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0章 高举义旗前无古人(2)

  陈胜、吴广决定乘胜前进,扩大胜利,彻底摧毁秦王朝的统治。起义军在陈县建立政权时,秦朝三四十万主力军扼守长城一带防备匈奴,守卫咸阳的部队只有5万人。各郡县慑于起义军的声势,各自为守。针对这一情况,陈胜、吴广决定以主力西向咸阳,并分兵略取各郡县,其行动部署如下:由吴广指挥诸将西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夺取关中门户,准备入关。派宋留率兵攻南阳(今河南南阳),趋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东南),由南面迂回咸阳。以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率3000军士攻取原赵国地区。派邓宗攻取九江郡(郡治在今安徽寿县,辖今苏北、皖北和江西地区)。派周市攻取原魏国地区(今河南东北部和山西西南部)等。斗争锋芒几乎指向了秦王朝统治的每一个地区,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指挥和组织才能。不过,从军事指挥的艺术上着眼,尽管主观意图是想以西征为主,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四面出击,八方应敌,势必会带来力量分散、鞭长莫及的缺陷,从而使西征军的力量显得不足。

  荥阳是东方进入关中的咽喉。当时关东最大的粮仓——敖仓就设在荥阳附近的敖山上。为了控制这个战略要地,秦王朝选派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统帅重兵扼守此地。虽然吴广亲率田臧和李归等军包围了荥阳,连续发动猛攻,然而,李由凭借城坚粮足,死守顽抗,农民军屡攻不下,战斗陷入僵持,吴广欲进不能,欲退不得。

  陈胜当即又任命周文做将军,组建了另一支农民军主力部队西进。周文文武双全,经历抗秦战争,是一位有相当战斗经验的人才。不过,这支部队的任务不是去增援吴广,消灭死守荥阳的秦军,而是绕过荥阳,“务在入关”,直取咸阳。由于吴广包围了荥阳秦军,周文率领的西征军得以迅速西进,直捣函谷关,打乱了敌人的整个阵线。在西征战线上,秦军出现了“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的节节溃退局面,而周文领导的西征军由于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热烈的支持,当进入函谷关之时,就已经发展壮大为一支拥有战车千辆、步兵数十万的大军,并于9月推进到离咸阳不过百里之遥的地方——戏(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农民军的战鼓已把咸阳宫殿震得摇摇晃晃。秦二世惊恐万状,连呼“奈何”!第一次预感到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面临着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宋留率领的义军攻下了南阳,准备进攻武关。武臣率领的义军,北过黄河,攻占了赵地。邓宗、召平率领的义军,攻到了九江郡和广陵。义军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有战车千辆以上。在农民起义大军的猛烈冲击下,秦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眼看着就要被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所吞没。

  虽败犹荣然而,就在这时,敌人开始了疯狂的反扑。秦二世不甘心失败,接受少府章邯的建议,用大赦修骊山刑徒的办法,迅速编成了一支数十万人的反动武装,并由章邯亲自率领,开赴前线,向义军猛扑过来。同时,秦王朝又急忙下令从边境调回著名战将王翦的孙子王离的20万军队,与义军对抗。

  面对强敌,周文率领的义军,虽然战斗力很强,深得群众拥护,但因孤军深入,连续战斗,没有得到很好休整,结果,决战失利,被迫退到曹阳(今河南灵宝东)。陈胜得知周文在战斗中失利、处境困难的消息,立即命令进军赵地的武臣火速援救。

  不过,武臣是个投机分子,参加义军只是迫于形势,如今他与旧贵族的代表张耳、陈余等人北过黄河,站稳了脚根,就企图分裂革命队伍,另立山头。因此,他拒绝执行陈胜的命令,按兵不动。周文得不到援救,处境日益困难,但他们仍英勇奋战,在曹阳地区继续坚持斗争达三个月之久,后退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在渑池,义军与秦军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殊死决战,终因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周文宁死不屈,自刎牺牲,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与此同时,吴广仍在围困荥阳,义军仍保有相当实力。但因在战略上发生分歧,部将田藏假借陈胜命令,擅自杀害了吴广。吴广是仅次于陈胜的义军领袖,他的被害,严重涣散了军心,削弱了革命力量,不久,陈县以西各支义军,也都相继被秦军击败。

