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9节:第四章 开启《黄帝内经》的法宝(5)

[T.xt小,说[天堂}

  把您自己左右手腕表示的6种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当做您的6个最亲近,但禀性不同的孩子来照看,摸脉的时候就像是在抚摸孩子的头顶,要有关爱而细腻的感情在其中,仔细感觉她们的跳动,也就是她们的语言,一旦您感到了她们细微的变化,再看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便可一目了然。逐步实践,自会日有新得。

  很多朋友想向我学习诊脉,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奇妙,居然能够用3个手指探明身体五脏的情况,甚至有些疾病在身体上还没有任何征兆,但是在脉象上已经显示得很严重了。诊脉真有如此神奇吗?

  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要学会诊脉也并非易事,因为您要学会用"心"去看脏腑才行。诊脉的时候,最好闭上眼睛,手搭在左手的寸、关、尺上,可以检查心、肝、肾的情况,搭在右手则反映肺、脾、命门的情况。

  一次朋友聚会,有个朋友执意要我教大家诊脉。我请大家安静,最好是鸦雀无声,因为诊脉一定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让大家用右手的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上的三个手指肚,放在左手的寸、关、尺上。我说:大家现在摸脉一分钟,然后告诉我各自的感觉。有人说,摸不准,忽有忽无;有人说,脉跳得很有劲儿;有人说,脉跳得很快;最后一个女士的话,大概道出了所有人的感觉。她说:摸不出什么特别的,只是感觉脉在跳:一下,二下,三下……

  其实,您若用心去体会,三个指肚下的感觉是有不同的,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粗大,有的细小,有的滑利,有的滞涩,有的紧硬得像琴弦,有的松软得像丝线。而古人类比得最为形象,比如说滑脉(一种表示体内有痰湿的脉)被喻为"如盘走珠";涩脉(一种表示体内有瘀血的脉)像"轻刀刮竹"、"如雨沾沙";浮脉(一种表示气血向外发散的脉)古人说得最细:"如水中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摸这个脉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用手按着水中一块漂浮的木头,轻轻按,会觉得这木头的浮力很大,可一用力,木头就沉到水里,反而觉得没什么力量了。

  所以,学习诊脉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行,您需一会儿去摇一摇盘里的珠子,一会儿去拿小刀刮刮竹子(能想象就好,没必要真的去刮那可怜的竹子),一会儿再去河边用手压一压水中的漂木,只有在心里有了这些真切的体会,才能感觉出脉象那细微的变化。

  古语说"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是说这些感觉您已经有了,可到了用手指去摸脉,又糊涂了,那怎么办呢?难道脉学我们就学不会了?非要得遇名师亲授才能窥其门径吗?也不尽然,告诉您一个方法,您若能突破这一关,就可以摸脉入门了,想登堂入室,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把您自己左右手腕表示的6种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当做您的6个最亲近,但禀性不同的孩子来照看,摸脉的时候就像是在抚摸孩子的头顶,要有关爱而细腻的感情在其中,仔细感觉她们的跳动,也就是她们的语言,一旦您感到了她们细微的变化,再看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便可一目了然,逐步实践,自会日有新得。不然就算是穷经皓首,把58种脉象背得烂熟,也是蜡做的大炮--摆设罢了。

  有人说,关于脉学你只说了这么一点点,让我们如何能够学会呢?其实我早就想告诉您,这种心法上的东西,本来就不是语言所能表达清楚的,会者心会,无需多言,不会的话,就暂时放在一边,可能还有别的机缘,或别的方法更适合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不是您的,我给您,您也看不到,拿不走。

  感悟《求医不如求己》

  hadhad1:

  佛家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故有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我想生命的真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自己去体悟吧。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无为方能无不为。老师已将心法奉上,我等观者惟有悉心领会,徐而察之,才不算是辜负。

  从容淡定:

  读巴人君的书,觉得巴人君很像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对中医的那份融会贯通让人佩服,在没有任何药物、工具(针、罐)可以借助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凭周围能取用的工具--汤勺、木板甚至树叶,将之啸成剑气,直毁病灶,病人顿觉神清气爽,真是佩服得紧。


w w w. xiao shuotxt. n et

同类推荐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时间简史 跑步圣经 身体语言密码 魔鬼搭讪学 大设计 物种起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果壳中的宇宙 12星座恋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