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1节:第四章 吹大的泡沫破裂(8)

T:xt.小``说".天 堂

  2010年9月初的某一天是一个值得中国投资人铭记在心的日子,这一天上证综指上演了多空大战,最终以暴跌、空方取胜而告结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不断的大震荡成了股市的多事之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为此提供了注脚,就在9月初暴跌的那一天,上证综指及深圳成指合计创出3千多亿元的成交天量,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9月至10月的整整一个月里,市场一直处在令人焦虑的大震荡和大成交中,秋雨绵绵,更增添了股市里一分萧瑟的气氛。这类大震荡和大成交在过去几年的长牛市过程里一直被投资者视为常事--大攀升伴随着大震荡,大震荡又配合大成交,广大股民早已在这种牛市氛围中麻木不仁了,如今整整一个月的震荡使投资人感到手足无措了。

  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如期成功谢幕。届时,中国最大的经济发达城市--上海,还沉浸在世博会曲终人散的余兴之中。在离上海世博会会址不远的浦东陆家嘴,中国最大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里,仍像以往一样,红马甲们在一片忙碌。就在世博会降下帷幕的前一天,上证指数攀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成交额再次创出历史天量,一扫9、10月份以来股市强劲调整的阴霾。

  第二天、第三天,股市又是艳阳天,大户、散户如痴如醉。在股民们欢呼股指创出历史新高的一片尖叫声中,股民膨胀的心态再度成为一种自证的预言,让更多的投资者得出一边倒的结论:风险已属过去。但是,价格最终是要回归到价值的轨道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消失以及随之发生的广泛的次优级房屋抵押贷款欠缴案就是最近一次很现实的回归之路的前车之鉴。提供次优级房屋抵押贷款的公司也曾经坚信这只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会蔓延到整个市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但它最后还是影响了,而且影响还不小。

  就在中国广大股民倾情投入的时候,他们并未觉察到一场灾难正在悄然紧逼而来。

  11月初,股市又出现了大幅波动,因一些看似利好的消息而上扬,随后下挫。到秋季末,人们对股市信心自行增强的反馈效应已逐渐让位于不断增强的焦虑感。国际金融资本对于中国股市的认识角度永远是异于国内投资人的。第一,他们看得更长远。由于他们有在其他国际股市上的长期成熟老到的经验,他们会更加有眼光。例如,2007年夏天我在香港期间和一个证券公司老总聊天吃饭时,他就建议我投资属于中国流通业的中小盘股。他的理由很简单,中国那么大,什么事情最难?那就是如何快捷地把东西送到全国消费者手里。所以,流通股从长远看一定有巨大的升值潜力。在中国,只要你是做服务于全国性消费者网络的,就一定会迎来"价值发现"的那一天。第二,他们的手法更加高超,他们会超乎一般投资人的想象,更加高明地利用舆论导向来实现他们赚钱的目的。2007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大震荡时,很多国际大资金一方面高声唱空中国股市,另一方面却积极申请更多的资金额度入市,他们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国际大资金一方面高声指责中国房价太高,另一方面又大量购买中国楼盘。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行胜于言!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来自国际大资金继续高调唱多中国股市的声浪仍不绝如缕,一些在中国市场上颇有号召力的国际投资大师也频频放话,类似"我已经清空了几乎所有新兴股市的仓位,但是中国例外。自己从未想过要卖出中国股票,除非中国股市再和去年一样翻倍,否则会选择坚定持有"的大师语录不乏多见。中国境内媒体对这些极具新闻价值的消息也趋之若鹜,大肆散布。可问题是,你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行",道理很简单,信息不对称。但有一点是颇为确定的,那就是他如果要跑的话,一定会跑得比你快。历史可以佐证,全世界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除了泰国引发的1997年经济危机,日本、中国台湾都经历过类似的股市和经济的大起伏,其背后推手就是国际热钱在作怪。这种为利而驱动的全球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了。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低迷,国际热钱便流窜到亚洲,亚洲出现了"四小龙"、"五小虎"的经济奇迹;当亚洲在1997年出现金融危机后,热钱又九九归一到华尔街。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高科技信息热,纳斯达克股指随之暴涨;两三年后风险累积起来,纳斯达克股指又从5000多点的高位打回到1000多点的出发始点,之后这部分热钱就又重新解放出来。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又提出了振兴经济的口号,开始加大货币发行量,导致更多热钱在全世界游动。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寻觅中华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吾国与吾民 重口味心理学 上帝的指纹 佛祖在一号线 少有人走的路 忏悔录 金刚经说什么 蓝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