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0章 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闲来无事不从容(1)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你的好心境是黑暗世界的阳光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的烦恼多半来自于自私、贪婪,来自于妒忌、攀比,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苛求。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古人说“境由心造”。一个人快不快乐,关键看心境好不好。而不是由环境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美感,那么他就比别人快乐。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感到奇怪,就问苏格拉底说:“那么多人挤在一起住,连转个身都困难,你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苏格拉底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若干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是多层建筑,苏格拉底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住在上面的人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等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

  “你住这间也那么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底楼有底楼的好处,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苏格拉底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有哪些好处呢?”

  苏格拉底说:“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七层楼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柏拉图说:“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是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之分,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女喜剧演员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餐厅里用午餐。这时,一位刁钻古怪的老妇人走向她的餐桌,当着许多人的面用手摸卡洛的脸庞。她的手指滑过卡洛的五官,然后带着歉意说:“对不起,我摸不出你有多好。”

  “是啊!”卡洛说,“我看起来也没有多

  好看。”

  老妇人又仔细看看卡洛的五官,说:“不错,是没有多好看。”

  这时卡洛笑起来,说:“又摸又看的,好看的也变成不好看的。”

  在场的人不由得全笑了。

  卡洛不愧是喜剧演员,她的神色自若是来自心理上的平衡。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都抱着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自然就快乐了。

  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们越来越沉迷于物质世界的争夺与名利场的厮杀。物欲的泛滥,使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艰辛。我们害怕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学会了像狮子一样奔跑,像狼一样嚎叫,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当我们竭尽全力拼杀于物质的战场时,却失守了心灵的阵地。

  打开心扉,让自己的心去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我们会发现人生中不乏爱的感动。而当我们用爱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时,自然就会以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去欣赏,去包容,去倾听,去感动。然而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从容。

  真正的好心境,绝不是无所事事、与世无争,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起落沉浮,不论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都坦然面对。得失之中能够自我平衡的心,是不会荡起不平的涟漪的。

  别抱怨这个世界的喧哗,因为真正的宁静源于你内心的从容。

  不必嫉妒她的玫瑰,你有一朵百合

  “羡慕嫉妒恨”这是2010年流行于港台的一串词,仔细品味还是相当地绝妙,人因不满情绪的递增而强烈到差不多不能自持。

  嫉妒从羡慕来。羡慕是看到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希望自己也有;嫉妒则是看到别人拥有这些东西,情绪抵触,心生恨意,产生一种包含着猜疑与不甘、羡慕与失望、屈辱与虚荣、憎恶与伤心并存的复杂情感,,你越是“向阳石榴红似火”,他越是“背阴李子酸透心”。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行取卑劣手段;.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他们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

  关于嫉妒,有很多流传已久的传说。其中有个关于大卫王的故事,这位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在大败腓力斯人和传说中的巨人歌利亚凯旋而归之前,一直得到扫罗王的赏识。然而在取得这些重大胜利之后,扫罗王却出于不可抑制的嫉妒,将他逐出了以色列。但大卫王笑到了最后——他最终成为以色列的国王,并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强大帝国。扫罗王的嫉妒最终害了自己。

  生活中,无论内容也不管形式,大多数抱怨和不满都来源于那颗酸葡萄嫉妒心。嫉妒别人干得少回报多,嫉妒别人受领导宠爱,甚至嫉妒别人身材好长得漂亮……

  不要随便羡慕或是嫉妒别人,别人能做的,你未必能;你能做的,别人也未必能。“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某那样?”这是一种最不负责的说词。我当然不能像别人那样,因为我是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也许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你也许会嫉妒他的日子过得比你好,然而,你看过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吗?

  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与一个农夫。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来非常充实,令他十分嫉妒。而农夫也在对岸看着和尚每天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十分轻松,也令他非常向往。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共同念头:到对岸去!换种新生活!”

  有一天,他们碰巧见面了,两人商谈一番,并达成交换身份的想法,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了农夫。

  当农夫置身和尚的生活环境后才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烦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刻板单调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让人觉得无所适从。于是,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敲钟、诵经之余都会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彼岸快乐工作的其他农夫。

  此时,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其实比农夫还要多,他过惯了清静的生活,面对俗世的种种烦恼、辛劳与困惑,他开始强烈怀念当和尚的日子,因而也和农夫一样,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其他和尚,并静静地聆听着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在他们的心中,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那里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生活!”

  不必嫉妒别人的笑容,那也许只是苦中作乐或是强颜欢笑。我们总是习惯于羡慕别人,但很少有人想到羡慕自己。只有懂得羡慕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即使处在人生的低潮亦如此。比如:我们现在的学习非常累,但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生活很充实;一个人事业受挫了,但他还有成功的机会;一个人下岗了,但他还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和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这一切太值得羡慕了,也太应该珍惜了。

  嫉妒者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在他们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最好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最好也得不到。其实,人生不需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也是件很美的事。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而是会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俗话说,妒火烧身。如果让嫉妒占据了整个心胸,人生中便少了快乐,多了郁闷,甚至会伤人伤己。所以,如果想成功地驾驭人生这只在大海里飘荡的帆船,豁达的处世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不必嫉妒他人手中的玫瑰,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一朵百合,也许你的花不如别人的美丽妖娆,但是你的花更加地清新怡人。好好数数上苍给你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很多,你的人生也会快乐很多。

  不攀比,这样活着就很好

  生活累,一小半是源于生存,一大半是源于攀比。

  一个人偶尔感到不愉快,不舒畅,很正常,但总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如果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拿来和别人做个比较,既无必要,又会败坏生活的情趣。

  赵超当年以全班第一名地成绩考进了北京一所名校,风光一时。但最近他参加完同学聚会后有些失落,因为他发现曾经骄傲的自己已经淹没在平凡之中,当初那些成绩远不如自己,只上了三流大学的人,现在混得比自己好多了。这让他心中酸味泛滥,甚至产生了些许恨意。

  同学聚会是时下很盛行的事情。每天浸泡在尔虞我诈,汰弱留强的职场,我们似乎失去了以往的天真烂漫、失去了幼稚、失去了幻想、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棱角,如今仅剩的友情是唯一能够抓住的。每次聚会看到多年未见的同学都自然而然的把思绪拉回到读书时的场景,会对比下模样的变化,胖瘦的痕迹,看到有些和以前的差距是天壤之别会扑哧一笑。

  可是……“刚从国外旅游回来,心情还不错”、“孩子上的贵族学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嘛”、“混得还行吧,三环里有两套房”……在同学老友聚会,很多人谈论近况的同时难免带有比较的意味,这让不少人表示“鸭梨很大”,纷纷上网诉苦。继去年囊中羞涩出现“恐归族”后,攀比之风导致聚会变味又催生了“恐聚族”。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人比人并不要紧,积极向上的比较是人前进的动力,但人比人而生气,继而盲目攀比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攀比常常是物质上的,但它影响的却是人的身心健康。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体会不到幸福,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比不过的便在那儿生闷气发脾气。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幸福、成功打了不少折扣。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重口味心理学 自由选择 人体使用手册 沉思录 爱的艺术 干校六记 长尾理论 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引论 论美国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