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0章 奥斯曼帝国的霸业(5)

  历史上对北非海盗活动颇有争议。西方史学家把它描写成黑暗的“海上灾难”,他们损害了地中海上正常的贸易往来。事实上,当时的海盗活动与海上贸易密切相关,而当时的欧洲海军同他们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近代英国海军的前身就是海盗,英国人在地中海的势力就是依靠海盗进入的。

  海盗活动还促进了当地城市的繁荣。海盗活动收入甚丰,阿尔及尔、的黎波里、突尼斯等一些城市,都因此而发展起来。一位英国旅行家对阿尔及尔的富裕繁荣赞赏不已,他写道:“在炎炎夏日,阿尔及尔周围的群山和谷地,全被上流名人幽居的花园和乡间别墅所装点。

  它们都是小巧的白色房子,掩映在各种果树和万年青丛之中。”突尼斯城也被称为“世界性城市”。宗教文化也相应地繁荣起来,这一时期又修建了大量的清真寺和学校。

  海盗活动一直到18世纪才日益衰落下去。随着欧洲各国逐渐强盛和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衰弱,围剿海盗活动也成为欧洲强国侵略北非的借口。

  尽管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史书竭力将巴巴罗萨树立为正统的海军英雄,但事实上,他就是海盗。虽然他后来统率奥斯曼大军,但一直没丢弃以劫掠为补给的海盗传统,甚至还把劫掠的财宝定期送给奥斯曼苏丹。他曾为了得到一名叫茱莉亚的那不勒斯贵妇洗劫意大利南部小城桑塔露琪亚,他也曾以屠城作为威胁,逼迫西西里雷乔城长官将幼女嫁给他。1546年7月4日,巴巴罗萨(或者他的替身海雷·丁)在伊斯坦布尔去世,他的陵寝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金角湾,每一艘经过此处的土耳其船只都会降帆鸣号,并向他致敬,这是在世界海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殊荣。巴巴罗萨死后海盗内部一度混乱,最终没能保住海盗在北非的世袭领地。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势力的退缩,海盗们也渐渐变成了真正的官员、官兵,从此在大海上消失了。

  苏莱曼时期,奥斯曼帝国在西方战场上取得每一步胜利,都可以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上将海雷·丁有着一定的功劳,内外忧患的奥斯曼帝国因重用了海盗出身的海雷·丁,重振了帝国的威风,掌握了地中海的控制权。同时也造就了巴巴里海盗在地中海上的传奇故事。

  作为帝国精锐的近卫军

  奥斯曼帝国在欧亚地区纵横了六个世纪,其武装力量功不可没。

  奥斯曼帝国最为骁勇善战的军队是苏丹的加内沙里军团也就是奥斯曼帝国近卫军。加内沙里军团最初是以南斯拉夫战俘作为主要来源。

  在奥斯曼帝国对外征服战争中被俘的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青少年,成为了苏丹的奴隶,在他们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就被组建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步兵部队,为帝国作战。在开国君主奥斯曼之子奥尔汉时代,加内沙里军团才初具规模,当时有二千四百将士。到了默罕默德二世时期,加内沙里军团发展到六千将士,至苏莱曼大帝时,加内沙里军团发展到一万二千大军,最多时达到三万七千大军。

  近卫军的成员在最开始是从奴隶和战俘中挑选出来的年轻人。但是随着帝国的不断强大,这个军团的招收对象变成了由巴尔干地区或是帝国的其他地区挑选的10到15岁之间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最大共通之处都在于他们来自基督教家庭。加尼沙里军团采用的是类似于蒙古军队的编制,即以十作为部队编成的基数和第进倍数,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如此编制的好处就是便于指挥。而且在作战时可以有更多的战术施展空间,但是这样编制的不利之处在于一旦指挥官负伤或是死亡,那么整个军队就会马上混乱。

  在奥尔汉时期这支军队虽然作为近卫军而存在。但是每个士兵的薪俸并不像后来的那么多,军团内部士兵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战争所分得的战利品,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宫廷的内部斗争不断变化。这些近卫军在权利的明争暗斗之下不仅仅提高了薪俸。而且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不过发展到后来,这支军队开始操纵奥斯曼帝国苏丹王位的继承,每次新苏丹的继位相对近卫军来说都是一次发财的好机会。这样以来随着苏丹的更替和时间的发展使得这支军队的薪俸变的相当丰厚,而且在社会上每一个帝国近卫军士兵都享有相当的特权。不过这个军团有一点一直都没有改变,那就是禁止在服役的士兵结婚,其他的规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删除或是修改,但只有这条规矩一直没有丝毫的改变。

  加内沙里军团是奥斯曼对外征服战争的主力,他们骁勇善战,在对欧洲亚非各国的战争中所向披靡,令亚非欧各国军队闻风丧胆。加内沙里军团对于奥斯曼帝国的贡献,使他们成为帝国政治中一支重要不可缺少的力量,有时连苏丹也要让他们三分。

