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4章 经万千繁华,归山花宁静——享受生活,活出自我(2)

  格调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做发挥自己本色的格调女人,从容地自信处世。格调也是一种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坚持,从不去盲目克隆别人的美,因为格调是独一无二的。格调只能蕴藏在个体的差异之中,只有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才能拥有不同于一般女人的韵味,成为一个让人一见难忘的人。

  既能升格,也能降调,做这样的女人,永远带有一种磁性,吸引着周围的朋友。

  【静思小语】

  格调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做专属自己本色的格调女人,从容地自信处世。格调也是一种个性,是一种自我的坚持,从不去盲目克隆别人的美,因为格调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节 既能浪漫,又能世俗

  一个女人,如果仅仅能够经得起浪漫,那可能是个贵妇,如果在经得起浪漫的同时又能过世俗的日子,那至少是个知性的女子。

  林徽因与徐志摩有过一段浪漫的情感,但她在婚姻上却选择了梁思成,甘愿过世俗一些的平淡生活,她将浪漫融到了平凡的柴米油盐之中。

  浪漫适可而止,我们终将回归现实

  林徽因在加拿大举办完婚礼之后,同梁思成一起赴欧洲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度蜜月。能够在上个世纪20年代旅行结婚并去欧洲度蜜月,的确是够时尚了,但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旅行。

  据说,他们每到一处,都是有目的地观摩考察,研究欧洲的经典建筑,很有意义,这种浪漫拥有了一定的内涵,不是单纯的物质化的享受。不过,爱情在林徽因眼里是“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快活”,是“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我情愿也随着赔偿这天赐的幸福,埋在悲痛,纠纷,失望,无望,寂寞中挨过若干时候,好像等自己的血在创伤上结痂一样!”“我所谓极端的、浪漫的或实际的都无关系,反正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

  英国文学史学家李公昭说:“浪漫主义作家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的特殊性”。对于爱情的理解,林徽因显然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

  而在早期的时候,林徽因与徐志摩交往了一段时间,那段历史可能是林最浪漫的过往。徐志摩说:“我想,我以后要做诗人了。徽因,你知道吗?我查过我们家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谁写过一行可供传颂的诗句。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入金融界的。徽因,我的最高理想,是想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可是现在做不成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想写诗。”

  “有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你去温源宁的校舍约他到桥上看虹去,有过这样的事吗?”林徽因这样问他。徐志摩点了点头。

  “你在桥上等了多久,看到虹了吗?”她问。

  “看到了。”

  “你怎么知道一定会有虹?”

  “呵!那完全是诗意的信仰。”

  这段饱含诗情的对话简直浪漫极了,完全是在浪漫国度的倾情流露。

  但浪漫归浪漫,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实中的,林徽因知道浪漫不能当饭吃,她也不可能天天和徐志摩生活在浪漫里,于是她郑重地收起了对徐志摩的情感。林徽因说:“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这可以理解为她对那段浪漫故事作下的一个浪漫式的收尾。她并不是不懂浪漫,也并不是不够浪漫,只是她更懂得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更懂得如何维护浪漫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保证自己不会越界,不会被浪漫“绑架”。

  显然,对林徽因而言,浪漫,适可而止,不必做得淋漓尽致。

  保持一颗细腻的心,浪漫地行走于世俗之中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浪漫更是一种内在的特质。

  文洁若在《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中说:

  一会儿,林徽因出现了,坐在头排中间,和她一道进来的还有梁思成和金岳霖。开演前,梁从诫过来了,为了避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他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低声和妈妈说话。林徽因伸出一只纤柔的手,亲热地抚摸着爱子的头。林徽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40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

  林徽因在言谈举止之间都流淌着浪漫,已然超越了年龄与感情的范畴。

  在东北的时候,当时时局混乱,但却不影响林徽因发挥浪漫的特质。她说:“当时东北时局不太稳定,各派势力争夺地盘。一到晚上经常有土匪出现(当地人称为胡子),他们多半从北部牧区下来。这种时候我们都不敢开灯,听着他们的马队在屋外奔驰而过,那气氛真是紧张。有时我们隔着窗子往外偷看,月光下胡子们骑着骏马,披着红色的斗篷,奔驰而过,倒也十分罗曼蒂克。”能够把土匪的马队形容成“罗曼蒂克”,恐怕也只有林徽因能做得出来吧。

  可以说林徽因一生都是浪漫的,但她嫁给梁思成,却是从世俗的角度考虑的,因为他不太善言谈,也不是浪漫主义者,有的只是成熟与稳重,相对于徐志摩来说,是个生活的高手。

  在后来的“日记风波”中,凌淑华表达了对林徽因的不满。胡适在日记中说:“为了志摩的半册日记,北京闹得满城风雨,闹得我在南方也不能安宁。”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或许是为了不让那段历史影响到现在的生活与个人形象,林徽因选择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也或许,这只是她世俗一面的一个写照。

