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35章 耿直无私不畏强暴(2)

  质帝虽然年幼,却聪明伶俐,他把梁冀的专横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梁冀也忌畏质帝,恐有“后患”。一次上朝时,质帝看到大将军那付横行无忌的傲慢相,实在耐不住了,目指梁冀小声地对群臣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听到后,深恶痛绝,决心斩草除根。布置停当后,梁冀命皇帝左右侍从把毒药放在汤饼中。刘缵吃下后,药性发作,胸如火烧,急召李固,李固匆匆赶到宫中,急问病因,这时,质帝神志尚清,还能言语,回答说:“我刚吃过汤饼,腹闷,得水喝,还可活命。”梁冀在一旁眼见毒计可能失败,忙阻拦说:“恐怕要吐,不可喝水。”话音未绝,质帝暴死,李固伏尸痛哭,要追查审讯御医,梁冀怕此事泄露,对李固更加怀恨在心。

  质帝死后,鉴于梁冀两次立幼主的得逞和质帝的惨死,更激励了李固在立帝问题上要以死力争。为了壮大声势,他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说:“天下不幸,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这是天下的大事,臣等明白太后的一片心意,将军操劳,望详择一人,务必继存圣明,臣等也是愚忠一片,非常挂念此事。按过去废立的老章程,立皇位继承人,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泛征求大家意见,使之上应天意,下合众望。古语说:‘以天下给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我朝历史表明,皇位继承人立得准,就兴;否则就要导致灭亡,这是最使人忧愁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岂可不深思熟虑?”最后李固大声疾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希望这次能够击败梁冀。

  在此情况下,梁冀不得不召集群臣议论立帝事宜。按照梁冀的本意,要立已准备娶他妹妹的蠡吾侯刘志为帝,这时刘志也正在京师。而李固联合胡广、赵戒、杜乔坚持要立品质和能力较强、又是质帝大哥的清河王刘蒜,博得大多数朝臣的赞同。梁冀虽然大为不满,但碍于众议,不好发作。只好拖延时间,命令休会,明天再议。会议上的情况被中常侍曹腾探知,作为宦官利益的代表,他从宦官集团利益出发,认为清河王严厉,如果被立,也不利于自己。

  正是出于相同的利害关系,他决定支持梁冀。于是,外戚、宦官两大集团又暂时结合在一起。当天深夜,曹腾密访梁冀,说:“将军累世为皇后至亲,统摄万机,宾客盈门,颇多过失。清河王严明,若立为帝,将军受祸的日子就要来了。不如立蠡吾侯,可长保富贵。”

  梁冀何尝不知道曹腾所讲的这层利害关系,只碍于群臣异议,一时难以决断。经曹腾一番煽动,他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又重新朝议。梁冀撕去一切伪装,面目狰狞,言辞强硬。自胡广、赵戒以下无不为他的淫威所吓倒,都异口同声地说:“惟大将军之命是从”。唯独李固与杜乔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与梁冀争辩。骄横不可一世的梁冀气急败坏,不容李固、杜乔辩驳,厉声宣布“罢会”。

  李固并未绝望。他知道朝臣之所以表示服从梁冀的意见是被迫的,内心还是向着他的,人心还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又写信给梁冀,希望梁冀改变自己的决定。李固的再一次劝导,不仅丝毫没有打动梁冀,反而使他愈加怒不可遏。梁冀感到,李固在朝总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干脆釜底抽薪,说通他的妹妹梁太后,于会后的第二天下诏免去了李固太尉的职务,剥夺了他的朝议权。第三天下诏以胡广为太尉,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第五天,梁冀迎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即皇帝位,是为桓帝。不过,有些事情非李固、梁冀所能预料,也正是这个刘志,最后于公元158年,巧妙地把梁冀送上了断头台,要是梁冀此时有预卜未来的本事,相信他不但不会坚持立刘志为帝,反而早就把他谋害了。

  由于拥立桓帝有功,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七月,桓帝为报答梁冀的“拥立”之功,增封梁冀食邑3000户,同时还加封梁冀的两个弟弟及其儿子梁胤为侯。同年八月,桓帝又下诏立梁冀的妹妹为皇后。至此,梁氏一门外戚擅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在梁冀看来,无论李固在朝还是在野,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将他置之死地才可放心。

  同年十一月,刘文与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事情败露后,刘志放逐刘蒜。这恰好给了梁冀陷害李固的口实。于是,梁冀无中生有,指控李固与二刘有勾结,并把李固逮捕入狱。李固的入狱,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动。

