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章 相爱未必相守,相守便不相欺——只有爱情让女人更生动(1)

  §第一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不是只要相爱就能携手一生,不是激情不再就要分道扬镳。爱情的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那么不计后果。有过甜蜜、有过许诺,有过忧伤,不要忘了,爱情需要经营才会收获幸福。

  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徽因

  若说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好像永远有说不尽的内容,永远有解不开的谜。林徽因的温柔在诗人的笔下被写成了永远的惊叹号,发生在康桥的故事,注定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跟着诗人的笔迹,寻那最美爱情的踪——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显然,徐志摩这首诗是写林徽因的,他把才女比作一朵水莲花,而“娇羞”也是对她温柔的一种写照,诗中充满了脉脉温情与向往。虽然不是每一朵水莲花最终都能浮出水面,也不是每一朵水莲花都能和赞叹的眼神遇见,但徐志摩笔下的女主角却是幸运的。他们的“水晶之恋”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到现在也是为人所乐道的经典故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诗人眼中的“西施”生活在浪漫的国度,她胜似王妃,高过公主,他们的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以至于后来的爱情故事都因之而黯然失色。此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让人看起来似乎成了一出悲剧,尽管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却远不及那一低头的温柔显得更加清纯和美丽。

  一个扎着长辫的十六岁花季少女,小女初长成的样子,一个是长她八岁的已婚青年,怎么看都只是一段故事,只能出现在虚构的世界里,所谓相爱不一定相守,在他们身上是最好的演绎。

  有人说,林徽因原先是不曾写诗的,她后来之所以写诗,是拜徐志摩所赐,而徐志摩先前也是不曾写诗的,在遇到林徽因之前,他的志向一直是哲学,他的诗人名号是林徽因给予的。两个都不曾写诗的人,因为彼此的相遇,因为一段温柔的呢喃,居然都有了创作的灵感。

  林徽因为徐志摩写诗,但是却用诗拒绝了他的爱情: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任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如果说林徐之间的相遇,让对方都有了写诗的激情与冲动,调动了他们诗人的神经和天分,而未惊动双方固有的生活与情感轨迹,那么这段故事可能只是文学素材而已。事实上,并无结果的他们,其中一个却当真了,徐志摩和原配夫人张幼仪离了婚,而另一个,只是品味了一下味道而已,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是照常走得很近了,她把温柔献给了梁思成,而把念想送给了徐志摩。彼时,林梁二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徐志摩却还沉浸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

  女人的温柔确实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它可以令世间的男子甘愿俯首听命,甚至改变规划中的生活方向。

  欣赏你的所有,不忘你的温柔

  如果没有林徽因,事业上的徐志摩可能是另一个金岳霖的翻版,在哲学领域会有不俗的建树。而他没有成为一个哲学家,其在诗赋方面的成就可能多数要归功于他对林徽因的爱慕。诚如人们所说:“每一个处在爱情中的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只是徐志摩来得更猛烈了一些,他对林徽因有点儿过于痴情,因为他的痴情,因为他对温柔的林徽因情有独钟,他的恋曲也被传为佳话,他成了浪漫痴情男子的典型。

  林徽因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乎成了徐志摩永远的“短板”,1931年,徐志摩为了赶时间参加林徽因的建筑学讲座,匆匆忙忙坐上了从南京到北平的飞机,而那一次空难造成了他们之间的永别。

  林徽因写了《悼志摩》,以一个好友的身份: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会的大不韪争他的恋爱自由;他坐曲折的火车到乡间去拜哈岱,他抛弃博士一类的引诱卷了书包到英国,只为要拜罗素做老师,他为了一种特异的境遇,一时特异的感动,从此在生命途中冒险,从此抛弃所有的旧业,只是尝试写几行新诗——这几年新诗尝试的运命并不太令人踊跃,冷嘲热骂只是家常便饭——他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这些,还有许多,都不是我们寻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志摩,你这最后的解脱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聪明,我该当羡慕你才是。

  从悼词的内容看,林徽因难掩内心的悲痛,她对徐的经历如数家珍,温柔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但似乎也只是尽了一个朋友的情分,仅此而已。

  一个真正温柔的女人,她的温柔足以让仰慕他的男子永远铭记在心。

  将幸福层层剥开,坚强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一抹温柔

  林徽因的情感线路,很像一部剧情复杂的言情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岳霖闯入了她的生活,只是他对她的爱永远锁在内心深处,默默地守护了她一生。

  徐志摩连骨灰都没有留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专程带回的一块烧焦了的飞机残骸相守了余生,而她和后来去世的金岳霖,骨灰均被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还是毗邻而居。

