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8节:听大师说儒(37)

Txt小xiaoshuo说天堂

  有一次,秦武王想到洛阳一带观光,可是中间隔着韩国。他不依正常外交途径借道而行,却率兵把韩国攻下来,然后进了洛阳。周赧王派人到城外欢迎他,他却不去觐见,带了几个勇士,偷偷跑到周朝的太庙去参观宝鼎。他看到鼎上分别刻有九州的名字和图腾,指着镌有"雍"字的鼎说,这是秦鼎,我将来要把它带回咸阳去。守鼎人说,这九个鼎每个重有千斤,从来没有人能够移动过。秦武王问身边的任鄙和孟贲能不能把鼎举起来。任鄙比较聪明,说自己举不了。孟贲鼓勇向前,把鼎举离了地面半尺。可是因为用力太猛,眼球都暴了出来,眼眶裂开,流血不止。秦武王看了说,你既然能举,难道我不能举?任鄙劝他,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不要随便去尝试。可是秦武王不听,走过去,把鼎也举起了半尺。他还想走几步,胜过孟贲,不料一动步,力尽失手,宝鼎掉下来,把他的胫骨压断,昏了过去。当天晚上,就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了。

  这个秦武王,身为国君,只需以拥有众多勇士为荣,把勇气用在大的方面。他却逞勇斗狠,等于自降身价。为此丢掉性命,就更不值得了!不过他的力气居然能够跟全国最有名的大力士抗衡,也确实让人称奇。

  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古代的帝王,除了宋代推行"偃武修文"政策的几代皇帝,以及少数平庸的君主外,多数人能文善武。尤其是开国帝王,往往武功出众,或者精通军事谋略。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率军跟王世充作战时,有一次他率领几十名骑兵去侦察敌情,不料与敌人的大军狭路相逢。王世充手下大将郑罕认为这是活捉李世民的天赐良机,就指挥部下蜂拥而上。王世充麾下骁将单雄信也率数百名骑兵从两翼冲杀过来。李世民命令部下紧随其后,左冲右突,所向披靡。这样边战边退,始终没有被敌军彻底围住,反而活捉了一员敌将。到了接近唐军营地时,王世充担心中埋伏,于是鸣金收兵,无功而返。李世民平安回到营地,因为满身血污,守营军士竟认不出他来了。

  假如李世民不懂武功,遇到敌军合围的局面,早就吓得手足发软,哪有抵抗之勇?即使有所反击,也无济于事啊!

  由此可知,对自身力量的自信,是产生勇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后世帝王为什么看重儒术?有一个重要原因:儒学经过不断删改,变得重文轻武,甚至鄙视武功。那些读书人力量不足,勇气大打折扣,就没有胆量造反了。非但如此,他们为了掩饰自身缺陷,还大肆散布轻视力量的言论,好像力量即等于粗鲁,使那些有力量的人也变得没有自信,反以文弱为能,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为傲。

  实际上孔子授徒,文武不分家,诗、书、礼、乐、射、御,样样精通,这才合乎一个"士"的标准。"士"的含意与西方所谓绅士相近。射是射箭,御是驾车,这是古代两项高级作战技巧。这种教育与十八世纪之前西方绅士所受的教育相似。西方绅士不仅学文,也以精通剑术为能。后来出现了热兵器,剑没什么用了,这才换成"文明棍"。

  孔子教授武功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勇气。不过到了需要打仗的时候,也要能打才行。

  当然力量不是产生勇气的惟一来源,信念、品格以及参透生死的智慧也能让人产生大无畏的勇气。这些都是孔子重视的。后世儒家的教育,完全违背了孔子当年的宗旨,不是在培养勇气,而是在打击勇气。这正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核心原因。

  其实勇气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好比学问或金钱一样,用到大的方面就大,用到小的方面就小。但是,关键要有勇气才行啊!

  慎防乐极生悲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从后世的历史看,自秦汉以下,曾经有四个时代的类似事件,都与孟子这一节的政治思想有关。第一是秦始皇建筑阿房宫;第二是隋炀帝造迷楼;第三是宋徽宗造艮岳;第四是清慈禧太后造颐和园。这四次著名的伟大宫廷建筑的结果,都印证了孟子在这段书里所说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理论的正确性。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易经杂说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人体使用手册 怪诞行为学 佛祖在一号线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生命的重建 论美国的民主 我等不到了 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