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十五讲 老子智慧校正“厚黑学”

T/x/t小.说。天.堂

  我们在上一讲谈了人际交往中的“善”的问题,这一讲我们来讨论相反的一个问题,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厚黑学”问题。这厚黑学到底行不行,要不要,我们也用老子的智慧来剖视一二。
  什么是“厚黑学”
  现在一些人群很重视人际交往,有的人为了升官,为了发财,为了其它种种目的在钻研人际交往之道,但是又不是正儿八经地研究学习正道,而是喜欢“厚黑学”等,但是也不是真正地了解“厚黑学”,因此反而走了邪道,不仅没有利,反而对人有害。
  那么什么是“厚黑学”呢?
  “厚黑学”是李宗吾先生(1879-1944)提出来的。他是四川富顺人。早年进成都高等学堂学习数理,曾经加入过同盟会。民国初年,担任过省审计院的科长、官产清理处的处长,后来又做过富顺县中、绵阳省中的校长以及省里的督学和四川大学的教授。
  1912年,32岁的李宗吾在成都《公论日报》发表“厚黑学”,引起轰动。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这一著作,还在再版重印,还是很畅销。
  “厚黑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处世处事处理人际关系脸皮要厚、心要黑,一个是“厚”,一个是“黑”,再加上个“学”,那就是“厚黑学”了。
  比如李宗吾分析曹操说,三国的英雄,首推曹操,他的成功,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了吕伯奢,杀了孔融,又杀了杨修,再杀了董承、伏完,还杀了皇后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黑真是达到了极点。李宗吾说“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再比如他分析刘备,他的特长是“全在于脸皮厚”;刘备依靠曹操,依靠吕布,依靠孙权,依靠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平生善于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所以俗语有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李宗吾说:刘备和曹操,可以称为双绝。当看到他们煮酒论英雄时,一个心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两人相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位人物,卑卑不足道了,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再比如刘邦的成功,则是得力于他的“厚黑兼全”。如此等等,据说把“厚黑学”学深学透了,就能“混”出个人样来,这样才能“混”出个人生成功来。
  李宗吾的“厚黑学”发表后,有人就指责这种学问是教唆。李宗吾有个自辩:他的“厚黑学”是“为了讽刺社会,让那些污吏劣绅”不敢“做出狼心狗肺事情”;是“基于厚黑哲理,来改良政治经济外交与大学制等等”。比如“日本以厚字来,我以黑字应之;日本以黑字来,我以厚字应之”,这叫“厚黑救国”。
  因此,我想,读李宗吾的《厚黑学》要整体地去把握它,要有分析,有批判,有主心骨,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要了解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作者的写作心态以及他的理念指向。我们不要一看就学习在交际中要脸皮厚、心要黑,还有,可以加上去的,比如“手要辣”、“无毒不丈夫”等等啊!比如,李宗吾就说:“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这就是不能忽略的观点,还有他的有些出发点以及其学理的解说,也不是全无道理的。
  我在这里不去整体分析评价李宗吾的《厚黑学》这本书,比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这样简单吗?真的像李宗吾先生说的“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一部廿四史中的英雄豪杰,其成功秘诀,不外面厚心黑四个字”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历史学成了什么“学”了?我们的历史学家又成了什么“家”了?
  然而有一些人对于“厚黑学”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地去学、去搞那套“厚黑学”,而且只是从表面上去学脸皮厚、心黑,用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从这方面来校正一番。
  比如现在常见媒体报导,目前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现象,不少干部认为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健全,对于正当晋升缺乏安全感,因此有许多怪现象,有迷信风水、官运,热衷于研究“厚黑学”等升官秘笈的,有费尽心机编织关系网的等。还有那些商家也有在研究“厚黑学”的,目的就是多赚些黑心钱。
  这些情况,大家都听得不少了,因此我们要用《老子》的智慧来解析一下,惊醒一下世人。
  一个历史典型
  要说袁世凯,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窃国大盗,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可以说是一个绝妙的“厚黑学”典型。
  他能够从河南项城袁家寨的一个无赖恶少一步一步混到“大总统”、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如果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一套本领,那可能吗?袁世凯如果从“厚黑学”上来说,那么他应当是顶尖“高手”了。
  袁世凯从小不好好读书,但是他先跟随在南京做官的继父袁保庆,后来又跟从到北京做官的堂叔袁保恒,从他们那里听到学到不少做官、贪污腐败的本领,学到了官场的“厚黑学”,这就启了蒙,进了门了。
  后来袁世凯从了军,并且跟随淮军统领吴长庆到了朝鲜。为了整肃军纪,更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袁世凯用自己的权力曾经把抢老百姓鸡鸭的几个士兵杀了。人人都震惊他的心狠手辣!
