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妇女与婚姻家庭 -张李玺

T.xt`小~说~天~堂


  
  主讲人简介
  张李玺,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联合国社会性别项目高级顾问。
  内容简介
  1910年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将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的确立对此后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近百年来,妇女运动围绕的一个核心始终是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联合国189个成员国共同通过了一个《行动纲领》,其中涉及了全世界妇女发展的12个关切领域,内容包括妇女与贫困、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权力和决策等问题。20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联合国性别主题组根据这个《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又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研讨,分别是妇女与贫困、妇女与教育、妇女与保健、妇女与就业、妇女与参政、妇女与法律、妇女与传媒、妇女与环境、女童的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和老年妇女。所以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也就这十个方面当中的七个焦点问题展开研讨,意在透过对各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性别现象和性别问题的分析,向大众传播一些基本的性别意识的理念。
  今天妇女事业的发展,不单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也直接关系到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节目宗旨是:推动男女平等思想,渗透性别平等意识。
  而在今天的节目中,中华女子学院的张李玺教授主要就妇女与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向观众朋友做一次详细的讲座。
  全文
  应该说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女性和婚姻家庭的问题。婚姻和家庭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间,我们在不同的人类居住的区域环境中间,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和发现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关注。那么今天我就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婚姻和家庭的问题。
  既然婚姻和家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婚姻家庭的讨论。但是我们是不是想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女性为什么永远都是婚姻和家庭的主角?在婚姻和家庭这样一个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上来讨论问题的话,为什么女性占据了那么大的空间呢?我们成天费了很多劲,我们要给女性争取这样的权利,给女性争取那样的权利。但是在婚姻家庭领域中间,我们不用争,我们永远都是主角。
  我们在我们生活中间我们会听到很多人这样说。你比如说,说你看这个人家里,真像个没有女人的样子,没有女人的样子,是个什么样的家呢?没有女人的样子的家里应该是乱七八糟的,什么事情都是没有条理的,所以有些男性可以说,哎呀!说我真倒霉,说我跟没娶媳妇一样。那我娶了媳妇应该是什么样呢?我娶了媳妇就应该有人管我换衣服,有人管我鞋在哪里放,有人管我吃饭,有人管孩子。他就觉得这就像娶了媳妇的样,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间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都是跟女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说贤妻良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马上就有个贤妻良母的一个形象但是我们说贤夫良父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呢?我还得想一想所以说起来不那么顺嘴听起来也不那么顺耳。那么这就是一些什么呢?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间我们会看到为什么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而且影响又比较负面其实也很简单有一个答案。什么答案呢?就是这就是一个性别分工这就是个性别分工这种性别分工就是说基于性别的对于家务劳动的一种分工在家庭中间的这种性别分工。那么这样一种性别分工它不简单地是谁干家务活的问题不是说你洗三个碗我洗两个盘子你扫地,我叠被子你送孩子,我做饭不是这样一种家务劳动的分工它是一种家庭责任的分工。
  这种家庭责任的分工实际上就是把家庭和社会给隔离开来了把它隔离成国和家隔离成公和私。因此男性应该是主外的主外应该干什么呢?主外就是应该参与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政。那么主内呢?主内就是要主管家庭事务。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家庭责任它就不是家务劳动了,这种家庭责任的问题它是一种制度化的是一种结构化的东西就是说你做和不做是会有社会对你进行评价和评判的不是说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如果你不做,那么是不对的这是一种结构化和制度化的问题所以说在父权社会中间的这样一种家族制度中间呢那么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性别关系。
