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独立书店,你好》 ——编者的话

.T|xt.小.说天+堂

 

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 

  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但也是多少读书人不能承受之重的梦。 

  在网络时代,开一家实体书店的梦,变得更加遥远,变得更加虚幻。甚至于变得更加不脚踏实际。越来越多的人,弃实体书店而去,在实体书店里翻书,在网络上下单网购,成了越来越多读书人的不二选择。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网络在改变着一切。 

  还有多少人仍在坚守着开一家书店的梦呢? 

  在我们各自不同的城市里,都有相同名称的新华书店,这亦是当代中国的特色。关于新华书店,尚有许多谈不完的话题,我们在这里所要说的,是相对于“新华书店”这样的“国营”集团公司而存在的“独立书店”。 

  何谓“独立书店”,顾名思义,就是书店本身的独立性,是不依附于“单位”而自生自灭的个体或几个人合伙的人文实体书店。 

  其实,散布在城市角落里的每一家独立书店,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每一家书店,都有着自己的生与死。在每家书店的背后,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书的梦想和坚守。有多少爱书人成就了多少关于独立书店的梦想和传说。 

  有句玩笑话,若你想让你的朋友破产,让他开书店吧。虽然是玩笑,但也道出了开一家独立书店的艰难。 

  独立书店其实是一座城市的呈现文化生态的窗口,难以想象,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里,会没有人文书店或说独立书店的影子。同样难以想象,书店会成为城市的象征。但有一点无须质疑,一座文明程度高的城市,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独立书店。 

  当下,这样的独立书店的生存是如何的呢? 

  大多数的独立书店,是在惨淡经营。还有一些,以“书吧”的形式在变通着,在努力适应网络时代的显示。 

   

  今年入冬后我所在城市最冷的一天,中午本来不想走出所供职的大楼的,但一个上午坐下来,还是出去走走换换空气。于是,又来到了老街上的那家小书店兼“幸福杂货铺”。店员热情说:今天好冷。是啊。好冷。店里没有几个人,进来的也是匆匆的又出去。店员说:今年你在我们这里买的书不多啊。我说:是啊,今年在你们这里买的不多。“为啥呢?”店员问。我答:今年出去多,在外地买了好多,有些书在外地买了。店员说:今年不好,现在好多人都是来店里看书,然后回去从网上买。我说:是啊,现在从网上买书的人多。不过我还是坚持在书店里买,除非是买那些大部头的书,还有书店里没有的书。店员说:东部的店里今年也不好,到书店里买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个常来的女的,因为熟了,我问她,怎么现在不常买书了,她答:真不好意思,从网上买又方便又便宜。她说不好意思是因为她还喜欢来店里看看,看到喜欢的书好回去买。”这是实情,对于买书人来说,书店的八五折和网上的七五折相比,网上是送书到楼下,肯定要选择网络的。 

  与店员闲聊着,小书店的确不好做了,是需要别的来补充了。譬如“书吧”,说到一家人气尚可的书吧,店员说:“哪里是卖书啊,纯粹是卖咖啡。若算起来,卖书还赔钱呢,幸亏有咖啡在支撑着……” 

  “现在,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些老顾客,还来买书。你看,像你这样的,今年来买的都少了。”店员说的是事实,前些日子,在这里看好一本书,本来想买的,但看看定价实在高,还是迟疑着放下,回去后让同事从网上给我订了一本,从网上买只有六五折,便宜了两折。其实我买书还是不太看价钱的,但遇到这样定价高的,还是觉得贵了。 

  看到那几本我“经手”催生的书仍拥挤在书架上,问:这些书卖的如何?店员说:一般吧,卖掉了几本。不过这一类书,现在也是人家看好就从网上订了。“现在我都不让他们打开外封膜了,他们打开看看也不买,都是看了内容回去从网上订……”店员的话里有着情绪。 

   

  上面这段文字,是我写在去年12月我的博客里的一段记录。其实也是描绘了我所生活的城市里当下独立书店的一种生态现实。当然,并非所有的独立书店都在惨淡中挣扎。有艰难,也更有发展。有倒闭,也更有新开张。譬如开在北京宋庄大街上的蜜蜂书店,就是在独立书店一片萧索的秋天向爱书的人敞开了自己的大门。 

  独立书店,破碎着爱书人的梦。 

  也在成就着爱书人的梦。 

  作为喜爱纸本书的读者,期待着永远的独立书店。 

www.xiAoshuotxT.Net

同类推荐 阿弥陀佛么么哒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萧红散文集 园丁集 孩子你慢慢来 郁达夫散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命若琴弦 谢谢你离开我 弥尔顿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