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3章 肖太后(1)

  (953—1009年)

  李华瑞

  宋朝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出了众多女英雄,诸如佘太君、穆桂英、杨氏十二寡妇和杨氏八姐九妹,她们大多是文艺作品所渲染的人物。而与杨家将对垒的辽朝肖太后却是一位真正显赫于历史的契丹族女英雄。

  作为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肖太后的身影也常在演义小说、戏曲舞台上亮相,可是作为“历史人物”却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不被“艺术”夸张的肖太后的故事,那么就请你随着我们的笔触走向那个遥远的时代。

  一、漫话辽邦

  古时候,人们常把我国长城以北的地区称作“塞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即是描写这塞外大草原景象的名句。青碧的天空、辽阔的原野、丰美的水草、阵阵的长风孕育了许许多多骁悍勇敢的草原民族。依着历史的进程:匈奴、东胡、乌恒、鲜卑、突厥、回鹘,以及本传轶事主人公的民族契丹都在这里生活过,在这里称雄过,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活剧。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它是从秦汉时期由东胡鲜卑发展而来的。契丹正式见诸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公元38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四年)。当时他们分散在潢河(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土河(老哈河)一带,也就是今天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地区。过着居无定处、按聚族分部的形式,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

  从第一次出现的历史文献到契丹族称雄于朔野,契丹族经过了古代八部、大贺氏八部和遥辇氏八部的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而进入奴隶制发展时期,大约五百余年。在此期间,他们曾与中原王朝北魏、隋、唐有过若即若离的臣属关系,也曾先后攀附称雄的突厥、回鹘等强族。

  史书说契丹族“起于汉末,盛于隋唐之间”。在唐朝灭亡的那一年(公元907年)遥辇氏八部中的迭刺部夷离堇(部落首领)耶律阿保机已基本上统一了遥辇氏各部,正式称帝;公元916年建立了大契丹政权,年号神册,并在潢河沿岸修建皇都,耶律阿保机历史上称为辽太祖。

  契丹建国大约走过了二百一十八年的历程,在公元1125年被辽朝境内后起的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政权所灭。其间共经历了九个皇帝:太祖阿保机在位二十年(公元907—926年),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处发动一系列掠夺战争,使新兴的奴隶制度迅速发展,基本上奠定了辽代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历史地位。公元926年正月,阿保机灭亡渤海国,在其故地建东丹国,封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朝历史上有名的被迫让国的“让国皇帝”。耶律倍也是一位深有中原文学艺术修养、能诗善画的出色学者。阿保机生前已经把他立为太子,但当太祖在灭渤海后凯旋归国途中,突然发病死在扶余府。太祖死,皇后述律氏月理朵称制,摄军国事。公元927年十一月太祖次子耶律德光在母后的支持下,剥夺耶律倍继承皇帝的权力,承嗣大统,是为辽太宗。耶律倍因“羞见当乡人”,于公元930年十一月出逃后唐,要求“政治避难”。耶律倍虽然出逃中原,但他的后代以及曾追随他的封建思想的信徒,却在太宗以后成为辽朝的掌权者(除穆宗为太宗长子外)。耶律德光即位,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南征北战。契丹国家的统治制度和统治领域,就是在太宗的统治时代(公元927—947年)才进一步确定下来的。太宗死后辽朝经历了从公元947年到969年世宗耶律阮和穆宗耶律璟的两代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时期,这一阶段,被称为辽代的“中衰”时期。由于动乱,他们都被弑于所谓的“乱臣贼子”手中。

  到景宗耶律贤(公元969—982年)时,辽的统治才又相对稳定下来,并开始出现转机。孕育了许久的封建制因素已在与奴隶制作最后的较量,终于在圣宗耶律隆绪(982一1031年)时,取代奴隶制成为契丹族社会发展的主流,辽朝也由此走向鼎盛时代。当然奴隶制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它完全退出辽朝的历史舞台,而是像一条沉重的尾巴,紧紧地拖着辽朝历史前进的脚步,直到辽朝灭亡的那一年也没有被割去。

  公元1031年六月,圣宗六十一岁,在大福河之北行帐病死,长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辽朝贵族内部又展开了相互倾轧的斗争。兴宗的时代(公元1031一1055年)已是辽朝“盛世”的强弩之末。到道宗耶律鸿基(公元1055一1101年)统治时期,愈益走下坡路,各种日趋尖锐的矛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终于导致天祚帝耶律延禧(公兀1101—1125年)时,辽朝统治终于土崩瓦解。顺便提示一句,我们现今称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为辽朝,这大抵是后世为了称名方便的一种通称。其实,有辽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更改国号次数最多的政权,辽太祖建国号大契丹,太宗时改为大辽,圣宗时又称大契丹,道宗再改为大辽,直至辽亡。

  这二百年相当于中原五代和北宋时期,当时竟也相互称作南北朝,元人脱脱主修前代史,将《辽史》和《金史》,与《宋史》并列,其意也正在于此。

  在辽亡的头一年,辽皇族(太祖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在天山南北及中亚一带建立政权,称哈喇契丹,即西辽,建都虎思斡耳朵(今前苏联境内托克马克附近),这个政权延续了九十多年,直到公元1219年才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灭掉,这时中原地区已是南宋和金朝了。