  那么主外和主内不仅仅是主外和主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什么呀?更重要的是一种性别关系的问题。主外,他是养家户口他有权利、他有资源。因此他就有地位所以他是尊;你主内,你没有资源没有权利,你是被养活的。因此你就是卑。所以说尊卑是有序的长幼是有序的,男女是有别的在这样一种家庭责任的这样一种分工。下边我们就会看到实际上它出现的不是说家务劳动分工你干这个,我看那个实际上它是一种家庭责任被制度化了。这种制度化的东西它就是把社会中间的政治、经济领域中间的性别不平等就引入到家庭关系中间了。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描述男人是太阳、女人是月亮男人是树、女人是藤男人是天、女人是地你就会经常听到这样一种描述。所以它不会说男人是藤、女人是树。因此说广告中间我就记得有一个广告说男人对世界说世界是我的女人对男人说什么呢,说我是你的。所以说这是一种从属关系。那么这种男主女从男尊女卑这样一种性别关系在家庭里边的这种性别关系实质上就是由于这种家庭责任它被制度化和结构化了它被认定了正是由于这样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个性别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男的养家糊口女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里呆着这样一种性别关系它是逐渐在发生变化的,对不对。
  工业革命以后在家庭领域中间出现的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女性走出家庭参加了社会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把它叫做双职工家庭或者说是双收入的家庭那么这种双职工的家庭势必要带来一个性别关系的变化因为角色发生了变化嘛!所以这种双职工的家庭女性的角色就从主内变成了什么呢?也主外。但是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女性的角色变化了,女性主外了,女性变成也是一个挣钱养活家庭的人了而且现在很多家庭没有双职工来支撑这个家庭经济上边是不可能的。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这种关系它就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女性她变成也主外了,那么男性是不是也主内了呢?是不是女性参加了社会工作就意味着男性也自然地要分担家务劳动呢?那么很多家庭社会学女性主义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事实并不是自然而然这样发生的。就是说女性参加社会工作并不是自然就意味着男性会分担家务,也并不是意味着女性她参加社会工作的时间越长,男性分担家务工作的时间就越多。它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自然的关系,没有呈这样一个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它仍然是在发生的。什么在发生呢?女性的角色变了它是一个事实那么这个事实的发生就使得这种两性关系,它就开始发生变化至少一方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它促使要打乱原有的这种平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婚姻关系中间就出现了一种什么呢?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就叫做婚姻不满意,就出现了。所以很多家庭社会学婚姻咨询专家等等都在研究就是说婚姻质量,婚姻的满意度,婚姻的满意度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去衡量、去研究。
  那么我最近刚刚看了一个研究的一个结果,它是说男女两性对于婚姻的满意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那这个研究实际上我记得我在1987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本家庭社会学的书,我曾经当时也有一个数据当时也谈到了男女两性对于婚姻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在婚后他们的角色期望实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发现,这种研究在国外相应地来说也很多。
  你比如说,国外它就有His他的和her她的它就用这样两个词来说,就是说男性的他,他的满意度要明显地高于女性那这就是一个问题。两个人结婚了以后为什么单身的男性变成丈夫了之后他的满意度很高?为什么单身的女性变成妻子了以后她的满意度就下降了呢?这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为什么在这个满意度上边出现了这样一种性别差异?那么这里实际上就涉及到两个很关键的两个概念:一个概念就是角色期望;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自我感受。因为婚姻它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这个满意度是一个感受的问题。那么这两个概念就被用来在讨论婚姻满意度的时候用得是最多的两个概念。从角色期望上来说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当你在寻找对象和你在确定了配偶的这个情况下,你一定会对未来的丈夫或者未来的妻子有一种期望,你一定会想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一米八的个子一个月拿五千块钱然后要比较有风度;然后要很幽默;然后最好还要很关心我;他还要比较细心他还会做饭;他还很爱干净你有很多想像;你有很多标准。
