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7章 文明之光(1)

  建立在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中亚边境结识了伊斯兰教,并在10世纪时接纳了它。奥斯曼人宗教信仰的改变完全是自愿的,所以他们从没有屈服的感觉。后来随着伊斯兰神权和国家体系的衰落,伊斯兰教的这些古风也就泯灭了。奥斯曼人从这些战士那里继承了伊斯兰的宗教传统,在之后的数百年间仍满怀虔诚地信奉这一宗教。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土耳其的传播主要是靠托钵僧、苦行僧、游方的神秘人物宣讲教义,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土耳其裔人士。奥斯曼土耳其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君主是加兹纳的马哈茂德,他曾率军入侵印度北部。后来,塞尔柱人占领了近东,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扩大到了安纳托利亚。穆斯林战士、托钵僧和云游四方者每到一地便开始传播伊斯兰文化传统。等奥斯曼帝国从塞尔柱人那里夺得的权力稳固后,也致力于将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价值发扬光大。

  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重视发展伊斯兰学术文化,保护伊斯兰文物古迹。帝国用大量的宗教基金在国内各主要城市兴建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图书馆、宗教大学以及伊斯坦布尔就建有400多座清真寺,其中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堪称为杰作。苏丹斥巨资扩建了麦加圣寺、麦地那先知寺,修葺了阿里的陵墓等。在新征服的东南欧建造了大量的清真寺,如在塞尔维亚的赛拉吉夫城建有著名的“加齐清真寺”。在阿尔巴尼亚建有多所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在布达佩斯城建有61座清真寺、10所伊斯兰学校及图书馆。在原希腊各地建有300多座清真寺。在南斯拉夫建也有20多所清真寺及宗教学校。

  16~18世纪是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文明大发展的时期,先后将《古兰经》、圣训、哈乃斐学派的教法著作及阿拉伯文学、历史、地理等古典名著翻译成土耳其文并进行广泛传播。17世纪起奥斯曼土耳其学者用土耳其文从事著述。在苏丹和各地统治者的支持下,在教义学、教法学、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涌现出了大批著名学者。帝国政府组织学者编写了《土耳其文伊斯兰大百科全书》以及教权主义刊物《大东方杂志》。19世纪中叶,苏丹哈米德二世极力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宣称自己是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并向各地派出代理人,在印度掀起了一场“哈里发运动”,但效果甚微。帝国对本土和属地的其他宗教实行“米勒特制度”,允许信奉其他宗教社团实行民族、宗教、语言、文化上的自治,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帝国政府不加干涉。在中世纪时期伊斯兰文明承担了连接东西方的责任,宽容并保护了古典文化的遗产,为今天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古兰经

  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政教合一之国家,其国教为伊斯兰教,《古兰经》则是默罕默德在二十三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

  的汇集,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诵读”、“宣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时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据载,公元610年,安拉在“盖德尔”的吉祥夜晚,命天使吉卜利勒向默罕默德陆续启降《古兰经》文,632年默罕默德逝世,“启示”

  中止。伊斯兰教徒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法典”。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穆斯林社会、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也是伊斯兰教各学派和各派别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古兰经》

  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阿拉伯文书写的典籍,其文体是一种非常绝妙的韵文,具有独特的风格。

  《古兰经》从降示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默罕默德最大的奇迹,《古兰经》现在已经成为现在全世界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古兰经》

  的内容,按体系来划分大致分为信仰、法律和伦理三类。从具体内容上可分为四项:命令:即命令人们做一切应该做的好事。禁止:不准做一切违背真主教义及法律的事情。警示:让人们警惕一切惩罚的严厉性。承诺:使人们了解一切善功都将获得优厚的奖赏。因此,《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它能引导人们走向于正道,遵循《古兰经》引导的人,能获得两世吉庆。在今世做一个敬主爱人的好信徒,在后世可以凭着真主安拉的恩典进入天堂。《古兰经》

  的全部内容基本确立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制度,同时也反映了默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半岛希贾兹是地区的社会现状和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的斗争概况。

  伦理道德

  麦加时期的启示提出了孝敬双亲、和睦邻里、怜恤孤贫、接济亲属、释放奴隶、慷慨助人、反对浪费,称量公平和狂妄骄傲,禁止淫乱,禁止高利贷,禁止虐杀女婴和侵害他人以及无故杀人等一系列伦理道德方面的主张。后来又根据新的情况提出诸如诚实、恕人、主持公道以及礼貌规范等属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容,逐渐形成为调整伊斯兰社会内部关系的重要准则。

  传说人物故事

  关于对古代“安拉使者”或与之有关人物的叙述,其中包括阿丹及其妻子哈娃、伊德利斯、努哈、胡德、萨利哈、易卜拉欣及其儿子伊斯玛仪、伊斯哈格、达伍德及其儿子苏莱曼、耶尔古卜及其儿子优素夫、舒尔布、穆萨及其弟兄哈伦、鲁特、阿尤伯、尤努斯、伊勒亚斯、宰克令雅、耶哈雅、尔萨及其母马尔彦、艾勒耶赛、祖勒·基夫勒、左农、鲁格曼和“双角王”等。这些人物除胡德、萨利哈和舒尔布外,其余人的故事情节均可在《圣经》中看到类似的记述。《古兰经》中除了有一章对优素夫的故事讲得比较完整并具有故事性外,其余人物的事迹则断断续续地散见于数章之中,有的只提及人物的某言或某事,有的甚至只提到名字而未讲述其任何事迹。

