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9章 富豪榜样——从逃难少年到世人楷模(4)

  《李嘉诚——香港房地产巨人》一文谈到:

  “一位外国记者曾评论说,李嘉诚看上去不像一位难对付的商人,而像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学校长。他经常身穿一套黑色西服、白色衬衣、素色领带。有一次,他指着手上戴的西铁城电子表,对来访的客人说:‘你戴的表要贵重得多,我这个是便宜货,不到50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并非因为我买不起一只更值钱的表。’他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在私邸中一住就是20多年。他使用的豪华汽车、游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工作午餐也不列入公司账目。长江集团在站稳脚跟之前,为了表示对公司的信心并节约开支,多年来,他自己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李嘉诚在公司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建筑工吃的大众泡沫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但李嘉诚是皇家香港高尔夫球会会员,约每周去一次。去那更重要的不是锻炼,而是消遣放松也是会会老友。李嘉诚的不少信息,还有不少生意,都是在球会上获得与促成的。

  李嘉诚在孙女出生后的一次记者采访时谈到:“我不打算摆满月酒,省下的钱拿去做公益。将来第二个儿子结婚,如果女家方面肯听我劝,我照样不铺张。我认为一些事在内心庆祝就可以啦,我一生都未摆过生日酒。”

  1995年12月1日,国际潮团联谊会在港开幕,仪式完毕后,李嘉诚立即被记者包围住,有记者提到“潮州人孤寒与否”的问题。李嘉诚说:“潮州人只是刻苦,而非孤寒。”他强调:“我绝对不孤寒,尤其对公司、社会贡献方面和‘作为中国人应做的事’上,绝不会吝啬金钱。”

  的确,李嘉诚曾经做过多少善行义举啊,他不但不孤寒,而且是世上少有的大慈善家,然而这位大慈善家自己过的,却是一种极为俭朴的生活。这一点真令人感慨万千,钦佩之至。

  李嘉诚拥有好几部轿车,名车大众车皆有。在十多年前,他的座驾多是白领阶层那一档的轿车,使用的是柴油。现在用的多是日产总统型,据他说是为了安全,才改用这种大马力的车。李嘉诚打趣道:“贼人开2000CC的日本车打劫已经可以爬我头上了。”他有一部劳斯莱斯,市值数百万。据统计,香港是全世界人均占有劳斯莱斯最密集的地区。依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的身份,他坐劳斯莱斯,完全合适,且无人议论。他这部劳斯莱斯已近30年,李嘉诚曾对《经济日报》记者讲:“我自己绝不会坐,只有陪朋友时才劳驾它代步。”

  1993年第7期《世界经济》,对日产总统型房车如是评述:

  “犹记得3月中公益筹款活动中,一部日产总统型房车以160万由另一地产商投得。日产总统型房车来头不小,首先它是日本皇室御用座驾,置身其中,独享尊贵典范;其次此车矜贵难求,日本本土以外,除了在香港便没法找到,加上配额仅40部,非泛泛之辈能坐拥……”

  李公子泽钜的婚礼,“花车是劳斯莱斯,李嘉诚坐的日产总统型房车,到会嘉宾中何鸿燊(shēn)坐的是劳斯莱斯,利国伟及郑裕彤的座驾也同属日产总统型号,屈指一数,当日停泊在教堂门外的豪华房车,分别有19部奔驰,3部劳斯莱斯及10部日产总统型房车。”

  在众人眼中,李嘉诚大可不必将劳斯莱斯打入“冷宫”,他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公司事务的情况下独享名车。但李嘉诚并不想那么做,他说,坐太名贵豪华的车,恐会使自己贪念奢侈,忘记勤俭。

  能屈能伸大丈夫

  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一个投资者要深谋远虑,进退自如,抓住一个个商机。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影响,投资者应该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在不利于出击时,也要懂得撤退,这就要求投资者看清形势,进退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该投入的时候就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被窒息。

  在生意场中,李嘉诚坚持不懈,穷追不舍,甚至不惜“十年磨一剑”,有时却不见一利,及时撤退。无论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方面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他从不会偏爱哪一项业务。与华资财团再次联手合作,吞并垂暮狮子置地,最能体现出李嘉诚的投资风格。

