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4章

  第三章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第四节精神世界也应该晒晒太阳

  ——叶朗在北大的演讲

  今年,我在本科生的开学典礼上曾讲过这个问题。人,除了物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有一种精神的要求。

  人作为一种感性的个体存在,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来说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要超越这种个体存在。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淮南子》中的一段话,其大意是:人之物质生存是第一种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和穿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受到快乐,即“不得乐也”。为什么?因为他看不见,也听不见。眼睛和耳朵是我们的主要感觉器官,也是主要的审美器官。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一个洞,他就能喘口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进来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感到更加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辰、壮丽的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精神。

  我们经常说“人生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呢?就是指除了作为个体之外,我们这个世界对于个人,对于人生的意义何在。冯友兰先生经常讲:“世界是同样的世界,人生是同样的人生。”但是同样的世界和同样的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人生是有限的,但同样是有限的人生,内容不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

  我们经常说某人胸襟比较宽或比较窄,表现在人的言行举止中,就是指一种可被人感觉到的气象或格局。中国的学者,不仅要做学问,还要讲究涵养和气象。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我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也曾讲到,我们有些青年教师是很聪明的,文章也写得很不错,但一谈起话来就感觉其追求与格局很小,让人非常惋惜。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格局小的人很难成就大的事业。所以我经常对青年教师说,不仅要做好学问,还要涵养自己的气象。

  人生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俗务,即柴米油盐,或者是各种应酬,每个人都免不了的。就像我,也有很多俗务。比如有人来找时我若不见他,人家就会说我摆架子。但我有时的确是太忙了,常被这些俗务搞得乱糟糟的。过去有人说某人不食人间烟火,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不可能有人不食人间烟火。这就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事业。我们的同学进了北大,都有要做一番大事的雄心。事业是不同的,做学问是一种事业,做军事家、外交家等都是事业,比尔?盖茨也同样是在做事业。人生总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对我们来说则是要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作一番贡献。

  第三个层面是审美观,也可以说是诗意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超越俗物和功利的。不同的人审美也不同。朱光潜先生讲过三种态度:对一棵树,科学家研究其植物学上有何特征;木材商考虑这棵树怎样砍下来卖钱或盖房子;画家则是欣赏这棵树的形象。三者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功利的,一个则是欣赏性的。但是,审美是要超越功利的,我们不能总被功利的东西占据头脑,不能让功利把审美赶跑了。

  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层面对于人生都是必需的,三者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关键是怎样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安排,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事业的层面可以升华到审美的层面。在事业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意念,这种创造有时可上升到审美,凡是审美的东西都是创造的,都是新的,当事业上升到创造时,可与审美相当。反过来,审美的东西也有助于事业,我国古代很多学者如柳宗元、王夫之等都强调这一点。有人说审美就是游山玩水,这是不对的。游山玩水之中可以广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情操,这对于成就大事是很重要的。若一个人的心胸狭窄、急躁,没有一颗平和的心,是做不成大事业的。审美对于鉴别力、对人生是重要的,它超越功利但不超越人生。相反,它依赖于对人生的体验,若对人生无体验则对艺术的体验也就不能达到一个高度。就像一个儿童欣赏凡?高的画,看着画面上的星空、向日葵觉得很不像,其中的意义他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系里有一位教授,他是一位书法家,今年重阳节邀我去登泰山。他说今年的重阳节很不一般,是1999年9月9日嘛!这位教授已经77岁了,今年是他第36次登泰山,开始我还想是不是坐缆车坐到一半再往上爬,后来一想这位教授77岁了都能爬上去,我也应该能。这样我们就一级级爬到了山顶,一共是6811个台阶。最后,教授对我们讲,泰山不仅是自然风景山,还是文化山,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遗产,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一个地方同时是两个遗产是很难的。为什么是文化遗产呢?因为泰山的文化精神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精神概括起来就—个字:登!教授说泰山是高而可登。

  这个登不仅是指登山,而且也是指人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教授指给我说,你看这些挑夫,我采访过他们,他们其中有些人已挑了二十年,每年要出勤300天,每天要登6811个台阶,二十年算起来要登多少个台阶!这些挑夫很沉默,挑起来很平稳,很有节奏。他说这就是泰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这就是审美,这种审美若是没有人生体验是难以达到的。人不能老是忙于俗务,这会使人生体验过于局限。所以审美与人生体验是相互关联的,人生的这三个层面:俗务、事业与审美要贯穿起来,我们要有意识地在这三个层面上追求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

  希望同学们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在北京大学这样一个古老、常新的环境中,在人品、学问、文章上都不断地提高到—个新境界,无愧于北大传统,也无愧于这个时代!(掌声)

  人物剪影

  叶朗,1938年出生于浙江衢州。他擅长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1955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2001年获得“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出版有《中国美学史大纲》、《现代美学体系》。叶朗认为审美就是自由的体验,体验就是一种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在体验中存在就是价值,价值也就是存在。

  读·品·悟

  当前,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同时人类的精神疾病也在成正比地蔓延,现代化的发展反而带来更多的精神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如叶朗教授所言,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将一味追求物欲的“危身弃生以殉物”的人生视为悲剧;而孔子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也向我们说明,只要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在俭朴的生活中一样可以寻找到人生乐趣。

  现在有的青少年拥有很好的物质生活,住的是装修豪华的别墅,吃的是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珍馐佳肴,穿的是国际名牌,但他们并不快乐。因为忙于挣钱的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所以,从这种家庭出来的青少年往往羡慕那些平平淡淡、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人家。曾经一位家里富有的少年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上次无意之中去小伟家玩,小伟的妈妈在厨房里干活时,小伟的弟弟就在妈妈的身边走来走去。晚上,小伟的爸爸和妈妈在同一个洗脚盆里洗脚,并在看电视的时候聊着一天所发生的事。我羡慕他们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他们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而我,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几个月都不能见面的爸爸妈妈……

  所以,人的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一面,有了它,我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就会不再迷惘。

  链接: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给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放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全身上下也能够泰然自若。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生活的艺术 孩子你慢慢来 窗里窗外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萧红散文集 送你一颗子弹 朱自清散文集 守望的距离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借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