  在我们常规的意识里,浪慢与世俗是一对反义词,一个浪漫女人的眼睛里一般容不下世俗的人与事,而在世俗女人的生活里又难以上演浪漫。

  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美丽爱情只能成为故事,家庭背景、工作单位、收入状况、身高、相貌等更是我们考量的对象。曾几何时,我们变得那么世俗,让浪漫成了一种奢侈品。而更多的是,我们渴望浪漫,却不得不世俗。

  有人说,在当今社会,谈钱很俗,但钱又是不能不谈的话题。的确,金钱可买得安逸舒适的生活,买得了房,买得了车,却买不来真正的爱情,买得了床,却买不来安心的睡眠,世俗终归是世俗,世俗的金钱买不来真正的浪漫。

  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喜欢浪漫的生活,浪漫的女人喜欢看浪漫的故事,也记得浪漫故事的每一个情节。浪漫的女人向往浪漫,更渴望浪漫永远留存于生活之中,她甚至记得和恋人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

  享受生活,创造世俗中的浪漫

  女人世界里的浪漫,并不一定全是风花雪月,也不全是烛光晚餐、鲜花玫瑰,而在于生活中的一点惊喜,一点风情,一点关怀,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者,在一个美丽的夜晚,为自己点燃一盏小桔灯或一支蜡烛,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细细地品着香茗,慢慢回忆过去的风华。或者静静地观赏一部韩剧,流几滴入情的眼泪。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虚构的故事,都无所谓了,只是沉浸于那份浪漫里,享受那浪漫的片刻时光,仅此而已。

  我们还可以选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夜晚和心爱的人一起站在阳台上看星星,因为我们知道,爱是浪漫的起点,而心是浪漫的终点,一段音乐、一支玫瑰、一杯枷啡,一个香吻,就能满足我们对浪漫的渴求。我们不必奢求太多,因为浪漫本身是简单的。

  在丈夫或孩子生日时,我们在餐桌的水晶花瓶里插上一把鲜花,或亲手烹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然后静静地看着他们大口小口地吃完,互相笑着的瞬间就是我们最大的浪漫。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老了的时候,挽着老伴儿的胳膊,在广场上跳舞,在小区的小道上散步,坐在小亭子里一起回首往事,也或者两个人只是静静地坐着,相视而笑,浪漫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可以像林徽因那样,把浪漫融入到世俗里,没有全然的浪漫,也没有绝对的世俗。不用太刻意,只需要一颗细腻而柔和的内心,只需要心中充满爱,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里,用心体验生活的细节与方方面面。

  我们且不必留恋浪漫的情节,或者浪漫的人与感情,因为我们还有世俗的一面,所以活得还是要现实一点。

  在现实的环境里需要活得真实,我们需要早一天理解和适应现实环境,在做出决定之前,先要问问“这样做能不能让我幸福”。这个时候,我们要放弃女人的天真和无邪,学会过日子,勤勤恳恳,工作与家务,里外操劳。

  我们要放弃少女时代的细腻温婉,为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些沧桑。但不论怎样,我们在心底的浪漫犹存,尽管我们身上多了一股喷再多的香水也无法掩盖的油烟味,尽管我们的身材比不得从前,尽管我们的嗓音没有以前好听,但仍然活得淡定从容。

  既能浪漫,也能世俗,学会享受生活,善待自己,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以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去生活。也许受过伤,流过泪,但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心里的那份浪漫,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和每一次简简单单的快乐。

  【静思小语】

  既能浪漫,也能世俗,学会享受生活,善待自己。也许受过伤,流过泪,但是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心里的那分浪漫,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以及生活中每一次简简单单的快乐。

  §第四节 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

  像林徽因这样的女子,身兼多种职责,她不单单是一个作家,不单单是一个建筑学家,也不单单是一个妻子,她是一个焦点,是两大显赫家族的“中枢神经”。对她来说,有时做好自己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面对婚姻,意味着你要面对多种角色

  她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

  但有一段时间,林徽因陷入了苦恼。

  费慰梅在回忆录《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中说:“当时,徽因正在经历着她可能是生平第一次操持家务的苦难。并不是她没有仆人,而是她的家人包括小女儿、新生的儿子,以及可能是最麻烦的,一个感情上完全依附于她的、头脑同她的双脚一样被裹得紧紧的妈妈。中国的传统要求她照顾她的妈妈、丈夫和孩子们,监管六七个仆人,还得看清楚外边来承办伙食的人和器物,总之,她是被要求担任法律上家庭经理的角色。这些责任要消耗掉她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显然,各种家庭事务消耗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她是被要求担任法律上家庭经理的角色”,因为身份角色的转变,她不得不面对诸多的家庭事务。