  后来为了向上爬,他又投靠淮军头子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投其所好,溜须拍马。后来又为了往上爬,又投靠荣禄,他惯于不断找靠山,换靠山。
  据说北洋军除了袁世凯以外,谁都无法驾驭。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他很会看风使舵处理人际关系,他又会面厚、心黑、手辣地处理人际关系。他是从天津附近的新农镇“小站练兵”后发迹,并飞黄腾达的,最后做到“大总统”。他把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办法研究得很透很透。他特别懂得投其所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小恩小惠、威胁利诱等等交际之道、驭人之道。
  你看他,攀上李鸿章、攀上荣禄,后来又投机变法,参加强学会,还称康有为为“大哥”。当时有慈禧一派的“后党”,又有光绪一派的“帝党”,袁世凯兼顾两处的交往,脚踩两条船。到后来他背叛了出卖了康有为那些同党,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其实袁世凯还不仅脚踩两条船,还和洋人拉好关系,作为自己的后台。袁世凯能上上下下“处理好”关系。我们再来粗粗地梳理一下。
  首先,他能“处理好”与慈禧以及高官的高层关系。比如就在慈禧太后逃亡之中,袁世凯还给她送去20万两白银和大批绸缎食物,孝敬西太后。荣禄死后,他又高攀庆亲王,第一次出手就是一张10万两的银票,后来每个月给他送银票,因此他要办什么事情,只要对庆亲王一说,没有办不成的。
  其次,他能“处理好”与他手下一些重要将领的关系。比如他对于“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以及曹锟、张作霖的关系处理等都有一套办法。袁世凯的女儿曾经回忆,当时任师长的张作霖从东北到京城来谒见袁世凯,那时袁世凯的办公室里陈列着四块打簧金表。在谈话中间,袁世凯发现张作霖老是去注视离他身边很近的这四块打簧金表。袁世凯一看,心领神会,马上就送给了张作霖。这仅是一个细节,但是可以想到袁世凯的作为。
  还有袁世凯为了控制冯国璋,就把自己的女家庭教师介绍给他。冯国璋与这位家庭教师结婚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这位夫人密报给袁世凯,冯国璋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冯国璋有个绰号叫“糊涂将军”,一点也没有委屈他。
  再次,袁世凯能“处理好”与最底层的军队士兵的关系。一是谁不听他命令的就杀谁,谁当逃兵的抓回来以后就集合全体官兵当场杀头。二是谁听话,有功就赏官,奖钱。
  每天早上出操,长官问:“咱们吃谁的饭?”
  士兵齐声喊叫:“吃袁宫保(世凯)的饭!”
  长官又问:“咱们应当替谁出力?”
  士兵又齐声喊叫:“替袁宫保出力!”
  据说在北洋军各营盘里供养着他的长生牌位,在相当于现在的每个班里,都供有他的肖像,朝夕焚香跪拜。所以士兵“但知道有袁宫保,而不知有朝廷”。
  袁世凯的人际关系处理,如果和“厚黑学”一对照,那真是对上谱了,而且做到了极致。他用人际关系的“厚黑学”爬上了“大总统”的宝座。
  但是袁世凯的“厚黑学”并不能蒙骗天下所有的人,当他面对真正的善人时就行不通了。比如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他还想用这种拉拢人、驾驭人的“厚黑学”去笼络当时很有威望的宋教仁。
  袁世凯有一天看到来访的在唐绍仪内阁担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穿着的是旧西装。袁世凯很敏感,马上注意到这一细节,他问:“你的衣服穿了多少年啦?”
