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苏·奈保尔作品集
V·S·奈保尔(维迪亚达尔·苏雷吉普拉萨德·奈保尔爵士)(V S Naipaul,1932年-)西印度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小说描写各种文化中那些疏离于社会、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个体。他早期的小说有淡淡的幽默色彩。《神秘的按摩师》(1957年)是他的处女作。这是一部描写特立尼达岛穷人生活的讽刺文学。《比斯瓦思先生的房子》(1961年),是首次得到了公众认可的讽刺文学。《大河湾》(1979年)是以政治为主题的作品,也是他最知名的小说。除了《大河湾》,其他政治主题的小说还有《游击队员》(1975年);《世俗之路》(1994年),和《浮生》(2001年)及其续篇《魔豆》(2004年)。奈保尔还写游记,记载了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幽暗国度》(1964年)记录他的印度之旅的感想。《在信徒中间》(1981年)描写中东;《南方一转》(1989年)描写了美国南部。他还有关于非洲、加勒比地区的著作。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的查瓜纳斯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西印度群岛和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后奈保尔定居英国。1990年他被封为骑士,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奈保尔是二十几年来英语作家之一。特立独行的风格和毫不妥协的态度,在奈保尔的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一以贯之。在迄今出版的30余本书中,奈保尔善于用最简单的词汇去表达最深刻的主题,对殖民地国家独立后面临的种种问题给予了辛辣的批判。作家帕特里克·弗伦奇在《奈保尔传》中曾打趣说:“奈保尔身为作家进行的半个世纪的写作,似乎没有他爱得罪人的名声那么重要。”
英国的布克奖1969年才设立,他1971年 就获了奖,当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还是评委之一。普里切特说:“奈保尔是在世的英语作家中最出色的一位。”可见其文学地位之高。他早期的小说分三类:一是关于特立尼达的家乡小说,二是第三世界独立后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三是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的带有自传成分的小说。他写英国题材的小说也有,很少,主要是写一种没落,有以牛津为题材的小说,也是充满讽刺。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副所长陆建德博士介绍说,西方文化界一直讲“寻根”、“无根”、“漂泊”、“流亡”,人们试图把这些和奈保尔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确切的。多年以来,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的公民都想到帝国的中心去,把进入英国上层社会作为奋斗的目标,奈保尔即属此例。他曾经说过他“希望永久离开特立尼达”。奈氏的父亲是特立尼达报社的记者,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当作家,他自己也曾写过短篇小说,1953年去世。维·苏·奈保尔在80年代出版过他父亲的书。1950年奈保尔获得政府奖学金到牛津大学学习,这对他的全家都是一件极其骄傲的事情。后来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说明他与英国社会的融合相当顺利。有人说他是流亡者,这是不准确的。陆建德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对他的评价不伦不类,都是空话。他觉得奈保尔2000年获奖比2001年获奖好。一是因为高行健的作品的确太弱,二是,他在2001年获奖易被人认为是由于他对原教旨主义的态度得到了肯定才获奖的,这对他的文学才能来说是不公平的。在2001年“9·11”事件的背景下,他的那两本游记随笔似乎份量显得重了起来,但实际上,即便不把这两部随笔计算在他的作品之内,也丝毫无损他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