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75节:听大师讲佛(29)

T××xt×小×说××天×堂

  其实所谓"生不带来",只是错觉。人出生的时候,是带来了一些财富的。试想,如果父母一文钱没有,拿什么把你养活?即使父母双亡,还是能活到成年,因为社会上的人会把你养活。这就好比一生下来就有一张看不见的存折。里面的钱是别人帮你存上去的。"死不带去"倒是不假,那又何必要全部带走呢?最低限度,也该留下一些财富,把别人给你带来的那些东西还上。利息算不算,倒还在其次。

  有的人只要一个"善"字而不要一个"空"字,进取心和责任心太强,各种烦恼苦闷不能自行化解,就会活得很累,难以坚持,要么精神崩溃,要么身体垮掉。比如焦裕禄同志,患了重病还坚持工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确实是大善之人,值得敬佩。可是他壮年早逝,却太令人遗憾了。一个这样的好人,如果多活若干年,能为社会做很多工作。

  佛家讲"空"、"善"二字,归根结底,是在讲如何达到身、心的和谐,达成自我与社会的和谐。

  有人认为佛家是讲出世的,儒家是讲入世的,道家在不出不入之间。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大错特错。佛家、儒家、道家都是既讲出世又讲入世的,只是运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佛家是以出世的姿态入世,儒家是以入世的姿态出世,道家是两者的综合。但不能说道家比佛、道两家高明,从本质上,三家追求的还是两个字:空与善。

  有人会提出疑问:佛家不承担世俗的工作,不过世俗语生活,难道不是出世吗?儒家热衷于名利,难道不是入世吗?道家"无为无不为",难道不是在出与入之间吗?

  从表面看,确实如此,但究其实质,就不一定了。佛家并非不从事世俗的工作,而是从事着一项特殊的工作:抚慰人的心灵、引导人的善行。这项工作类似于现代心理医生的角色,但工作范围广泛得多。佛家像心理医生一样,既不耕田种地也不操纵机器,还是创造了社会价值。他们并没有吃闲饭。佛家也并非不过世俗的生活,而是过着不同的生活,既不吃好饭,也不穿好衣。这个道理,好比西方人吃西餐,中国人吃中餐,西方人多吃肉,中国人多吃菜。我们就不能说西方人过的都不是人的日子。佛家为什么要干很多工作却享受很少呢?就是为了求证空、善二字。享受是空的,名利权势也是空的,工作是为了行善。所以说它是以出世的姿态入世。

  儒家好像真的很热衷名利权位。比如孔夫子,六七十岁的人,还周游列国,到处找官做。但他找官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钱吗?他凭教书就能赚到很多钱。为了名吗?他已经名满天下了。为了权吗?他是当过鲁国大司寇的人,相当于司法部长,又曾经"权摄相事",也就是代理宰相。可是他后来曾有意去赵国的中牟县当佛肸的副手。一个当过部长的人,如果热衷于名利权位,会去当一个副县长吗?这只能说明他心中没有权大权小、地位高低的概念。

  假如孔子并不热衷这些,为什么又要苦心追求呢?他曾发表过一番感慨:"自从季孙氏送给我优厚的俸禄后,朋友们更加亲近了;自从南宫顷叔送给我马车后,我的仁道更容易施行了。所以,一个人坚持的道,遇上时机才会受到重视,有了权势然后才能推行。没有这两个人的赏赐,我的学说几乎成了废物。"由此可以说明,孔子追求权位,重视的不是权位本身,而是想以此为手段,推动自己仁道。"仁者爱人",他是想把自己对人世、对世人的爱,推广天下。这是不是大善?为了达成这一理想,无论经受怎样的颠沛流离,无论世人是如何地不理解他,他都不改初衷,并乐在其中。这是不是把名利权位看得很空?所以说,儒家是以入世的姿态出世。

  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强调"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是把选择生活的自由权利交给每个人,而不会为了自身功名富贵勉强反对什么或推行什么。这看似不负责任,其实是很负责任的态度;看似什么也不干,其实办了一件大事;看似没有善心,其实是最大善心。当然,道家并没有办成这件大事,只是理论上想办而已。那么从理论上来说,道家是不是以出世的姿态入世,以入世的姿态出世?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丑陋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精神 道德情操论 正义论 爱的艺术 政府论 少有人走的路 金刚经说什么 2050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