  林徽因的温柔,在于她恰到好处地调和了女人的天性与后天形成的知性,她那一低头的温柔化成了微笑的天使,世上没有一个男人会拒绝那样的温柔。

  我们要做就做温柔的女人,调动我们身上和内心所有的女人味儿,在我们的双眸里永远写满柔情与怜爱,永远充盈着绵绵的诗意、温存和浪漫。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温柔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同一朵水莲花般的娇羞,让人赏心悦目,叫人欲罢不能,难以忘怀。

  我们要学会像林徽因那样精心维护天性里的温柔,那种骨子里不妥协的温柔。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造、培养和修炼后天的温柔,凡事都不矫情造作、扭捏作态,因为温柔是从我们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一种温情,它是我们生命本体的一种天性的自然焕发。我们要发挥出温柔里无形的力量,从而让生活中所有的误解和仇恨全部崩溃和消散,让我们显得更娇媚、动人、富有魅力。

  林徽因是温柔的,她有宽广的情怀和宽容的气度,懂得理解和给予,懂得原谅和忍让,懂得给她身边的人送去轻松和快乐。如果说我们吸引男人靠的是美貌的话,那么最终真正能留住男人心的一定是我们的温柔,因为女人的美貌只能吸引男人的目光,而温柔却能紧紧拴住他们的心,并彻底征服他们的灵魂。所以即便我们才貌双全,才高八斗,美过西施,如果男人在我们身上感觉不到一丝温柔,那么,再能容忍的男子也会和我们保持距离,或者对我们只是有一时的热情,难有长久的爱恋。

  和林徽因一样,做温柔的女人。她的话语里过滤了杂质和灰尘,她总是呵气如兰、含情脉脉,最能打动和感染男人。而温柔的女人也可以让美丽永驻、可爱永存,融化天下男人的心,让他们沉醉不知归处。

  我们要做温柔女人,永远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永远给男人以舒适和温馨的感觉。我们从不唠唠叨叨,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风风火火、冒冒失失,即使是在平淡或者艰苦的生活中,我们也依然能让男人嗅到我们生命的芳香。

  所以,我们可以不美丽,可以少一些才华,少一些风韵,可以是女强人,也可以是弱女子,但不管怎样,都不可以缺失温柔。我们都有温柔的天分,所以我们不但要呵护好我们的温柔,还要好好地展示出来,把一低头的细节都让对方看到,令男人折服,永远难忘。

  温柔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和感情的催化剂,如果拥有它,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爱与体贴。

  女人是一所学校,而一个温柔的女人,则是塑造好男人的一所好学校,努力使我们的温柔帮助我们过上和谐的幸福生活!

  【静思小语】

  温柔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和感情的催化剂,如果拥有它,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爱与体贴。和林徽因一样,做温柔的女人,拥有宽广的情怀和宽容的气度,懂得理解和给予,懂得原谅和忍让,懂得给她身边的人送去轻松和快乐。

  §第二节 绽放自己的美丽

  林徽因是美丽的,两条极富代表性的小辫,永远神采奕奕的双眸,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的五官,脸颊上永远荡漾着的笑靥,还有半袖短衫与黑色绸裙的典型民国女性的着装,构成了她清逸的鲜活形象。

  当然,林徽因的美丽又在于她思维的活跃性、独具一格的见识、清新的文风和她那难得的智慧,她的美丽是绽放着的,是超越了其年龄的,是永存于世人心间的。她的美丽是有灵性的,也是富有人格魅力的。

  不仅拥有美丽,还要绽放美丽

  在梁思成的心目中,“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这颠覆了民国时期在文人中普遍流行的那句俏皮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林徽因的美,是公认的,和梁思成一起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也说:“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犹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美丽是一方面,恰到好处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却是需要一些智慧的。

  林徽因不光美丽,她也知道自己的美,更懂得自己的美。据说,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北京香山,一卷书,一炷香,外加白色睡袍,林徽因对自己的状态很是满意,甚至有些自恋,她对梁思成说,看到她这个样子,任何一个男人进去都会晕倒。有此番情调来欣赏自己,的确很可爱,一下子就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美丽上来,弄得梁思成很陶醉地说:“我就没有晕倒。”其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

  在那个几乎没什么色彩的年代里,一个女子,吸引了最具浪漫气息的诗人,最优雅矜持的哲学家和最理智的建筑学家,令诗人因她而较早地离世,令哲学家为之单身一生,令名门之后的公子爱她一世,林徽因的美丽,几乎达到了人生的极致。虽然她的美丽期限并不那么长,但却拥有了丰富充实的过程,叠加在她身上的幸福恐怕是任何女子都不能比的。

