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章 一失一得发人深思

  一失一得发人深思——商纣王帝辛、周武王姬发。

  暴君商纣王虽然“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但作恶太多,被后人贬为“丑角明星”。周武王以德服人,终成大业,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二人同为君王,行事不同,结果迥异。

  【毛泽东评点商纣王、周武王】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引自毛泽东1958年11月关于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见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15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为什么纣王灭了呢?主要是比干反对他,还有箕子反对他,微子反对他。纣王去打徐夷(那是个大国,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几年,把那个国家灭掉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

  纣王那个时期很有名声,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纣王自杀了,他不投降。微子是汉奸,周应该封他,但是不敢封,而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武庚造反了,才封微子,把微子封为宋,就是商丘。

  ——引自毛泽东1959年6月22日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

  殷鉴不远,就在去年。

  ——引自194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就20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声明加以驳斥的文稿,毛泽东在文稿中增添了这八个字。

  【商纣王帝辛、周武王姬发传】

  征讨东夷

  商朝第29个王文丁杀死周族首领季历(周文王的父亲)后,就把全部精力用在整顿朝纲上了。谁知他即位仅几年,就因劳累过度,染病而亡,由儿子帝乙继承了王位。这时,东方的夷人又强盛起来。帝乙也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国王。他首先花费了九年的时间,稳住了西方和北方,又和位居东方要冲的攸国建立起牢固的同盟关系,然后就率领大军讨伐东夷。经过多次激战,帝乙虽将东夷打败,但他深深感到东方的夷人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付的忧患。于是他在靠近东方的沫水北岸建起了一个陪都,这就是有名的朝歌(今河南淇县)。

  帝乙在位数年,王后没有生育。姬妾中虽生有儿子,特别是其中一个叫启的儿子,聪明过人,很讨帝乙喜欢,但由于不是王后所生,将来不能继位。帝乙为此事发愁,王后突然病亡,他便把启的母亲立为王后。不几年,这位新王后又生一子,取名辛。这样一来,对将来究竟由谁继位的问题,帝乙更觉得难办了。辅佐帝乙多年的老臣商容说道:“启虽为长子,但他是王后被封之前所生。以臣之见,将来由辛继位,才合乎礼仪。”帝乙觉得商容说得有理,又见辛长得委实可爱,于是就立辛为世子,将启封到微地,后来人们也就称启为微子启。

  帝乙死后,辛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王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纣王。

  商纣王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勇武绝伦,膂力超群,能徒手和猛兽搏斗,能把铁钩拉直,能把铁条拧成麻花,不惟有天资,且才识卓异。他深谙韬谋,能征善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商纣王作为王政时代的“俊杰”之属,当不成问题。他聪敏过人,雄辩滔滔,能把毫无道理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这时朝中有一班文臣武将,如闻仲、比干、商容、梅伯、祖伊等,也称得上是文可以安邦,武可以定国,加之帝乙时留下了比较好的基业,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纣王即使没有什么作为,也可以稳稳地做几年国王。偏偏纣王自觉不是平庸之辈,不愿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他自封了一个号,叫“天王”。既然是天王,那就应该无所顾忌,恣意享乐,超过历代先王。

  纣王即位后,施展才能的机会立即降临。他亲自率领大军,多次征讨东夷。我国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是华夏族开发的,东南一带则是东夷的老家。东夷不是一个统一的部族,而是许许多多小部落的总称,比华夏族落后得多。在商朝后期,其中有的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有的刚刚进入奴隶制社会,因此,东夷对商朝的反抗日益激烈。

  纣王的父亲帝乙就对东夷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但没有取得彻底、完全的胜利。纣王即位以后,组织一大批军队,铸造了大量武器,亲自出征,对东夷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东夷各部落就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这个强大的敌人。在战场上,纣王往来冲杀,一人能对付好几个人,吓得东夷人一看纣王的旗子就赶快掉头逃命。纣王指挥商军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争,纣王终于打败并征服了东夷族,把商人的势力向东大大拓进了一步。纣王攻克东夷,开发了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使得两个地区的民族来往更加密切了。从此,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那里的人民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了生产。因此我们说,在最早开发我国东南地区和长江下游方面,殷纣王是有过贡献的。

