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0章 非语言沟通很重要(1)

  微笑,成功和失败都给女孩最温暖的支持

  月敏中考失利,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肯出门。妈妈特地请了假在家照顾她,可是妈妈跟她说话,她一句都不理。妈妈没有别的办法,就只好每天做好饭,然后笑着叫:“囡囡,吃饭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来到月敏的房间,摸摸她的头发,笑着说:“囡囡,晚安。”渐渐地,月敏肯和妈妈说两句话了;渐渐地,月敏的脸上有了笑容,到漫长的假期结束,月敏背上书包到一所普通高中报到,满怀信心要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其实月敏的妈妈并没有什么治心良药,她自己的心每天都像在滚油里煎一样,既为月敏的前途担心,又为月敏的现状担心,因为有一次,她无意间发现月敏的手机短信,是发给她的好朋友的,上面赫然写着:“我想死……”但是,她把担心深埋进心里,既没有透露给月敏一丝半毫,也没有对月敏进行喋喋不休的指责和说教,只不过用微笑给了女儿无言却温暖的支持。她坚信,只要自己像春水一样包容孩子,就能化开孩子心里那一块坚冰。果然,月敏终于重振信心,走上继续拼搏的旅程。

  所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不是能够移山填海的千钧之力,而是一个温暖的微笑。

  可是,很多孩子回到家往往面对的却是父母的冷面孔。或者是工作不如意,或者是家庭不顺心,或者是性情内向,或者是想要给孩子造成一种“威慑力”,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不苟言笑者多。要知道,冷面孔会对孩子产生威慑力,同时也打压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孩子一回到家里,迎接自己的就是爸爸妈妈温暖的笑脸,即使孩子在外面受了挫折,也会重新鼓起拼搏和抗争的勇气;如果孩子一回到家里,迎接自己的就是爸爸妈妈紧皱眉头的冰山脸,还怎么会对这个家感到温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信?

  君竹也是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桥梁工程师,君竹每次一回到家,爸爸第一句就问:“考试了没有?把成绩单拿过来。”然后即使成绩单上是醒目的100分,他也能找到其中的错处:“看你的书写多潦草,这要是以后参加高考的时候你这样,给扣了分,很可能就和名牌大学失之交臂了!”君竹垂头丧气地回房间,无精打采地写作业,脑子里晃动的,是爸爸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渐渐地,君竹的成绩越来越下降,中考不但没有考上省重点,而且她说什么也不肯让爸爸花钱让她进重点高中,一定要去读技校。爸爸气坏了,说:“我这样安排都是为你好!”君竹的话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倾泻出来:“您总说为我好,可是每次我再怎么努力,您的脸上都看不见一丝微笑。我考100分也没用,考第一也没用,我怎么做您都不满意,反正您就是不待见我。既然是不待见我,我不去花您的钱读重点,去读技校早点参加工作不是更好?”

  爸爸惊呆了,天知道他曾经多么为女儿而骄傲,她聪明、听话、懂礼貌、学习好,所以他分辩说:“我是怕你骄傲,才不夸奖你的。”

  君竹说:“我也不奢望你能常夸我,可是,您能不能对我时常笑一笑?整天板着一张脸,我看见您就害怕!”

  爸爸更吃惊了。板着一张脸原本是想着板出严父的尊严的,想不到却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他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很调皮,爱捣乱,有一次明明不会也举手发言,偏偏老师真把他叫了起来,他嬉皮笑脸地乱答一通,心里早做好了被痛批一顿的准备,可是那个慈祥的老师却笑着让他坐下,说你再想想。以后每次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都笑着让他坐下再想想,渐渐地,他对这一门课感了兴趣,开始真的“再想想”了,于是,这门课的成绩突飞猛进,带动着其他几门课的成绩也不断上升,老师们也不再像看朽木一样看自己,面对自己时脸上也有了笑容;自己为了这份笑容,更加拼命努力,最终取得成就。可是为什么到了自己孩子身上,他就把这一切都给忘记了呢?

  法国作家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知心姐姐卢勤也说:“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从心理学角度讲,微笑确实会带给人积极的情绪体验。一朵小小的微笑之花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能够拉近孩子和父母的距离。

  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用微笑来赞美,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用微笑来鼓励,这样孩子的心里就始终荡漾着暖流,又怎么能不努力学习、认真做事、好好做人呢?

  微笑非常容易,魅力却无穷无尽;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惊人的价值。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身为父母,即使再忙、再累、再烦,在脸上绽出一朵由衷的微笑之花,应该也不难吧?