  这些人中除了阿丹妻子哈娃和尔萨之母马尔彦和“双角王”外,均被《古兰经》称为“先知”或“使者”,连同默罕默德共为27人。《古兰经》在将这些人物作为人类的典范加以推崇的同时,还提及一些凭借权势阻挠先知们传教或加害于他们的反面人物和氏族,如法老、戈伦、贾路特以及赖斯人、阿德人和赛木德人等的故事。另外,还提到为逃避多神教迫害,躲进山洞沉睡三百年后重临人间的“山洞人”的故事。《古兰经》将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说人物用一条反对多神、信仰一神的线索加以串连,构成一个一神教的道统,而默罕默德则是这个被认为已经中断的道统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所宣传的伊斯兰教是对过去众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复和继续。

  手抄阶段

  《古兰经》在著成书后,主要靠穆斯林的口传和手抄以及朗读与背诵,借以流传。在伊斯兰教史上,教读、背记和缮写《古兰经》被认为是宗教善行。各类伊斯兰教育都以学习《古兰经》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鼓励信徒从小背诵经文,能背全经者被称为“哈斐孜”而受到嘉许。在还没有出现纸张之前,《古兰经》是写在羊皮、纸草和牛或骆驼的肩胛骨以及木板之上的。随着造纸术传入伊斯兰国家后,使得《古兰经》的传抄得以广泛流传。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东方各民族中,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古兰经》缮写家,并以带有其民族特点的单色或彩色图案装饰自己书写的经文写本。当权者和富人也以支持抄写《古兰经》

  为功德,故从9世纪起就已出现了用金泥书写的《古兰经》。千百年来,在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都有许多书法优美、装饰精致的《古兰经》写本,有的流传至今,收藏在各主要伊斯兰教国家的图书馆或博物馆内。西方一些著名的图书馆,均藏有中世纪穆斯林《古兰经》的珍贵写本。

  印刷流通

  印刷术兴起后,《古兰经》仍然靠手抄或由专人缮写,用石印或铜版印刷;因怕发生错误,所以不用活字排印。据说《古兰经》第一个印刷本是在15世纪末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出版的,但是没有广泛流传。17世纪末,东方学者亨克利曼曾在德国汉堡印行了《古兰经》。

  至于穆斯林印刷的《古兰经》,当以1787年由毛拉奥斯曼在俄国圣彼得堡出版的为最早版本。直到19世纪,土耳其、波斯、印度等国才先后开始印刷《古兰经》。1862年,中国云南省的穆斯林也刊行了木刻版的《古兰经》。1923年,埃及官方又出版了由爱资哈尔大学长老委员会审定的《古兰经》。至此,各伊斯兰教国家都以不同的开本和装帧大量印行。

  《古兰经》的思想内容

  《古兰经》强调信徒顺从真主及其使者默罕默德的意愿,认为真主决定一切,要求人们忍耐、虔诚、和善,把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后世的天堂”。它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人类起源和发展道路的认识,讲述了征服多神教的征战历程,影响了后世几代穆斯林的观念、语言、风俗以及文化,至今在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穆斯林中仍有着重要作用。《古兰经》的内容广博而庞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默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及其对异教徒展开斗争的记录。二、伊斯兰教的宗教信条和典章制度。三、默罕默德针对当时的阿拉伯半岛情况提出的社会主张和行为规范。四、为传教活动需要而穿插出现的所引证的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谚语、见闻等。

  《古兰经》文辞优美,风格凝重,它在语言文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成就和价值,其高超的修辞艺术和独特的艺术形式,都是其他作品无可企及的。文学界所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古兰经》向世人宣布:无论阿拉伯人或非阿拉伯人,如果怀疑《古兰经》,他们都可以拟做整部《古兰经》或其中的十章,或其中的一章。这种挑战以及人类的无能拟做就是证明《古兰经》是真主安拉启示的伟大证据。的确,《古兰经》的经典妙文深受历代东西方文学家的赞叹。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模仿过《古兰经》的文学体裁,但没有成功。阿拉伯人的雄辩的修辞家、杰出的演说家、著名的诗人听到《古兰经》

  后,因其雄辩修辞而张口结舌,折服于《古兰经》的辞章,他们的诗人,惊奇不已,目瞪口呆。诗人的诗意、演说家的灵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修辞和雄辩面对《古兰经》的雄壮不复存在了。如当时一位反对先知的文人沃利德·本·穆厄伊尔感叹地说:“指安拉发誓,我从默罕默德那里听到的,既不是人类的语言,也不是精灵的语言。

  它甘美而典雅,丰富而磅礴。”

  《古兰经》的文化地位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激荡三十年 民主的细节 社会契约论 沉思录 上帝的指纹 金刚经说什么 美的历程 退步集 少有人走的路 重口味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