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故道白云56-60

小_说 Txt 天+堂

56.觉观呼吸

佛陀或他的大弟子,时会到比丘尼的精舍说法开示。每月一次,比丘尼又会到祗园精舍或东园参加法会。某一年,在舍利弗的建议下,佛陀把安居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月。舍利弗知道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很多的比丘和比丘尼在他们各自的地方安居完毕之后,仍有时间来到舍卫城亲听佛陀的说法。事实正如他所料。最后齐集舍卫城的僧尼,多达三千。而在家的大护法,善达多、鹿子母和摩利,更竭尽全力以提供饮食住宿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僧尼。这年两季安居后的自恣庆典,是在昂宿月月圆日,而并不是在平时的七、八月份。

那天,到处都盛开着莲花,因为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这种白莲花放开的季节。由于这个原因,九、十月间的月圆日,又称莲华日。这晚,佛陀和他三千个弟子在明媚的满月下坐着。莲花的幽香从湖上阵阵飘来。佛陀瞻视默默坐着的比丘和比丘尼,继而称颂他们的勤奋精进。佛陀又把握这个机会,向他们宣讲‘安般守意经’。

在场的僧尼当然都已知道觉观呼吸的方法。但他们大部份都是第一次直接触佛陀说法。这也是佛陀第一次把所有以往在这方面的开示,全部作出总结。阿难陀尊者细心聆听,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开示,将会成为一部重要的经典,以能传予所有的僧伽。

耶输陀罗比丘尼和孙陀莉难陀比丘尼都有参加这个法会。她们是几年前在乔答弥比丘尼的带导下,受戒为尼的。她俩在迦毗罗卫国以北的一间精舍修行。那里是乔答弥比丘尼设立的其中一个修道中心。耶输陀罗比她的婆婆迟六个月受戒,而受戒一年后,便已成为乔答弥比丘尼的主要助导。

尼众一直以来都尽量以与舍卫城的雨季安居,以能直接闻得佛陀或他的大弟子开示。摩利王后和鹿子母夫人一向都给予比丘尼她们全力的支持。最初的两年,尼众都是住在御花园里。第三年,她们才在王后和夫人的慷慨护持下,成立了第一所尼舍。乔答弥比丘尼自觉年事渐长,便刻意致力于栽培新一代的管理人。这些比丘尼,包括了耶输陀罗、顗罗、维摩那、苏玛、未达和纳杜他罗。这晚,她们全都在东园。罗睺罗尊者更杷耶输陀罗和孙陀莉难陀两位比丘尼介绍给缚悉底尊者认识。他因为终于有机会与她们相识而觉得非常感动。

佛陀宣说此经:

各位比丘与比丘尼,如果你们都可以持续修行圆满的觉观呼吸,你们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它可以帮助你们成就四念处和七种正觉因素的修行,随而使你们生起智慧和证得解脱。

你们应该如以下修行: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气息。’

这两口气息能帮助你打断昏沉和妄念,同时使你生起专念和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昏沉就是缺乏专念。呼吸的觉观,可以让你回到自己和生命里。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全身。’

这口气息能使你因观想身体而与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觉观全身和身体每一个部份,能使你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又可以把生死的过程,在你的体内显露无遗。

 第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会令身体安静平和。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会令身体安静平和。’

这口气息能帮助你获得身体上的平静祥和,因而达致心、身、气都融和合一。

第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喜悦。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喜悦。’

第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怏乐。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快乐。’

这两口气息,能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这两口气息能替你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悦。全因为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你才可以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会在你心内冒起。

“你住于生命的奥妙,可以亲尝专念所带来的平和喜悦。由于与生命的奥妙接触,你便可以把中立的感觉也化为悦意之感。这两口气息,是替你带来悦意的感受的。”

第七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自己心内的活动。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心内的活动。’

第八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自己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自己也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

这两口气息能使你深入体会自己生起的感受,不论是悦意、不悦意或中立的,继而让你把它们平伏安稳下来。在这里,‘心内的活动’是指感受。当你觉观自己的感受之后,你便可以看清楚自己感受的根和性。这时,你才可以控制和平伏它们,虽然它们可能是贪欲、瞠怒或嫉妒所产生的。

第九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怠时,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呼出气息时,也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

第十一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在集中白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

“这四口气息,带你跨进第三个领域一心。第九口气息令你可以确认自己心里的不同境界,如体会、思惟、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你要观察和确认这些境界后,才可以彻视心的活动。当你确认心的活动后,你才能使你的心寂静平和。这就是第十和十一口气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气息让你释放心内的所有障碍。这时,你的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伏重重的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住体。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

第十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

第十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脱。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舍离放下。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舍离放下。’

“以这四口气息,行者便可以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而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真性。首先是观察万法的无常。因为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幻灭。当你了悟万法无常坏灭之性,你便再不受生死之轮所赖缚,因而达到舍放和解脱。舍放并不是鄙砚或逃避生命。要舍和要放的,是贪爱执取,以能可以超脱生死轮迥,这万法滋生的温床。一旦证得解脱,你便可以在这生命里活得平和自在,因为这时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你缠缚。”这就是佛陀怎样教导觉观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十六个观息之法门。他又说要将此十六法门用于导致正觉的七种因素。它们就是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和舍离妄法。

