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辑一 人生的况味(1)

  §§§第一节 不知足不如早得闲

  人生在世,总有渴求,若无止境,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事实上,在未老时就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福气。不依附权贵,不鄙薄穷人,不迷恋外物,乐山水,乐三五知己志趣相投,乐得自在,这才是人生的真味!

  老祖宗说话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译文:人生在世若是一定要得到满足,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得到满足呢?在还没有老的时候,能得到清闲的心境,才算是真的清闲。

  过来人的故事

  有一个穷书生,整日里忙来忙去——卖字画,替人写书信,累死累活地赚到几个钱,全用来打发自己的五脏庙了,一个子儿剩不下。虽然能吃饱肚子是不错,但是看看自己身上跟抹布一样的衣服,再看看街上其他人光鲜的穿着,心中便老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穿上锦衣华服。

  后来,穷书生的某个亲戚死了,留下了一笔钱给他,书生便用此钱置办了一身不错的衣服,至此算是衣食皆足。不过,饱暖思淫欲,这书生又开始想,什么时候能够娶到一房美貌娇妻就好了,如此才不枉人活一世啊。

  没多久,有一户经商人家想找个文化人结亲,就找到了这位书生,商人家的小姐面貌姣好,温婉可亲,这便又遂了书生的愿。成亲后,凭借着商人家的富足,书生购田买地、修房盖屋,随后妻子又争气地为他生下一个儿子,顺心事一件接一件。

  按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不过已经成为老爷的书生却依然有烦恼,为什么呢?出门没马又没轿,在附近几个员外面前丢了面子呗,于是他又花费大笔钱财买来西域名马,置办了能坐好几人的宽敞大轿。

  那么,有房有车有娇妻有贵子后,书生总应该满足了吧,但是偏偏他又寻思开了:如今的日子虽然很惬意,奈何自己没有一官半职在身,指不定哪天钱财就被人谋夺了去,实在是不保险啊,若是能有个官当当就好了,哪怕是芝麻小官也行啊。

  许是老天听到了他的愿望,第二年,书生中了进士,然后当了个地方县令。这回好了,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一般人混到这个分上,完全可以大声说出“知足常乐”的话了,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位已经混成县令的主儿又开始向往朝堂上那些披红戴紫的尚书阁老了,想着若是哪天能够像那些大人物一般挥斥方遒便真的谢天谢地了。

  十多年后,这位书生在官场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坐到了尚书的位置,官越做越大,心也随之越来越高了,这人居然谋划着想要面南坐北,当九五至尊。

  书生的妻子知道后,便不经意地问他:若是有朝一日真坐上了那把椅子,是否还要奋进,争取当上神仙呢?

  这人便笑道:若有机会自然要去争取一番。

  妻子继续问:当上神仙以后呢,再当玉皇大帝?

  书生哽住了,没有回答。

  妻子接着质问:若是真让你当了玉皇大帝,恐怕你又要嫌弃天宫不够华丽了,人生在世,若总是不知足,那何时是个头啊!

  书生听了妻子的一番劝说后,幡然醒悟,没过多久便辞官归田了。

  说来也奇怪,要说卸下身上的官职之后,日子一日赛过一日清闲,书生年纪尚不算大,这种闲日子本应该是很难忍受的,然而他因为放下了追名逐利的心思,竟然能够做到乐在其中,实在是叫人感慨。

  点|睛|智|慧

  人的一生是充满欲望的一生,人们总是想得到那些自己还没有的东西,而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会生出新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此,没完没了。这样的人生便是不断追求无穷的欲望的人生,所有的心思都浪费在了如何得到上,休想得到真正的快乐。

  而若是能够放下对名利的渴望,在还没老之前便能做到知足常乐、心境悠闲,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期待的。

  §§§第二节 人生自有真滋味

  老祖宗说话

  名茶美酒,自有真味,好事者投香物佐之,反以为佳,此与高人韵士误堕尘网中何异?

  译文:名贵的茶和香醇的美酒,自有其独特的原味,好事之人喜欢往里面加一些辅料,反以为这样才好喝,其实这和高人雅士误入红尘俗世有什么两样呢?

  过来人的故事

  过去,浙江山阴有个才子叫徐渭,才思敏捷,不管是真正仰慕他的还是附庸风雅的人,都愿意与他结交。

  有一次,徐渭应本县一位归乡士子的邀请,前去做客。

  甫一见面,那位士子便客客气气地将徐渭引进厅堂,予以上座,并作出一副好客的样子,说道:“早闻文长兄大名,直到今日才有缘一见,果然风度翩翩,气质非凡,让人敬佩。”

  徐渭自然摆手称不值一提。随后,那位士子招呼仆人上茶,十分热情地对徐渭说:“此次我从他处得来一点好东西,正好拿来给文长兄品鉴。”

  徐渭听说有好东西,稍微来了点兴致,遂问道:“什么东西,能让你这么郑重其事?”