  宋教仁不在意地说:“还是当学生时买的,已经有十几年了吧。”
  袁世凯果然厉害,他派人暗中量到了宋教仁的体型尺码,暗中给宋教仁定做了一套西装,送给宋教仁,真的非常合身。袁世凯还送给宋教仁一本交通银行的五十万元的支票,由他日常使用。结果宋教仁也很厉害,他把西装留下了,把五十万元退还去,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对于你的衣服的赠送,铭感肺腑。这是长者的赐给,我不敢推辞。只是你惠赠的五十万元,我实在不敢接受。我将来退居下来,边耕种边读书,有钱也没有什么用处。原来的支票完璧奉还,希望你谅解。
  宋教仁不吃袁世凯的那一套,袁世凯碰了钉子。袁世凯看到宋教仁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操守,软硬兼施都行不通的人,一旦当上了内阁总理那就麻烦了。于是袁世凯的下一步选择,必定会在脸皮厚、心里黑这条“厚黑学”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结果就是这样,大家知道,最后宋教仁被刺杀了。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说明袁世凯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狠手辣。他把刺杀宋教仁的任务交给警察头子赵秉钧,又由赵找到上海大流氓应桂馨,又由兵痞武士英去刺杀。后来内幕暴露出来后,袁世凯为了灭口,先派人毒死了武士英,又再次灭口暗杀了应桂馨,后来第三次灭口是对赵秉钧的。赵秉钧突然“食物中毒”,七窍流血而死。大家看看,袁世凯就这么厚黑狠毒!
  但是袁世凯玩弄的“厚黑学”是要付出代价的,当全国人民明白真相后,也看清了袁世凯的狰狞面目,于是有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云南护国军起义等反袁倒袁的运动。最后在众叛亲离中,结束了他的“厚黑学”的人生。
  袁世凯用人际关系的“厚黑学”爬上了“大总统”的宝座,还想做皇帝。但是,这样的“厚黑学”的高手,最后怎样了?还不是失败了,成为了不齿于人类的“窃国大盗”?
  为什么?因为正如老子说的,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什么是善的,也知道什么是不善的。不善的人最后,有不善之报。结果大家都知道,一折“称帝丑剧”、一场“皇帝美梦”使得袁世凯遗臭万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了。
  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人说,这没有科学道理。其实,这里有道理,你作恶太多,你的对立面太多,你的敌人太多,人家不报复你吗?你还有好日子过吗?比如就讲一点,心理学家研究作恶的人,他有种负罪感,日子不好过。
  我们来分析,像袁世凯每天这样处心积虑地作恶,害别人,骗别人,心里绷得紧紧的。特别到后来,全国一片讨袁声,自己的后院也起火了。他自己也知道手上沾满了鲜血,在倒行逆施。他恐惧、害怕,神经质、心理扭曲,惊慌失措、心神不定,忧心忡忡、晚上失眠。比如他听到街上喊着卖“元宵”,触痛了他的神经,认为是“袁消”,于是下令,不准叫元宵,要叫汤圆。他白天喜怒无常,晚上睡觉,听到一点点老鼠的声音,就闹着说有刺客。最后就在这样极度的情绪漩涡中一命呜呼了!
  对“厚黑学”说“不”
  看了袁世凯的人际交往,我们会想起来,有句关于人际交往中“善”的名言,是我们百姓最熟悉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历史悠久了,是《周易·坤》里的话。余庆,就是先代遗留下来的恩泽。意思是,多行善举使得这样的人家的后代必有福分。你看“行善”多好!还有一句话是对着说的,不过不太普及,那就是针对“积善余庆”反过来说,就是“积恶余殃”,积恶会给后代留下祸殃。
  《周易》之后,老子又提倡了那么多的关于“善”的理念,我们可以感觉到,《老子》的理念也是从中华的优秀文化的传承中一路下来的,而且又是光大拓展了。
  《老子》之后还有许多关于善的理念,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是从佛经《璎珞经》上来的。这也教导大家要善。
  一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大都知道这样的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会报。”中华民族善的理念一直在传承着。大家还往往用这样的话来观察一些人生中的因果关系。这就是善的理念有深厚的历史血脉,断不了,也不能断!