  那么男性他也有他的要求他想找一个女性很温柔、很贤惠不要太聪明、不要老问问题,他也有他的很多的要求,所以说我们有这种角色期望它是很自然的。当我们说一个人的角色被期望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把这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他的行为、他的自我的意识等等我们就放在一起一并来解释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个期望就是想像的一个问题。因为你是基于很多种考虑你才提出来这样一个标准的。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他在寻求对象的过程中间或者我们说择偶途径他的这个择偶途径,他是有很大的性别差异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先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这种择偶途径的它这种类型按照我们国家的妇女地位状况的白皮书来说,70%的婚姻择偶途径是通过自主式婚姻来实现的。那么就是说它也不是包办婚姻。什么是包办婚姻呢?包办婚姻就是抓你来你就结婚你谁也不认识这个大家都看过电视都看过电影,看过书都知道包办婚姻是怎么回事。那么还有一种婚姻是自由婚姻这种自由婚姻呢那完全就是自由结识,自由恋爱自己作主,最后结婚这种婚姻。但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婚姻不是这样一种婚姻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婚姻是趋于中间这个环节就是自主式的婚姻。这种自主式的婚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人介绍当事人作主同意的这种婚姻。这种婚姻为什么比较多?这和我们的这种婚俗习惯和我们这种文化背景和我们的这种经济条件它有很多种联系。你说从文化习惯、风俗各种方面来说你作为一个女孩子你要是回家你告诉你妈妈,“你说,妈妈我有对象了”。妈妈很开心说你有对象了,是哪儿的呀?你说是哪儿的哪儿的怎么怎么样。你怎么认识的呀?说公共汽车上他跟我说话。哎呀!你妈妈说那不行,他怎么随便公共汽车上就跟你讲话呀,他肯定不行。如果你要说我的朋友介绍的你妈妈就会比较放心,为什么呢?这有事也好找谁去呀,是不是所以说她就比较放心,这是一种习惯性的一种做法,那么像这样一种择偶途径他人介绍现在是最多的。比如说单位的同事介绍朋友介绍、亲戚介绍就是很多人介绍。但我们知道这种自主式的婚姻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条件而不是感情,但是一旦当我们把条件摆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中间的性别差异。
  同样一个人如果我告诉你说,男,32岁是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化学博士,人特别老实什么都不会干,就会看书。然后你们家的人一听,大家一听,都说不错,人老实就行了。这是第一重要的那就见见面再说吧。那反过来说同样一个条件,如果要是同样的我们就把性别换了我们说,女,32岁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化学博士人特别老实光会看书,什么都不会干。这男的说,算了我就找一个老婆就行了不需要一个博士。所以说他一听这个条件他就不见面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个男性他就开始选择女性也开始选择。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间我们会发现由于男性和女性寻求的目标是不同的,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角色期望是不同的。最后,在同一个年龄段中间会有一批人被剩下来。在同一个年龄段中间谁被会剩下来呢?剩下来的是最优秀的女性和最差的男性。如果我们人为地把综合因素打在一起给它一个分数的话,所以我说男性也是五四三二一分,女性也是五四三二一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正好剩下来了五分的女性和一分的男性,就是没人要。那么怎么办呢?那么一分的男性他就上下一个年龄段再接着去寻找他上下一个年龄段去寻找的话,下一个年龄段的未婚人群就会很大。但是作为五分的女性来说她只能上上面一个年龄段去找对不对?她往上一个年龄段去找很显然未婚的男性人群就比较少,所以很容易这一部分女性就被剩下来了。那么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个现象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它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它把这个事实展现给社会,它把这个事实展现给我们每一个人,然后它敲响了一个警钟就是女性不要干得太好。你看你要三分多好你谁都能嫁,你往上、你往下你都能嫁,你说你闹个五分。所以现在你就只能找五加的男性,是不是所以这就比较困难。所以这个时候对很多女性带来的一个非常消极的一个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女性不要干得太好了,所以说这都不是你自己你家庭也这么想社会也这么想包括你自己也这样想。
  所以说同样作为一个家庭来说从小你学习很好,爸爸妈妈都很开心,然后你考上中学,考上大学父母亲都很高兴。等到有一天你跟你的爸爸妈妈说说,爸爸妈妈我还想考研究生。你妈妈说还考研究生干吗呢?你说现在不行了,现在社会它要竞争,大家都要往前奔没有研究生学历,我就不可以去就业。你妈妈一算这都23岁了,还考研究生,没办法。最后你还是坚持要读就又考了研究生。这研究生毕业了终于你妈妈爸爸熬到你毕业了。哎呀,我女儿研究生毕业了。然后你跟他们说我还要读博士,你妈妈说千万不要读博士了,硕士就嫁不出去了,你怎么还要读博士?所以她就已经扯后腿了,不是别人,是你自己的父母亲就开始扯后腿了。
