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5章 智力差异(2)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概念最早是由威特金提出的。在二次大战期间,威特金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依据身体内部的线索和外部仪表的线索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倾斜的座舱,舱内置一把可以调节位置的座椅,要求被试当座舱倾斜时调节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威特金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节座椅;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自身内部的线索。威特金称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依存方式,后一种人的知觉方式为场独立方式。以后的研究表明,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则常以自己内部的线索(经验、价值观等)为依据。前者的认知活动易受周围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受权威人物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后者的信息加工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能在更抽象的水平和分析的水平上进行,从而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对他人有兴趣,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2.思考型与冲动型

  思考型与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首先提出思考型和冲动型的是杰罗姆·卡根及其同事。他们用这对概念描述主体在解决一些复杂的认知任务时的表现。属思考型的个体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属冲动型的个体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有时甚至问题还未搞清就开始解答。因此,冲动型的人解决认知问题虽然速度较快,但出错率却很高。

  3.概念系统

  概念系统这种认知方式的功能在于为人们表述自己所体验到的环境事件提供依据。哈维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可以把概念系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抽象一具体这样一个连续统一体的变化。这个连续统一体也可称为“整合复杂性”连续体。它有四种认知功能水平,即从最具体到最抽象排列为四个“系统”。系统一(最具体水平)的功能特征是:遵循外部的绝对标准,不容许对标准加以探索或偏离标准;系统二的功能特征是:对抗外部强加的标准;系统三的功能特征是:用依赖性作为对付他人的手段;系统四(最抽象水平)的功能特征是:具有个体判断的独立性。简言之,一个在具体水平上体验环境的人,倾向于把各种不同的情境看成是性质上相似的,他常以一种刻板的、概念化的方式对不同的情境作出反应;一个在抽象水平上体验环境的人,则能够对不同情境的要求加以区分或者分化,从而使自己的反应适应所在情境的要求。

  (三)特殊才能

  特殊才能是指人们在特殊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较高能力,如音乐才能、绘画才能等。古今中外,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许多。成都儿童陈雷4岁就能当众表演绘画,他的中国彩墨画思想性强,内容丰富,色调鲜明;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3岁时已能在洋琴上弹奏简单的和弦,4岁时能弹梅奴哀和简单的小曲,5岁开始作曲,12岁创作大型的歌剧。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特殊才能往往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几种不同能力构成的。如音乐才能是由曲调感、听觉表象和节奏感等构成的。由于构成特殊才能的成分不同,所以特殊才能具有不同的模式。捷甫洛夫曾对三名具有较高音乐才能的儿童进行过研究,发现三人的音乐才能结构有着不同的类型。其中一人的特点是有强烈的曲调感和很好的听觉表象,但节奏感较弱;第二人的特点是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很好的听觉表象,但曲调感较弱;第三人的特点是有强烈的曲调感和节奏感,但听觉表象较弱。这种情况说明特殊才能各构成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某种能力的弱点往往可由另一种能力的长处来弥补。因此,特殊才能的发展具有多种模式。

  四、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发展

  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有差异就有测量的必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这一量表经各国修订,被广泛采用。其中最通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中,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即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这种智商称为比率智商,用以表示一个人智力的相对水平。比率智商概念在20年以后受到新的智商概念的冲击,这种新的智商称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不是智龄和实龄的比值,而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离差智商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出的。他编制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也是著名的智力测量工具。韦氏量表分为学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三套,每套量表都由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所组成,能测查智力的各个侧面的发展状况,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智力量表。

  随着个别智力测验的发展,团体智力测验也蓬勃发展起来。最早的团体智力测验是美国军队中试用的甲种量表和乙种量表。这两个量表在选拔新兵中的应用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如今,大量团体智力量表纷纷问世,被广泛用于教育、临床诊断、职业选择等领域。

  (二)智力测验的效用

  智力测验作为测量智力的一种方法,它的效用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自智力测验问世之日起人们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人认为智力测验完美无缺,他们过高估计智力测验的效用,单凭智力测验作出各种决定,到处滥用智力测验。与此相反,另一些人认为智力测验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因而极力反对智力测验。

  从历史上看,智力测验是在心理学由思辨科学转向实验科学后产生的。它用对行为的客观测量代替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一个进步。今天的智力测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方法上日趋完善,因此它的科学性远远超过一般的观察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测量智力这种复杂现象的工具,智力测验尚未完善,它还不能为我们提供十分准确可靠的指标。

  智力测验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用于理论研究。在实际应用方面,智力测验可用于人才选择、人员安置、临床诊断、心理咨询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在学校中使用智力测验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便于因材施教,同时也可发现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便于学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这些特殊儿童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在理论研究中,智力测验可用于收集资料、建立和检验假设和实验分组等方面。在研究智力发展速度、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等理论问题时,我们常借助智力测验收集有关资料。我们也用智力测验建立和检验某些理论假设。例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就是根据智力测验的材料通过因素分析得出的。在教育和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为了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水平相同,分组前常用智力测验测量每个被试的智力水平,以此作为等组化的一个依据。

