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8章 胡适:那些年,我们的情感链 (1)

  胡适在民国文化圈,是个中心人物,他脾气好,名气大,朋友遍天下。在留学欧美派知识分子中,胡适的地位,更为吃重,堪称老大哥式人物。当时在北大念书的张中行说:

  胡适博士1917年留美学成归国、来北京大学做教授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岁。到30年代,论资历,已经是老人物了。可是年岁并不很大,不过是“四十而不惑”;看外貌更年轻,像是三十岁多一些。中等以上身材,清秀、白净。永远是“学士头”,就是头发留前不留后,中间高一些。经常穿长袍,好像他的博士学位不是来自美国。总之,以貌取人,大家共有的印象,是个风流潇洒的本土人物。

  胡适比林徽因大十三岁,在辈分和名气上,林徽因比胡适要小很多,是个谦和恭敬的晚辈。林徽因在北平培华女子中学就读的时候,胡适就已经是出入北平西单新月社的头牌人物,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在林徽因眼里,胡适的形象或许是成熟的、可亲的、仔仔细细的、可以信赖的。确实也真是如此。胡适,字适之,无论身在哪里,他似乎都能“适当为之”,所有困难在他面前,似乎都不成为困难,他总是能找到办法,使问题获得解决。胡适先生应该被发“好人卡”,他人生中的一切,兜兜转转,似乎都能落在一个“好”字上,他是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好朋友、好老师、好同事、好玩伴……他是一个球形人物。

  胡适与林徽因本身交集不多。林徽因青少年时,胡适是忙大事的大人;胡适去美国,林徽因约他见面,也只是短暂几天;等林徽因也长成大人,学有所成,结了婚,生了子,从美国返回中国的时候,胡适依旧在忙;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在北平北总布胡同支起了太太的客厅,一举成为文化圈里女性人物的绝对中心。当时胡适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当院长,少不了去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走动走动。只是,他可能去得不是那么频繁,毕竟,他自己那一摊子已经够“门庭若市”了,没有太多闲暇。不过,从婚前到婚后,林徽因与胡适的社交位置,也有了微妙的变化,结婚前,她更像是胡适的学生,她是个“悉听尊便”的小女孩,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林徽因成了太太,成了女主人,她的社交地位慢慢浮升,她与胡适更像是朋友了。事实上,当年出入太太客厅的各类人等,大部分要比林徽因年纪大,但这丝毫不妨碍林徽因成为社交的绝对中心。

  英谚里有一句:It’s a small world。的确,世界太小,小到一个在北平一个在上海,偶尔都能硬生生碰上,更何况又是在同一个社交圈里?那感觉有点像,你吃完饭,在楼下拉着狗遛着弯,没怎么注意,一抬头,就见到了熟人。胡适和徐志摩是至交,他们都留学欧美,性格都偏爽朗,很容易就吃喝玩乐在一起,1923年10月22日,胡适写日记说:

  晚上与志摩、经农游湖。到壶春楼吃饭。我戒酒已近十日,今夜心中不快,遂复喝酒。三个人共喝了二斤半。到湖心亭,看月。我在石板上仰卧看月,和志摩、经农闲谈。后来又到了平湖秋月,人都睡了。我们抬出一张桌子,我和志摩躺在上面,我的头枕在他身上,月亮正从两棵大树之间照下来,我们唱诗高谈,到夜深始归。

  又是喝酒两斤半,又是把头枕在志摩身上,交情之深,可见一斑。当然,弟兄们聚在一起,女人,几乎也是必谈之事。

  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不管八方反对,林小姐不给回应,他就是要将爱情进行到底。胡适青年才俊,样貌堂堂,在江湖走动,身边又有徐志摩这一班情感丰富的朋友,情感上有一些波动,当属正常。且一班朋友,又乐得替胡适隐瞒。1923年,在杭州西湖,水光山色,胡适与其三嫂同父异母的妹妹缱绻旖旎,写就浪漫佳话。那几乎是胡适一生中最富粉红色彩的一段时光。有徐志摩的离婚的样子在,回到北京后,胡适很可能也跟包办婚姻的老婆江冬秀提出过离婚。只不过,江冬秀生猛,拿起菜刀,挟持孩子,索性鱼死网破,胡适斯文,哪里见过这等场面,只好作罢。性格即命运,胡适的婚姻,是其性格的最佳注脚。张爱玲在美国拜见过胡适,她这样写胡适的太太:

  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此等幸福的婚姻,建筑在冬秀的强悍和适之的适应力的基础上。

  因为家中河东狮坐镇,胡适之先生的情感生活始终有些压抑。他不是没有倾心的女子,但无奈家中的牵绊,他最多点到为止,不了了之。自己不能越过雷池,胡适倒喜欢促成朋友们的好事。1924年,徐志摩从上海到北平,追求林徽因无望的他很是烦闷,老大哥胡适便对徐说,来北平,怎么能错过北平那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王太太——陆小曼小姐。结果徐志摩一去看,便对小曼一见倾心。小曼是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王赓的太太,岂能随便邀约,据说,徐志摩和陆小曼早期通信,都是胡适之先生从中转达,充当信鸽。还有传闻,说徐志摩去见陆小曼,门房不让进,胡适之先生就出主意让徐塞点小钱过去,门房见钱眼开,小曼女士就好见了。后来这事终于被王赓知道,他火冒三丈。大难眼看临头,胡适之先生又建议徐志摩出国避避风头。

  1925年,是胡适的流年。这一年,他与曹诚英的事被太太江冬秀闹了个底朝天,女儿素斐也不幸去世。种种不适宜涌上心头,一向能掌控局面的胡适,也多少有些心力交瘁。这一年,陆小曼的日子也不好过,徐志摩去了欧洲,她一人孤苦,面对离婚的困局,真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到了胡适。看陆小曼写给胡适的信,当真满是蜜意柔情。不妨摘录一封:

  我最亲亲的朋友:

  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热得很,什么事都做不了。只希望你很快地来看我。别太认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最重要的,我求求你为了你自己,不要再喝了。就答应我这一件事,好吗?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我还在等着呢!而且你也没有给我电话。我今天不出去了,也许会接到你的电话。明天再给你写信。

  眉娘

  不难看出,两人的互动颇为频繁,至于其间情愫,真真假假,外人也看不清楚。不过,也正在这一年,陆小曼与王赓离了婚,第二年,徐志摩从海外回来。徐、陆二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26年的农历九月初九结为夫妇。此前胡适与陆小曼那一段真假难辨的情谊,也随着徐、陆婚礼的举办,告一段落。胡适怅不怅惘?不晓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陆小曼的感情还在,只是稀释了许多,又或者善于调试自我的适之先生,又退回到了朋友的位置。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同类推荐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史蒂夫·乔布斯传 李嘉诚全传 林彪的这一生 我的前半生 林肯传 领袖们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 曾国藩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