  但是如果要是说一个儿子呢!一个男孩子他跟妈妈爸爸说,爸爸我要考硕士,我这儿子有出息。然后等到硕士毕业了说我还要读博士,他妈妈说读书,砸锅买铁你妈都养着你,把那个什么后也都给读完了它。所以说它觉得都有什么咱都读了它。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和男性的鼓励它完全是不同的。所以女孩子她就觉得差不多就行了。那么差不多就行了在这种心态之下你自然就会在社会的贡献中间不属于最杰出的,因为你自己是差不多就得了。可是有的时候你自己又觉得不行,我还是得好好干,所以你经常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中间。所以如果你学习特别好,你特别优秀,然后你特别出色,你特别卓有成效,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男孩子就告诉你说我以后我要当居里夫人。他说我呀,就只想找一个太太不想找一个居里夫人。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修改你的既定方针,我是继续向居里夫人的方向前进呢?我还是放弃了,我就拐了弯就跟着他就去做太太呢?所以你经常要修订你的人生计划,但是对于男性来说他知道他就是直线往上走,他越往上他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他的婚姻同时也就越容易满足。为什么?因为他可以等到有朝一日他是五加的时候,他就可以娶五四三二一的女性都可以娶了。所以他一个劲地往上奔所以事业和婚姻在他那里,他把它看作是一体的。但是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完全的是整个一个部分。所以很多女性总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比较矛盾的这样一个情境中间。
  你学习好,但是你学习好也没用。学习好也分不出去你看还得搭着三个男的搭一个女的。你说你结了婚了你就努力地继续去工作,这个家庭的事情也顾不上管。别人说,你看这个男的真倒霉,娶了这么一个老婆。你要说结了婚你就什么都不干了,你在家里你就光顾你的小家庭出差也不出,进修也不去,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领导就说这个女人一结婚就完了,所以你经常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做,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有的时候人们在评价你的行为的时候大家做一样事情的时候,社会对你的评价也不一样了。这个男的跟着领导跑前跑后、出差、开会、学习,大家说这个男的要提拔了你看这个领导多器重他;这个女的跟着领导也跑前跑后、吃饭、开会、出差、学习你们都笑了,为什么大家说这两个人勾勾搭搭准没干好事。所以说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女性她就永远都不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她不知道她往哪里走。她往这儿走,试两步不行,她又往这儿走,试两步还是不行。所以她永远是在这样曲折中间前进,往前走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对女性和男性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它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生活。那么这个时候就带来很多问题。
  我记得我们上一个学期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社会性别的题目因为我们要做一个社会性别培训的一个教材。当时我们就到农村去请了好多农民,我们就分成男性女性大家在一起做好多好多的游戏。同时做好多好多的小课题。那么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给我们画一幅画名字就叫《我的家》。那么现在展示给大家看的这幅画就是男性小组画的《我的家》。你看他的家在哪儿呢?他的家在村委会的旁边,旁边还有一个商店前边是菜地,麦地然后有长途汽车站有公路,后边是火车最远的火车开哪儿去了?开到北京了,所以他对他整个家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他画的《我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是女性这个小组画的《我的家》她的家画得如此之大。男人画的家那么小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有一个他的小小的家,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他的家在哪里。女性画给我们的《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家她的家有厢房、有厨房、有猪圈,中间还养着鸡,所以她的家她画得非常准确。那么这两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两幅画就告诉我们一个家在男人的心目中间和在女人的心目中间它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那么这样一个位置就使得我们就去同情和理解那些在离婚的时候,就是哭天抹泪死都不能离的一些女性,因为这是她的什么?这是她的全部,这是她的所有。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情况中间我们就会看到家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婚姻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话说回来这是怎么形成的呢?难道说女性和男性对于家的这种认知,女性和男性对于自己在家庭中间的行为是天生的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大家应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问题不是说这个家庭女性天生就会做家务,也不是说这个女性本来就适合做家务。