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42章 奥巴马的荣耀 (2)

  读高中时,奥巴马开始较广泛地接触到了许多著名黑人作家、民权运动领袖的作品或事迹,并试图化解自己的身份之“迷”。他仔细读了拉尔夫·艾里逊、理查德·怀特、W.E.B.杜波伊斯、马尔科姆·爱克斯和朗斯顿·胡格斯的作品。他日益发现,这些民权运动先辈们都没能为黑人的平等和解放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或出路。在众多民权运动领袖中,马尔科姆是唯一一位认真探讨过如何调和黑人和白人肤色界限和种族矛盾的黑人。他早年发起了“全黑人民权运动”,排斥包括进步白人在内的所有其他族裔的参与,结果以失败告终。此外,当时的黑人明星,如史迪威·王德尔、迈尔斯·戴维斯、马文·盖耶也都是奥巴马和他的同学们追捧的偶像。

  还有一件事对奥巴马的触动特别大。有一天晚上,奥巴马的外婆说,她回来的路上被一个黑人乞丐吓得要死。“难道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外婆也惧怕黑人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奥巴马专门请教了他的忘年交,黑人朋友弗兰克。弗兰克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尽管你的外公外婆对种族问题有着特别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但他们毕竟与黑人的出身背景很不一样。一黑一白,两个世界泾渭分明。既然如此,他们对黑人世界所知很少。白人中坚定支持民权运动的大有人在。这些人或许会积极投身到黑人运动中,但是他们谁都不会愿意将自己‘变成’黑人。这是一个白人占主体的社会,黑人作为少数群体,对待白人社会只能采取接近和了解的态度,而不能对抗。

  寻求两种社会的共同点求生存才是黑人的根本。同时,白人也得接受黑人社会存在的现实,理解黑人反抗情绪出现的症结所在,放下自己的身价。只有黑人社会和白人社会共同努力,分歧才能慢慢弥合。”弗兰克的一席话深深地觉得,肤色界限是黑人社会与白人社会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良好的教育、执着的目标和原则都无以弥补黑人的肤色缺陷。奥巴马绝望了。他开始混迹于街头巷尾。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他公开承认,“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吸过大麻,用过古柯碱,还经常酗酒,吸烟。奥巴马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他坦白承认,“中学时候的我是每一个老师的噩梦,没人知道拿我该怎么办。”

  这种颓废萎靡的消极情绪引起了奥巴马母亲安的不安,直至愤怒。奥巴马忌惮母亲的情绪,不得不回到学校继续高中学业。在母亲的耐心说服和鼓励下,奥巴马终于高中毕业,并收到了好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能和一个自己喜欢的洛杉矶女孩在一起,奥巴马最终选择到洛杉矶西方学院读大学。后来的事情发展表明,这是奥巴马人生的重要节点之一。

  1979年,19岁的奥巴马来到了西方学院。为了能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奥巴马决定像高中那样,和黑人学生呆在一起。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向黑人靠拢,并很快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这些黑人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即要想生存下来,黑人自己必须团结。奥巴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主张。

  一年级时,奥巴马最喜欢的老师、教《当代政治思潮》的波士对他的启发很大。他开始慢慢地从寻找自我的封闭念头中跳脱出来,睁大眼睛观察自己周围的纷繁世界。那些最前卫的人物,像朋克乐队、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激进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等各色人等逐渐跃入奥巴马的视野,并对他们产生了特别的好感,认为他们才是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这些人对美国社会和政府的弊端有深刻独到的了解。至于其他人则既对这个世界缺乏理解,也没法改变这个世界的现状。受他这些前卫人士的影响,奥巴马经常批评那些举止端庄、谈吐从容的黑人“不够黑”,指责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人!

  1980年,奥巴马读大学二年级时,特意同另外几个政治活动活跃分子一道选修了一门有关非洲种族歧视与美国历史比较的课程。他们从这门课里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种族歧视的根源、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等问题。他们知道了南非的万恶的种族隔离制度简直就是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盛行的吉姆·克劳制的现代版本。他们还了解到,白人在南非所占人口比例很小,却控制着南非绝大部分财富、大部分薪酬优厚的工作岗位。他们极尽排挤黑人之能事,有意识地将黑人沦为奴隶、陷于贫困愚昧落后的悲惨境地。

  这些知识对奥巴马的影响很大。他积极地参与到当时在美国高校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这是奥巴马有意识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

  洛杉矶西方学院两年短暂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但这两年使奥巴马收获良多。他开始用“巴拉克”这个肯尼亚名字,而不再用“巴利”这个印尼名字了。最重要的是,在其周围同学的鼓励下,他意识到自己要努力奋斗,追求更美好的新生活。除了种族问题外,他开始关注其他更现实的问题,并愈加迫切地寻找自己的归属之所,希望能落叶生根,稳定下来,结束自己的梦寻身份的心灵漂泊之旅。

  1981年,奥巴马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其大学学业,住在哈莱姆地区。哈莱姆是纽约市乃至整个美国最重要,也是最具盛名的黑人聚居区。20世纪20年代,这里曾经以黑人文化复兴的中心驰誉全世界。这样,奥巴马终于如愿地亲身生活在了黑人的社区里。奥巴马开始更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戒掉了除吸烟之外的所有其他不良嗜好,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2007年3月29日,《芝加哥论坛报》发表了署名莫里斯·鲍斯里的文章,披露了国际政治学教授迈克尔·拜伦对奥巴马的回忆。迈克尔教授说,当时,奥巴马的思想非常成熟,在同龄人当中,奥巴马表现得格外沉稳老练、坦然自若、游刃有余。“他看待、处理问题的视野宽广,角度多样,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另外,他还积极参加黑人学生联合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反对种族隔离的抗议活动。