  当时,各种收购的传闻纷纷扰扰,众多财大气粗的华商大豪都被认为可能染指置地:长江实业的李嘉诚,环球集团的包玉刚,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新鸿基地产的郭得胜,恒基兆业的李兆基,香格里拉的郭鹤年等,都在此列。另外,股市狙击手刘銮雄也可能乘虚而入,截杀置地这个庞然大物。

  在谈判中,李嘉诚不想表现得过于积极,同收购港灯时一样,他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有利的时机。这时,香港股市一派兴旺,很快就攀上历史最高峰,但并不是低价吸纳的最好时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扶摇直上的香港恒指受华尔街大股灾的影响,突然狂泻。1987年10月19日,恒指暴跌420多点,在被迫停市后于26日重新开市,再泻1120多点。愁云笼罩的股市令投资者捶胸顿足,痛苦不堪。

  香港商界惊恐万状,每个人都是自身难保,再也没有余力卷入收购大战了。置地股票也跌了约40%。李嘉诚的“百亿救市”,成为当时黑色熊市的一块亮色。证券界揣测,其资金用途,首先将作为置地收购战的银弹。

  这次股灾正如一场暴风雨一般,来得猛,去得也快。等到1988年3月底,沉入谷底的恒指开始回升。银行调低贷款利率,地产市况渐旺,股市也慢慢地转旺。

  对于善于等待时机,捕捉机会的李嘉诚,为什么这次没有借大股灾之际趁火打劫呢?须知股灾中置地股价跌到6.65港元的最低点,就算以双倍的价格收购,也不过13港元多,还远远低于在股灾前李嘉诚提出的17港元的开价。

  在收购及合并条例中有这样的规定,收购方重提收购价时,不能低于收购方在6个月内购入被收购方公司股票的价值。10月份的股灾前,华资大户所吸纳的置地股票,部分是超过10港元的。也就是说,如果以往的平均收购价是10港元,现在重提的收购价,就不能低于10港元,在6个月后,就不再受这一限制。

  4月中旬,股灾发生后已过了6个月。此时,虽然置地股从最低点回升,但仍在8港元的水平上徘徊,还低于股灾前的水平,这依然对收购方有利。

  最后,置地强力进行反收购,使李嘉诚的收购成为不合算行为,于是李嘉诚就果断放弃已经花费了大量心血,且做好充分准备的收购。

  虽然这次收购最终没有成功,但是李嘉诚的做法却值得称道。因为投资不可以意气用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要撤退。在两败俱伤中夺取微弱的胜利,一般情况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投资家应有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嘉诚退出收购反而是一种胜利。

  由此可见,要做一个“纯粹的投资家”,重要的是要修炼自己的心性,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为杂念所动,而保持气息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该前进时前进,该撤退时就撤退。

  知恩图报不忘本

  情义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才是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

  李嘉诚在五金厂做推销员时,很受老板器重。然而,在一次推销失败后,李嘉诚认识到,塑胶业的发展比五金业要大得多,因此,他决定辞职去加盟一家塑胶厂。但他同时又对自己的辞职深感愧疚,对五金厂老板也充满了感激之情。为了感谢老板的培养,临走时,他真诚地向老板建议:办企业最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产品冲突。但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一年后,如李嘉诚所料,五金行业日益艰难,已经濒临倒闭。得知五金厂的窘境,重情重义的李嘉诚专程赶到五金厂,找到了老板,建议他立即调整产品门类,改为生产系列铁锁。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一年后,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焕发出勃勃生机。同时,李嘉诚又建议五金厂老板为了保证领先优势,还应计划系列开发。否则,其他五金厂一齐涌上,竞争会很激烈。老板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五金厂果然在同行业始终遥遥领先。

  李嘉诚重情重义,心存感恩之心,令五金厂老板及其员工佩服不已。

  李嘉诚时时不忘创业,他一直渴望着拥有自己的一方商业天地。为此,不安分的他再一次辞别了塑胶公司的老板,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不少李嘉诚原来在塑胶公司发展的客户都有意与李嘉诚合作,但李嘉诚无一例外地谢绝了,并且一再强调他原先打工的那间塑胶公司的实力和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塑胶公司保持往来关系。

  李嘉诚的真诚使这些客户感动,找到李嘉诚的大部分客户又继续与塑胶公司做生意。

  李嘉诚对自己工作过的公司饱含深情,对培养自己的老板一直怀有感恩之心。一旦这些公司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五金厂他鼎力相帮,塑胶厂也是如此。由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大危机。李嘉诚以前的塑胶公司面临倒闭,已经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挂帅救业。他将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那间塑胶公司,把自己的恩公从倒闭的边缘挽救回来。已经年过花甲的塑胶公司老板噙着热泪说:“我没有看走眼阿诚的为人。”