  眼神,另一种爱的语言

  芳华已经失踪好几天了,妈妈要急死了,爸爸本来在外地出差,也特意赶了回来,但是仍旧多方寻找未果。后来还是芳华转学前的一个好朋友打来电话,说芳华在她那里,请家长不要担心。

  妈妈长出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爸爸问妈妈自己出差的这段时间,她怎么和芳华沟通交流的,孩子怎么会离家出走的。妈妈哭着说:“能怎么沟通交流啊?这么大孩子了,学习也不好好学,我的话也不听,同事说这是青春叛逆期,你越管得紧她越不肯听话。那我不管她还不行吗?只要她天天乖乖上学、乖乖下学,回家来乖乖地吃饭、写作业,我就不管她。平时她也不跟我说话,我也不跟她说话;她不看我,我也不看她,看见她也当没看见一样。没想到她竟然跑了,真是无法无天了!”

  爸爸叹口气:“看见她当没看见一样,她当然要跑了。”

  妈妈急了:“你还替她说话!”

  爸爸说:“我不是替她说话。你想想看,假如我和你在一个房间里面,成天出出进进的,我看也不看你一眼,就当屋里没你这个人,你还待着有意思吗?这种冷漠的眼神谁也受不了,换你你也会跑。”

  芳华的爸爸说得对。这种冷漠眼神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芳华就是忍受不了这种被忽视、被冷落的眼神,觉得在家里没有温暖,才离家出走的。因为青春期的原因,芳华确实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妈妈说什么她都说“不”,妈妈气急了,就拿眼睛狠狠地盯着她,眼里的怒火都快烧破天了。在妈妈眼睛里喷出的怒火下,芳华的斗志更加旺盛,于是导致了后来妈妈的眼神由怒火变寒冰,芳华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窒息的气氛,只好一跑了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温暖的眼神可以使人如沐春风,一个凌厉的眼神可以使人忐忑不安,一个鄙夷的眼神可以使人自尊心严重受挫,一个厌恶的眼神可以使人觉得活着了无生趣,一个深情的眼神可以拨动人心最深处的那根弦……尤其是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如中国作家周国平所说:“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就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正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尤其对于敏感的青春期女孩来说,家长一定要深谙眼神的魅力和杀伤力,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恰当运用眼神的力量。

  当孩子鼓起勇气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当用柔和的眼神看她,这种眼神代表着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做错事,需要批评的时候,父母可以用严肃的眼神看她,因为这代表着反对。但是,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她,因为这代表着父母对于孩子品性的否定,这种否定可以直接打散孩子做人的根基,影响她今后的历程;而且,即使父母再忙碌,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神游天外,对她视而不见,这样会让她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没有分量。所以,建议父母在和孩子做目光交流的时候,以微笑为主打——人的眼睛微笑起来是很美的,它会变成两条弯弯的月牙,让看着它的人也情不自禁笑起来,即使满心的忧虑和疲惫也能够一扫而空。这一点我的体会至为深刻,因为小时候我每次下学回家,父亲虽然生性沉默寡言,但却会笑笑地看着我,这种眼神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感到温暖和眷恋。

  有一次,班里要选拔人才参加学校举办的朗诵比赛,一向胆小的我居然被选中了。我很惶恐,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根本不知道朗诵是怎么回事,但是她仍旧笑着听我说完,然后用温暖而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说:“咋不行呢?肯定行。”我就莫名地信心百倍了。

  不过,我也像文中的芳华一样,玩过一次离家出走。当时我读初二,因为和一个男孩感情比较好,被人纷纷扬扬地传为早恋。这件事不知道怎么传到了我母亲的耳朵里。在那样一个封建的年代,她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叫做男女之间的友情,所以看我的眼神就多了一丝冷冰冰的不屑。我想:连母亲都这样看我,在这个家里还有什么意思?

  于是就离家出走了。虽然不久就被找了回来,但是,母亲的那个眼神却让我直到现在想起来仍旧有受伤的感觉。

  所以,如果家有小女,请一定用微笑的眼神关注孩子,孩子就会以微笑的眼神回应你;千万不要用冷漠的眼神看孩子,那样孩子也会冷漠地无视你的存在;如果孩子犯了错,可以批评,可以用沉重的眼神看她,但是不要在眼神里放进敌意,否则孩子会以更加敌视和更加恶劣的态度“回报”你。

  正面的、愉快的、充满爱的眼神,可以把父母心中的爱、鼓励、宽容传递给孩子,可惜现在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眼神接触,都是在孩子犯了错时,用眼神谴责孩子;发布指示时,用眼神来命令孩子;让孩子低头时,用眼神来对孩子施压;甚至为了惩罚孩子,干脆不和孩子做眼神上的接触,任凭孩子在残忍的无视中自尊萎谢。

  身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时时注意自己的眼神,不要让它过分关注于孩子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而要在眼神里灌注永恒的温暖和关爱。