  在狱中,李固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曾给胡广、赵戒写了一封绝命书。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李固因受朝廷厚恩,所以,才竭尽忠心,不顾死亡大祸,志在辅佐皇室,实现中兴。不料梁氏专权作乱,而你们这些人屈从淫威,明哲保身,使得汉室中兴的宏伟大业毁于一旦。汉室衰微,从此开始。你们这些人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禄,眼见皇帝颠危,却不思拯救,天理难容!相信后世的史学家会对此做出公正的评判。我李固虽然被害至死,但已经尽到大义,可以死而无憾。”李固这封大义凛然的绝命书,不啻像一根鞭子抽打在胡广、赵戒的脸上,使他们羞愧难当。李固临死前想到胡广、赵戒的所为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曾与李固一同写信给梁冀,但一看到会带来杀身之祸就临阵脱逃。在李固看来,梁冀之所以斗不倒,就在于胡广、赵戒这类人的软弱。李固认为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是可耻的。这种人虽生犹死,逃不掉历史的惩罚。

  不畏强暴黄琼(公元86年—164年)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其父黄香少时家贫,9岁丧母,甚孝,夏天,黄香为了父亲睡得安稳,就用扇子将枕头扇凉,冬天,黄香先把父亲的被子暖热,这些“孝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这一句民谚在世上广泛传播,黄香的事迹还被收入中国元代之后影响甚大的《二十四孝》。黄香不仅孝顺,而且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并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学业品行俱佳,无可挑剔,是青年人学习的楷模。因此,他被官府看中,先被任命为郡中小官,由于为人谦虚,与世无争,能力强,被提拔到中央做官,官至尚书令。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黄琼自幼孝顺,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年轻时,就引世人注目,获得好评。但他生性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父亲病逝后,黄琼按制服丧三年,期满后,太尉、太傅、司徒、司空、大将军五府都有意用他为官,但都被黄琼拒绝了。

  汉顺帝永建(公元126-131年)年间,公卿多人共同举荐黄琼,汉顺帝于是诏令黄琼等人,并用宫中车马接他入京城应试。黄琼到纶氏(今河南境内)时,又打起退堂鼓,声称有病,拒绝前行。有关部门欲追究其不敬之罪,但皇帝却诏令县里以礼慰问黄琼,然后将他送回。时任议郎的名士李固平素就仰慕黄琼的学问,得知黄琼不肯为官的消息后,就给他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坚请入朝。黄琼也素闻李固的为人,仰慕其才学,李固的信打动了黄琼的心。自此,黄琼改变了消极处世、洁身自好的态度,积极参与政事。

  他打点行装,进京对策,立即被拜为议郎,很快又升为尚书仆射。与李固一起,拱卫朝廷,与邪恶势力斗争。两人在长期的共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黄琼上任后,练达果断,得心应手,议事条理分明,有根有据,无人敢比。当时,灾异现象时有发生,黄琼虽然不相信它与上天有什么关系,但还是希望借此促使皇帝罢黜小人,重用人才。于是,他上疏汉顺帝说:“闲暇求卜,见卦位错谬,寒热相侵,阴暗之气几次占据优势,日光暗淡,月光不精。本是天意如此,对比现实,确实不虚。陛下应查查《河洛》书中是怎么讲的。同时命令史官将永建元年以前至大汉初年所发生的灾异,与永建元年以后发生的灾异全部开列出来,看看孰多孰少。再令近臣儒士参与政务处理,陛下应多见公卿,察问得失,对于那些无功德者应全部罢黜。”并推荐了贤人黄错、任棠等人,“以帮助陛下隆行教化天下之大道”。皇帝信其然,下诏召黄错等进京。

  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天下大旱,黄琼认为这是朝廷过失造成的,趁机上疏:“过去鲁国僖公执政时,遇到大旱灾,他即举出自己的六项过错以自责,从此躬行节俭,禁止别人通过宫内得到宠幸的女人来达到目的,并放逐了郭都等十三名谄媚奸佞的小人,杀掉了接受贿赂的赵祝等九名官员,然后退居南郊,天立刻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情。如今逢灾也应注重政务,一定要保持政务风气的勤勉与质朴,以改变百姓对官府的不良看法。另外,狱中囚徒太多,这也足以伤阴阳之和气,招上天降下灾祸。如果改弊宽刑,将愿从善囚徒立即释放出来,选用良材治国,则可以灾消福至。”皇帝看后,召见了他,令中常侍将黄琼奏疏中所提的建议交各部门主管立即施行。