  我们再回过来看《老子》,通过前面的讲座已经知道在短短的五千言的《老子》中,老子常常讲“善”,讲“慈”,阐扬“善”、“慈”的理念,指点人们在交往中的“善的智慧链”,还向人们指出“上善若水”的高境界。
  他是要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做善人,做慈爱之人,做上善之人,走这样的“道”,要做一个这样的得道的人。他要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境界,人生的境界。《老子》是对“厚黑学”说“不”的。
  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认为,《老子》一书给人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好像《老子》中有教人们怎样搞阴谋诡计的。我读《老子》,没有这个感觉,老子明明白白要人们走正道,要遵循道,达到成功,因此我们不能委曲、冤枉了《老子》。当然《老子》书中,也教你许多处事交往的技巧,但出发点是“善”而不是“恶”,教你好而不是教你坏,包括教你怎样对付敌人等。当然一些人利用《老子》的某些智慧,嫁接到他们的“不善”的行为中去,那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了,不能怪罪于《老子》的。如果不信,再看下文。老子说: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第53章)
  我们先把文字说一下。介然,有不同的解释,如智慧、微小、确实等,我依照智慧的意思来解读。施,是斜、邪的意思。夷,就是平坦。径,指小路、斜路。除,解释也颇多,如整洁、颓败、脏污等,我取脏污一说。厌,吃饱喝足。盗夸,指大盗,强盗头子。另外“而人好径”,王弼本作“而民好径”。此从“人”,不从“民”。
  这话的大体意思是:如果使我聪明有智慧的话,就要走在大道正道上,就怕走上邪路。但是尽管大道很平坦,然而有些人还是喜欢走小路、抄近路。你看那朝廷多么肮脏,田地多么荒芜,仓库多么空虚,但是那些人还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吃足了美味,财货足足有余,这就是强盗头子,不符合大道!
  老子的这段话,说得好极了!如果对照袁世凯,那真是太吻合了,袁世凯不就像老子唾骂的“盗夸”,就是强盗头子吗?袁世凯一生就是专门走歪门邪道,不肯走正道大道。当时民不聊生,他为了当皇帝还把各地商人存在交通银行里的“爱国储蓄金”,挪用来作为自己登极的活动经费。据说就他坐的那只御座龙椅就花去40万,他的那件龙袍,编织有金丝,镶嵌有珍珠,价值80万。他那戴的帽子,就叫平天冠,中间有一颗珍珠是无价之宝。根据上海《申报》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耗费的总款额,达6亿之多!大家想想,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盗夸”吗?
  那么老子会赞成这位“厚黑学”的顶级高手袁世凯吗?如果老子能看到袁世凯的话,必然会轻蔑地对他说:“不!”
  老子说:“不知常,狂作,凶。”(第16章)你不懂得“常”,也就不懂得社会的、人际的永恒法则,而在那里“狂作”,也就是狂乱地妄动,那么就是“凶”,其结果必定凶险。
  老子又教导我们:“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第38章)这是说,大丈夫要处于忠信丰厚的环境,而不处身于忠信稀薄的环境。
  有袁世凯这样的反面典型,有《老子》的这些谆谆教导,我们的一些还想搞“厚黑学”的人也应该清醒一下了。
  你再看李宗吾说的“厚黑学”中有“求官六字真言”叫“空、贡、冲、捧、恐、送”,袁世凯全用上了。
  一是“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正业,那么就抓紧一切时间去跑官要官。
  二是“贡”,四川话的“贡”就是找关系钻营的意思,有洞要钻,无洞也要钻。
  三是“冲”,四川话的“冲”,就是吹、吹牛。
  四是“捧”,就是拍马捧场。
  五是“恐”,就是威胁。
  六是“送”,就是送礼。
  “厚黑学”中还有“做官六字真言”叫“空、恭、绷、凶、聋、弄”,袁世凯也全用上了,也做到了极致。大体说来:
  “空”,就是处理事务空,表态左右摇摆。
  “恭”,就是卑躬屈节,胁肩谄笑。
  “绷”,就是对下属摆架子,不可侵犯。
  “凶”,不顾民众死活。
  “聋”,就是对他人的批评诋毁装聋作哑。
  “弄”,就是想办法弄钱,发财。
  大家想想,官员能这样吗?能这样去学“厚黑学”吗?这样搞“厚黑学”的官员还能让他当吗?还有,这样的“厚黑学”官员,最后一定是会失败的,只要看看“厚黑学”的顶级高手袁世凯的下场就知道了!
