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6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交际里淡定自持(3)

  哲人说:“恨不消恨,唯爱释恨。”

  当你抱着敌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结果只会水火不容。只有在尊重对方的同时提出建议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争吵。要做到避免争吵,首先要有欢迎分歧的态度,记住这样一条格言:“如果一对伙伴总是意见一致,那么他们中的一个就是多余的。”

  所以分歧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没有分歧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其次要告诉自己,在发生分歧的时候,要冷静地先听对方说,给对方时间,然后你才会有较客观的评价。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口,很多人在开口之前是理智的,但慢慢地就失去控制,无法控制对方情绪,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口要先强调对方的优点,先肯定对方,然后承认自己观点中的不足,即使没有也要编一个。

  因为要让对方认识到他的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自我批评,最后很婉转地提出对方的不足,请他考虑。相信这样一个简单的程序能避免大部分争吵。

  别碰他人的痛处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更是在都市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富有智慧和气度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

  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

  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太大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其实,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意别人发现自己的失误。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宣扬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聪明,而这恰恰触到了别人的心病。所以有意无意地张扬别人的错误,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或隐私,在他过去的工作或生活历程中,他也许曾犯下错误,甚至做过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内情,在你的下属、同事或朋友犯错误或和你有不同意见而出言顶撞的时候,你将会怎么办呢?是揭人隐私,还只是就事论事?

  一位善于沟通的人,是不会把别人过去的不堪回首之往事一股脑儿地抖出来的,如果你这样做,那你就太没水准、太没涵养了。

  有些人虽然不会把别人的隐私抖出,却常常把它当作筹码来压制他人。譬如,在盛怒的时候会说:“你少跟我斗,你过去的黑资料还在我手中呢!’

  那个可怜的人会因为的确有污点掌握在别人手中,忍气吞声,但他心里却是非常气愤,于是,这种心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互相攻击对方隐私的情况。彼此都把对方的隐私抖出来,弄得两败俱伤,除了引来一大堆人围观,对谁也没有好处。因此,你要清楚,揭人疮疤是最没必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喜欢揭他的疮疤,但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我才忍不住的。’’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只说明自己胸襟太窄。

  同事或同学之中,有的人总希望能有机会显示自己的能耐,一旦发现别人的失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对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如果朋友破天荒地办了件蠢事,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背后逢人便讲,这是一大陋习。有些企业领导也有此陋习。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很神秘地宣布,“据可靠消息,某兄弟厂今年亏损300万,下岗200人。”完了,还要附加一句“这是内部消息,外面不要乱张扬”,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巴不得大家好好宣扬。这似乎就是表彰他自己的功绩,其实他自己亏损多少,可能他连算都不敢算。这种竞争方式,很多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人由于心直口快,无意中把别人的失误给当面指出来,直到别人脸红脖子粗,才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大妥当。很安静的办公室里,你发现同事文件上的一个字写错了,你是好心好意地来到他面前,声音不算很响地告诉他“你把‘狠’写成‘狼’了”,其他人可能没听到,但他却会感觉很难堪,并以为所有人都听到了,如果有人偷偷地笑一声,那就更让他几天都会感觉脸上无光,他也因此可能恨你几天。

  宣扬别人的失误必然会让对方难堪、尴尬、伤了自尊。如果对方能较好地看待,或者说你这人本质还不错,那么可能结果会好些。万一对方是个很要面子的人,或者你人缘本来就一般,那就可能对你很不利了,你得小心着万一哪天就会有人报复你。如果你树敌还不止一个,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留心着点,当别人有错误的时候,最好是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装作很无意地提醒他。这样,他会很感激你,因为你帮他免于丢脸。如果你是老师,有必要对某个学生在全班公开批评,那也得考虑这个学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地照顾他的自尊,公开批评这种方法绝对不能滥用。

  凡事不妨退一步

  中国人历来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某些特殊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曾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最终,克林顿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

  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错,赢得人们的同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明智的处世选择是善于放弃,善于放弃是一种境界,是历尽跌宕起伏之后对世俗的一种轻视,是饱经人间沧桑之后对财富的一种感悟,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充满自信的一种流露。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得,路才会越走越宽。”这便是一种进退之道。

  以前,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并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看起来很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得”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免去麻烦。

  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是给我们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的时候发大水,年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九年时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却被舜杀掉了。舜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作退步思考,不钻进一条死胡同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就是一种后退,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的强大,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我们弱小、我们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也只有退一步,才能抓住战机,化被动为主动,使局势峰回路转,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退步集 易经杂说 自由选择 论美国的民主 金刚经说什么 正义论 梦的解析 社会契约论 我等不到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