  我国现今长城以北的版图,是在辽代开发和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辽朝在国势最盛的时期,据有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至克鲁伦河,南抵今河北省雄县一带的广大地区。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生活着奚、室韦、突厥,回鹘、吐蕃、党项、女真和汉等民族。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辽朝境内各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总的形势是愈向北走,社会经济生活愈落后。而靠近北宋也就是南部地区,则是堪与中原相媲美的农业区,因为这里原是孕育燕赵雄风的燕云十六州故地,它包括现今河北北部、中部,山西北部和北京市的大片土地。

  公元936年,后唐驸马石敬瑭为了自己能够做皇帝,用割让幽(北京)、蓟(蓟县)、瀛(河间)、莫(任邱)、涿(涿县)、檀(密云)、顺(顺义)、新(涿鹿)、妫(怀来)、儒(延庆)、武(宣化)、云(大同)、朔(朔县)、应(应县)、寰(朔县东)、蔚(蔚县)等十六州为条件,以换取契丹的支持。就在这一年,耶律德光出兵打败后唐的军队,石敬瑭在晋阳(太原)做了大晋皇帝,被割让的十六州也变成了辽国的南部边区,历史上称作燕云十六州。为了这一地区的得失,后晋以后的汉族政权与契丹政权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

  上述便是辽邦发展的大体始末。本传主人公肖太后是景宗的皇后、圣宗的母亲。从公元969年入选为景宗贵妃到圣宗幼冲即位(公元982年),由她临朝称制,直至临死前一月(公元1009年)归政,在辽代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整整四十年。

  二、燕燕皇后

  在辽朝历史上,最显贵的姓氏有两家,即耶律氏和肖氏。契丹族立国之前本无姓名,太祖阿保机时,以其发祥地之名世里著姓,世里译成汉语谐音耶律,耶律氏是为皇族。肖氏建姓之前已是与皇族联姻的后族。关于后族肖姓之来历,一说是阿保机著皇族姓为耶律后,太宗复赐姓后族姓肖;另一说是后族当时多出宰相,其辅佐皇室就如同汉朝之宰相肖何辅佐刘氏一样,故比附姓肖。但不论怎么说后族姓肖。

  耶律阿保机生前立下法律:“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指契丹皇帝)之命,皆不得与诸部族之人通婚……故北番惟耶律、肖氏二族也”。(《契丹国志·族姓原始》)因此,辽朝历史上的几个太后都姓肖。本评传所写的肖太后,史称承天皇太后。

  承天皇太后名绰,小字燕燕,宋人称雅雅克。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五月五日(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是辽朝北府宰相肖思温的三女儿,思温家族系辽朝显贵,与皇室有很深的姻缘关系。

  如果往前推,思温的叔父肖敌鲁既是开国宰相,又是太祖阿保机的淳钦皇后(亦即后来的应天皇太后)的弟弟。而淳钦皇后的两个侄女在她之后又分别正位中宫,也就是太宗耶律德光的靖安皇后和世宗耶律阮的怀节皇后。思温本人娶太宗的大女儿吕不古为妻,这位乘龙快婿,官运亨通历仕世宗、穆宗、景宗三朝。由于他有拥立景宗之功,被景宗擢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尚书令,封魏王,其地位炙手可热,后来,可能由于肖思温权势的过分膨胀,威胁到拥立景宗的其他两个权臣高勋和女里的地位,于是他们合谋暗杀了肖思温。

  肖绰就出身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里。她在孩提时就相当聪明,而且做起事来很有股认真劲,即便是扫地之类的小事,也从不马虎,非至净洁而不罢手,对此她的父亲甚有感触,以为燕燕日后必能成大事。因而,肖思温对他的小女儿寄托着无限希望,也倾注了较其他女儿更多的父爱,把自己的诸多文墨手把手地传授给燕燕。就这样,燕燕在父亲的薰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饱有文墨。书与史的世界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开始渴望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已不再只限于目睹惯了的草原和畜群,而是包含着憧憬黄河两岸那延绵不断的文明的内容……

  燕燕不仅聪明,又有才名,还不乏女人引以为荣的妩媚。当时被称作“细娘”。“细娘”是契丹人对漂亮女子的称呼。契丹女子虽说生长在北风呼啦啦吹的草原,可是她们的皮肤之细腻白嫩丝毫不让江南的妙龄少女。这与当时草原上盛行一种自然保护面部肤色的风俗分不开。

  相传契丹良家女子出嫁前不留发,“皆髡首”,待订婚后才蓄发。冬天时把一种名叫枯萎,属葫芦科,夏季开白花的多年生攀缘性草本的根和果实用来保护肤色,很有特效。具体做法是,把枯萎果实的脂油和着用其根制成洁白如雪的淀粉抹在脸上,谓之佛装。宋人彭汝砺有诗日:“有女天天称细娘,真珠络臂面涂黄,南人见怪疑为瘴,墨吏矜誇是佛装”。(转引自《辽史纪事本末》)一经上装,就不再洗脸,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才卸去。由于被涂抹的面庞“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庄绰《鸡肋篇》)。