缚悉底尊者已听过‘四念处经’。现在加上‘安般守意经’,他便可以更深入的投入四念处。他体会到这两次经说的相辅相承,和他们对禅修的重要性。

这三千比丘和比丘尼都法喜充满在月色下听佛陀说教。缚悉底更在心里暗自感谢舍利弗尊者安排这晚的法会。

一天,不害尊者从外面乞食回来,满身鲜血,几乎不能步行。缚悉底走上前把他掺扶。不害要求往见佛陀。他说他在城里乞食时,因为被人认出他是从前的央掘摩罗,便被围殴。不害完全没有还击,反而合起双掌如莲状,由得他们发泄心头之愤。最后,他们把不害殴致吐血。

佛陀看到不害受伤,便立刻嘱阿难陀去取一盆水和毛巾前来,替他清洗伤口和血渍。佛陀又叫缚悉底去采集草药回来,制成膏药,替不害贴上疗伤。

虽然他的伤口剧痛,但不害尊者没有叫喊。佛陀说:“你今天所受的痛苦,可以使你以往的痛苦涤除。在觉察中忍受痛苦,可以抹掉千世的瞋恶。不害,你的衲衣已被撕破。你的钵在那里?”

“世尊,他们把钵打碎了。”

“我会叫阿难陀给你新的衣钵。”

缚悉底替不害在伤处贴上膏药时,他看到不害真的是个不事暴力的好榜样。不害尊者又告诉他一件日前乞食时发生的事。

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下,不害遇见一个正在分娩的妇人。可是,这个妇人遇上难产,痛苦非常。不害大叫了一声‘这样凄惨的痛楚!’之后,便跑去求教于佛陀,问他如何是好。

佛陀说道:“跑回去告诉她说‘太太,自出生以来,我部从未畜意伤害过任何的生命。凭此功德,我祝愿你和你的孩子都能平安。”

不害抗议道:“如果我这样说,便犯了妄语!我事实是伤害过无数的生命!”

佛陀说:“那么你去告诉她,‘太太,自我生于正法后,我便没有蓄意伤害过任何的生命。凭此功德,我祝愿你和你的孩子平安。”

不害跑回林中对妇入说了这番话。不到几分钟,那妇入便平安地生下了孩儿。

不害尊者在大道上已行了很远,因而获得佛陀的最高赞誉。

57.木筏非岸

那年冬季,佛陀住在毗舍离。一天,正当他在离开林精舍讲堂皇不远处禅坐时,几个比丘在精舍另一处的园地自杀而死。佛陀知道后,便询问他们自杀的原很。原来,他们是在禅观身体无常坏灭之性后,便对色身产生畏惧,以致不欲生存的。佛陀知道这个原因后,感到非常不安。

他齐集所有的比丘,对他们说:“我们观想无常和坏灭的目的,是要看清楚万法的实性而摆脱它的籓篱的。逃避这个世界,并不可以使我们达到开悟与自主。要达到开悟与自,得先要洞悉万法的真性。这几位同修没有真正的了解,所以才会作出此逃避生命的愚行。他们这种行为,也同时违反了杀戒。”

比丘们,一个解脱了的人,对世法不会执着,但也不会畏惧。执着与畏惧,两者都是缠缚我们的绳。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已超越了二者,安住于平和快乐之中,这种快乐是不可量度的。一个自由自主的不会执着于恒常性和独立我体这等狭见,也不会执着于无常和无我的边见。比丘们,你们要理智地本着无执的精神,去学习和修行教理。接着,佛陀指导他们实习下意识的呼吸,以帮助他们调息和振作起来。

佛陀回到舍卫城之后,更讲说了很多有关破除执着的言教,以对治一个名叫阿利陀的比丘对教理的误解。面对着一群在祗园精舍的比丘,佛陀说道:“比丘们,如果你们误解了教理,就很容易会被困于狭见之中,因而令到自己和别人痛苦。你们对教理的聆听、理解和实行,都是需要运用理智的。一个了解蛇的人,会用一支有叉的棍子来按下蛇颈,然后才把它拿起来。如果他拿起蛇的尾部或身部,他便很容易被蛇咬到。正如你会运用智巧来捕蛇,你也应该同样地修学教理。”

“比丘们,教理只是形容真理的工具。不要当它就是真理。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手指只是用来指出月亮的方位。如果你把手指当作月亮的话,你便永远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教理就像一艘乘载你渡河到对岸的木筏。我们需要木筏,但木筏并不就是对岸。一个聪明的人到了对岸之后,是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的。比丘们,我的言教就像那那木筏,是帮助简朴载你们往超越生死的彼岸的。好好用那木筏乘载你们到达彼岸,但不要执着它是你的,而不肯放下。要不被困于法理之中。你们一定懂得把它舍放。”

“比丘们,我所传授给你们的言教,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正觉七因素、无常、无我、苦、空、单一和无求等,都是需要以开明理智的态度和研学的。用这些教理来帮助达到解脱是对的,但仅记别要对它们执持不舍。”

比丘尼的精舍住着五百名尼众。她们时常都邀请佛陀和祗园精舍的尊者前往开示。佛陀安排了阿难陀尊者,负责选派比丘前往尼舍说法。一天,他选派了婆达比丘。虽然婆达比丘在修行上已证得很深的果位,但他的口才却不见特出。翌日,他乞食后在林中独自用饭完毕,便前往尼舍。比丘尼都热切的接待他。乔答弥比丘尼请他升座开示。

