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00节:听大师论道(16)

>T<>xt<小<>说<>天<>堂<>

  但圣人并非雪藏自己的智慧而不用,只是不用私智而用公智而已。一方面,广泛倾听大家的意见,一方面,利用大家公认的制度进行管理。他奖赏谁,不是因为喜欢他;他惩罚谁,不是因为讨厌他;他推行什么,不是因为自己爱好,而是符合公众的利益;他反对什么,不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而是不符合公众的利益。春秋贤士师旷的话,或许可以为老子的"为而不恃"作一个注解:

  有一次,晋平公问师旷:"做好一个领袖人物,有规律可循吗?"

  师旷回答说:"做好一个领袖人物的规律是:悠闲恬淡不逞能。最重要的是仁爱,最紧要的是用人。要广开言路,疏通沟通渠道,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不被流行风气困扰,不受身边之人蒙蔽。要保持清醒头脑,从现存事物中看到它的未来趋势;要保持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独到见解。要实事求是地考评部下的业绩,以公平的奖罚来统御部下。这都是一个领袖人物应该做好的事。"

  何谓"功成而弗居"?也就是不把功劳归于自己。因为圣人"无为",让老百姓自自然然地生活,好像没有功劳一样。正因为他不居功,他的功劳才不可磨灭。

  汉朝的"文景之治"是历史上少有的圣明时代,汉文帝、汉景帝并没有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多少建树,好像没有功劳一样,但他们的功劳确实不可磨灭。不过他们也有不足的地方:没有根据民情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老子的宗旨是"无为而无不为",只要不逞能就行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在历史上,将老子的"无为"法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汉高祖刘邦。当然,所谓最好,并非100分,而是60分或70分,这已经足够让他排名第一了。刘邦无论打天下的谋略是靠大家出主意,他只是用勇气和仁义来引导大家向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而已。刘邦治天下的政策是靠大家来制订,他只是用自己的勤俭来引导大家的勤俭而已。而他订下的政策却深合民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事业成功后,他不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而是归于下属。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这当然是刘邦的谦逊,如果他没有过人的品德和智慧,三杰既不会为他所用,他也不会用啊!试想,遇到任何一个问题,向他出主意的人必然很多,有的说东,有的道西,在众议纷纷中,刘邦为什么能正好选中那条正确意见呢?这难道是运气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意见,有没有倾听的耐心,首先就是个问题,偶尔有所选择,可能选中的恰好是最错的那条。由此可以说明,刘邦具有过人的洞察力,这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后世的人讥议他无智无能,全靠他人帮衬,恰恰说明他"无为"的功夫做得好,达到了"功成而不居"的境界。

  无事莫找事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大家都忘记了,如老子的这些说法,都是当时临病对症的药方,等于某一时期流行了哪种病症,时医就对症处方,构成病案。不幸后世的医生,不再研究医理病理,不问病源所在,只是照方抓药,死活全靠病人自己的命运。因此,便变成"单方气死名医"的因医致病了!

  经典回放

  选自《道德经》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推崇贤人,人们就不会争相表现贤能;不贪爱难得的东西,人们就不会去盗窃这些东西;不炫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人们的心就不会迷乱。因此,圣人治世的原则是:清空人们的心机,填饱人们的肚子,削弱人们的野心,增强的人们的体魄,使人们处于没有智巧、没有贪欲的状态。这样,那些有才智的野心家就没有机会煸动民众生事了。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天下自然治理得很好。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梦的解析 金刚经说什么 判断力批判 权力意志 道德情操论 智慧书 色眼识人 干校六记 退步集 佛祖在一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