  吴广率领的义军主力失败后,陈县一带只剩下了张贺率领的少数义军,面对几十万凶狠的敌人,要挽回败局已很困难。但杰出的义军领袖陈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指挥张贺统率的义军继续与敌人英勇战斗。11月,张贺牺牲,12月,陈胜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准备重整义军与敌人再战。就在这时,陈胜的车夫庄贾背叛义军,杀害了陈胜,投降了敌人。革命失去领袖,起义终于失败。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大军在短短五个月内,以戏之战为界线,经历了胜利和失败两个阶段。胜利和失败一样迅速一样巨大,这种历史现象,好似一个谜,使许多人为之莫解:为什么秦末农民革命能够在短暂的两个多月内取得席卷关陇、前锋直抵秦朝心脏关中的伟大胜利?为什么刚刚取得了如此伟大胜利的起义军,在进入关中之后,不过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损失了起义军主力周文和吴广两部百万大军,最后使起义陷入失败?其实,这并不奇怪,他们在以下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一是领导者骄傲自满,脱离群众,信用非人,使内部团结遭到破坏。陈胜自称王以后,渐渐地高高在上,既看不起老朋友,又疏远了起义将领。他诛杀葛婴,任用朱房、胡武等酷吏,对于谋杀吴广的田臧不仅没有给予处罚,反而让田臧当了上将,使革命团结受到了严重损害。

  二是对于旧贵族分子的分裂活动,缺乏警惕,缺乏斗争经验和办法。从起义一开始,革命队伍内部成员就很复杂,如张耳、陈余、周市这些六国旧官吏、旧贵族分子参加起义军后,,制造分裂、割据,严重地削弱了抗秦力量,破坏了起义军的统一行动。陈胜、吴广对这些混入革命军的旧贵族分子的本质和他们的目的缺乏认识,对他们的分裂活动警惕不足,也缺少同他们斗争的经验和办法,因而在大好胜利形势下,由于起义军内部的分裂、破坏而遭敌击败。

  三是未能联合各地起义军结成反秦同盟。在起义军的影响下,各地人民纷纷举旗响应,形势发展迅速,但陈胜没有注意联合这些新起的反秦力量,形成全面的反秦斗争,以致起义受挫时,各地起义力量割据自保,孤军奋战,致使起义军被秦军各个击破。

  四是在战略指导上,起义军一经揭竿而起,便迅速出现了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陈胜、吴广只顾乘机迅猛地进攻,而不知及时巩固胜利。对敌我双方的实力缺乏冷静的分析,却贸然去攻取秦王朝的坚固城堡,以致屯兵坚城,陷入被动,给了秦王朝以喘息和反攻的机会。

  另外,由于过多地采取分兵掠地的部署,导致兵力的分散,缺乏统一指挥,不能协同作战,又没有注意发展后备力量,所以一经挫折,很快被打败。

  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由他们点燃起的秦末农民战争烈火却不但没有被扑灭,而且越烧越旺。陈胜的部将吕臣等人仍在坚持斗争。对敌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并两度收复陈县,活捉并处决了叛徒庄贾。后来,这支义军与项羽、刘邦领导的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到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的反动统治终于被前仆后继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农民起义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关于陈胜、吴广在这次翻天覆地大事变中的功绩,西汉初年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经有过非常公允的评述。他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历史功绩,永远彪炳史册,照耀千秋。

  【作者点评】

  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敢于“奋臂为天下倡始”面对暴秦,敢于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敢于抱定“死国”的决心“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无畏精神,值得歌颂!在陈县,他们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农民战争,而且为后来历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不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勇敢战斗、至死不屈,开创了用武装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光辉业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这是永远值得人民敬佩和纪念的。

  作为第一个农民革命的领袖,陈胜、吴广的言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他们表达了农民在封建社会残酷统治下的政治与经济要求,成为历朝历代农民起义革命纲领的智慧之源;其二、他们策动农民起义的方法,启发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领导者。他们都善于利用农民的迷信思想,宣传、发动农民起义并组织力量。因此,毛泽东多次对他们的功劳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们反抗暴秦完全是正义的,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在历史上有很大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结局以及两个人的品格,充满悲剧的色彩;陈胜、吴广的思想和作为则具有历史的喜剧意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又一个农民革命悲喜剧的火种,成为深蕴于中国农民中具有极强活力的遗传因子。

  毛泽东读了《史记·陈涉世家》后,深有感触,既为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斗争精神所感动,又为他们的失败感到惋惜。他作了批注,认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建立政权后,贪图享受,脱离群众;二是用人不当,以致祸国。毛泽东指出的这两条,几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政权的通病。如唐末的黄巢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军起义,都有这两个缺陷。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政权的痼疾,一方面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张楚政权中的病菌代代流传的结果,以致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政权一代比一代暴露的缺陷更明显,造成的祸患更剧烈。

  (詹全友)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傅雷家书 风雨张居正 巴菲特传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李嘉诚全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林肯传 野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