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制度的起源与本质(1)

  一、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p>

  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要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并揭示人们运用经济规律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规律,对经济活动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样的经济规律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特点也会不完全相同。在各种经济条件中,制度因素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此,制度因素是客观存在于经济发展之中的。<\/p>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因为孤立的个人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因而生产力也表现为社会的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如何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直接影响到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从而影响到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进而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率。从这一意义上说,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经济关系,使这些经济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经济主体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经济高效率运行的目标。<\/p>

  要处理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需要从法的意义上建立各种规范,这种规范就是制度。经济制度实质上是对经济活动中应确立怎样的经济关系做出的规范性安排,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就确立起了对经济活动中经济关系的不同安排,由于这种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因而也就会在各经济主体中建立不同的动力机制,最终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效率。<\/p>

  另一方面,每做出一种制度安排,都会有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即制度成本;二是由此得到的利益,即制度收益。这两方面的比较关系就是制度效率。不同的制度,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收益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制度其制度效率也是不同的。人们对制度安排这两方面因素的深刻认识和研究,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制度经济学这一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制度安排对于经济活动的高效率运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以制度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当今制度经济学的迅速发展,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的共识:制度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效率因素。<\/p>

  从制度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而建立的制度经济学,可以上溯到两大理论源头:一是早期的制度经济学派,它是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源头,其代表人物是康芒斯、凡勃伦、加尔布雷思等。另一个源头是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①。新制度经济学包括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除了包括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以外,另一个显著的内容就是关于社会基本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理论。这两大制度经济理论具有的共同点是:他们都重视对经济运行的制度因素分析,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表现是:<\/p>

  第一,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问题的研究是以私有产权具有最高效率为立论基础的。他们围绕产权问题而展开的一切研究都始终没有偏离这一核心观点,他们所做的一切分析最终要说明的也是这一观点。因此,从总体上认识这一核心观点是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实质的关键之一。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是以否认私有产权具有最高效率为立论基础的。马克思并不否认私有产权对经济活动具有的高效率,但否认它具有最高效率,从而为否定私有产权建立公有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总体上认识这一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关键之一。<\/p>

  第二,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企业性质、交易费用等问题的研究,是从经济活动的现象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和抽象来揭示制度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但他们的分析没有或很少涉及现象背后的本质。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理论做出的贡献和具有的局限,都与他们的这一分析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涉及的对产权、企业问题的研究,既立足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但更侧重于对现象背后经济本质的分析②。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深刻性。<\/p>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具有的上述特点,说明了马克思特别注重对经济活动中的制度因素的研究。马克思对经济活动的分析呈现出这样一条清晰的思路:一方面马克思总是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置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下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分析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总是把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把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看作是经济制度演变的最终决定因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同时又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制度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分析思路构成了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因此,在研究马克思制度经济理论的时候,把握这一分析思路,对于准确掌握其理论内涵是至关重要的。<\/p>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p>

  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来论证所要阐明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可以说,马克思是第一个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然也运用其他多种分析方法,但是,着重于制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的显著标志。<\/p>

  如果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由分析体系的拓展来反映。分析方法与分析体系的演变,是与对经济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深度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分析、数量分析、制度分析这三大分析体系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为人们认识经济现象,解决实际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同时,分析体系的拓展也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p>

  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居主流地位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学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一是在于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价格理论,即微观经济理论。这对于分析分散化市场条件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二是在于它建立了一套关于经济运行如何达到均衡的理论。这对于分析单个决策者如何实现均衡的结果和实现最大化的目标提供了基本的方法。<\/p>

  运用价格理论和均衡理论来分析经济活动,侧重采用的是市场机制的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的客观作用看作是决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以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分析为主线,揭示微观经济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并从理论上构建了由市场机制支配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在这一研究方法的主导下,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活动是由市场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强调供求相互作用对实现经济均衡的客观性,反对人为地对经济活动做出安排,反对政府以任何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并由此认为,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经济问题是具有最高效率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只能是导致低效率。<\/p>

  由侧重市场机制研究方法得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结论,其实质是要人们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它标志着经济学研究开始从实证层次上,由表象进入到内在规律的研究,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理性认识、理论研究推动着经济学迅速地向前发展。当然,这一切是和市场机制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功分不开的。<\/p>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经济学建立了边际分析方法后,微分概念的引入,数学分析被广泛地运用于解决经济问题。这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分析方法上的一场革命。由于经济学可以用数学语言和图表、曲线来说明问题,使经济学所要分析的各种变量关系变得十分清晰、可靠,经济学越来越精确了。尤其是数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成功运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使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人们用更大的精力注重经济学中的数学运用。这时,数量分析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出现于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之中,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机制研究方法并驾齐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p>

  数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用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以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边际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地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收入最大化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并从理论上构建了以数量分析为主线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在这一研究方法的主导下,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认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用数学方法来对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来求解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数量组合,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因而,在他们看来,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数学模型和公式来表达。<\/p>

  数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深化了对经济活动中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的应用与推算,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分析精度和预测水平。正是由于数量研究方法揭示了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经济学研究中开始形成了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基本框架。经济学变得越来越精确了,经济学不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可以具体把握的数量。从这一意义上说,人们都认同数量研究方法在经济学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是经济学的一次“革命”。<\/p>

  但是,经济学毕竟不是数学,精确的数量分析并不能始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实践的发展又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只是涉及各种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经济活动也不完全是表现为受制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活动并不能够始终具有最高的效率。经济关系是复杂的,数量研究和分析在定量上的精确性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复杂的经济关系问题,市场机制也难以协调好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市场“失效”成为一种并不偶然的现象。特别是许多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而市场机制对解决社会问题则是无效的。因此,人们开始注重制度问题,更多地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通过寻找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来处理好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p>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其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建立了对制度研究的独特体系和方法,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制度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被认为是“对长期制度变革的最有力的论述”③。20世纪以来,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又把制度分析推向了新的高度,制度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青睐。当对经济问题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制度因素以后,实际上已经反映了人们具有这样一种共识:选择一种合理的制度,一方面能够使各经济主体对于经济活动具有充分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使经济活动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从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p>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广泛地运用制度研究方法来说明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并深刻揭示了经济制度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度研究方法在说明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上具有的深刻性,使人们在经济学研究的分析体系中,越来越注重采用制度分析方法。<\/p>

  制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发生的各种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不同的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经济制度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选择不同的制度安排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并从理论上构建了以制度分析为主线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在这一研究方法的主导下,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一种新的制度由于能够更好地规范人们的经济关系而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获得制度收益;另一方面,制度的变革及运转又会产生新的摩擦,为此付出的代价构成制度成本。这两方面的比较关系就是制度效率。制度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上说明和论证选择怎样的制度安排才能够实现最高的制度效率。<\/p>

  制度分析方法的兴起,使人们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只是对经济规律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而是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制度问题的研究。因为经济问题就其实质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来处理好这些关系,从而使各个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制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从现象层次进入到本质层次。<\/p>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同时伴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机制研究方法是与人们对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的深刻认识相联系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在这一研究方法下取得的理论成果。数量研究方法是与人们对经济活动中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相联系的,计量经济学是在这一研究方法下取得的理论成果。制度研究方法是与人们对经济活动中制度因素的深刻认识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在这一研究方法下取得的理论成果。因此,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对经济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拓展、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演进和创新的历史。<\/p>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第五项修炼 我等不到了 吾国与吾民 道德情操论 长尾理论 百家讲坛全集 寂静的春天 干校六记 佛祖在一号线 智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