  当然,除了这种理念上去开导他们不要去搞“厚黑学”外,我们也认为,有的专家提出的有关建议是有道理的,即是要加强领导职务正当晋升的信用机制建设:比如建立体现民主法治精神和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契约型信用机制;比如消除领导者个人垄断性的用人权,完善正当晋升的民主机制;比如建立正当晋升的利益机制,等等。这样形成走正道的正向的合力了。
  当然还有想搞“厚黑学”来发财的人,也要好好反思一下,真正生意做大做强,都不是靠“厚黑学”来的,是要靠走正道争取过来的。那些贪污发财、走私发财、贩毒发财,歪门邪道发财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纷纷跌进了老子说的恢恢天网,而且这张恢恢天网还在那里张着,那些人想想,会有安全感吗?
  莫教心田荒芜
  讲到这里,我想起除了官场、商场、职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厚黑学”的现象外,那么社会重要群体的青少年学生,怎样呢?为什么会写出前面讲到的那种小学生留言,为什么中学生这么多的人认为当老实人吃亏。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不也就是心要黑,脸皮要厚,手要辣了吗?他们的心田不就会荒芜了吗?
  如果我们的青少年,这些未来的希望是这样一种理念,那么将来怎么办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理念的啊?其实也不能全怪罪他们,因为今天的诚信社会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不说别的,就说自行车的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家家被偷掉自行车的真是司空见惯了。你想,中学生每天都会看到听到,身边的以及媒体报道的老实人吃亏,不老实人占便宜,贪官、奸商发财致富的事,那种信息真是太多了!你说,我们再不加以有力的正面的引导,青少年怎么不会有这样的选项?这样的选项还是一般的情况,更有甚者媒体常有报道学生行凶、甚至杀人,有杀父母、同学、老师等的。这离开“厚黑”还远吗?为此,我们是否也可以用老子的智慧来校正那种不可忽视的“厚黑学”的苗头呢?
  再来讲一个当代人的故事,这本来是一个真实故事,现在又改编为一个电视连续剧《派克手枪》。这是一部以美国校园为背景,描写中国留学生的事业与爱情,讲述留学生解决灵魂安置问题的电视剧。
  电视故事说,有一位青年人叫鲁杭,28岁,曾是国内大学中难得的“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并因此赴美留学,成为美国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的得意门生。因为自身很优秀,所以从小到大都体验着一帆风顺的人生。因为全身心钻研学问,所以跟社会接触很少,不谙人情世故,缺少变通。
  这时另外一个人,叫石耕雨,也来到了美国这所大学留学,而且是同一个导师。他与鲁杭同样年轻而优秀。石耕雨出身贫微,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下长大,完全靠自己的聪慧,一步步坚韧地走过来,考入名牌大学,又以全额奖学金赴美。特殊的经历使他在为人处世上多了一份老练,圆滑和变通。
  他们在国内原来是室友,睡过一张床;共同发表过论文;联手反驳过教授;在一起哭过、醉过。他们都获得“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可是,命运却让他们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再次相遇,于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竞争激烈起来了。
  晚到的石耕雨为了追赶鲁杭的步伐,坚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生信条,认为凡事只要想获得就要拼命去获取!鲁杭本来就是专业知识很优秀,但是人际关系处理不行,这一下来了个石耕雨,更加搞得一团糟了。
  1.鲁杭没有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有了矛盾不会化解,再因为石耕雨的介入进来,搞了些不正当的动作,矛盾更深了。最后导师没有让他通过博士论文。这给了鲁杭沉重的打击。
  2.他的女朋友亚平,一个美丽、高贵、学舞蹈艺术的女孩,他们相恋多年,但是俩人性格上有冲突。石耕雨就乘机介入进来,使得鲁杭和亚平分手,石耕雨和亚平相恋。这是给鲁杭的又一沉重的打击。然而,石耕雨后来又因为家乡未婚妻、一位县委书记的女儿要来美国,就和亚平分了手。亚平受不了了,最后决定嫁给一个美国的性变态的教授,后来又受不了了,自杀了。这是给仍然爱着她的鲁杭的再一沉重打击!