这种性别分工实际上它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间被逐渐逐渐地给熏陶和培养起来的,它不是天生的。什么是社会化呢?社会化就是个体学习群体文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学习群体文化的过程或者说就是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他刚一生下来,他什么都不懂,男孩和女孩都一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到最后怎么样变成两个不同的男人和女人了呢?那么这就是波夫艾在他的《第二性》中间开篇之首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不是生为男人和女人而是长为男人和女人的”,就是这个道理。怎么长成了呢?就是在我们自己生活的这个环境中间经过社会化这样一个过程形成的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它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知道性别、角色、社会化它是不同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知道我要问你是男孩、女孩?你是男的女的?谁都能说准除非太小的小孩他性别不定型的时候,他自己认知不定型的时候。那么你为什么知道你是男人、女人、男性、女性你填表的时候你不会填错呢?这是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生理性别的一种认识,但是我在这里说的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是说我们在后天环境中间形成了一种社会认为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循的男人和女人的一种角色行为。
  你比如说咱们平常有一个说法说假小子,你为什么说她是假的小子?是因为她不像女性的行为,她哪里不像呢?她走路风风火火;办事嘁哩咔嚓;说话大嗓门;踩个癞蛤蟆也不惊叫,反正你就觉得她就不是个女孩子。你说另外一个男性,你说奶油小生。什么叫奶油小生?说话磨磨叽叽;坐下来还拿手绢擦擦凳子;你觉得不行。那你觉得男的应该怎么样?男的就应该嘁哩咔嚓很勇敢,很有责任心,碰上事情上去就帮着你去拳打脚踢的,你觉得那才行。所以说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角色行为,它是定型的他会去这样认识你。那么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间,我们就是这样来培养男性和女性那么对他的这种角色任务也就同时贯穿进去了。
  我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这种期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家庭、学校,在各种环境中间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差异,对于男女两性角色的不同的这种教育。那么在传媒中间就更多,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电视中间家务劳动是非常美丽的一件事情,大家在一起唱着歌把衣服放在洗衣机里拎出来,然后就又白又整齐地挂在绳子上,然后端着一盆菜转一个圈就出来一盆菜,家务劳动在电视上就跟天女下凡似的,一吹气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说那种繁重的家务劳动,那种家务劳动的负担对于女性的这种影响,造成的这种心理障碍就全部被这样一些非常美好的行为,音乐画面就全部都给掩盖了。那么像这样一些东西它就是在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间它就是如此形成的。我不想在这里说到很多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问题。因为它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谁都可以随时都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去看。因为我们没有人去认真地想过这样一些问题,所以,这种家务劳动它就是从小到大它就是在这样一步一步的环境中间,就被这样制度化和结构化了。那么发生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发生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制度化和结构化了的东西由于女性角色发生了变化,它逐渐在发生变化,尽管问题是比较多的。
  你比如说是我这里有两组数字。第一组,它是联合国发布的第二组数字呢是我昨天晚上正好看《中国妇女报》,它刚刚最新的一篇文章上面它登的一组数字。第一组数字联合国公布的它说女性的工作时间是全球工作时间的67%,就是总工作时间里边女性工作的时间要占到67%;女性的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10%;工作收入的10%;女性占世界文盲总数的三分之二;女性只拥有世界上1%的财富。这是联合国公布的一个数字。那么《中国妇女报》它们有一个每日论坛,那么它的有一个题目叫做《多一点对她们的关注》,《多一点对她们的关注》上边它调查了一个女企业家群体,那么它这里有几个数字我择出来了。它说近六成的女企业家要照顾家庭成员;三分之一以上的女企业家要从事全部的家务劳动;50%以上的女企业家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0小时以上。那么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说三分之一以上的女企业家要从事全部的家务劳动,但是同时还有50%的人工作是10小时以上,那么就是说女性的这种角色的这种负担是非常沉重的。