  李嘉诚的广博学识和重情重义的优良品质为他赢来了很多朋友。有了众多朋友的真心帮助,李嘉诚在创业过程中更是如鱼得水,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为人处世称典范

  李嘉诚视名誉如生命。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它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林燕妮首次赴华人行的长江总部,与李嘉诚商谈广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来,他(李嘉诚)开腔的并非公事,而是澄清传媒对他的绯闻传言。

  “李嘉诚说:‘我跟某某港姐绝对没关系,也不认识,外边乱讲。’”

  地产商不止一个姓李的,传媒也没有说是“长江”的李姓地产商,更没描绘该李姓地产商高高额头,戴眼镜,平时好穿黑色西装,说话带潮州口音。李嘉诚确实过于小心,他与林燕妮谈这事,因为林燕妮是新闻圈中人——香港屈指可数的名牌专栏作家。李嘉诚这般解释,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笔,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后说:“我们是做广告的,绯闻我们不关心,但他显然十分介意。”

  在社交场合,李嘉诚对女明星、女艺人、港姐、亚姐,素来敬而远之,更怕与这些靓女合照。据说某刊重金悬奖,若哪位女艺人同超人合影,可出40万港元买她的照片。由此可见,女艺人与李嘉诚合影的难度。

  李嘉诚视名誉为生命,他看重的实际上是清誉,而非荣誉。都以为香港叫了他十多年超人,他该非常坦然地接受。一位记者在访问中称他是香港商界的超人,李嘉诚马上插话道:“不对的,不对的,我不承认,其实我是个普通人而已。”

  《星岛晚报》曾开一个不甚恭敬的玩笑,在一篇文章中称他是“大头李”。李嘉诚表现得很大度,从未在任何场合暗示过对此绰号的不快。为此,少数作者为显亲热幽默,在文章中也这般称呼他。

  李嘉诚处事小心,一些很细微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以免给对方带来麻烦,或产生什么想法。

  陈衍俊先生谈到:1987年,李嘉诚来汕头大学出席会议,“和他握过手的几个新闻界同行都敏感地发现,李嘉诚的手心有些发烫,说话的鼻音也浑重了。李嘉诚显然是感冒了,发烧还没退。”

  连续两天的会议,李嘉诚“太劳累了,感冒又加上胃痛。但他仍然不动声色地打起精神坚持着。只是到了会议中间,他才走近我的身旁悄然地告诉我:‘我要吃胃药,需要几块饼干送药,能找到几块饼干吗?’”学校的人马上去买来肇庆产的菜汁饼干,李嘉诚吃过药后,又回会议室开会。“事后,他又悄然告诉我:‘饼干,我的秘书从香港有带来的,可是一忙,放在宾馆里就忘记带来了!’他又非要交还买饼干的钱,我向他说明,几块饼干,区区小事,不足挂齿,他才作罢。”

  这件事传开,汕大师生甚为感动。要知道,李嘉诚是汕大的独立赞助人,是汕大的恩公!

  当然,也有人表示不解。如那位对李嘉诚赞叹不已的加拿大记者,又认为李嘉诚过于谨小慎微,他在文中说道:

  “李嘉诚可以因一些小事而尴尬,好像他儿子泽钜在劳斯莱斯汽车上装的雷射碟机装得不好,李嘉诚也要费唇舌解释。这位世界级富翁向人解释这些小事,真叫人大惑不解!”

  在舆论开放的香港,尽管有人对李嘉诚的行为略有微词,但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商界取得举世瞩目业绩的李嘉诚,在为人处世上,不失君子风范,堪称楷模。

  分吃蛋糕求共赢

  俗话说:“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天下之事理无穷。在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闭关自守,自以为是是根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唯有放开手脚、扩大交往方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这方面来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道。人无友,好似树无枝、花无叶、鸟无翼、畜无足。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也无论做什么事情,朋友是不可缺少的。做人要豁达,做生意更要豁达。豁达之人大都有着对同行的真诚友情。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苏东坡传 蒋介石传 巴菲特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毛泽东与蒋介石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傅雷家书 林彪的这一生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