  拥抱,一次拥抱胜过十次说教

  我的学生里有一个女孩文笔特别好,喜欢写小说。

  有一次,她写了一篇以“我”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情节很简单,小说的大意是:“我”羡慕别人有一个疼他们的爸爸,但是自己的爸爸却是一个老实厚道、少言寡语的人,从来没对“我”说过什么关心体贴的话。而且爸爸很懦弱,因为“我”得罪了一个同学,而该同学的爸爸是个当官的,所以爸爸就打了“我”一顿,并且逼“我”向人家道歉。

  “我”觉得父亲不爱“我”,所以为了报复,就开始堕落,每天泡网吧、泡酒吧,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后来,“我”因为堕落染上绝症,躺在病房里,爸爸来看“我”的时候,“我”只提出一个要求:“爸爸,抱抱我好吗?”

  最后,小说的结尾说:“有时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足以抚慰一颗受伤的心,爸爸,如果你当初早些给我一个拥抱,多好啊。”

  经过侧面了解,我发现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她跟着爸爸过日子,平时爸爸的确不善言谈,所以父女关系十分冷淡。我特地和她的父亲通了一次电话,将这篇小说推荐给他。

  后来,我发现这个女孩的脸色越来越红润,眼睛也越来越有神,神情欢快了许多,以前学习很不用心,大脑时常放空,现在却有了学习的激情。而且听说她以前真的交了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现在却身边干干净净。我问她,她说:“爸爸真的拥抱我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别扭,我也别扭,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很温暖。现在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为了他,我要好好学习,对得起他对我的付出。”

  你看,一个小小的拥抱,力量居然如此之大。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斌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93%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而拥抱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拥抱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的感情一向是含蓄的,内敛的,中国的许多家庭中,孩子越长越大,他们所能享受到的亲吻、拥抱和抚摸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于女孩子而言,做父母的甚至会感觉拥抱她令人尴尬,于是父女或母女间的交流就变得干巴巴的,每天就是:“今天怎么样?听话了吗?

  老师讲课听懂没有?”这种啰啰唆唆一大通的交流使得心思敏感脆弱的青春期女孩畏家庭如虎,畏说教如虎,恨不得远远逃离为好。

  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她小的时候,我给她规定,中午读半个小时的书,看半个小时的电视。但是有一天她却突然发脾气、哭闹,不肯读书,一定要多看电视。我气得火大,想举起巴掌狠狠地冲孩子的屁股打下去,孩子吓得紧紧闭上眼睛。我又硬生生地煞住了车,转而给了孩子一个紧紧的拥抱。孩子的小脸由最初的茫然渐渐变得惊喜,最后在我的怀里小声地抽泣了一会儿,抬起满是泪痕的小脸儿说:“妈妈,对不起,我这就读书去。”我欣慰地吐了口气:幸亏这一巴掌没有打下去。

  大概从她十二三岁起,我给她的拥抱就渐渐少了,她爸爸干脆再也不抱她了,而孩子也继承了我们的含蓄、内敛的习惯,并没有提出什么不满,只不过越来越不肯听话。

  有一次女儿在她奶奶家住了几天,我去看她,因为想念,见面之后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没有像往常我夸她的时候她做出的反应那样,皱皱鼻子,说:“好酸。”而是反手也紧紧地抱住了我。我们母女两个就抱在一起晃啊晃,像坐在小船里一样。那一刻,以前相处时生气、争吵、龃龉,似乎都不存在了,她不再是一个执拗的、不听话的少女,似乎还是那个被我抱在怀里的香香的、乖乖的小娃娃。

  后来,我再去她奶奶家看她的时候,她就很自然地张开手臂索取我的拥抱了。在我的怀抱中,她的表情恬然、放松。然后,过一会儿,她就会乖乖地说:“妈,我去写作业了。”这在平时,可是非得我连轰带赶也未必能奏效的啊。有人说“一个拥抱大于一吨说教”,看来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有时亲昵地拍拍打打,孩子的确会变得更通情达理,更听话。心理学家说,身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拥抱既是身体的本能需要,更是情感的本能需要。可是我们总是擅长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教导这、教训那,给孩子买最好的衣服、上最好的学校,让孩子与我们分享我们的物质成果,却忽略精神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关爱。

  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拥抱吧。如果孩子心情沮丧,你的拥抱可以使她重新开朗;如果你的孩子身体孱弱,你的拥抱可以给她力量;如果你的孩子精神倦怠,你的拥抱可以使她更有活力。你的拥抱可以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春天”,只要你关闭喋喋不休的话匣子。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滚床单心理学 浪潮之巅 12星座恋爱宝典 魔鬼搭讪学 物种起源 身体语言密码 跑步圣经 大设计 时间简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