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3章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2)

  只有心无成见,待人才能无差别。龙堂禅师经常到寺庙里去给那里的比丘尼讲道,按照惯例,在布道完毕之后,他要和比丘尼一起讨论,为他们解惑。

  一次,一位比丘尼问龙堂禅师:“禅师,要如何修行,下辈子才能转成男相。”

  龙堂禅师想了想问道:“你出家多久了啊?”

  比丘尼回答说:“出家多长时间与未来有什么关系吗?我只想下辈子转变成男相。”

  龙堂禅师说:“那你现在是什么呢?”

  比丘尼不悦地说:“难道大师看不出来吗?我现在是女众。”

  “你是女众吗?有谁能够看出你是女众呢?”龙堂禅师笑着说。

  男女有别,是万物的自然而成,世间的千差万别又何尝只有这一种呢?只有在心里消除了差别,对待别人才能无差别。

  要认识自己,就多听别人的教诲,但不要听人的诽谤之言,也不要诽谤别人。在温州的净取寺,有一个名叫玄机的比丘尼,他曾在大日山参禅。

  有一天,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学着六祖大师的口吻问:“你从哪里来?”

  玄机回答说:“我来自大日山。”

  雪峰禅师继续问道:“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机想了想回答说:“如果太阳出来的话,一定会融化了雪峰。”

  雪峰禅师问他日出没有,意思是你开悟了没有?玄机回答说如果我开悟了,哪里还有你雪峰呢?哪里还要来问你呢?

  雪峰禅师听了,觉得小和尚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回答得有点道理,于是继续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和尚回答说:“我叫玄机。”

  雪峰禅师望着他,继续问道:“日织几何?”意思是说,你每日是如何修行用功的?

  小和尚起初不知怎么回答,但是想了想说:“一丝不挂。”意思说已经解脱尽净了。

  雪峰禅师听了没有再问下去。小和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所以决定离开。

  当他走到寺庙门口时,雪峰禅师在后面大声说:“玄机,你的袈裟拖在地下了!”

  小和尚一听袈裟拖在地下,急忙回头一看。

  雪峰禅师哈哈大笑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啊!”

  做人不要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故步自封。要想清晰地认识自己,就要多听别人的教诲,多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加迅速,更加成熟。

  放低心态,才能吸纳智慧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只有放低自己的心态,才能看到他人的成就,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

  弘一法师曾讲过一个佛为老比丘穿针引线的故事:“佛在世时有老比丘补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线穿针孔中,乃叹息曰:‘谁当为我穿针?’佛闻之,即立起曰:‘我为汝穿之’。”

  佛都能将心态放低,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呢?放低心态,是一种大智慧。

  一个年轻人满怀失望地来到少林寺,对住持方丈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想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为此我非常苦恼。”

  释圆和尚笑了笑说道:“你走南闯北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真的就没能找到一个让你佩服的老师吗?”

  年轻人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这十几年里,我访遍了很多的名师大家,但是他们几乎都是徒有虚名之徒,我亲眼见过他们的画,画技实在是不敢恭维啊,有些甚至还不如我呢,你说让我怎么拜他们为师呢?”

  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说:“老纳虽然对丹青一窍不通,但是平时颇爱收集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比那些名家要略高一筹,那么还请施主不吝赐教,为老纳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旁边的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纸砚。

  释圆和尚继续说道:“老纳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茶,对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情有独钟。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以满足老衲的喜好呢?”

  年轻人听了傲慢地说:“这有何难,对我来说犹如探囊取物。”

  说罢,年轻人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便跃然纸上,而且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着一缕茶水,缓缓地注入茶杯之中。

  年轻人画完后,问释圆和尚:“大师,你觉得这幅画如何,还满意吗?”

  释圆和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施主的画确实做得不错,但是施主却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颠倒了,茶杯应该是在上面,茶壶应该在下面才对呀。”

  年轻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大师为何如此糊涂?要是茶壶放在茶杯的下面,如何能将茶水注入茶杯呢?”

  释圆听了,说道:“原来施主并不糊涂,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丹青高手的香注入自己的杯子,但你总是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还要高,你想想香怎么可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才能从别人那里吸纳到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顿悟。

  如果一个人老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那么他的眼里看到的只能是令他不满的现象。有了偏见,又怎么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呢?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放正自己的位置,要谦虚诚恳地向别人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会真正地了解自己,检讨自己,改正缺点。

  心定气平淡定自如

  平淡的绝对的清净,这才是人生本来的样子。

  弘一法师告诫众生:“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心气平和来自人的内心,但修身和修心一样重要。有一个叫元持的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多年,学习非常勤奋,但始终对禅法不曾领悟。

  有一次,在晚参的时候,元持特意向无德禅师请示说:“大师,弟子遁入空门多年了,可是对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养,请大师以慈悲为怀,告诉弟子,每天在修持、作务之外,还有什么是必修的课程?”

  无德禅师回答道:“你最好看管好你的两只鹫、两只鹿、两只鹰,约束口中一条虫,并且时刻和一只熊斗争,除此之外,还要看护好一个病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切并善尽职责,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元持迷惑地说道:“大师!弟子来此参学,身边并没有带什么鹫、鹿、鹰之类的动物,又怎么去看管呢?再说了,我想了解的是与参学有关的东西,和这些动物有什么关系呢?”无德禅师笑了笑说道:“我所说的两只鹫,就是你的眼睛,要你看管好它即是让你做到非礼勿视;两只鹿,是指你的双脚,你要把持好,做到非礼勿行,别让它走罪恶的道路;两只鹰,指的是你的双手,要让它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非礼勿动;一条虫则是指你的舌头,约束它做到非礼勿言;那只熊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非礼勿想;而病人,就是指你的身体,希望你不要让它陷于罪恶。”

  听了无德禅师的教诲之后,元持默默地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修身和修心一样重要,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克制自己的弱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不断地完善,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不断净化和清洁,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人如果耐不住烦苦,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一个游云僧找到了一座废弃的寺庙栖身,不久之后,他居然也收了几个门徒。

  每天他都会让徒弟打扫寺院,管理菜园,而他则像个禅师一样,像模像样地打坐,然后把书上的佛理背下一些,给徒弟们曲解一番。

  每天中午,和尚都要到自己的禅房里睡午觉。徒弟们见了,就问道:“大师,你为什么每天中午都要去睡觉呢?”

  和尚说:“孔子每天中午都要睡一会儿,在梦中向周公讨教,醒来后用先贤的话教育弟子。我每天睡午觉,也是去见先贤。”弟子们听了也就不再询问了。

  有一天中午,弟子们在禅房打坐时,实在熬不住睡着了。恰巧和尚进来了,于是把他们叫醒,训斥道:“你们怎么能在打坐的时候睡觉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打坐的时候应该心如止水吗?”

  弟子们回答说:“我们去见古圣先贤了,就如同孔子去见他们一样。”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寂静的春天 梦的解析 第五项修炼 上帝的指纹 人体使用手册 悲剧的诞生 社会契约论 人类的故事 精神分析引论 蓝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