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72章 富豪榜样——从逃难少年到世人楷模(7)

  灵活处事巧变通

  李嘉诚在五金厂做推销员时,一次,有一家刚落成的旅馆正准备开张,李嘉诚的几个同事领功心切,抢先找到旅馆老板,不料皆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退。原来老板有意与另一家五金厂交易。

  李嘉诚迎难而上,他并不急于见老板,而是先与旅馆的一个职员交朋友,然后假装漫不经心地从那个职员口中套知了老板的有关情况。

  那个职员谈到老板有一个儿子,整天缠着要去看赛马。老板很疼爱他,但旅馆开张在即,千头万绪,根本抽不出时间陪儿子。

  职员是当做趣闻说起这件事的,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嘉诚让这个职员搭桥,自掏腰包带老板的儿子去跑马场看赛马,老板的儿子玩得兴高采烈。

  李嘉诚的举动令老板十分感动,不知如何答谢才好。

  于是,他就爽快地同意从李嘉诚手中买下380只铁桶。

  李嘉诚成为五金厂一等“英雄”。

  但是在另一次推销遭遇战中,李嘉诚却败下阵来。

  那天,李嘉诚和推销塑料桶的老板在酒店不期而遇,这一次对方轻易获胜。这一失败,使李嘉诚看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以及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

  那一晚,李嘉诚辗转难眠。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是木质和金属制品的替代物,发展潜力巨大。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李嘉诚毅然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这个新兴的行业。

  处变不惊解难题

  面对困难,要处变不惊。面对难题,要有解决方案,并按照解决方案去执行。只有切实行动,积极应变,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继1977年至1981年香港股市高潮之后,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律的支配,从1982年至1984年这段时间,世界经济又一次呈现不景气现象,香港工业衰退。而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问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中英两国政府代表进行着频繁的接触与谈判。在香港这个大社会里,经济神经、政治神经、生活神经从来都是十分敏感的。每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蛛丝马迹”,就会幻变成为“杯弓蛇影”或“狂雹飓风”。不过,主要还是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那时,股市出现暴跌,地产也一落千丈。外资不愿投向香港,市民也害怕置楼。

  那时,伴随着市场上的经济衰退和社会上的动荡,有好些谣言、流言是冲着李嘉诚和长实来的。有人传说“长实要撤离香港了”,“长实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去了”。还有流言说“长实经济出现困难,在抛售股票了”,“李太太在大举抛售长实股票了”。捕风捉影,莫衷一是。这对李嘉诚及长实的形象和事业不无影响。

  面临着巨大困难和压力的李嘉诚,为使长实“处于攻守自如之更为有利地位”,他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当机立断,减少或停止购入地皮;加速售出公司现已拥有的楼宇物业;对上市公司则采取保守及缩减政策,急速退却,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以图再展;加强财政管理,充实现金,以备周转,应付意外;努力减少债务负荷,力争处于主动位置;稳健为主,既不盲目参与新项目的竞投,也不为那时市价大跌的工业用地所垂涎。

  同时为了辟谣,李嘉诚在希尔顿大酒店二楼大礼堂开幕典礼上公开表示,“长实以香港为基地的投资方针,不会有任何的改变。长实在国外的投资仅为1.3亿元。长实卖出在北美的两项物业,是为了尽量套取现金,是在等待时机,图谋发展,这是长实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他说:“长实目前资金充裕,财政状态稳固,必要时在24小时内可动用20亿元的投资资金。长实的投资要看世界的经济环境,也要维护股东的实质利益。和黄也随时可以用30至40亿元资金从事开发。”

  由于长时间在香港积聚、形成的形象,香港市民相信李嘉诚的“信誉、诚实和信心”。李嘉诚说的话,给香港市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无疑给香港商界和市民送去了一帖“安神剂”和“鼓舞剂”,市道立即呈现反弹局面。

  长实与青洲英泥有限公司在1983年4月8日发表联合声明,长实发行0.2458亿新股给青洲英泥公司。李嘉诚以私人身份在14个月内购入全部新股,以承诺在红利方面的双方互惠互利。这是李嘉诚在香港地产市场崩溃期后的一个积极主动的应变措施,给市民们带来了信心和安定。

  信誉促进好生意

  作为一个企业家,当然需要开辟企业的财源,通常也一定要找生意。且不说生意难找,即使找到也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资源。如果让生意自动上门真是天大的好事。其实,要想做到这点也不难,只要树立良好的信誉,生意便会自动上门。

  李嘉诚对儿子说:“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不管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因此,他说:“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不投机取巧而以诚待人。”他一再强调,“要让投资者得到利润,以建立公司的信誉,使日后销售更加容易。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何种困难,仍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的信任。”

  李嘉诚对待客户是这样,对待股东也是这样。1975年,长实为了筹集资金,发行新股2000万股,筹得现金6800万港元,全部由李嘉诚承购。但他却自愿放弃1975年至1976年两年度的所有现金股息,约1000万港币。1983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洲英泥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2400多万股,每股作价9.25元。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洲英泥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14个月内,青洲英泥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9.25元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是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1979年,公民利息低于当时最优惠利率,李嘉诚私人借出2亿港元资助长实向汇丰银行收购和黄的22.4%股份,并没有指明还款日期,只说“在董事局决定符合集团最佳利益时归还”。

  李嘉诚作为国城董事局主席,董事会决定给予年薪200万港元酬金,他拒绝接受。他每年在各公司的董事酬金共2500万港元,却仅收5000港元。长实一位高级职员说:“李先生从其他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长江实业。他每年实际所得的酬金只有5000港元,其他福利津贴全无,所有豪华汽车、游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午餐,除了应酬宾客外,也是由他个人支付。”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足以让人看到李嘉诚人格的魅力,他对个人的利益毫不计较,加深了人们对他的信任。

  只要企业家建立起诚信,企业有了声誉,其他人自然了解到,这一家企业是可信的,这一位企业家是可信的,和他们合作就自然放心。一来对方知道合作之中,自己一定不会被欺骗;二来知道自己所得的利益一定不会被对方侵吞,大家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三来和一家有诚信、有信誉的企业合作,将来的关系可能会是长远的。有这样的合作条件,其他的企业当然就会极为乐意和有诚信的企业合作。所以,生意就会自动跑上门,不一定每次都需要自己去寻找。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广州至珠海段。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合和持控股权。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间日资公司拥有。投资回报靠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设施投资。李嘉诚看准这段公路的前景非常广阔,虽然回报缓慢,但长期而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还会升值,使用频率还会更高。

  有位评论家指出:“李嘉诚的发迹靠‘诚’,他的最大资产也是‘诚’。”李嘉诚“忠实可靠”“言行一致”,人如其名。这确是李嘉诚赖以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李嘉诚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高的信誉,支持者众多,海外留学生、华侨都引以为豪。

  加拿大一些地区曾因华人移民的急剧增加而产生过一些抵触情绪,但是时至今日,李嘉诚的海外公司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在英国,都从未发生过工潮。他的信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分国籍,唯才是用”。这一点很让外国员工佩服,也成了许多在外谋生的华侨与老板的信条。

  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国际商界,李嘉诚都因恪守商业道德而树立起良好的大家风范,赢得了高度的荣誉。这千金难买的荣誉又回馈了他无数的生意和财富。这样一个赚钱谋略是间接的,是战略性的,这比直接的战术性的赚钱更具威力。因为这样的赚钱术不是一桩两桩的生意,而是连绵不断永无穷尽的生意基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领袖们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看见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蒋介石传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往事并不如烟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