  荒淫无道商纣王聪明过人,挥霍享乐的点子也多得惊人。帝乙为了对付东夷,才在朝歌建了个陪都,商纣王却要把朝歌变成游乐胜地。他强迫成千上万的奴隶,花了七年时间,在朝歌建了一座周长三里、高达千尺的鹿台。鹿台上楼群巍峨,亭阁秀丽。登上鹿台,如临仙境;极目眺望,朝歌远近的景物尽收眼底。

  纣王昏庸、暴虐到极点,不仅成天饮酒作乐,还成了一个杀人狂,视杀人为乐事。他令人油炸厨师双脚、剖孕妇取胎儿……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朝歌百姓把纣王视为魔鬼,纷纷逃出城。大臣们能逃则逃,留下的提心吊胆过日子,不知道哪天会飞来杀身之祸。

  公元前1027年,帝纣淫纵暴虐,毫无悔改。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纣王的叔父比干和箕子眼看着纣王荼毒百姓,败坏朝纲,无比心痛,自恃是纣王的亲族,不顾一切劝谏纣王。

  微子启多次进谏,纣王不仅不听,反而破口大骂:“念你我骨肉之情,特免你一死。但从今以后,不许再进王宫!否则,别怪我无情!”微子启一见纣王无可救药,便出奔避祸,后来投降了周文王。比干说:“作为人臣,我不能不以死相谏。”纣王听了大怒:“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就令人把比干剖腹剜心,残酷杀害。箕子劝说不成,又气又怕,假装疯癫,在街头鼓琴悲歌,纣王没有放过他,把他囚禁起来。纣王终于把自己推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灭商立周周族本是活动在今陕甘一带经营农牧业的部落。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周文王秉政后,雄才大略,善良仁慈,被誉为“圣人”。他继承祖先的事业,继续以农为本,发展生产,施行富民政策,并加强军队建设,训练虎贲(勇士),用战车大规模装备军队,同时,敬老爱幼,礼贤下士。于是,一大批人才如散宜生、闳夭等都来投奔他。在散宜生、南宫适等大臣和儿子姬发、周公的辅佐下,文王将周族的势力进一步向东扩展,后得姜子牙于渭水之滨,任命其为师(宰相的别称),兼任三军最高统帅。

  他与姜子牙和几个儿子苦心经营,率军东征西伐,先断虞(今山西平陆)、芮(今陕西大荔)之后路,使他们归附,后伐西戎(今陕西凤翔以西)、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邗国(今河南沁阳西北)、崇国(今河南嵩县北)等,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作为国都。在这期间,武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文王因操劳过度而病逝,武王即位。他继承父志,决心灭掉暴纣。他进一步将国都从丰邑迁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继续以姜子牙为师,兼任三军最高统帅,并用周公旦、召公为辅佐大臣,理政安民。从此,朝中和睦,上下齐心,努力发展经济,训练军队,为伐商准备了近十年。

  公元前1027年一月二十八日,武王认为时机成熟,即带领姜子牙、周公,统率战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还邀集了庸人、羌人、卢人等8个小国部落,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朝歌进发。二月四日,周武王在距朝歌仅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召开誓师大会。武王全身披挂,在文武大臣和卫士们的簇拥下登上高台,但见战旗猎猎,刀枪如林,军容齐整,士气高昂,他为之一振,慷慨宣读《牧誓》誓词。武王讲罢,全军欢呼雀跃,个个磨拳擦掌,准备与商军决一死战。

  纣王闻报,如梦初醒,惊恐万状,慌忙停止歌舞,讨论迎敌之策。因主力正在东征,一时调不回来,便仓皇把大批奴隶和战俘释放,全部武装起来,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人),亲自率领,开赴牧野。他把奴隶和战俘部署在前面,而将自己亲信的军队控制于后面,准备迎击周师。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遂告启开。表面上看,“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但这批奴隶军队平时受尽了纣王的压迫和虐待,都把周军看成是自己的救星,谁也不愿为纣王卖命。姜子牙看准了这一点,即利用战车的机动性、冲击力以及开阔平坦的地形,以成集团方阵的大量战车和勇士猛袭纣军,实施中央突破作战。当姜子牙率军冲入商军阵营时,商军阵前倒戈,杀向后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经过一场浴血大搏斗,全歼商军。