安坐在坐垫之后,他背诵了一首诗:

“住于安寂,

见法归源,

无瞋无戾,

和悦充斥,

圆持专念;

得真自在。

出离欲念

乃大欢喜。”

尊者没再多说,只是自行进入甚深的禅定。虽然他说的话仅得几句,但单是他坐在那里,平和安乐的形象,已足以使尼众备觉勉励。一些比较年轻的比丘对这样短促的开示,难免感到有点失望。她们力求乔答弥比丘尼请他多说一点。乔答弥比丘尼向婆达比丘鞠躬顶礼后,转达了尼众的意思。可是,婆达比丘只是再重覆了一遍诗句,便自行离座了。

数日后,佛陀获悉婆达者的开示。有人向他提议,日后或许应该选派较擅词令的比丘前往说法。但佛陀的回应,是那比丘的临场比他所说的内容更为重要。

一天乞食回来,佛陀到处也找不到阿难陀。罗睺罗尊者和其他的比丘都说没有见过他。只有一个比丘报告,说他好像看见阿难陀在邻近‘不可接触者’的村落中乞食。于是,佛陀便叫那比丘前去找他。那比丘找到阿难陀回来,但同时带了两母女到精舍见佛陀。那女儿的名字叫摩登伽。

佛陀细听阿难陀这天迟回精舍的原因。数星期前的一天,阿难陀乞食后回精舍的路上,突然感到口渴。他在‘不可接触者’村里的一个井边停下来。这时,他看见摩登伽女正把木桶放下井里提水。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阿难陀向她请求一点水喝,但她拒绝了。她告诉阿难陀她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因此恐怕给僧人供水会污染他。

阿难陀对她说:“我不需要你是贵族高官。我只需要喝一点水罢了。我很乐意接受你的水。请不要怕污染我。”

这一来,摩登伽女便立刻给他供水。她觉得自己对这个英俊和蔼,说话温文的僧人很顷慕。她实已对他充满爱意。她彻夜难眠,满脑子都是阿难陀。那天之后,摩登伽女每天都呆在井边,等候着看他一眼。她说服母亲请阿难陀回家吃饭。阿难陀接纳了两次邀请。但当他发觉这少女恋上了自己,便再没有应邀了。

摩登伽女对他日思夜想。她逐渐消瘦。最后,她忍不住向母亲倾诉她对阿难陀的爱意,并表示希望他能还俗与她成亲。她的母亲呵责她这般愚昧,爱上一个僧人是没可能有结果的。但摩登伽女坚持她宁死也不会放弃阿难陀,以期他会对女儿的热情有所反应。她来自摩登伽族,对地一些邪教药物是有点认识的。

那天早上,摩登伽女在街上见到阿难陀,便央求他再到她家里吃饭,说这将会是后的一次。阿难陀有信心自己可以对她们母女说教,使摩登伽女放弃对他的痴恋。但在喝下了药的茶之前 ,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教。当他感到双脚麻软,头目眩晕的时候,阿难陀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刻运用呼吸来抗衡药力。来找他的比丘发现阿难陀的时候,他正跏趺而坐。

佛陀慈和的问摩登伽女:“你很爱阿难陀比丘吗?”

摩登伽女回答:“我全心全意地爱他。”

“你爱他什么?是他的眼、鼻、还是口?”

“我爱他的一切,他的眼、鼻、口、他的声音、他走路的姿态。大师,我喜欢他的一切。”

“除了他的眼、鼻、口、声音、走路等,阿难陀救灾有很多你未知道的美德。”

“它们是什么?”

佛陀回答:“他的爱心就是其中一样了。你知道阿难陀比丘爱什么吗?”

“大人,我不知道他爱什么。我只知道他不爱我。”

“你错了。阿难陀比丘其实是爱你的,只不过不是你渴求的那种爱罢了。阿难陀比丘爱解脱了之道、自由、平和、喜悦。由于他对自由和解脱都有所体验,阿难陀的脸上常常挂上笑容。他又爱所有的众生。他希望将解脱之道带给所有的人,她使他们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快乐与平和。摩登伽女,阿难陀比丘的爱,是来自了解与解脱的。他这种爱不会像你那种爱,给你带来痛苦和绝望。如果你是真的爱阿难陀比丘的话,你便会明白他的爱,而且更会让他继续生活在他选择的解脱之中。假如你也知道怎样像阿难陀比丘般去爱,你便不会再痛苦和感到绝望了。你的痛苦和绝望都是来自你欲私占阿阿难陀。这是一种自私的爱。”

摩登伽女望着佛陀说:“但我怎样才可以像阿难陀那样爱?”

“那就要在爱的同时,能保持着阿难陀比丘的快乐和你自己的狱里,那清风很快便会散灭,而再没有人可以受用它的清新凉快,就是你自己也不例外。摩登伽女,如果你爱阿难陀如你爱一股爽朗的清风一亲,你自己也会变作一抹凉风。你那时便可以把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和压力都一并消除。”

“大师,请你教我怎样才可以这样去爱?”

“你可以选择阿难陀比丘的道路。你可以像阿难陀比丘那样,过着平和喜悦的解脱的生活,又将快乐带给别人。你可以像他一样,受戒为尼。”

“但我是一个‘不可接触者’!我怎可以受戒呢?”