  这就是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紧接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前边说的婚姻满意度它受到影响的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就在这里。就是说为什么女性婚后对于婚姻的满意度要远远低于男性呢?就在于她婚后的角色任务沉重而男性婚后他没有增加这样一些问题,所以说女性发生在她们身上的角色冲突就相当地严重。但是有一些男性不太满意这个女性的角色冲突,他说你是母亲,我就是父亲;你是女儿,我就是儿子;你是妈妈,我就是爸爸;你是儿媳妇,我就是女婿;你是什么,我就是什么,你有什么角色,我也有什么角色,你工作,我也工作。为什么女性成天就是角色冲突?我怎么没有角色冲突?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角色任务不同当妈妈和当爸爸;当妻子和当丈夫他的角色,任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于女性来说她就承担了一种双重角色。
  我们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应该说政府当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开始全面地推进男女平等,当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是消灭宗族颁布和推行《婚姻法》,还有像是鼓励妇女特别是城市妇女参加社会工作,走出家门干革命,当时喊的口号是这样。因此,这应该说这是毛泽东时代把妇女从私人领域引入公共领域的一个巨大的一个运动,走出家门干革命。但是这个同时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女性我们刚才说了性别分工就是基于性别的这种家庭分工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它是一分为二,一清二楚的。但是当到女性主外的时候,女性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的时候,男性并没有受到同样的鼓励来分担家务劳动。那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由于没有专门地关注到男性对于家务劳动的家庭责任的这种承担,这个问题所以就造成了女性的这种角色冲突。我并不是说女性不可以在家里呆着当家庭妇女,我也不是说女性不应该做家务劳动。我只是说应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如果她选择回去做家务劳动,她选择回去当太太,这没有问题,但是不可以说大家都回家。
  所以说我们历史上讨论过三次叫做“女人回家”,“妇女回家”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讨论过“男性回家”呢?因为还是因为家庭仍然是你的,所以女性她从家庭走出来进入社会她就增加了一个角色负担。那么正是因为女性她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她既要有事业,她事业干不好不行,她又要有家庭,她家庭管不好也不行。因此女性她就永远处在这样一个繁忙的、劳碌的、紧张的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因此她对婚姻就不满意,所以她的满意度就要比男性就要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女性这种自我感受的出现。那么女性她和传统的女性不一样了和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女性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角色变了,她现在是一个职业妇女,她现在参加了社会工作。那么她受到了男女平等政策的这种影响,所以她有了参政权,她有了受教育权,她有了就业权。
  那么在我们国家推行男女平等政策这个过程中间女性是非常大的一个受益人群,那么正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女性她就出现了这种自我意识。女性出现这种自我意识她就对于她原先扮演的这种角色和角色任务。她提出来一种质疑,作为职业女性来说她就敢说你凭什么你凭什么对我指手划脚的!你凭什么先回家来你就不做饭,你凭什么?她就可以问你凭什么这就是一种对权利的争取对自己自我地位存在的这样一种认识。
  为什么在城市中间在提出离婚诉讼的人中间,为什么女性比例很高呢?我记得上海社科院的徐安琪他就经过调查的一个比例,他说在几个大城市中间女性提出诉讼的人数占80%。那么为什么女性提出来离婚的诉讼的人数比较多呢?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她们对婚姻的满意度要低于男性,那么仅仅是她低于男性这还是不够的,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她还要有什么呀!她还要有她自己有条件她才可以这样提。如果她依赖于这个家庭依赖于这个男性的话,她也提不出来,她也不可能提。所以这种家庭分工我刚才说了,它不是一个家务劳动的分工,它是一个家庭责任已经被制度化和结构化了的一种东西,这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东西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去和它抗争的。那么这样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两性分工模式,应该说它不仅仅在观念上,它其实是在实际生活中间它也影响了妇女的地位。但它同时也制约了男性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并不是说坚持男主外女主内就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女性就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女性就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际上男性也是这样一个性别不平等关系中间的一个受害者,同样女性她就可以指责这个男性你看你怎么那么没本事,人家挣那么多钱,人家怎么怎么样,这个男的就觉得自己也没本事,他就觉得他自己压力很大,因为他把他自己仍然定位在一个养家糊口的角色上。