  “她在书桌或画板前没有一刻安宁,可以不受孩子、仆人或母亲的干扰。她实际上是这十个人的囚犯,他们每件事都要找她做决定。当然这部分是她自己的错。在她关心的各种事情当中,对人和他们的问题的关心是压倒一切的。她讨厌在画建筑草图或者写一首诗的当中被打扰,但是她不仅不抗争,反而把注意力转向解决紧迫的人间问题。”费慰梅写道。

  当一切问题如潮水般向她袭来时,她没有逃避,也没有被折腾得焦头烂额,她理得清哪是重点,哪是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女人,她把喜好和工作暂时放在一边,专心去处理家里的事情。

  当然,除了家庭角色,林徽因处理感情问题也是一样的精彩与恰到好处。

  在徐志摩逝世4周年的时候,林徽因写了一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的散文。文中写道:“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虽然四年了你脱离去我们这共同活动的世界,本身停掉参加牵引事体变迁的主力,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你仍立在我们烟涛渺茫的背景里,间接地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在文艺创造的努力和信仰方面……你并不离我们太远。你的身影永远挂在这里那里,同你生前一样的飘忽,爱在人家不经意时莅至,带来勇气的笑声也总是那么嘹亮,还有,经过你热情或焦心苦吟的那些诗,一首一首仍串着许多人的心旋转。”

  她对昔日的恋人还是充满了热情,并没有一丝冷漠。

  “说到你的诗,朋友,我正要正经的同你再说一些话。你不要不耐烦。这话迟早我们总要说清的。人说盖棺定论,前者早已成了事实,这后者在这四年中,说来叫人难受,我还未曾读到一篇中肯或诚实的评论,虽然对你的赞美和攻讦由你去世后一两周间,就纷纷开始了。但是他们每人手里拿的都不像纯文艺的天秤;有的喜欢你的为人,有的疑问你私人的道德……或断言你是轻薄,或引证你是浮奢豪侈!朋友,我知道你从不介意这些,许多人的浅陋老实或刻薄处你早就领略过一堆,你不止未曾生过气,并且常常表现怜悯同原谅;你的心情永远是那么洁净;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林徽因用真挚的语言道出了对徐志摩的纪念之情。

  但看得出来,林徽因将徐志摩的角色牢牢定位在“朋友”上,她也很好地扮演了“朋友”这一角色。她站在朋友的立场替徐志摩说话,甚至为他辩论是非,用的都是非常中肯的语言。

  心中常存那分真

  林徽因是一个“仍要保存那真”的人。

  在丈夫梁思成那里,她获得了“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这样至高的认可。梁思成曾这样对林徽因说:“拉斯金的演讲词中说:‘真正的妻子,她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家便围绕着她出现在什么地方……’对于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中心,你在哪里,我就要跟随着你去哪里,你在哪儿,我们的家就在哪儿。你就像是我的心灯,让我再也不是孤单一个人面对黑夜了。”看来,林徽因十分称职地扮演好了妻子一职,否则梁思成不会对她如此“俯首听命”。

  在朋友那里,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萧乾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则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甚至,连冰心也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她认为林徽因“俏”。

  在孩子眼里,“她是一位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梁从诫在回忆中写道:“她的诗本来讲求韵律,由她自己读出,那声音真是如歌。她也常常读古诗词,并讲给我们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教我读到杜甫和陆游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家祭毋忘告乃翁’,以及‘可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名句时那种悲愤、忧愁的神情。”

  当然,在父亲林长民和公公梁启超那里,林徽因更是无可挑剔。

  明白你的责任,才能扮演好你的角色

  米兰·昆德拉说:“女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家到下一个家。”在女人的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女人就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面对不同的角色,女人就会负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若想扮演好各种角色,需要有大智慧。

  想扮演好女儿的角色,要学会撒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我们的娇嗔,父亲见到我们时,能够让他忘却所有的疲惫与辛劳,也会让母亲感到更多的欣慰与踏实。

  想扮演好学生的角色,要才学出众,让老师引以为傲,除了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外,如果再有演讲、主持、竞赛、表演节目、组织社团活动等能力,那是再好不过了。

  想扮演好恋人的角色,永远不要做费心的管家和愚蠢的怨妇,永远不要给对方压力和负担,学会给对方多一些时间和空间,温柔地等待,并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表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给他留下最美的记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傅雷家书 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 名人传 世界因你不同 史蒂夫·乔布斯传 往事并不如烟 我的奋斗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随遇而安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