“我们的僧团,是没有阶级分别的。僧团里已经有几个‘不可接触’的男众受戒为比丘了。波斯匿王十分敬重的苏利陀尊者,便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如果你成为比丘尼的庆,你将会是第一个的‘不可接触者’比丘尼。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请契嬷尼师替你主持授戒仪式。”

摩登伽女高兴不已,立即伏在地上向佛陀求受比丘尼戒。佛陀把她交托契嬷尼师照顾。她们离去后,佛陀便望着阿难陀,然后对众比丘宣说。

“比丘们,阿难陀的戒愿依然无染,但我希望你们要小心处理与外界的接触和关系。如果你们常住专念中,你们便可以知道自己内里的起心动念和外界在发生的一切。越是早一点察觉问题,便越可以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行习专念,你们便能够增长定力以应付必时之需。当你们的定力稳固时,你们的视线便会明朗清晰,处理也会得宜。定与慧是手牵手的。定慧互通,二而为一。”

“比丘们,年纪比你们大的女人,要待她们如姐如母。年纪比你们小的女子,要待她们如妹妹或女儿。不要让对女色的吸引成为你们修行上的障碍。如有需要的话,在定功未够深厚之前,尽量减少与女性接触。与她们一起时,只要说有关研习大道的话题。”

比丘们都很高兴地授受佛陀的指示。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一天,佛陀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乞食时,遇到一些小童在污呢路上嬉戏。他们正在用泥沙堆砌着一个城镇,内里有城墙、创库、住宅、甚至河流。他们看见佛陀和比丘行近时,一个小童对其他的说:“佛陀和比丘路过我们的城镇,我们不是应该给他们供养吗?”

其他的小童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她,但却说:“但我们只是小童,有什么可以供养佛陀?”

提出供养的孩子答道:“听着吧,朋友,我们的泥沙仓库里不是存着很多米粮吗?我们可以拿一些来供养佛陀。”

其他的孩子都高兴得拍手叫好。他们从泥沙仓里掘起了一把泥土,充当他们的米粮,把它放在一块树叶上。想出这个主意的孩子跪在地上。小童说:“我们城镇里的人,现在敬上仓库的米食,希望你会接纳。”

佛陀微笑。他在小童的头上轻轻拍拍,说道:“小孩子,谢谢你们给我们供养这珍贵的米。你们真有心思。”

佛陀转过来对阿难陀说:“阿难陀,请你收下这些供养。回到精舍明,用一点水与它拌匀,抹在我房子的泥砖上。”

阿难陀接过了那把泥土。小童请佛陀坐在一棵榕树下的大石上。阿难陀与众比丘也围聚在一起。

佛陀给小童说了一个故事:

“多世以前,有一个太子名叫卫尸朋他罗。他是一个慈心慷慨的人。他常把自己的财物与贫穷和有需要的人分享。他的妻子嘛达利也是同样的心量。她知道丈夫很欢喜帮助别人,因此她对丈夫送那么多的财物给别人,从来都没有怨言。他们有一个名叫阇邻的儿子,和一个名叫讫利尸纳吉纳的女儿。”

“在一次饥荒中,卫尸朋他罗太子取得他父王的同意,从仓库里分派布米粮饷饥民。人民的情况非常恶劣,以至仓库的储存几乎派得一空。这却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微言。他们意图阻止太子继续这样做。首先,他们提醒大王,如果太子继续这样,国家将会受害。他们透露太子曾送出了一头宫中的宝象,使用权大王也为之愕然。最后,他们成功说服大王把他唯一的儿子送到阇夜哇罗的边远山区,让他一尝艰苦简朴的生活。卫尸朋他罗、嘛达利、和他们的两个子女,便这样被放逐了。”

“在往山区的旅途上,他们遇到一个乞丐。太子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脱下,送了给他。再遇上别的穷苦人时,嘛达利又把自己的衣服施赠他们。不久之后,阇邻和讫利尸纳吉纳也将身上的衣服布施了。一路上,他们一家人都把全部珠宝财物给了有需要的人。未到达山区,他们已什么都没有了。最后,太子更将他们乘坐的一车两马都施予他人。太子抱着阇邻,嘛达利也把讫利尸纳吉纳抱起来。就这样,他们毫无怨悔的步行,直至抵达阇夜吐罗。他们一边走,一边哼着歌谣,不觉得有一点的烦恼。他们心里消遥自在。”

这段路程很长。到达山上时,卫尸朋他罗和嘛达利的双脚都红肿流血。幸好他们在坡上找到一间弃置了的房子。这是从前一个修行者居住过的。他们打扫一番后,便搜集了大堆的枝叶作床。森林里有足够的水果野蔬供他们食用。两个孩子很快便学会搜集食物、用泉水洗衣、播种和园作。太子和妻子一起教孩子们认字写字,把大块的树叶权充纸张,有刺的树枝作笔。

“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但他们都很满足地过了三年平静的生活。一天,卫尸朋他罗和嘛达利在外打摘野果回来,发觉一对儿女被人掳走。他们在附近的村落四处寻找,也没有他俩的下落。”

“最后,他们带着疲备和失望回家,只望孩子们已自行归来。他们在房子里见不到孩子,但却被一个王宫里派来的官差吓了一跳。当官差告诉他们阇邻和讫利尸纳吉纳都平安无恙,在王宫里与大王一起时,他们都喜出望外。他们查问事情的原很时,官差告诉他们说:‘数日前,一个宫中的夫人在市集见到有人在卖孩子。她认出两个孩子就是太子的一对儿女。于是,她急忙回家告诉她当参谋的丈夫。他立刻到市集告诉那贩商把孩子带到宫中,更保证他会获取厚酬。大王也认出破衣污脸的孙儿。他发觉自己实在非常挂念你们。’”

大王问道:‘你是在那里找到这两个孩子的?你把他们卖多少钱?’

