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说天堂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专题

莱蒙特作品集

作者简介[+展开]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Wadysaw Reymont 1868~1925)波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地》和四卷本长篇小说《农民》等。192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民们》写得很出色”。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出生在凯尔采,是附近9名儿童以采约瑟夫的管风琴之一。他在罗兹度过了童年,而他的父亲已经为了工作,去了更丰富的教区教堂。莱蒙特是目空一切顽固;几年后在当地的学校上学,他被送往他的父亲华沙到照顾他的姐姐和她的丈夫教他的使命。1885年,经过他的检查,并提出“制作精良的尾巴大衣”,他被授予的二流度身订造他唯一正式的证书的教育。他的家人的烦恼是他不工作的一个单一的一天,成为一个裁缝。相反,他第一个逃跑的工作在省级旅游剧场,然后返回在夏季到华沙的“花园影院”。如果没有了1美分,他的名字,他随后返回一年后,由于他父亲的关系,讨论了就业,作为门警在一个铁路道口附近16卢布一个月。他逃过两次:在1888年到巴黎和伦敦作为一种媒介,最后到德国,然后又到一家剧院演出。但他没有成功(他不是一个天才演员),他再次返回家园。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93年,莱蒙特的努力写作有了初步成果,他终于出版了一本收有六篇短篇小说的小说集。这些小说主要反映农民、城市贫民和流浪艺人的苦难生活,叙事真实,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其中包括《母狗》、《汤美克·巴朗》等。一八九五年,莱蒙特受一报社之邀,随朝圣者前往琴斯托霍瓦采写朝圣活动,回来后发表了一组题为《光明山朝圣》的通讯,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接着他又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喜剧演员》(1895)及其续篇《愤恨》(1897)。
1899年,莱蒙特出版了他的重要作品——长篇小说《福地》。小说以纺织工业城市罗兹八九十年代的工业发展为题材,对波兰王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揭露,揭示了资产阶级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本性。这部小说体现出莱蒙特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他那现实主义的创作才能。
自1904年开始,莱蒙特相继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农民》。该书共四卷:《秋》(1904)、《冬》(1904)、《春》(1906)、《夏》(1909)。作者以四季更迭为背景,以完整而和谐的结构,庄严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表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波兰农民的苦难生活和英勇抗争的历史。小说有两条相互关联的主线:一条是列普卡村的农民和得到沙皇军警支持的大地主的斗争,一条是大农户波列那的家庭纠纷。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土地,一切皆由土地引起。因而《农民》可说是土地的史诗,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那种社会制度的波兰农村里,土地如何主宰着人们的生活,引起一系列纠纷、矛盾和斗争的史诗。由于作者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又有过多年流浪生活的经历,深谙种种世相,对农民和农村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农民》一书不仅生动地刻画了农村的各种人物,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乡风民俗、四时景物和美丽风光。小说的语言也极富生活气息,大段大段描写性的叙述语言带有优美的散文诗的韵味。因此这部小说一出版,便立即受到波兰国内外文坛的注目,很快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出版。莱蒙特所以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也是因为这一部小说取得的成就。
1910年后,莱蒙特又陆续发表了《幻想家》(1910)、《在普鲁士的学校里》(1910)、《吸血鬼》(1911)等中短篇小说,并出版了历史小说三部曲《一七九四年》(1913—1918)。作者在深入研究十七世纪末叶波兰衰亡历史的基础上,以一七九四年的华沙起义为题材,创作了这一长篇三部曲。作品描述了波兰衰败和被瓜分的经过及其前因后果,热情讴歌了波兰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精神。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卷《起义》写于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下的华沙,从而使该书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九一九年四月,莱蒙特去美国访问。一九二年回国后,还曾写有《挑战》(1922—1923)等作品,此后便卧病在床。一九二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 ,莱蒙特已全身瘫痪。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五日,莱蒙特病逝于华沙,终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