  独居纽约这个世界级大都市也使奥巴马能够有机会亲身感悟美国的种族和阶级现状,亲眼见识了黑人所触动悲惨境地。美国这样一个发达的国家为什么面对种族问题束手无策呢?他决定将组织社团活动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奋斗。

  1982年,奥巴马刚刚过完自己的生日不久,就接到了父亲老巴拉克·奥巴马去世的消息。生身父亲的突然去世使奥巴马下定决心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把自己的未来献给黑人的民权斗争,为美国黑人社区的人民争取平等的生存空间。黑人社区在经历了60年代民权运动的高潮后悄然失声接近20年了。也许,这恰恰将是变革的前夜。黑人社会已经蓄势待发了。

  奥巴马觉得,服务黑人社区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必须倾其所有来完成的光荣使命。他坚持认为,如果定位得当,能充分接触到下层的黑人群众,长期坚持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终有一天,黑人社会会接纳他,信任他的。相互信任的建立就为良好的沟通奠定了基础,而奥巴马多种族背景恰好可以成为联络和交流的最好桥梁。沟通可以减少分歧,增进了解,弥合冲突,奥巴马本人所面临的角色冲突和分裂人格也将逐渐得到有效缓和。

  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大卫突然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更加坚定了奥巴马服务社区的决心。他热切地希望找到合适的舞台,实施其社区计划,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芝加哥社区服务与组织工作正好给了奥巴马展示才华,首先其父亲和自己的梦想的大舞台。

  1985年,芝加哥一个叫做“芝加哥卡美社区宗教联合会”(CalumetCommunityReligious ConferenceinChicago)的社区组织雇佣了奥巴马,年薪只有可怜的1万美元。他的上司杰拉德·科尔曼多给了奥巴马2000美元买辆车代步。他后来用这笔钱买了辆二手本田,一开就是三年多时间。奥巴马在这里做的是改善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最具体、最琐碎、和普通黑人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实际工作。奥巴马复兴黑人社区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考验和实践。在宗教信仰方面,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最大收获是受洗为基督徒。教堂对黑人群体来说意义重大。

  这里是黑人同整个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纽带。教堂不仅是黑人获得精神指引的所在,更是很多黑人接受最初等的启蒙教育的地方。每周都会有人来这里讲述黑人民族自己的光辉历史。黑人的传统与文化在黑人教堂得以延续和传承。教堂给黑人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和舞台,只有在这里,“众生生而平等”对他们来说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著名牧师耶利米·怀特曾经在三一联合基督教会的晨祷上发表过名为《无畏的希望》的演讲。“膝行而前,至死方休,”怀特牧师用以激励大家的话可谓掷地有声。2006年,奥巴马在题为《呼唤革新》的演讲中谈到了教堂对他思想的深刻影响:“还没毕业,我就去了芝加哥的基督教堂做社区义工,在那我经历了一次思想斗争。”

  在奥巴马的另一本书《无畏的希望》中,他对自己的芝加哥社区工作经历做了这样的总结:在芝加哥的社区活动组织工作帮助他“日益成熟”,和牧师与信徒一起工作,“让我愈发坚定了从事公共事务的决心和信心,更让我明确了自己是谁,而且坚信普通人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伟业。”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奥巴马走进了哈佛大学法学院,迈出了谱写21世纪美国黑人传奇的重要一步。

  三、黑亮的政治新星

  哈佛大学法学院素以要求严格著称于世。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之余,奥巴马像他父亲老巴拉克一样,积极参与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反对种族隔离的学生集会总少不了奥巴马的身影。同时,奥巴马拿起手中笔,从学术角度探讨种族问题、反对种族歧视。《哈佛人权——公民自由法评论》经常可以看到奥巴马的文章。在《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奥巴马承认自己在种族问题上的经历比较独特,但还是愿意通过自己的优势,说明种族问题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他说:

  “为了清晰地说明种族问题,我们需要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一方面要保持理想的高度,了解怎样才是理想的美国,同时也要在现实的层面,面对我们过去所犯下的罪行,面对现实的挑战,同时不会陷入绝望或批评中不能自拔。在我自己的有生之年,我已经目睹了我们在种族关系上取得的进展,这种进展非常明显,仿佛人人可以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那般显而易见。当我在一些黑人社区,听到有人否认这些积极的变化,我就会感到难过,因为这不仅否认了那些为我们争取到这一切的人们的所有努力,而且也让我们无法在前人所取得的成就上继续前进。但既便如此,即便我一直坚持我们已取得的进展,但大家要牢记,仅仅取得这些进展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表现出众,奥巴马十分荣幸地受邀到法学院黑人学生联合会一年一度的晚宴上做晚宴致辞。他用充满激情的演讲呼吁法学院的每个黑人学生、每个受到命运眷顾的哈佛法学学子们,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回报,帮助那些遭遇人生不幸的社会群体。奥巴马逐渐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并慢慢成为黑人群体的代表人物。

  第一学年暑假,奥巴马在芝加哥一家不起眼的律师事务所找了份实习的工作。他在这里的实习指导老师就是后来成为奥巴马妻子的黑人女律师米歇尔·拉沃恩·罗宾逊。

  实习结束后,奥巴马回到哈佛。出众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使奥巴马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使之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法律期刊《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的一员。1990年,该杂志主编改选,同事们鼓励奥巴马一试身手。该杂志的前任编辑布鲁斯·斯皮瓦在2007的《纽约时报》上撰文表示,“选举是在少数人之中进行的,某种程度就像是推选教皇。开始,奥巴马还拒绝担此重任,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人类的故事 判断力批判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权力意志 2050超级大国 生命的重建 石油战争 梦的解析 沉思录 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