但贩商未及回答,那参谋官便先说:‘陛下,女的卖一千两黄金和一千头牛。男的卖一百两黄金和一百只牛。’

当时每人都觉得非常奇怪。大王便问道:‘为什么女的会卖得比男的贵那么多?’

参谋官答道:‘你肯定珍惜女的比男的为多。你从来都不责骂公主们的劣行。就是宫中的婢女,你都待她们很好。你只得一个独子,而你却把他放逐到虎豹出没和只得野果作食的山区。你不是很明显地重女轻男吗?’

大王不禁流泪。‘请不要再说下去。我明白你的意思。’

大王得悉贩商也是从山上的另一个男子买孩子回来。于是,他给了一些银两那贩商,着他带领军警前去辑拿绑匪。拥抱着两个孙儿,大三细问他们这几年来在山上的生活状况。他下令把儿媳接回城都。自始,大王十分珍惜儿子,更协助他致力于救援贫苦大众的工作。

小童们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佛陀对他们笑着说:“卫尸朋他罗太子很高兴众人分享他所有的东西。今天,你们与我分享了你们仓库里的米粮。你们使我非常高兴。你们如果每天给别人一点点的礼物,也可以令他们很高兴的。这些礼物未必要是买回来的。把在田礼摘的一朵花送给你们的父母亲,已经会令他们非常高兴。一句感谢的说话或一点爱心,也是很珍贵的礼物。一个慈祥的目光或表示关怀的举动,也可以替别人带来快乐。每天都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一点礼物吧。我和比丘们要走了,但我永远都会记着你们今天的供养的。”

小童答应他们会相邀多一些朋友一起前往祗园精舍探望佛陀和比丘。他们很想听佛陀说故事。

下一年的夏季,佛陀回到王舍城说教。之后,他又前往灵鹫山,戌博迦到那里探访他,并邀请佛陀到芒果园住几天。佛它接纳邀请之后,便相约阿难陀在那儿会合。这位医师的芒果园林令人清新凉快。那里的树,已是第八年结果了。戌博迦一早便替佛陀打扫好房子,又每天都做些素菜给佛陀供食。他提议佛陀暂停乞食几天来恢复体力,又用一些山果根叶泡了一服草药给佛陀调养。

一天,他们一起共坐时,戌博迦说:“世尊,有些人说你让比丘吃肉。他们扬言乔答摩可以容忍杀牲口来供自己及弟子所食。一些人更指责你要别人给僧团供肉。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我仍希望听听你在这方面的意见。”

佛陀回答道:“戌博迦,那些说我准许杀牲口作食的人,不是在说真话。其实我已不只一次谈过这个问题。如果一个比丘看到别人为给他供养食而杀动物,那比丘当然要拒绝受供。就是他不是亲自目睹而只是闻说,他也应该拒食。再者,就是他对所供之食有此怀疑,也一要拒绝。戌博迦,依照乞食的习惯,除非他知道供者是因为给比丘供食而杀牲口之外,一个比丘是应该接受任何乞到的食物的。知道比丘发愿慈悲的人,都会只供养素食给僧人。但有时,他们真的只得有肉的食品。另一些人则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僧,因而并不知道僧人吃素。在这种情形之下,比丘为免冒犯供者而令供者失了接触大道的机会,便应该接受他们的供食了。”

“戌博迦,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比丘是不会想杀动物的。那时,便再没有人会给比丘供肉,而比丘便可以全部素食了。”

戌博迦说:“我是相信素食比较对身体有益的。素食的人觉得比较轻快和没那么容易生病。我已持素有十年了。我发觉我的健康很好,而且更培养了我的慈悲心。世尊,我很高兴获得你给我的明确指示。”

戌博迦同时也赞许僧团改变了吃隔夜食物的习惯。那些食物是会变坏因而导致生病的。佛陀很感激戌博迦,并邀请他到精舍再为比丘们讲说基本的卫生习惯。

59.论说之纲

戌博迦的芒果园宁静旷阔,到处都散布着给比丘尼住的寮房。一天傍晚,一位名叫妙巴的年轻比丘尼,有一些问题要和佛陀商讨。她乞食后回芒果园的途中,经过一处幽静偏僻的小径时,突然被一名年青男子拦住去路。她感觉到这男子不怀好意,于是便开始观察呼吸以能保持镇定的、清醒。她直望入这男子的眼睛里说:“先生,我是个修行佛陀大道的尼姑。请你让路给我回去尼舍。”