所以我不知道你们看过贫嘴张大民的电影了没有,他的妻子下岗了,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的妻子说:“别害怕,没问题,回来我养着你,咱就在家呆着”。他可以这样说,对不对!反过来张大民下岗了,他就得天天拿着饭盒带着饭坐到公园里,坐到商店里去吃。他为什么不在家里吃呢?他为什么不说我下岗了呢?他觉得他不可以说作为一个男性来说他不能这样,所以说把婚姻和家庭跟女人联系在一起,把事业和成功留给男性这样一种格局,应该说不仅给女性不仅仅给女性特别是给职业女性带来了冲突和压力,更重要的其实给男性也带来了压力和负担。我们应该看到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以说在女性的家庭责任被性别分工,它结构化了的时候其实男性他也受到了这种约束和评价。所以男性他自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他同样也是感觉到不公平。所以说夫妻关系平等和谐发展,它是婚姻家庭幸福的基础。两性关系平等,女性全面参与社会发展,应该说它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一个真正体现。所以说这两者它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谈一个家庭的幸福;要谈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要谈整个家庭人际关系的融洽,没有夫妻关系平等是不可能的。在家庭中间夫妻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冲突,实际上它是社会中间两性冲突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关注婚姻冲突关注家庭的和谐发展,就不仅仅应该在家庭这样一个小范围中间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它能够把家庭和社会放在一起,能够把家庭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放在一起,能够把夫妻这种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中间的两性关系放在一起考虑的时候,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和比较公平的一个答案。谢谢大家。
  提问: 张院长您好在现在的城市当中就是家庭离婚率还有家庭暴力现象非常地严重,它是否也能在社会不稳定因素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呢?谢谢。
  答: 应该说是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离婚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家庭暴力的问题。关于家庭暴力的问题我想目前大家可能应该看到,在我们媒体中间是一个比较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不论是在研究人员中间还是在法学界中间,大家一致认为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它除了违法之外更重要的它仍然是一个两性关系的一个不平等的一个问题的体现。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是我的,所以我就可以处理你,我就可以收拾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一些人他把家庭暴力归结为比如说酗酒,人格不正常,脾气暴躁等等。那么这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另外就是大家对于家庭暴力这种关注大家也应该看到不断是在升级的,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曾经有人,有一个丈夫就把妻子从窗户里打架给扔出来了,扔出来以后最后对他的处罚是比较轻的。为什么呢?就是认为他是两口子打架,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他要是扔出来的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他就叫蓄意谋杀了。对不对!它就不叫家庭问题了,所以现在的家庭问题我们已经把它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来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来认识了。
  刚才我们这位同学还提到就是关于城市离婚率比较高的这个问题。那我自己觉得离婚率的高低不可以当成是一个社会是否安定这样一个标准,不可以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很难说离婚率高就是好还是坏。比如说离婚率根本就没有,那么是不是这个社会就非常文明?就非常稳定呢?也不尽然它没有非常直接的一种关系,但是我觉得女性提出离婚比较多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我还是刚才我那个观点,就是婚姻冲突的问题不是一个妻子和一个丈夫的问题,家庭矛盾也不是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只有把家庭纳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间来看,我们才可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怪诞行为学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判断力批判 百家讲坛全集 乌托邦 我等不到了 论美国的民主 少有人走的路 重口味心理学 寻觅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