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九节 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

(小//说//T//xt|//天//堂)

(一)戒为无上菩提本

佛教的弟子,对于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当然是十分信仰和遵从。对于佛陀所制定的一切律仪清规戒律一定是绝对依教受持。严洁无犯,四众弟子从信受而奉行,最后达到初发心直至圆成无作妙戒。断恶修善,反妄归真,直趋无上菩提大道。

可是佛陀所规定一切戒法,都是以五戒为根本,这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或在家居士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五条戒法。对我们信佛修心的教友来说,那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缺一不可,是一整体的,互相联系的。从表面上看来,好象这五条戒法是佛家独有的清规戒律,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不客观的,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仔细地研究一下,耐心的回想一下,一定会有一种新的启发和体会。我认为这五戒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人生标准的道德观念,和行动语言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做了违反五戒的行为或我们胡作非为,那一定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正义人民的指责。

我记得圆瑛师尊曾经教导说:“佛教的五戒也正是和儒教孔夫子所教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理,完全一致的”,一、不杀生是仁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二、不偷盗是义也,见利思义,不取非义之财,不与不取。义所当得则得之,义所不当得则不得。三、不淫欲或在家不邪淫礼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文昌帝君说:勿贪非义之财,勿饮花街之酒。四、不妄语是信也,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五、不饮酒是智也、酒迷心窍,醉后生非,神魂颠倒,昏迷失性。这样看来,佛教的五戒,儒教的五常,名殊理一,异途同归。他老人家这个开示,实在会发人深省的。

由是而知,佛教律宗的戒法,真是生死海中的一条慈航,迷津道路上的一只宝筏,暗室之中的一盏明灯,渡过巨浪的一个浮囊。佛经说:“护戒如护目,皎洁若冰霜”,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凡是为佛弟子,都应该以清净心身,受持戒法,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使正法久住,佛日增辉。

现在我把过去庄严劫和现在贤劫七佛如来所说的《戒经》。敬录如后,以便信受奉行,敬祝大家同证无上佛菩提,作为我写这篇“律宗初探”的结束语。

(二)七佛戒经

现在我将《七佛戒经》抄在下面,说明戒学是一切诸佛教法的根本。

忍辱第一道 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 不名为沙门

此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明眼人 能避险恶道 世有聪明人 能远离诸恶

此是尸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谤亦不嫉 当奉行于戒 饮食知止足

常乐在空闲 心定乐精进 是名诸佛教

此是毗叶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蜂采华 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然

不违戾他事 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拘留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心莫作放逸 圣法当勤学 如是无忧愁 心定入涅槃

此是拘那含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一切恶莫作 当奉行诸善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此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善护于口言 自净其志意 身莫作诸恶

此三业道净 能得如是行 是大仙人道

此是释迦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是戒经,从是已后广分别说,诸比丘自为乐法乐沙门者,有惭有愧乐学戒者,当于中学。

明人能护戒 能得三种乐 名誉及利养 死得生天上

当观如是处 有智勤护戒 戒净有智慧 便得第一道

如过去诸佛 及以未来者 现在诸世尊 能胜一切忧

皆共尊敬戒 此是诸佛法 若有自为身 欲求于佛道

当尊重正法 此是诸佛教 七佛为世尊 灭除诸结使

说是七戒经 诸缚得解脱 已入于涅槃 诸惑永灭尽

尊行大仙说 圣贤称誉戒 弟子之所行 入寂灭涅槃

世尊涅槃时 兴起于大悲 集诸比丘众 与如是教诫

莫谓我涅槃 净行者无护 我今说戒经 亦善说毗尼

我虽般涅槃 当视如世尊 此经久住世 佛法得炽盛

以是炽盛故 得入于涅槃 若不持是戒 如所应布萨

喻如日没时 世界皆暗冥 当护持是戒 如牛戒爱尾

和合一处坐 如佛之所说 我已说戒经 众僧布萨竟

我今说诸经 所说诸功德 施一切众生 皆共成佛道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第五项修炼 石油战争 百家讲坛全集 忏悔录 丑陋的中国人 重口味心理学 爱的艺术 智慧书 怪诞行为学 寻觅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