  牧野之战一结束,来不及打扫战场,周武王和姜子牙立即乘胜催军疾进70里,冲进朝歌。纣王在牧野之战后,自知大势已去,末日已到,逃回朝歌后,于当晚躲进鹿台,大吃一顿,然后裹上五层珍宝玉衣,令人堆柴放火,自己跳进火堆自焚。武王赶至鹿台时,人物俱焚,只有纣王尸体因裹着玉衣未曾化烬,便对着尸体射了三箭,然后用大斧砍下他的首级挑竿示众,这个万恶的暴君终于受到应有的惩罚,商朝遂告灭亡。

  攻克朝歌后,武王又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包括表示臣服的共652国),从而基本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不久,武王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西周王朝正式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王朝。

  武王建周后,为了安抚人心,一是表彰商朝大臣,立即派召公把箕子从囚禁的地方放出来,派毕公把被囚禁的百姓释放,表彰商朝贤臣商容;二是命人把纣多年搜刮来的鹿台之财、巨桥之粟,都散发给贫民和奴隶;三是命令闳夭祭扫比干的墓。这些措施使新王朝大得民心。

  商朝灭亡后,留下大批殷民。如何处理他们,就成为武王朝思暮想的问题。是杀是留?仁慈的武王感到为难。他召集重臣们,让他们帮忙出主意。最后,武王采纳了周公的意见,下令纣王的儿子武庚到殷都故地去统治殷民;释放一大批商朝贵族、大臣;表彰忠臣商容,将其故居修葺一新;增高比干的坟墓;散发粮食、钱财物赈济贫苦殷民。武王实施的这些高明的举措,对于团结殷民、稳定社会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武王也不敢大意,为防患于未然,在封武庚的同时,又在殷都故地划出三个封区,分别由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统治,各称管国、蔡国、霍国。管、蔡、霍三人名为辅佐,实际上是监视武庚,故称“三监”。与此同时,武王为了“屏藩周室”,拱卫王室,又普遍封赏同姓兄弟、功臣及亲信,被封为国君的兄弟有15人,姬姓计40人。这时,武王即位年已垂暮,加之操劳国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一病不起,且病势逐日加重。不久病逝,终年93岁。

  【作者点评】

  商纣王和周武王的形象正好相反,一个是“丑角明星”,一个是幸运明星。

  商纣王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丑角明星”,历数千年恶名不衰,却并非缘于悲剧英雄这一历史的本相,而是缘于他的另一个形象,即商纣王的社会角色形象,凭着这个形象,商纣王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凭着这个形象,商纣王得以附在中华民族的肌体上,相伴始终。

  在中国人心中,商纣王指代一个残暴无比的国君,一个荒淫无度的国君,一个纵情挥霍、吮尽人民膏血的国君,甚或意味着一个人间魔王、万恶之首。总之,商纣王是暴君的化身,是邪恶的渊薮,是残暴的代名词。其一,好色贪淫、酗酒迷声。如宠妲己,作长夜之饮等等。其二,穷奢极侈,挥霍无度。如横征暴敛,搜括民脂民膏,搜罗天下珍宝奇物充实鹿台,等等。

  其三,野蛮残暴,灭绝人性。如将活人烧死,将孕妇剖腹以观胎动,作炮烙之刑等等。其四,用奸信谗,如任用奸邪小人费仲,驱逐忠良商容,暴杀王叔比干。其五,行为无忌,狂妄主观。如不理朝纲,纵情自逸,不纳谏言,刚愎自用。

  商纣王暴君这一角色一经形成就成为社会声讨的对象,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目标,进而为社会所排斥。商纣王反文化的角色形象不仅通过自身的反衬强化了以德治天下的主文化,而且从一开始就具有文化鉴戒效应。它以反文化的面目强化着儒家政治伦理,使整个古代中国社会在谴责它的反文化罪行中加强了对儒家政治文化的认同。与此同时,暴君商纣王又是一种文化鉴戒的榜样,通过这个榜样,社会有力地实施着主文化控制,通过这个榜样,社会正告或警示那些反文化的思想和行为,务必要朝着社会主文化的方向皈依,否则,别无出路。

  而在中国古代,历代君主向来以效法文王、武王自许,以德治天下,礼贤下士并致力于国政,这正是儒家政治文化理论中的君主形象,因此,后世儒者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推入圣人行列。

  (刘卫国)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拿破仑传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毛泽东与蒋介石 史蒂夫·乔布斯传 苏东坡传 曾国藩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天使在人间 蒋介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