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7章 富豪榜样——从逃难少年到世人楷模(2)

  8.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应想好一切应变办法,而不去冒险妄进。

  9.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是对于年老的员工,公司应该给予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宽人严己始长远

  李嘉诚一直认为,做生意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绝不能贪心。李嘉诚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在香港,李嘉诚也许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在他80岁高龄的时候仍然健步如飞,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他。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调快10分钟。

  1981年,李嘉诚当选“香港风云人物”时,电台记者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李嘉诚当时的回答是:“我不能否认时势造英雄……”

  运气在成功的因素中到底占有多大的比例呢?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运气和机遇,看上去很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使人分不清彼此,但是,两者是有着本质上不同的。

  李嘉诚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承认,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他真正的答案是:“再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李嘉诚表示:“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

  至今,李嘉诚已工作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间,他从一无所有,发展到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市值数千亿。他的顺与逆,折射着香港的商业史,是香港经济奇迹的见证。

  自30岁起,李嘉诚就再也没有细数过自己的财富。

  “1957年、1958年初是赚到很多钱,对是否快乐感到迷惘,觉得不一定。后来想明白了,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用到好处,这样赚钱一生才有意义。当初我打工的时候,有很大压力,尤其是最初几年,要求知,要交学费,自己节俭得不得了,还要供弟妹上中小学直至大学,颇为辛苦。做生意头几年,也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但我想,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能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那时,同事们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啃,天天如此,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我是在抢学问”。

  对于李嘉诚这样的成功者而言,勤奋无疑是必备的条件。然而,世上刻苦努力的人成千上万,取得巨大成功的却只是极少数。对此,李嘉诚道出了其中的真谛:“除勤奋外,还要节俭(只是对自己,不是对别人吝啬);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人际关系;具有判断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作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作为一位白手起家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商人,李嘉诚的传奇一生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反复探究的教科书。解读李嘉诚,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更能让人感到魅力无穷的,不是李嘉诚的财富,而是他的成功经验,是他的经商智慧。

  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李嘉诚信奉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哲学,他一贯勤俭诚信。论资财,他虽有亿万之巨,但在生活中,他依然淡泊、俭朴。他清晨喜欢去打高尔夫球,以锻炼身体。他说:“我觉得简单的生活更令人愉快。”为了节约点滴时间,他于上班途中在车上浏览当天的中外文报刊,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把与公司有关的内容划出记号或作出批示,到办公室及时交予秘书处理,一切工作多数在办公时间办妥。

  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吝啬之人,他的部下却说他“悭己不悭人”。他一片真诚对待员工,使长江厂具备了稳固的凝聚力。李嘉诚在建厂初期的条件非常艰苦,却基本没有工人跳槽。后来,长江厂遇到困难时,工人们一样同心同德,共渡难关。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善待员工,是把事业从小做大的一条基本原则。道理很简单,员工与老板相比,最大的赢家当然是老板。

  虽然李嘉诚始终都是大手笔地对社会捐赠,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

  有人说,李嘉诚是世界上最俭朴的亿万富翁,他却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来听一听李嘉诚的理财秘诀吧: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赚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比较重要。尽管李嘉诚早已成为华人富商,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富,但他并不骄奢淫逸、大肆挥霍,依然是坚持以俭养德、养廉、养身,淡泊宁静、朴实无华。他的住房仍是30年前的,每次出行仍乘民航班机。而且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捐助福利事业。从70年代至今,用于资助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事业,兴建医院和老人院的资金他已捐出了28亿。根据他的贡献,他被评为“世纪企业家”,该荣誉是从15位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杰出企业家中挑选出来的,李嘉诚夺魁当之无愧,他也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人物之一。

  李嘉诚认为,熬了漫长10年,到最后仅能买回一部车,离亿万富翁差远了。理财必须花费长久的时间,短时间是看不出效果的,所以奉劝各位别指望利用理财快速致富。还有必须要说的是:理财者必须清楚,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不是“百米冲刺”。理财靠的不是暴发力而是耐力。要想投资理财来发家致富,必须经过一段非常漫长的等待时期,才可以看出结果。还有就是先难后易,李嘉诚坦言:赚第二个1000万要比第一个100万简单容易得多。有人可能会问:他是一个伟大的投资者,还是一个运气总是不错的杰出的人?对于这个问题,喜欢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人,对他的衡量最好应采用更纵深的坐标系,因为几个特定的年代与对应的历史背景已经说明了一切。

  有准备地去冒险

  要想致富,就要一步一步地踏实做事,但是,这样难以成为巨富。有时,大冒险可以获得大收益。但是,冒险不能盲目,要组织严密,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云:“工夫在诗外。”李嘉诚时机掐得准,是他时时关注整个国际时势的结果。

