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6章 高处不作从容住——做人谦逊敛藏(2)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你觉得自己的非常优秀,洋洋得意时,也许你就要摔跟头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话虽老套,但是其道理的指导意义始终存在,不论你是普通人,还是颇有成就的名流。

  毕秋帆,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这样一个人物,自是才高八斗,旁人不敢小觑,在众人的声声赞叹中,他被任命为陕西巡抚,真的是春风得意。

  可是赴任途经一座古庙,进去休息时,一个老和尚听到巡抚毕大人来了,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于是便问道:“老法师诵何经?”老和尚说:“《法华经》。”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

  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为难他,于是从容答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一部《四书》想来也是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罢心中不觉暗自赞叹。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毕秋帆越听越惭愧,于是打断老和尚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去。

  毕秋帆在以后的日子时,对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常常以此来鞭策自省,告诫自己要谦虚礼让地对待每个人。他还经常对他的朋友们提起这件事,说当时如遭到当头棒喝,一下子警醒,自此,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

  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没有人是无所不知的,你也不会例外的成为“独孤求败”,在人生的巅峰上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你匹敌的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沉溺在对自己的无限欣赏中,还是把你的目光、你的心胸放得宽广一些,你会发现到处都有花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虚荣心,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

  有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他认为一个被他人揭出错误的人活得就像笨蛋一样,无论错误是因为不准确的测量也好,观测角度不对也好。是错误的结论还是无效的评估,这些对他来讲都一样。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你不可以在别人面前丢脸。”事实上,只要是人皆会出错,这位工程师也不例外,为了保全面子,即使他心里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出一副自己没有错的样子。可为可笑的是,他对不知道的事情也会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接受不了这一点,人送外号“老虚荣”。为此,他也失去了很多人的尊敬。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之一,他用自己钢铁意志将英伦三岛的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粉碎了纳粹德国吞并欧洲的谋图,并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一位既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又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人,理应受到选民的拥护,成为英国的连任首相。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选民们认为他已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而新英国需要新的领袖。于是,1945年7月大选过后,丘吉尔首相下台了。

  理查德·皮姆爵士去看望他,并把大选结果告诉他。当时,丘吉尔正向躺在浴缸里洗澡。当理查德·皮姆爵士把这个令人难堪的坏消息告诉他时,丘吉尔却说:“他们完全有权力把我赶下台。那就是民主。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奋斗争取的。现在劳烦您把毛巾递给我。”

  丘吉尔面临的不仅是失败,更是失落,也可以说是选举的结果让他在国人和世界面前栽了个跟头,使他颜面丢尽,但是他却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由此可见其伟大的另一面,这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

  伟人如此,生活中的平凡人要以之为镜,反省自己。

  生活中的小赵是一个聪明活泼的人,常常获得长辈们的夸奖,她也一直以自己为荣,养成了虚荣、好卖弄的习惯。可是,即使卖弄有时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她也无法满足而快乐。在她看来,别人的认可很大一部分是表面上的应对和恭维。直到有一次,当她听录音时,突然听到其中一个尖锐而突出的声音,简直像是在狼嚎。听了几遍她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声音!小赵开始反思自己,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一切的不快乐不满足,皆因自己的虚荣而致。

  一个人能摒弃虚荣心,就是拥有了平常心的开始。直到她后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她始终也没有忘记这句话。她说:“正是这句话,让我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生活中的自我太多,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卖弄,其实就是一种虚荣。要知道,当你虚荣时,你就会变得自负,你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可是你应该明白,比你伟大的人,比你有能耐的人多的是,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虚荣心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它随时都会破灭,把站在它上面的人抛下深潭。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虚荣的习惯。

  谦逊为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施主把自己放低些,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把自己放低,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其实这样的道理,我们古已有之,只是我们过分地陶醉于自己的一点小成绩,忘了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放下了我们修身的经典。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成为一代大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者,不仅仅是因为其学识渊博,也因为他谦逊为学的姿态。这无疑是明智的,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也必定会有不为己知的盲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上策。

  有一位教授每天都得乘小船到对岸的大学讲课。

  这一天早上,他又乘小船过河,途中他忽然兴致勃勃地指着空中问渡船的人:“船家,你对天文学了解多少?”

  船家很惭愧地回答说:“教授,我因为受教育不多,所以对天文学一无所知。”教授得意洋洋地说:“天文学你不懂,那你已经失去了25%的生命了。”

  不久,教授又问:“船家,你对生物学了解多少呢?”船家更羞愧地回答:“对不起,教授,我也不懂什么是生物学。”教授惊异地说:“连生物学你也不懂?那可以说你已经失去50%的生命了。”

  又过了不久,教授指着水中的芦苇问:“那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植物学呢?”船家惭愧地连头也不敢抬,小声回答:“我……我不知道。”教授忍不住大笑起来:“那可以说你已失去75%的生命了!”