那男子说:“你还这么年轻貌美,为什么要把头剃光、身穿黄袍这么浪费青春啊?为何要活得像个苦行头陀?听我说吧,小姐,你好动人的身段应该穿着伽尸的丝绸纱丽才适合。唉,我真的从未见过像这么漂亮的女人。让我来教你身体上的享受吧。跟我来。”

妙巴保持着镇静。“不要胡说。我要寻找的快乐,是从解脱觉悟之道得来的。五欲只会导致痛苦。给我让路吧。我将会非常感激你对我的体谅。”

可是,那男子不肯。“你的双眸美极了。我从没见过这般美丽的眼睛。我是不会这么愚蠢把你放过的。我要你跟我来。”

他伸手抓住妙巴,但妙巴避开了。她说道:“先生,不要碰我。你是不可以侵犯比丘尼的。我选择了修道的生活,是因为已厌倦了被欲望瞋心所负累的人生。你说我的眼睛美丽。好吧,我就把它挖下来给你。瞎了也总比受你污辱为好。”

妙巴的语气十分坚决。那男子有点动摇。他知道这个尼姑是真的会这样做的。他退后几步。妙巴继续说:“别让你的欲念驱使你犯罪。你不知道频婆娑罗王已下令要把所有冒犯佛门僧尼的人严加惩罚吗?如果你不再检点,如果你再威胁我的贞洁或性命,你必会被拘搏处分的。”

杀那间,这年青男子的理性恢复过来。他也体会到盲目的狂情真的只会导致痛苦。他踏步让开,给这比丘尼过路。他又在后头呼说:“尼师,请原谅我。我希望你在精神之道上成功达到你的目标。”

妙巴直往前行,没有回望。

佛陀盛赞这位年青比丘尼的勇敢和坚贞。他说:“女尼在僻静的路上行走是非常危险的。这其实也就是我当初不允许女子受戒的原因。妙巴,由现在起,比丘尼都不是独自出外。不论是渡河、入村乞食或穿过森林或树下,比丘尼都不可独睡。她们出外或睡眠,都时刻要另有最少一个的比丘尼作伴,以能互相照应保护。”

佛陀转过来给阿难陀指示:“阿难陀,请你记下这条新例,并要求所有的长者比丘尼,将这条律例列入戒律中。”

佛陀离开戌博迦的芒果园后,便与一众的比丘,一起前往那烂陀。他们专注的慢慢步行。每个比丘都留心细察着呼吸。同路上,有两个因苦行师徒在他们的行列后头跟着走。老师名叫善毗瑜,他的弟子叫婆罗达多。他们一路上谈论着佛陀的教化。善毗瑜对佛陀的教理诸多批评和讥讽。但奇怪的是,他的徒弟却屡屡与他辩驳,认为佛陀的言教,值得钦敬。波罗达多以滔滔的辩才说服他的老师。前行的比丘,都难免听到了他们在后面说话的内容。

那天晚上,比丘们在菴没芭娜帝伽这处密茂的树林里歇宿。这里是属于王室的地带。频婆娑罗王曾颁布告知人民,所有的精神修道者,都可以在有需要在菴没芭那帝伽作息。善毗瑜和婆罗达多也在那儿度宿。

翌日早晨,比丘们一起讨论那对苦行师徒的对话。佛陀听闻后,便对他们说:“你比丘们,当你们听到别人讥讽中批评我或正法时,你们不要生起瞋怒或愤恨不平的感觉。这些感觉只会对你们有损无益。又当你们听到他人赞叹我或正法时,不要让快乐、享受或满足的感觉生起。这些感觉也是对你们有害的。正确的态度,是应该细心审察别人的批评里那些部份是真,那些部份是假。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在学习上有机会成就和进步。

“比丘们,多数称赞佛、法、僧的人都只是具备很表面的浅见。他们都欣赏比丘们清净无染和简朴宁静的生活,但他们再看不到更深的层面了。那些深得法要的人,不会说太多称赞之词,他们都明白觉得悟的真实智慧。这知超越一般言说思想。”

“比丘们,这世上有无数的哲理、学说和理论。很多人在这些论说上无止境的互相辩论。以我所查得的数字,就有六十二派主要的论说。它们包含了目前世上数以千计的哲学和宗教理论。从解脱悟之道的角度来看,这六十二派的论说都是含藏百般妄见,造成很多障碍。”

接下来,佛陀便给他们解说这六十二派论说的中心思想,而同时揭露它们错误之所在。他先说有关过去的十八种学说,永恒四论、部分永恒四论、有限与无限四论、无尽含糊四论、以及相信无因二论。他继而解说四十四种有关未来的学说,相信死后灵魂存在的十六论、相信死后没有灵魂的八论、相信死后没有灵魂存在或不存在的八论、断灭七论、以及认为现在就是涅槃的五论。指出这些学说的错误之后,佛陀说道:“一个称职的渔夫,会将渔网放下水里来捕取海中的鱼蝦。当他见到这些鱼蝦竭力想跳出网外的时候,他会对它们说:‘无论你们跳得多高,你们始终都仍在网内。’渔夫说得对。千万的理论学说都落在这六十二派论说之网内。比丘们,不要堕入这个梵网之中。这样做会浪费你们很多的时间,更可能使你们失去修行正道的机会。不可落于空谈猜度的网内。”

