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节:第二章 金融大爆炸(2)

T xt ~小 说天,堂

  谈到人民币升值,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导火索。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出口势头迅猛,外汇储备迭创新高,而美国贸易赤字却是持续增加。为了减少贸易赤字,从2002年开始,美国对外施加压力,其中就包括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我们翻开历史,把1970~1998年美国国际收支差额,与同一时期的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贸易顺差相比较,就可以清楚看出,当年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本币升值也是和美国的贸易赤字相关的。如今,历史完全重合了

  。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本币升值时间跨度来说,日元持续了20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币持续了10年,而韩元在8年时间里出现了两波升值浪潮。这就是说,一种货币的升值周期一旦形成,将延续很长时间。本币的升值往往会推动股市走出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当年的东京股市、台北股市都上演了这样一幕。东京股市17年狂涨19倍,可见本币的升值对股市的推动力有多大。

  人民币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开始算起,截至2007年6月30日,经过将近两年的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11大幅上升至7?6,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幅已接近6?35%。迄今,人民币升值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稳升值阶段,时间是2005年7月21日~2006年5月15日。这一阶段,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突破8∶1大关;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震荡阶段,时间是2006年5月15日~2006年7月19日。人民币汇率在首次触及8的整数关口之后,在8附近震荡整理,并于2006年7月19日成功突破8;第三阶段,人民币加速升值阶段,时间是2006年7月19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人民币进入"7"的轨道,开始加速升值。随着出口的大幅增加,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本币的长期大幅升值。展望未来,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大趋势已经形成,这一升值过程将持续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被松绑的普罗米修斯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21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问题。流动性过剩本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金融术语,却从2006年起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要解释"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了解"流动性"的含义。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被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长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发行增长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2006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高出5?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4?8%,比上年末高出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亿元。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迹象。但是,严格地说,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那么直观简单。

  在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有经济结构不平衡、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等。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按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中国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为收购外汇必须增加货币发行。与此相关的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国外资本的流入显著增加。因此,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双顺差,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06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10663亿美元。而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就需要发行货币超过8万亿元,这是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内部原因。


ww w . xia oshu otxt.NE T

同类推荐 百家讲坛全集 悲剧的诞生 论美国的民主 理想国 易经杂说 寂静的春天 人体使用手册 怪诞行为学 石油战争 权力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