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家史风采——从世代书香到逃难入港(1)

  环境造就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主体思想。李嘉诚的祖上是以诗书传家的,李家祖上有一条古训:饿死不经商。所以,李家人大多都是读书人。但是,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嘉诚在幼年就跟随父亲李云经逃难到香港,而香港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后来更是发展成世界最繁华的金融城市之一。这样的环境让李嘉诚从文的心产生了动摇。并且,李云经过早病逝让李嘉诚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在生活压力所迫和外界环境的诱惑之下,李嘉诚终于违背了李家的祖训,从事了被家族所不耻的商业,并且绝地而起,终成华人创业的典范。他的从商故事家喻户晓。如今,年过八旬的李嘉诚开始淡出商界视野,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接过衣钵,开出更新更艳的商界奇葩……

  逃难少年归故里

  1983年的元宵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跟往年的元宵节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蒙的天空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正所谓“正月十五云遮月”。这时,春节的年味尚未褪尽,春雨贵如油,朦胧的细雨显然为古老的潮州平添了喜气。就在这一天,潮州古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此人前一天就从香港启德机场搭乘航班抵达了广州,今天清晨才得以乘车驶进弥漫着节日气氛的潮州。这位尊贵的客人就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

  潮州古城,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呈现在李嘉诚眼前。坐在驶往新城区的轿车上,李嘉诚一眼就望见了路边那座有名的开元镇国禅寺,他想起了在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的时候,这里便是他每晚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从唐代保存至今的碧绿琉璃瓦、古寺四周蜿蜒的红墙和巍峨挺拔的殿阁,让暮年归乡的李嘉诚倍感亲切,慨叹不已。

  李嘉诚清楚地记得,就在两年前的春天,也是飘着霏霏细雨的二月,为让母亲庄碧琴多年的夙愿变成现实,他决定出资200万元对这座可与北京白云观媲美的开元镇国禅寺进行一次大修。早年在潮州生活时,开元镇国禅寺是庄碧琴逢年过节进香许愿的佛门圣地。从潮州迁到香港以后,她非常怀念这里早年繁盛的香火,还有那座保留美好回忆的古建筑——雕梁画栋、碧瓦参差的观音阁。当她听说历经数十年风雨的侵袭,开元寺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经彩釉斑驳时,深感不安。于是,李嘉诚决定出资重修古刹。

  这一天,当李嘉诚重返潮州时,儿时那座金碧辉煌的寺院又一次重现眼前。

  李嘉诚第一次回内地,是1978年的9月下旬。当时,他和夫人庄月明女士应邀来到北京参加建国29周年的庆祝观礼活动。

  这位热心于慈善事业的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对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非常关心。大约在1980年,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春,李嘉诚听说潮州虽然从建国以来在医疗卫生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潮安县、潮州市两级医院的医疗设施仍然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特别是潮州乡间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更让他揪心,每当从家乡传来因医疗设备落后而发生不幸的消息时,李嘉诚都会联想到早年祖父在潮州因病故去的往事。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了,他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毅然决定动用长实慈善基金的款项,斥资2200万元在潮州市和潮安县建起两座配备现代化设施的医院。

  当时,潮州市和潮安县两级政府非常希望这位投资人能够在百忙之中亲自为这两所医院的落成剪彩。可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李嘉诚不计名利的性格。在潮州投下第一笔资金做善事时起,他就叮嘱相关人员:“此事不必张扬。”这表明,他为潮州百姓出资绝对不是为个人的名利,而是出于对乡亲们的一片深情。他早就暗暗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能以他李氏的姓名为出资兴建的项目命名;二不能亲自到场为自己投资的项目剪彩;三不允许他手下人以“长实集团”的名义出席各种项目落成庆典和其他庆祝仪式。李嘉诚常常用这严格的“约法三章”多次婉拒来自家乡潮州的盛情相邀。然而,地方政府岂能在没有出资人到场的情况下就为这两家医院召开落成仪式?就这样,本来一年前就可以举行的落成庆祝仪式,一直推到了翌年的春天。期间,潮州的各级领导多次以各种方式向他发出邀请。李嘉诚也数次婉拒,从秋天一直推迟到1983年的元宵佳节。终于,抵挡不住家乡人的一片热情,他破了自己的“约法三章”——他回来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巴菲特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天使在人间 随遇而安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世界因你不同 曾国藩 金庸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 牛棚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