“比丘们,这所有的学说和信念,都是由于被对事物的领会和感受所误导而生起的。如果不实修专念,根本就没可能见到思想感受的真性。当你能彻视思想感受的根本真性时,你才可以看到万法缘生和无常的性体。这时,你们便不会再被困于贪欲忧惧之网,以及六十二妄论的梵网之内了。”

开示之后,阿难陀尊者往外散步,并专注集中地忆记刚才佛陀所说的每字每句。他想:“这是很重要的经。我将叫它梵风经。这个网,襄括了这世间的所有妄论教条。”

60.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离开菴没芭娜帝伽之后,佛陀先去那烂陀,然后再前往鸯伽的一个大城市,瞻波。鸯伽是频婆娑罗王管辖下的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的地区。佛陀在那里时,住在满布馥香莲花的伽伽罗湖畔一个森林里。

许多人都特别来到这里听佛陀说法。其中有一个名叫苏纳档达的年轻富者婆罗门。在这个地区,苏纳档达的聪明才智,是人所仰慕的。他的一些朋友,曾劝他不要拜讷佛陀。他们认为这样做,会给这个沙行乔答摩太多面子了。但苏纳档达却和颜悦色地告诉他的於儿是不会轻易错过认识像佛陀这样有非凡深度的人。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需要增广我的见闻,”苏纳档达说。“我要知道沙行乔答摩在那一方面比我高超,而我自己又在那方面胜过他。”

数百个婆罗门决定加入苏纳档达的行列。他们一起步行前往伽罗湖,对豫纳档达充满信心。他们肯定他会让家看到婆罗门的教理比佛陀的超越。他们郡相信苏纳档达不会羞辱他们的阶级教派。

面对早已被入群包围着的佛陀,苏纳档达呆住了一会,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看见这样,佛陀为免他窘恼,自行先说:“苏纳档达,你可否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婆罗门的先条件是什么?有需要时,请你引述吠陀作据。”

苏纳达非常高兴。吠陀是他的专长。他说:“沙行乔答摩,一个切实的婆罗门,应该具备五个条件一外貌俊朗端正、檀於持诵祭仪、血统清纯可追溯七代之远、要有贤德的行为和有智慧。”

佛陀问道:“这五样条件中,那些最被重视?如果或缺某一,又可会仍然算是真正的婆罗门?” 

想了一会,苏纳档达说明最后两个条件才真正是不能缺少的。外观、祭仪的擅长、以反血统的纯挣都不是绝对需要。那五百婆罗门听到辣纳档达这样的回应,都感到不快。他们全都举起手来挥动着,以表示不同意他的说法。他们认为他是受了佛陀的盘问而有所动摇。他们认为他的反应实在令婆罗门丢睑。

佛陀转过身来对他们说:“各位嘉宾!如果你们对苏纳档达是有信心的话,请你们保持肃静,让他继续说下去。假如你们对他是没有信心的话。便请叫他回座,好使我与你们其中一人继续论说。”

每个人都沉默下来。苏纳档达望着佛陀说道:“沙行乔答摩,请容允我对我的朋们说几句话。”

苏纳档达转挝头来,指着坐在前面,属于他们阶层的一位年青男子。他说:“你们都看到我的堂弟鸯伽迦吗?他是个英俊潇酒的少年。他怕举止温文高雅。除了沙行乔答摩之外,便很少人可以与:‘他的容貌相比。鸯伽迦对吠陀也非常精通,而且对祭仪的种种礼节十分熟悉。他纯洁的血源,从父母双方都可迫溯七代之远。相信没有人可以对他这三个条件有所怀疑的了。但假如鸯伽迦是个奸淫杀掠、偷扼掳骗的醉汉狂徒。那时,他的俊朗面容、祭仪熟技和纯净血统又有何价值呢?好朋友,我们一定要承认贤德和智慧才是一个婆罗门最必要具备的条件。这是所有人的真理,并不单是沙行乔答摩的。”

人群都热烈鼓掌。待掌声停下来,佛陀又问苏纳档达:“贤德则慧两者,又有一样比较重要吗?”

苏纳档达回答道:“沙门乔答摩,贤德是来自智慧的,但智慧惧畏,又有赖贤良的德行。它们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就像用一只手洗另一只手,又或一只脚替另一只脚搔痒。贤德与智慧是互长互养的。贤德使智惹现前。智慧令行为更趋贤良。这两种质性都是生命里至为珍贵的。”

佛陀回应道:“非常好,苏纳档达!你说出了真义。贤德与智慧,确是生命里的至宝。你可再申说吗?怎样才可以把贤德和智慧发挥至最高的境界?”

苏纳档达微笑着合上双掌。他向佛陀鞠躬顶礼,说道:“大师,请你指点我们。我们虽然知道这些原理,但你才是证了大道真理的人。请你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够发挥贤德与智慧到最高的境界吧。”

佛陀对他们宣说解脱之道。他告诉他们开悟的三次第一戒、定、慧。持戒生定。定能生慧。慧能令我们更深入地持戒。持戒越深,定力越长。甚深的禅定,又可启发更高的智慧。佛陀又讲解怎样观因缘互生法以破除恒常和独立个体的妄见。观想缘起,可以帮助我们断除贪、瞋、痴,因而达致解脱、平和、兴喜悦。