  士子嘿然一笑,说:“你且稍等,马上就让你知道。”

  茶水很快就上来了,徐渭看着升腾着热气的茶,心想:莫非玄妙就在这清茶之中?遂静静等待对方揭晓答案。

  士子将茶水置于桌面,然后转身进里屋,不一会儿就拿了一小包东西出来,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从泉州那边得来的香料,气味芬芳,品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那边的很多富户人家都在用,我特意带了一点回来,以作招待贵客之用,你还是第一个在我家尝到这种香料的人。”

  徐渭端起茶杯微微品了几口,发现其中果然有一种让人说不出感觉的味道,心说:这种奇怪的味道难道就是所谓的香料?面上则不动声色,嘴巴咂了两咂,说:“我好像尝出一点铁观音的味道来,但是又不像,不知你是否在其中放了铁观音呢?”

  士子哈哈一笑:“文长兄居然能从味道改变的了的茶中尝出有铁观音的存在,实在是厉害。不错,我的确是用铁观音来打底的,再加入我带回来的香料,名茶配好料,这难道不是一种雅趣吗?”

  徐渭闭上眼睛,静静回味了一下茶的味道,发现实在不知道这所谓的“雅趣”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次端起茶杯,又品了几口,咂巴了几下,然后说:“既然你请我喝了这样的好茶,那么我也回你一首诗作来助兴吧。”

  士子一听,大才子要赠诗,十分高兴,马上取来纸笔,研好墨汁。徐渭酝酿片刻后,挥毫写道:青山秀水茶一杯,别有幽香百转回,几度品尝不解意,谁知它是啥滋味!

  此诗写罢,徐渭立刻拱一拱手:告辞!

  只剩下士子看着那讽刺的诗作,脸白一阵红一阵。

  点|睛|智|慧

  许多人做事情喜欢画蛇添足,本来好好地按照规律来就可以将事情办好,却偏偏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用另一种新的方式来显摆自己,结果不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反而使得原本可以办好的事情也办砸了。就好比故事中的主人公,原本茶叶的清香就清香可口,他却非得加上另一种香料,结果尝起来,茶不像茶,水不像水,何苦来呢!

  §§§第三节 无事自清,有事自明

  老祖宗说话

  无事当学白乐天之嗒然,有客宜仿李建勋之击磬。

  译文:没有事情的时候,学习白居易那样,自己遗忘自己;有客人来访时,应该学习李建勋那样,击磬清耳。

  过来人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是翰林院学士,后来因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在被贬期间,白大诗人并不仅仅是黯然伤怀,独自嗟叹,那种远离喧嚣世俗的环境也使他的心境得到了净化,从而能时时保持宁静闲适。

  在被贬为江州司马的那段时间里,白居易实际上完全是一种赋闲的状态,作为州刺史的助理官员,几乎相当于散官,万事不用管,好事也没有份。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就干脆自得其乐,修修心养养性吧。于是,白大诗人便自己动手,在庐山香炉峰建造了一座草堂。

  草堂周围贴近自然,内里简单实用舒适,白居易觉得很满意,恬静淡然的心情下,便在草堂落成之时写了一篇《庐山草堂记》,来表达自己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状态。

  在这篇文章里,白大诗人第一次明确了自己心性上的提高,也就是出现闲暇时自己遗忘自己的状态,或者说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种境界很玄妙,在官场上缩头缩尾时根本不会有这种情绪,唯有到了这种闲静无事的环境中,才能做到这种自省式的静修。这已经和隐士的那种寄情山水、内敛于心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人生总有失意时,白大诗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不沮丧、不茫然,积极地自省。

  人生不可能永远落魄,纵使落魄时亦会有客来访,客人来访时则需要学习李建勋的态度。

  李建勋是南唐广陵人,曾经官拜司空,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玉磬,尺寸不大,一只手就可以把住,敲起来声音清脆。

  李建勋做这么一个玉磬有什么用呢?原来,每当客人来拜访时,若是偶然间谈到一些比较猥琐低级的话题时,李建勋便会毫不犹豫地敲击手中的玉磬。据他自己说,一来是可以打断客人谈论低俗话题,二来清越的声音听在耳朵里,就好像流水冲走脏物一般,将耳朵整个清洗了一遍,谓之“洗耳”。

  其实,听进去的话哪里是清音就能洗去的,倒是李建勋这样一种主动抵制低俗的态度才是真正值得欣赏。长久坚持这样一种心态,人性自然而然地会远离低俗、高洁无瑕。

  点|睛|智|慧

  人生像是连绵起伏的山峰,有凌云、得意的时候,也有坠落、伤感的时候,且不论得意时心态如何,单说失意时,绝对不要如同霜打的茄子,委靡不振。失意时,人被排挤在边缘,没有外物的打扰,却正好是内省、充实自己的最佳时刻,若是能够将落魄转化为自己精神上的一种财富,那么对于未来的人生,这将是极为宝贵的筹码。

  与人交往时,要时刻保持清醒,远离那些低俗的事物。要知道,成功往往成就于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而不是你和别人一样的低俗之处。

  §§§第四节 忍耐就是修心

  老祖宗说话

  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译文:寒山的诗说:有人跑来辱骂我,我明明知道却随他去,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虽然我没有作出应对,但实际上对我来说却是最好的结果了。这话值得好好玩味。