  再来说一下那些即将成为近卫军的孩子他们从被招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就被分到奥斯曼军事封建主家庭生活数年,学习土耳其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开始信封伊斯兰教,逐渐从文化上被同化,继而送入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的专门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尔后再补入军中。近卫军的标志为大锅,近卫军的士兵均为苏丹的奴隶,他们被编成若干连队,集中住在兵营终身服役,不得婚娶和从商,但享有着优厚的待遇,功勋或才能卓着者可提升为“阿加”(高级官吏)。近卫军由一名“阿加”统领。近卫军装备精良,纪律严格,训练有素,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除部分骑兵外,主力为步兵。早期武器装备以弓箭、马刀、弯剑为主,后来逐渐使用火枪。由150名优秀弓箭手组成的卫队,战时随侍苏丹出征。近卫军曾多次参加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战争,如14~15世纪对巴尔干半岛的战争,1402年的安卡拉之战,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16世纪对伊朗、叙利亚的征伐,16~17世纪参加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入侵及俄土战争。战后,各部队分别驻守在巴尔干、近东、北非军事要塞和大城市,充任卫戍部队。他们被要求独身禁欲,以军队为家,苏丹为父,他们的一个特点可能是只留小胡子,两撇小胡子。在军事学校中培训到二十四、五就会正式成为近卫军的一员,训练周期长达十几年,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卫军最著名的标志就是白色头饰,其实应该说是包头帕,这种包头帕在脑袋后面拖着,帽子前面会有金属盾形装饰,镶嵌珠宝,纹饰华贵。为了区分个别分队会在帽子上加一些装饰物(如羽毛)。近卫军各部队的服装颜色并不统一,所以这种白色头饰是最重要的识别信号。

  近卫军建立之初,只包括身着锁子甲,使用各种刀剑、战戟、战斧、带钩的长矛、钉头锤、短刀、套索、各类盾牌;直到后来出现了火枪兵,从火门枪、火绳枪、到燧发枪;早期还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复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不过弓箭手的数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在15世纪已转型成为火枪兵。奥斯曼帝国近卫军起初接受的是成为优秀弓箭手的训练,但随着火器的发展,他们很快接受了这类新式武器,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火枪。他们通常使用弯刀和手斧进行肉搏战。

  作战时近卫军被作为预备队,部署在步兵之后,炮兵之前。在步兵撤退时,近卫军步兵便牵制敌人的重骑兵并将其引入后方炮兵的射程。炮击之后,火枪手也开始开火,此时惊慌之中的敌人多半会被奥斯曼军队的步兵消灭。近卫军的专门部队负责苏丹的安全。近卫军掌握的特权并逐渐成为一个特殊集团,后来就利用自己卫护王宫的职责开始干涉苏丹的废立,终于招致灭亡。

  近卫军虽然在原则上不许结婚,但到了苏里曼时期,这项规定有所放宽。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默许,职位传子,纪律败坏。

  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割礼,人人皆可参军,从此近卫军完全丧失战斗力。

  近卫军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精英部队,直到最后成为操控奥斯曼帝国苏丹继承王位的力量,他们开始参与国事,专擅朝政。进入17世纪后,近卫军开始蜕化,有的官兵经营商业手工业,兵源出现世袭化。

  帝国近卫军的战功也最终招致了日后的灭亡。他们开始倚仗自己的军事力量要求更高的报酬,稍不满足就威胁发动叛乱。第一次近卫军叛乱在1449年发生,此后类似的叛乱不断地上演。到了18世纪,苏丹近卫军几乎掌控了帝国政府。他们甚至多次发动宫廷政变,拥立符合自己利益的新苏丹,并阻挠奥斯曼军队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苏丹近卫军部队的许多成员开始腐化堕落,他们不再把重心放在军事训练上,转而从事商业或政治活动,奥斯曼军队在面对奥地利和俄国军队时逐渐显露出明显的劣势。为了收回对国政的控制权,奥斯曼苏丹终于决定消灭这股力量。

  十八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已不复当年之勇,江河日下,国力衰退。在此情形下,国内的改革浪潮风起云涌。以苏丹为首的改革派和以苏丹禁卫军和政府官员及地方势力为代表的顽固派矛盾加剧。这一时期帝国改革派的领袖是塞利姆三世和马赫默德二世。1807年,塞利姆三世被近卫军发动兵变而废黜。

  1808年,塞利姆三世的堂弟马赫默德二世即位。为了对付心腹大患保守派的支柱之一苏丹近卫军,1826年,苏丹穆拉德二世组建起一支足以同近卫军力量相抗衡的新军。苏丹近卫军不愿放弃已有的利益开始反抗,穆拉德二世不得不下令炮击他们的军营,迫使其就范。

  这一事件史称“吉祥事变”,苏丹近卫军部队就此解散。威震欧洲四百余年的加内沙里军团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色眼识人 寂静的春天 金刚经说什么 百家讲坛全集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世界是平的 自由选择 乌托邦 中国哲学简史 退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