  (三)智商的常性

  智商是否经久不变的问题是智力测验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智商常性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智力测验的误差。不同的智力量表、被试不同的测验动机和练习经验不同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智商的变化,因此在测得的智商变化中很难确定有多少是真正由智力变化所造成的。

  许多研究表明,年龄与智商变化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儿童第一次测试时年龄越小,智商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预测也越不准确。例如,美国著名的“伯克利指导研究”指出,3岁时的智商和5岁时的智商相关仅0.54,而12岁与14岁的智商相关高达0.90。一般认为,儿童6岁以后的智商具有相对稳定性。

  智商的常性也受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的影响,时间间隔越长,其稳定程度越低(见表2—2)。这意味着智商的变化主要不是由测验误差造成的,因为测验误差不会随时间间隔而变化。

  表2—2

  儿童两次智力测验的智商相关

  ┏━━━━━┳━━━━━┳━━━━━┓

  ┃ 年龄 ┃ 10岁 ┃ 18岁 ┃

  ┣━━━━━╋━━━━━╋━━━━━┫

  ┃ 2岁 ┃ 0.37 ┃ 0.31 ┃

  ┃ 4岁 ┃ 0.66 ┃ 0.42 ┃

  ┃ 6岁 ┃ 0.76 ┃ 0.61 ┃

  ┃ 8岁 ┃ 0.88 ┃ 0.70 ┃

  ┗━━━━━┻━━━━━┻━━━━━┛

  智商的巨大变化,通常与疾病、情绪因素、个性特征和环境变异等有关。一些研究指出,生活在社会经济水平优越和较稳定的家庭中的儿童,其智商朝增长的方向变化。相反,关于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儿童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商的下降与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在良好的学校教育下,学生的平均智商会普遍得到提高。

  (四)智力测验的前景

  智力测验作为测量智力的工具,近一个世纪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展望智力测验的前景,21世纪的智力测验可能朝两个不同方向发展:一是朝着传统智力测验的方向不断改进完善;二是重新回到心理实验室,寻找测量智力水平的新尺度。

  沿着传统智力测验的发展方向,智力测验将可能在以下几方面有较大改进:

  1.增加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传统的智力测验,偏重于信度和效度指标,较少以心理学的有关智力理论为基础编制测验。最近,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出现了一些以一定智力理论为基础的智力量表。例如,斯腾伯格以他的智力三重控制理论编制了一个测验。今后这类紧密地依赖于智力理论所编制的测验将日益增多。

  2.扩大智力测验的范围

  传统的智力测验范围过于狭窄,未能反映智力的全部内容。今后的测验将测量智力背后更广泛的能力,如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实践性能力,等等。

  3.强调对智力过程的测量

  传统智力测验只注重测量智力活动的结果,忽视了智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智力活动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因此,近年来理论家们越来越强调对这些过程的区分和评定,未来的智力测验将有助于我们达到区分和评定智力活动过程的目的。

  4.发展计算机测验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智力测验的形式逐步朝计算机化发展。“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发展和应用,使智力测验发生重大变革。在传统测验中,被试正确回答题目的数量是测验得分的唯一依据,而lRT则以能力或心理素质的水平作指标。lRT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和被试对各测题的回答状况(即项目反应)来确定其特定能力或心理素质水平。根据IRT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使得计算机不只是呈现题目和处理答案结果的机器,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测验工具。计算机根据被试的反应情况,自动选择难度适合于被试的题目,这样可保证用尽可能少的题目较精确地测出被试的能力水平。

  利用计算机还可设计自动变化的测验,测出传统测验无法预测到的反应。例如,计算机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变化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结果并不确定,完全根据被试的回答情况而发展。根据被试的不同回答,计算机给予相应的反馈。与自适应测验相比,自动变化测验又进了一步,它的反馈更灵活,这种测验形式对测查思维的领悟性特别有效。

  智力测验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重新回到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上来。经过一番方法论上的反省,智力研究者们注意寻找一种更客观、更易于测量的智力新量度。随着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对不受文化影响的流体智力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复杂反应时、平均诱发电位、反应时标准差、觉察时等与智商都有很高的相关,尤其与流体智力有更显著的相关。鉴于以上指标的客观性,它们完全有可能作为智力水平的新尺度,因此未来的智力测验可能十分简单,只需在心理实验室测量有关生理和心理指标就可以完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滚床单心理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2星座恋爱宝典 浪潮之巅 身体语言密码 时间简史 魔鬼搭讪学 果壳中的宇宙 轻断食 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