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利亚特故事梗概

    一 故事梗概

    英雄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忘记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这位专门制造不和的女神十分生气,便伺机报复,在宴席上扔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三位出席婚宴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三人争夺起来。她们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都来抢夺金苹果,争执不下。 众神之王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都分别许诺给帕里斯最大的好处。赫拉许诺哈里斯成为亚细亚的伟大的国王,雅典娜许诺帕里斯成为最勇敢的战士,英雄。阿佛洛狄忒许诺他娶到世界上最美貌的女人。结果,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这位女神信守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并劫走了大批财富。希腊人十分愤怒,各部落决定兴兵讨伐,推举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首领。阿伽门农受奥林匹斯山上的主神宙斯托梦的鼓舞,组织了十万大军和一千多只战船,渡海攻打特洛伊,夺回海伦。战争进行了九年多,众神各助一方,但特洛伊城始终未能被攻破。

    在战场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提出与海伦前夫墨涅拉奥斯两人单打独斗,胜者赢得海伦,而希腊人和 特洛伊人也握手言和。决斗的结果是帕里斯战败了。

    本来至此告终。但智慧女神雅典娜,不愿意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就施计让特洛伊一方破坏约定。这样,两族人又重新开战。到了第十年,希腊军中发生了一次内讧。身为主帅的阿伽门农蛮横地夺走了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的一名女俘,阿基琉斯愤怒的退出了战斗。《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了第十年里五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

    由于希腊军失去了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抵挡住由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尔率领的特洛伊军的猛烈攻势,一路败退到了海岸边。阿伽门农想同阿基琉斯和解,请其出战,但遭到拒绝。这时,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看到希腊军行将覆灭,便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冒充阿基琉斯,杀上战场,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琉斯闻讯后悲痛欲绝。他悔恨自己的义气用事,他与主帅阿伽门农捐弃前嫌,穿上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请神匠赫淮斯托斯为他打造的新的遁甲,重上战场,一举扭转战局。他在特洛伊城外与赫克托尔进行对决, 杀死了赫克托尔并将其尸体拖在战车后泄恨。希腊联军为帕特洛克罗斯举行了葬礼,并用竞技比赛来庆祝胜利。后来,赫克托尔的父亲、特洛伊老王普里阿姆斯夜晚独自来到阿基琉斯的营帐,哀求阿基琉斯把儿子赫克托尔的尸体交还给他。阿基琉斯懂了怜悯之心,把赫克托尔的尸首交还给了他父亲。双方暂时休战。特洛伊老王为赫克托尔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伊利亚特》到此嘎然而止。?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后来,阿基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希腊军中代之而起的是另外两位首领:勇力过人的埃阿斯和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埃阿斯又因与奥德修斯争夺阿基琉斯的盔甲未果而怨愤自杀。最后,奥德修斯设木马计,把藏有伏兵的木马弃于特洛伊城外,假意退兵。不知就里的特洛伊人将木马推入城内。当夜,希腊军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特洛伊城。这场历经十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分析,从神到人,作为人类早期诗性智慧的结晶 ,荷马史诗虽然取材于历史“, 神”的因素却无所不在。就《伊利亚特》而言 ,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进展、结局 ,无不与神力密切相关。熟悉《伊利亚特》的读者常常津津乐道于史诗中神祗的作用 , 他们或用巧智 , 或用武力 ,或借助替身 ,或亲自出马 ,使整个战局一波三折 ,险象环生。须说明的是 ,在史诗

    《伊利亚特》中 ,神明也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 ,而是意见不合也会相互谩骂 ,受了委屈也会痛哭流涕 ??总之 ,喜怒哀乐 ,七情六欲 ,应有尽有。只是作为神 ,他们远比人有力量 ,可以左右人的命运 。说到史诗中的人、神关系 ,帕里斯与海伦的故事颇值得玩味。虽说作为这一场旷日持久之战的导火索 ,史诗对两人的恋情却并没有正面描绘 ,只是在行文过程中稍提及 ,从中可见他们的私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究其实情 ,不过是“神的捉弄”罢了。至于诸多英雄形象 , 亦可视为史诗“神化”的一个辅证。首先 ,他们中不少人与神颇有交往 ,受到神的青睐。① 更有甚者 ,其中神的后裔大有人在。②单从“人”的角度去考察 ,史诗中对“集体人”的强调 ,也带有将人神化、抑或理想化的色彩。譬如《伊利亚特》中频频出现双方将士不惮冗赘自报家门的情景。在这里 ,英雄们往往非常自豪地追叙其家世渊源 ,历数先祖们的光辉业绩 ,从中可见他们已将自己与那些光荣的前辈融为一体 ,前辈们的荣耀即是自己的荣耀 ,而自己也将凭借战场上的杀戮为家族增添新的荣光 ,以使后来者有更多引以为荣的资本。由此 ,这些英雄们不妨被视为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的代表 ,凝聚着集体的力量和光芒。明白了这个道理 ,史诗中反复出现“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珀琉斯之子阿喀琉斯”、“涅琉斯之子涅斯托耳”“、忒拉蒙之子埃阿斯”??这样的称谓 ,便应当不难理解了。与此相关 ,维柯在研究荷马史诗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想象性类概念”,亦颇值一提。维柯认为“: 希腊人把凡是属于同一类的各种不同人的个别具体事物都归到这类想象性的共性上去。”这样 ,阿喀琉斯的英勇、强悍、任性、暴躁等等便成为青年英雄类形象的反映; 俄底修斯的聪明、机警、狡诈、善变等等亦可谓智者类形象的表现 ??这些古代英雄身上实际上浓缩着早期人类社会普遍的情感体验 ,带有神化了的、或者说理想化了的“集体人”的意味。

    《伊利亚特》还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通过阿喀琉斯的愤怒的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看到,在一部分氏族领袖的身上,已经滋生了一些不利于集体的因而需要加以谴责的品质,这主要是刚刚开始萌芽的个人意识。一方面,阿伽门农凭借个人的权势,毫无道理的去抢阿喀琉斯的战俘,这既是私有财产观念的萌芽,也是希腊联军节节败退的直接根源。另一方面,阿喀琉斯不解释阿伽门农的道歉,拒绝出阵,又造成希腊联军遭受更大伤亡的原因。在诗人看来,阿伽门农的滥用,权势和阿喀琉斯的自负,都是有害于氏族集体利益的。因此诗人于字里行间,对这两种品质都进行了批判。可以看出,诗人有着爱憎分明,关心战争,也关心民生疾苦。是一部史诗巨著。

同类推荐 德伯家的苔丝 荆棘鸟 汤姆叔叔的小屋 瓦尔登湖 一九八四 一个人的好天气 等待戈多 昆虫记(典藏)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