  然而,有时股市的突发事件,并非外界因素所然,谁也无法预测——这显示出股市极其险恶、变幻莫测的一面。

  1987年华尔街大股灾,事发前并无明显兆头。灾后的一年,美国经济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尽管学者们从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挖原因,但这场危机却不是这些原因直接引发的。

  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指连年攀升。到1987年,股市步入狂热。2月18日,恒指破2800水平报2801点;8月3日,恒指已升越3500点水平;10月1日飙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

  牛气冲天,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李嘉诚预计股市将会崩溃,但不太可能发生在年前。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嘉宏、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对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

  将由五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泻508点。香港股市应声滑落,恒指暴跌420多点。

  如果在9时之前,包销商尚可引用“不可抗拒”条款退出包销供股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在10时开市前得以顺利通过,开市后,造成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股市的连锁反应。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这场股市浩劫。长实系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欲哭无泪——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10月20日,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

  10月26日周一重新开市,香港股市崩溃。当日恒指暴挫1121点。五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出30%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责任的一半(51.5亿港元),其余价值50多亿新股由原有五家包销商及上百家分包销商承担,长实系四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这就是被有关传媒评价的“百亿救市”行动。李嘉诚在这次股灾中,扮演了骑士的角色。

  大盘崩溃,约占香港总市值15%的长实系上市股票均下跌三成。依常规,这正是向公众股东廉价收购本系股票的好时机。

  10月23日,香港证监会收到李嘉诚提出的“稳定股市”方案,该方案拟动用15亿至20亿港元,吸纳长实系四公司的市面散股,以便“协助本港股市的稳定”。李嘉诚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的经济不要太多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

  尽管李嘉诚申明了自己的立场,仍有人认为“有为私之嫌”。舆论纷纷,人言尽殊。当时,李氏家族控有长实35%以上股权,和黄也近35%。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人士要再增购股权,必须提出全面收购。李嘉诚无法全面收购,要求当局放宽限制。

  证监会碍于条例不予批准,李嘉诚多次去港府力争,希望从“救市大局”出发。结果,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属下公司股份超过35%诱发点而必须履行的全面收购条例,但规定所购入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购入股份时必须每日公布详情。

  李嘉诚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认为既放宽收购点又限期售出,这是“措施矛盾”、“难消危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表示对附带条件的失望。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他收购的股票必然会蚀本。

  某报章说:“李嘉诚原想酿的美酒变成苦酒,现在不得不喝下去——李氏购买了数亿股票。”这当然是一家之言,事实大概不会是此君的揣测。不过,许多人都认为,李嘉诚必蚀老本不可——依以往香港与海外股市的经验,股灾之后,必有两至三年的低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股灾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当年底,股市就开始回扬上冲(欧美股市亦然)。

  到1988年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4点,已接近1987年初的水平。

  李嘉诚在一年的限期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不但没有蚀本,仍有小赚。对李嘉诚来说,小赚便意味着是几千万港元。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李嘉诚。

  1997年10月31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在本周一与周二两天股市大跌期间,香港有44家有实力公司,从股市回购大量公司股票,积极参与“救市”。其中,长实主席李嘉诚在股灾期间购入1300万股长实股份,增持行动对长实股价有正面影响。

  李嘉诚集团的主席办公室证实李氏个人购入约0.5%长实股份,使其持股量增至34%,并已向联交申报。

  李嘉诚购入该批股份价格未见透露,但过去10个交易日内,长实的股价已由每股76港元下跌到最低的44港元,跌幅达四成。若据前天收市价,李嘉诚购入的股价市值为7.18亿港元,为众多股东回购金额之最。

  被称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以往都是在大市跌到股民都绝望时才出手救市。29日,他对记者说:“每次经济动荡,我都会动用私人名义买公司股份。”当记者问他是否买其他公司股票时,他三缄其口,只说:“我当然先买自己公司的。”

  大盘崩溃,股市下挫。在低点回购股票,是惯常的游戏法则,关键是眼光要准。

  幸运成全不了股市常胜将军,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股市强人,靠的是他的良好素质。因此,他在每一次股灾之中都能够安然渡过,而不致于翻船落水。

  马世民在会见《财富》记者时说:“李嘉诚是一位最纯粹的投资家,是一位买进东西最终是要把它卖出去的投资家。”

  稳扎稳打做市场

  生意场上,谁的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优先权。迟人一步很可能会丧失先机,输人头注,但是迟人一步可以将形势看得更清,少走弯路,鼓足后劲,可以更快地迎头赶上。

  纵观李嘉诚平生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李嘉诚并不喜欢急功冒进,他一贯以稳健为重。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李嘉诚全传 随遇而安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我的前半生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毛泽东与蒋介石 林肯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风雨张居正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