖主义,道貌岸然地将自己的行径重新抬高到道德高地,甚至还反过来将斯诺登与中国扯上关系,称斯诺登就是中国间谍。

  香港《大公报》于6月18日发表文章称,斯诺登披露美国机密事件,引发全球的热切关注。但美国政府作为泄密事件的主角,不只没有对网络窃密行为做出任何正面回应,反而不断通过各种手段,通过抹黑斯诺登为中国间谍等方式,来转移美国公众对美国政府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美国网络窃密理应受到限制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美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显然就是要逃避自己的责任。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刊登的文章中指出,斯诺登对美国政府的指控将使美国从道德高地陷入泥潭。

  中国新华网发表评论说,美国一直以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模范”身份自居,长期以来也一直小心翼翼地塑造和强化着这一形象,然而在“棱镜计划”暴露后,美国政府努力培育和保护的形象,一下就被毁得面目全非。而美国政府此前对他国通过炮制种种证据材料进行的指责,以及费尽心机扮演的网络入侵受害者形象,都在“棱镜计划”的衬托下,沦为黑色幽默。

  看来,“棱镜”项目,已经将美国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了,而美国如果想修复以前的形象,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了。

  5遭遇斯诺登点名,各家科技巨头急撇清

  在斯诺登爆料美国政府“棱镜计划”丑闻后,除了奥巴马政府陷入信任危机,被卷入“棱镜计划”的九大科技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人们的质疑。尽管这些公司在遭遇爆料后纷纷对参与“棱镜计划”一事予以否认,但在越来越大的丑闻面前,这些公司的声誉无疑已经严重受损。

  斯诺登爆料称,自2007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两大情报部门,长期通过“后门”进入谷歌、微软、苹果、脸谱网、雅虎、美国在线、威瑞森、讯佳普、Paltalk以及谷歌子公司YouTube这九大公司的服务器,秘密对民众的通话、照片、文档、电子邮件等个人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通过这些信息来监控与境外联系的美国公民,以及欧洲与亚洲地区的网络用户。报道还称,Dropbox也即将处于“棱镜”项目的监视下。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 生命的重建 怪诞心理学 人体使用手册 我们台湾这些年 自由选择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精神分析引论 佛祖在一号线 阳痿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