  过来人的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著名僧人,名为寒山,这位僧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本来,有这样不错的出身,只要能够踏入仕途,那么前途自然是大大的好。可惜的是,这位仁兄大概是母亲生他的时候没注意营养,结果把他生得歪瓜裂枣。偏偏唐朝选官有一个标准,就是要求身材伟丰,也就是说不是帅哥就没资格入选。寒山兄连续几次科考都惨遭悲剧,到最后连家人都鄙视他了,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寒山兄跑到山上隐居去了。

  刚开始,吃喝都没有着落,寒山就经常跑到国清寺去找一个名叫拾得的和尚要饭吃,一来二去,俩人就混熟了。

  寒山多年落榜,听惯了别人的冷言冷语。别人的嘲笑怒骂听得多了,心胸也就开阔了。而拾得和尚则是大智若愚的那种人,说话虽然疯疯癫癫,其中却往往蕴含佛理。

  就这么的,臭味相投的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交流。

  因为都对人生有着很深的感悟,所以两人也常常坐在一起打打机锋。有一次,寒山坐在山间岩石上,看着山下城镇熙熙攘攘,联想到自己以前的俗世生涯,感悟处便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简单归结起来就是:别人骂我、欺负我了,应该怎么办?

  拾得不愧是疯癫和尚,掏出木鱼敲了一敲,然后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意思就是:随他去,让他得瑟,看谁笑到最后。

  寒山听了这回答,笑道:“真是好忍耐。”

  拾得再一敲木鱼,说:“和尚嘛,修心为上,如此豁达做法,才能最后得便宜的。”

  寒山哈哈一乐,说:“那你还有更多的说道吗?”

  拾得嘿嘿一笑:“自然是有的,我曾经看过弥勒菩萨偈,你听我念给你听。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寒山在一旁和道:“好一个随缘心性!当年我若有这样的心性,也不至于落得凄凄惨惨了。”

  拾得一敲木鱼,继续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寒山再次拍手和道:“如此大赞,非我不与人争,争亦无用,徒增烦恼,反不如轻描淡写,一笑而过,心情舒畅才是对自己有益之做法。”

  拾得连敲三下木鱼,脑袋颠了三颠,继续与寒山对唱于山间,自在无边……

  点|睛|智|慧

  一般人很难忍受别人的侮辱,一旦遇到,咬牙切齿,双手颤抖,好一点的便立刻回骂过去,修养不够的便要动手打人了。其实,这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愤怒、恼恨,这样的情绪伤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伤自己,最后谁也不能得利。

  而若是不闻不问、置之不理,那么恭喜你,你战胜了自己,在心性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也就是说,当你不把别人的侮辱当回事时,那么你就等于战胜了别人,辱人者必自辱,理他作甚。

  §§§第五节 宁要有操守的寂寞,不要无操守的繁华

  老祖宗说话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变者,凄凉万古。

  译文:能坚持道德准则的人,只是短时间地默默无闻;而那些依附权贵的人,则会遭到人们永久的唾弃。

  过来人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萧至忠的人,此人出身非常好,是“九世卿族”子弟,加上自身写的一手好诗,俨然一副大唐杰出青年的样子。按说这样的人应该是大多数人所羡慕的对象,可惜这人所做却让他人敬而远之。什么事这么严重?阿附权贵,而且是不择手段地阿附。

  起初,萧至忠只是芝麻小官,这样的官职让他心中颇有些大材小用的感觉,可那些大一点的官职又不是那么好得到的,于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想出了一个无耻的办法:拿自己已去世的女儿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开始,萧至忠投靠在女皇武则天的大红人武三思的门下,后来,唐中宗上台,武三思继续跟太子李重俊过不去,李重俊长期受到武氏家族的欺负,在得知自己要被废的消息后,情急之下,带着一帮御林军将武三思给灭了。萧至忠一下子没了靠山,只好另起炉灶,转而投靠太子李重俊的母亲韦皇后。

  韦皇后有个弟弟叫韦洵,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乐趣就英年早逝了,连媳妇都没娶。刚好萧至忠有个女儿也是年幼早夭,于是萧至忠立刻跑到韦皇后的面前商量说:“咱们结个亲家吧,让你弟弟和我的女儿配个冥婚,怎么样?”

  所谓冥婚,就是将那些“英年早夭”的未婚男女同穴合葬,让他们做一对“鬼夫妻”,这种行为虽说有点荒唐,但古代还是有些人十分热衷于此事,比如曹操就曾经下令合葬曹冲和甄氏幼女。

  韦皇后听到萧至忠的这个建议,自然是一万个愿意。于是萧至忠选定一个良辰吉日,便将女儿的尸骨起出来,搬入了韦洵的墓穴中。自此之后,萧至忠算是抱上了韦皇后的大腿。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没过几天好日子,萧至忠又遭受了一次打击:亲王李隆基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专权的韦皇后,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追杀韦氏党羽。

  萧至忠惶惶不可终日,不过也活该他倒霉,谁叫他平时不干好事,不择手段阿附权贵呢。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 堂

同类推荐 怪诞行为学 乌托邦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梦的解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吾国与吾民 自私的基因 论语别裁 蓝海战略 政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