  燕燕天生丽质,加之又善于运用本民族保护肤色的风俗,使她在二八及笄之时,便出落得楚楚动人,颇有姿色。

  就在这个时候,穆宗遇弑,耶律贤在肖思温等人的拥立下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景宗。耶律贤新即位,为报思温拥立之功,更为燕燕英颀白暂的容貌所动,随即选燕燕入宫,立为贵妃。这是肖绰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她步入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凭着自己的胆识和容貌,肖绰很快地取得景宗的宠爱,立为贵妃。三个月后,她又被册封为皇后,从此肖绰作为位极人臣的显赫人物站到辽朝的最前列。这一年时值公元969年,也就是景宗即位的保宁元年。可以说,肖绰伴随景宗同时登上了辽朝的历史舞台。

  历史的伟人,往往离不开历史的机遇。景宗自幼年不幸身患痼疾和他对燕燕皇后的宠爱给肖绰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景宗在四岁的时候,随父亲世宗和祖母征讨中原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时,在途中遭遇政变,父亲和祖母均被发动政变的耶律察割所杀。当时景宗幸被一厨师用毛毡裹着藏在柴堆里,才免于死难。但过分的惊吓,使他留下一个后遗症——婴风疾病,所以景宗虽然即位皇帝,但常卧于病榻之上,甚至连骑马都有困难,当然也就很难亲理朝纲了。这就如同唐高宗染疾给武则天提供了用武之地一样,景宗的病体成了燕燕皇后干政的屏障。

  十六岁的燕燕,一进宫就被立为贵妃,可以说是够幸运的了。燕燕也确实感到了由衷的喜悦。但有着雄图远略的燕燕,不是一般的女性,她思索着未来,因此,她在喜悦之中又有着隐约的不安。因为她深知贵妃的地位与皇后相比,虽只剩下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有如不可逾越的鸿沟,贵妃与皇后不可同日而语。皇后为天下母,而贵妃只不过是皇上一时宠爱的小妾。如果一旦失宠,就会坠人漫漫长夜,即使长保君王宠幸,也只是受人垂顾,连生的儿子也与皇后之子有嫡庶之分。这样的地位,燕燕是不能容忍的。更何况燕燕所憧憬的,不止是皇后的地位,她有着更高的理想。这理想是什么呢?十六岁的燕燕一时竟也说不清,难道她也想尝试一下驱使成千上万的人群就如同驾驭战马那样的滋味吗?她不能再往下想……

  于是她以超绝一般女人特有的智慧和条件,开始了新的追求。在与景宗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不仅让景宗在温柔之乡忘却因病引起的痛苦,而且更能为景宗排解上朝归来后的烦恼。景宗感到他得到了一位娇媚而知心的伴侣,他离不开燕燕。就这样,燕燕像风筝一样飞腾成了皇后。

  燕燕却也身手不凡。当景宗遇到一些棘手的军国大事时,一旦问及燕燕,燕燕虽是语不惊人,却也颇中要害。这使得景宗在眷恋燕燕之余又多了一层敬重。保宁二年(公元970年),辽朝北边的部族反抗辽廷,景宗依燕燕的计谋很快平定了这次叛乱。保宁六年(公元974年),宋朝遣使求和,辽廷有些大臣以为不可与之和。景宗一时拿不定注意,燕燕便从当时辽朝与宋方对垒的形势进行分析,以为和议于辽朝有利。景宗采纳她的意见,加涿州刺史耶律昌术为侍中,前去与宋议和。

  处理军国大政是那样得心应手,又是那样甚得“孤意”,景宗放心了。他把刑赏政事、用兵征讨等拱手让于有才干的燕燕皇后决断。保宁八年(公元976年),景宗为了便利燕燕皇后参决朝政,特“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辽史·景宗纪》),以皇帝专用词“朕”“予”的名义发布没有称制的皇后的言论,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

  历史记载是这样评述燕燕临朝干政的:“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契丹国事》)这说明燕燕皇后在景宗时已掌握了大权,从而为她后来的经历铺平了道路。

  景宗自幼得病,沉疴连年,虽经多方医治,但终不见有所好转,因此养成了郁郁寡欢的性格。平时,或以抚琴弹唱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或以酒色悱侧心中的难言之苦。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壬子,景宗终于从长年的病痛中解脱出来,病逝于焦山行宫,年仅三十五岁。

  景宗死后,长子耶律隆绪根据景宗遗诏,即帝位,他就是辽朝历史上有名的圣宗。这一年才十二岁,鉴于他年幼不懂政事,景宗特意在遗诏中嘱言:“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辽史·景宗纪》)肖绰由此开始临朝称制。

  三、摄政前后

  景宗死后的第二年(公元983年)六月,小皇帝和一班文武大臣按照惯例,改年号为统和,并尊奉刚满三十岁的寡母燕燕为承天皇太后。于是,燕燕皇后成了肖太后。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纳兰容若词传 丰臣秀吉 世界因你不同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