  3.鲁杭和同学石耕雨有矛盾。开始鲁杭热情地迎接石耕雨来美国,为他接风,把他介绍给有关的人士。但是石耕雨按照自己的轨道前行,曾用小手段欺骗了导师,却博得了欢心,同时搞乱了鲁杭与导师的关系。石耕雨对鲁杭施加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与攫取,甚至不择手段,从鲁杭的手里抢走了爱情、事业和学术地位。原本笼罩在鲁杭身上的光环,被石耕雨一圈一圈地夺去。这些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打击着鲁杭!
  从小到大都享受着一帆风顺人生的鲁杭,经历了博士论文答辩被驳回、深爱的女友亚平自杀,他的心理天平彻底地失去了平衡。这个曾经是校园里的优秀人才拿着派克式左轮手枪,走进了物理系,他将枪口对准了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棗石耕雨、导师、性变态的教授,把他们一一杀死了,然后自己结束了生命。
  我读这个故事,很有一些感触,想用老子的人际交往的理念来分析一下。
  一是,感觉到被看作优秀人才的鲁杭、石耕雨,其实心田中有一半是荒芜的。他们专业知识水平很高,但是他们缺少有关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心田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心田的一半是长着专业知识的“良”,“良苗”;另一半却是长着“莠”,类似谷子中的野草,即没有正确的交际、处事、处世之道。我们传统的东西,有许多是很有价值的,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的结晶,但是现在的学校以要考试的知识为重,以分数为重,以升学率为重,学校没有好好讲过这些东西。这就使得学生不是空白,就是让社会上负面的东西趁虚而入,这就是让“莠”占据了心田了。
  编剧的人描写鲁杭是一个外形阳光而健康、硬朗而帅气,眼神却常常交替着清澈与迷茫,脸上总带着孩子气的童真顽劣。他聪明过人、本性善良,然而却性格偏执、暴烈、爱恨分明。他该出手时拔刀相助,该缠绵时怜香惜玉,袒露的心地、无遮拦的性格、玻璃般透明的行为方式,却是最容易惹人嫉妒、遭人暗算的。他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渐渐失去了内心的平衡,最终导致崩溃。我说,这就是心田荒芜的必然结果了。
  二是,比如说如果鲁杭、石耕雨学过老子的书,就有专业知识以外的人生智慧,他们或许可以比较从容地面对复杂的人事世事。
  从鲁杭来说,老子教你认识人,那么就会辨别出石耕雨、导师是什么样子的人,你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可以主动地驾驭这种关系。曾经有朋友提醒他要注意石耕雨,不要不设防,但是他无知。如果老子来了,就教你,不可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最后那不就是把“宝”都丧失了。
  老子还教你,不该走极端,杀人是万万不可以的。老子说:“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第74章)司杀者,是负责杀人的人;斲,是砍伐。这意思是说,通常有负责杀人的人去杀。代替这样的人去杀,那就好比代替木匠大师傅去干砍削的活。要是代替木匠大师傅去干砍削活的话,那么很少有不伤了自己手的。这种智慧演绎过来,那么如果别人做得不对,触犯了法律,该判死罪的话,应该由司法部门“司杀者杀”,你不该去“代大匠斲”,如果你“代大匠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现在你鲁杭的对立面石耕雨、导师等人,都不是发展到该杀的地步,你却去做了一个不该做的“代大匠斲者”,你自己触犯了法律,那不是“伤其手”的问题了,下场也可知了。
  从石耕雨来说,老子的智慧教导人要“善”,不要“恶”、“丑”、“贪欲”。老子教导人们:“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第38章)你想成功、超越别人,那就得走正道,合理地竞争,智慧地不争。但是,石耕雨不这样做,结果也应验了老子的话,老子说:“不知常,狂作,凶。”(第16章)其结果不就是这样吗?
  三是,据说最近有一项对全国1.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但有7.89%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7%的学生存在着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关心、解决大学生,当然还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显得很紧迫。今天有心理医生,有丰富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条件很好,但也不要忘记还有中国传统的智慧,比如老子的大智慧,依然是宝刀未老,可试锋芒。

w w w. xiao shuotxt. n et

同类推荐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怪诞心理学 中国小说史略 吾国与吾民 激荡三十年 寂静的春天 社会契约论 纯粹理性批判 忏悔录 论美国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