  红尘滚滚中,一个美丽的女子能够拥有独立的自我已是不容易的事,却还能绽放美丽,如一朵草丛中的亮丽奇葩,独自盎然开放,独自地美丽着她的美丽,幸福着她的幸福。林徽因在诗歌《莲灯》中说:“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无疑,她是绽放美丽的高手,她把哪怕是“那一剪光”,“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她把美丽最大化地绽放出来,给了它足够的关照与空间。

  美丽是需要绽放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怀疑。绽放自己的美丽,起初源于看到自己的美丽、认可自己的美丽和欣赏自己的美丽。

  诚然,所谓美丽并不是指漂亮的面庞,面相要好自不待言,但让人心悦诚服的美丽还需要一种内在气质的修炼和持久知性的支撑。

  绽放美丽,收获幸福

  林徽因往自己的美丽里注入了丰富的血液,她的智慧、灵性、优雅等等,都成了美丽的元素。她的美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自我和她所生活的世界的肯定与赞赏,她在她的有生之年绽放出了生命中全部的美丽,活出了完美的自我。

  美丽是一个古老而有活力的词语,永不过时。但古往今来,多少美丽的女子获得了幸福?多少美丽的女子自在地绽放了自己的美丽?又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因美丽而葬送了自我?又有几个能像林徽因那样在绽放自己的美丽中收获幸福呢?

  美丽是一种资产,但驾驭不了美丽反而会为它所累,甚至由于不懂得分辨情感或者被慕名而来的感情冲击到,荒废了青春,透支了幸福,到头来身心俱疲。美丽褪色之时却又不甘心被冷落,把自己折腾成了美丽的怨妇,这样的女人有很多,而唯有饱满的精神才能真正支撑起浪漫的美丽,才能持久地维持美丽的色彩,才能让美丽具有永不变质的吸引力。

  林徽因虽家境优越,但身处乱世,她有着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她并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丰裕,也不图名图利,当然更不会自怨自艾,抱怨命运的不公,她的精神世界是美丽的。

  在上手术台之前,是她最脆弱的时候,因担心手术失败而意外离开,可是这时她还不忘记安慰亲人:“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掉向窗外\/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写给我的大姐》)

  当她准备好与亲人诀别时,面带微笑,并没有一丝悲戚之感,反而将最后的美好寄托于晚霞的美丽,这样的美,无法不让人感动。

  在这世上,恐怕没有哪个女子不想自己是美丽的,也恐怕没几个女子不希望通过绽放自己的美丽来留住男人的心,虽然不至于成为让无数男人膜拜的“万人迷”,但至少让心爱的男人在下雨的时候能够为我们撑起一把伞,天冷的时候能够送给我们温暖,让他懂得呵护我们、疼爱我们。

  美丽并不是浓妆艳抹,也不是花枝招展,而是懂得装扮自己,使自己的秉性气质相协调,做到内在与外表相统一。但这并不是说美丽不需要外在装扮了,一身靓丽的衣服,一个时尚的包包,一双美丽的鞋子,一件精致的配饰,都是绽放美丽的方法,这些往往是我们个人自信和修养的外在流露。

  美丽是女人的专属配置,每个年龄段都可以绽放我们的美丽,透过美丽晒出女人的高贵与优雅,晒出丰富的内心、细腻的感情和优雅的气质。

  如果说鲜花是用来看的,女人的美丽就是用心来品味的。美丽女人的身上一定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我们个性的标志,总是给人以独到的回忆而令人回味无穷,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让人越看越上瘾,越读越有趣,越品越有味儿。

  拥有一颗懂爱的心,让生命的激情永不落幕

  美丽可以帮我们过滤时间的痕迹,岁月可以冲走漂亮,但却带不走美丽,美丽在我们的身上已经不单单是靓丽的青春,而是一种迷人的气质。

  林徽因那一卷书,一炷香,一袭白色睡袍,可以让任何一个男人晕倒,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打扮是绽放美丽的必要程序。我们大可不必刻意地去追随潮流,也不需要特别地去模仿谁,只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穿衣风格,色调层次适合自己的个性就行了,有时候简单反而就是一种时尚,是一种属于自己的时尚,那是一份与众不同的美丽。

  我们也不必标新立异,跟上时代的节拍就好了,一双干净、漂亮、舒服、适合自己的鞋子,对于我们来说,是绽放美丽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高跟鞋也好,平跟鞋也罢,无论是运动鞋,还是休闲鞋,都能够让我们展示出不同的美丽。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苏东坡传 林肯传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胡雪岩全传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我的前半生 牛棚杂忆 看见 纳兰容若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