苏纳档达听得着迷。佛陀说完后,苏纳档达站起来合上双掌。他说道:“乔答摩大师,请接受我的感谢。你今天使我重见光明,把我从黑暗中带导出来。请你让我皈依佛、法、僧。同时,我也希你和比丘明天到我家里,让我给你们供养。”

佛陀与苏纳档达这天的诚切交流,在这一带的各阶层都引起了震撼融。一群婆罗门的知识份子,都追随了佛陀为师。其中包括了在离车难伽那村的着名婆罗门阿摩伽和他的老师布伽罗萨帝。当婆罗门投皈佛陀门下的人数日渐增多时,一些婆罗门和其他的宗教领袖便难免嫉恶填胸了。

他们还在菴没芭娜帝伽的时候,缚悉底曾向目犍连尊者请教当时不同宗教运动。目犍连为他总结了所有的宗别派系。

首先有富楼那迦叶的一宗。他的门徒是不信道德礼教的。他们坚持好与坏只是传统习惯引起的概念。

末迦利瞿舍梨子的信徒,是宿命主义者。他们相信一生中所发生的,都是先天注定而不是个人的能可能改变的。一千或五百年后得到解脱,这也是一早便注定了的,与他自己的努力与修行无关。

阿耆多枳钦婆罗所教的,是享乐主义。他相信人是由地、水、火、风、即四种原素所成,一旦死后,便一无所有。他因此认为应该在有生之日,尽量经历世间的享受。

以迦罗鸠驮迦旃延为首的一宗,刚持相反的见解,属于无因论之感觉论者。他们相信一个人的肉体与灵魂,都是永不幻灭的。他们认为人是由七种原素形成-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生与死只是外表形态因原素的散聚而产生的短暂现象。

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都曾属于删阇耶毗罗胝子的宗派。删阇夜教的是在某一个情形下的真理,未必在另一个情形下也是真的。一个人对环境事物的审察,才是最佳的度量。

尼乾陀若提子带导的一群,是异行的苦行者。他们不穿衣服,又对所有众生都严持不杀之戒。尼乾陀若提子所教的,是一种双重宿命论。他相信宇宙中有两种基本力量,生命与非生命。这一宗派在当时非常受人尊崇,因此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比丘们与耆那教的苦行者常有接触,因为他们都是同样的尊重生命。但他们也同时有很多分歧,因而引致一些比丘与耆那教的一些弟子时有冲突。目犍连尊者对这派的苦行尤为反对,直斥他们过份极端。因此,目犍连便成为这些头陀特别针对的目标。

佛陀回到舍卫城后,住在东园。他在这里的访客川流不息。一天早上,鹿子母夫人前来造访。当佛陀看到她全身衣发湿透,便问她:“鹿子母,你曾那里去?为何衣发尽湿?”

鹿子母夫人哭着诉说:“世尊,我的孙儿刚死去。我想前来见你,但却忘了带备而伞。”

“鹿子母,你的孙儿多大?他因何而死?”

“世尊,他只得三岁,是死于伤寒病的。”

“可怜的小孩。鹿子母,你有多少孩子及孙儿?”

“世尊,我有十六个孩子。九个已结了婚。我有八个孙儿。现在只剩下七个了。”

“鹿子母,你是否很喜欢有这么多的孙儿?”

“当然了,世尊。越多越好。如果他们的人数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我便不知会多么快乐了。”

“鹿子母,你知道舍卫城每天里有多少人死去吗?”

“世尊,有时会有九至十个的,但每天最少都会有一个。。在舍卫城,没有一天是没人死去的。”

“鹿子母,如果你的孙儿数目如舍卫城的人那么多,你的头发和衣服岂不是天天都湿透?”

鹿子母合起掌来。“我明白了!我真的不应该想要有家舍卫城人口那么多的孙儿。一个人越是多牵挂,便越是多痛苦。你时常都这样教导我,但不知怎的,我总是忘记。”

佛陀轻轻微笑。

鹿子母告诉他:“世尊,你总是在而季之前才回到这里。一年中其他时间,你的弟子都非常想念你。没有你在,我们来到精舍也觉得很没意思。我们都不知道做什么才好,通常只会在你的房子附近走走,便回家去了。”

佛陀说:“鹿子母,勤修正法比前来精舍造访更为重要。况且,你来到精舍,也必定有其他的尊者说法。你可以向它们请示修行的法要。法教和导师绝无别异。请不要因为我不在这里便废你的修行啊。”

站在旁边的阿难陀尊者,作出一个主意。“在这里种植一棵菩提树,应该会有帮助。这样,信徒前来的时候,便可以把这棵菩提树代替你的位置。他们甚至可以向它鞠躬,以象徵对你顶礼。我们又可以在树下建一石台作坛,让信徒可以供花。他们可以绕树而行,观想、佛陀。”

鹿子母夫人说道:“这主意真好!但你那里找来菩提树啊?”

阿难陀答值:“我可以在优楼频螺佛陀证道那儿取来菩提树的种子。别担心,我会拿得种子,把它栽至发芽,再种成大树。”

鹿子母夫人感到比较轻快和安慰一点。她向佛陀和阿难陀尊者鞠躬礼辞后,便回家去了。

wWw。xiaoshuo txt.Net

同类推荐 色眼识人 人体使用手册 暗访十年 道德情操论 丑陋的中国人 忏悔录 理想国 我们台湾这些年 论语别裁 怪诞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