  这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天色大变,暴雨骤来。小船在风浪中又撞到了巨石,船底破了一个洞,河水马上涌了进来,眼看小船就要沉没了。船家在自己准备跳水逃生的同时,没忘了关心地问教授:“你会不会游泳?”教授已经吓得面无人色,说:“我不会游泳啊!”船家很同情地说:“那看来你要失去100%的生命了。”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授的错误在于拿自己的优势去跟别人的劣势相比较,船家自然比不过他;可是改换一种环境,别人的劣势或许正是他的优势呢。

  牛顿,这位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的功绩世人皆知,可当他听到朋友们称他为“伟人”时,他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只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对于真正的知识海洋,我还是没有发现呢。”

  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其博学是举世闻名的。不过他可没像那位教授一样到处炫耀,而是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有人不解,问他原因,他说:“先哲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外是未知的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其边缘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越大,这样,未知的部分就越多。”笛卡尔的话令人折服,也解释了为什么知识越多的人越谦虚。

  所以,为了进步,千万要保持谦虚,不能张狂。就是自己真的学识过人,也要戒骄戒躁,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弥补才能不断地进步。

  放低姿态,你才能赢得更多尊重

  尽管很多人都明白虚荣会招来别人的厌烦,可是多数人还是不自觉要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成绩。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以为如果不炫耀,别人就会以为他们是愚蠢和窝囊的。他们喜欢随时随地把自己变成焦点,时时刻刻的摆出与众不同的姿态。

  其实对于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来说,如果能放下身段能和大家一样平和相处,非但不失身份,反而更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好的名声,是靠个人的修养、品质、业绩和成就换来的,而不是摆架子摆出来的,架子只是一种无聊的、骗人的东西。真正有品质、业绩和成就的人,绝不会刻意追求架子。

  国学大师季羡林不但是北大的骄傲,也被全国人民尊为“国宝”。一天,一个北大新生来校报道,办理相关入学手续,看到季羡林在宿舍旁边,就叫住让他帮忙看一下行李。季羡林虽然很忙,但也什么都没说,老老实实地帮这个学生看行李,直到他忙了一圈回来。

  当这个学生在入学典礼上,知道为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然是季羡林,呆若木鸡。在常人看来,如此学富五车,享誉世界的大家,怎么能够忍受被一个年轻小生的颐指气使呢?不当头棒喝,也应该拂袖而去,让其明白自己的轻率。但季羡林没有摆架子,他认为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儿,能帮人家的忙就帮。

  放下身段,绝不会使高贵者变得卑微,相反,倒更能增强人们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众这块沃土之中,哪能不根深叶茂、令人敬重?俗话说得好:“马的架子越大越值钱,人的架子越大越卑贱。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事实往往是这样,你越摆身架越掉价,不摆身架才更有价值。

  帕尔梅是瑞典的首相,但是他住在平民公寓里,而且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帕尔梅的信条是:“我是人民的一员。”他从没有首相的架子,谈吐文雅、态度诚恳,也从不搞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这些都使他深得瑞典人民的爱戴。

  1984年5月,帕尔梅去维也纳参加奥地利社会党代表大会,当他独自一人走入会场时,没有人注意到他,以为只是一名工作人员,直到他在插有瑞典国旗的座位上坐下来,人们才发现是他,都称赞不已。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一次作秀,除了正式出访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帕尔梅去国内外参加会议、访问、视察和参加私人活动,一向很少带随行人员和保卫人员;只有在参加重要国务活动时,他才乘坐防弹汽车,并有两名警察保护。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人们发现他竟独自一人乘出租车去机场。

  帕尔梅从家到首相府,每天都坚持步行,在这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里,他不时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有时甚至与同路人闲聊几句。帕尔梅同他周围的人关系处得都很好。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别人,毫无派头。帕尔梅一家经常到法罗岛去度假,那里的人都将他看做朋友。他常常独自骑车闲逛,铡草打水,劈柴生火,帮助房东干些杂活,彼此之间亲如家人。帕尔梅首相府的大门也永远向广大人民开放,永远是人民的服务处。

  这一切都使他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日益高大。在瑞典人民的心目中,帕尔梅是首相,又是平民;是领导人,又是兄弟、朋友,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wW w.Xia 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百家讲坛全集 少有人走的路 民主的细节 退步集 自由选择 蓝海战略 佛祖在一号线 寻觅中华 纯粹理性批判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