  不久,黄琼升任尚书令。他认为过去举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对于取士来说还不够全面,恐有遗漏。于是上奏请求增加孝悌及能从事行政者等四种,并建议举贤良为官,除进行官府考试外,还应恢复曾被废止的复试。他认为,“复试的作法,能保证筛选的严格,防止滥竽充数者过关”。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黄琼被召入宫中担任侍讲,负责为小皇帝刘志宣讲儒家经典。由于他博通古今,刚直不阿,因此,颇受小皇帝的敬重。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黄琼升任司空。汉桓帝想给独秉朝政的大将军梁冀以隆重褒奖,召集朝中年俸2000石以上高官开会讨论。会上,胡广以及梁冀的同伙齐声称颂梁冀,认为对他的恩赏标准应与周公相同,应将山川、土地一起赐给他。唯有黄琼独持异议。他说:“梁冀过去已因迎立陛下大功,增加了3000食邑,皇上还对其子梁胤也特加封赏。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教化万民,使天下太平,所以成王才裂土封其于曲阜(今山东曲阜),地方700里。而今封赏诸侯是以人户食邑为标准,不以土地里数为限……梁冀之功只可与邓禹相比,食邑不能多于四县,其他赏赐可与霍光相同,以使天下人知道赏赐与功劳相同,封爵不会超过功德。”皇帝接受了黄琼的建议,因此得罪“跋扈将军”梁冀。

  元嘉二年(公元152年)十一月,梁冀以地震为借口,上谗言,汉桓帝被迷惑,将黄琼免职。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十月,黄琼任司徒。永兴二年九月,黄琼又升为太尉。他讨厌梁冀的专横、任人唯亲的做法,不顾势单力薄,与之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凡是梁冀所推荐官员一律不予任用。梁冀极为不满,寻找机会报复,并于延熹元年(公元158年)七月,将其免职,降职为大司农。

  公元159年,汉桓帝设计除掉梁冀,太尉胡广、司徒韩以及司空孙朗皆因与梁冀一案有关而被撤职,并降为庶人。同时,汉桓帝重用黄琼,让他官复原职,为太尉。汉桓帝因黄琼对自己有教诲之恩,且刚正不阿,不惧梁冀淫威,便要封他为飨绾睿食邑1000户,黄琼知道后,一连上了六七道奏疏,坚辞不受,皇帝这才收回成命。

  梁冀死后,黄琼官位居三公之首,权力最大。他决心佐助汉桓帝重振汉朝雄风。为厘清政治,他揭发出大批州郡贪污受贿官员,使其中十余人被处死或流放,其他人也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国内紧张局面逐渐缓和下来。但汉桓帝是依赖宦官力量除掉梁冀的,行赏时,单超、徐璜、具瑗、左健⑻坪馕甯龌鹿俣急环馕侯爵。五侯把持朝纲,权倾朝野,危害国家和百姓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黄琼估计仅靠自己的力量已不能匡正朝纲,顿时,心灰意冷,称病不再上朝。尽管如此,五侯仍然视其为心腹大患。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三月,五侯借口天下“盗贼”蜂起,把黄琼免职。同年六月,在汉桓帝的干预下,黄琼又被任命为司空。九月,东方发生地震,连岱山(泰山)和龙来山(徂徕山)都出现了裂缝,引起天下不安,小心谨慎的黄琼又成了牺牲品,被免职。自此,黄琼与政坛绝缘。

  延熹七年(公元164年),黄琼身染重病,自知不会久于人世,最后上疏皇帝,劝其任用贤能,疏远奸佞小人,治理好国家。同年病逝,享年79岁。汉桓帝知黄琼去世,才想起他的种种好处。下诏追赠他为车骑将军,上谥号“忠侯”。四方名士为黄琼送葬者达六七千人之多。

  【作者点评】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朝廷肌体上的两大毒瘤。剧毒不除,朝政何兴?李固初登政治舞台,就发表了讨伐外戚、宦官的政治宣言。为了汉家王朝的复兴,他联合志士同仁,同当时邪恶势力的代表、外戚梁氏进行了长达十五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斗争愈到后来愈激烈,李固的形象也就愈来愈高大。李固虽属统治营垒中的一员,但他的斗争带有一定的进步性和人民性。由于邪恶势力的合谋陷害,李固扶持汉室的一番苦心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褒奖,反而落了个冤死狱中、暴尸街头的悲惨下场。李固死得冤枉!然而,民心不可侮,李固从狱中一度被放出,民众欢呼万岁的动人情景就是明证。历史也是公正的,李固的名字将以一个反对邪恶势力的英勇斗士而载入史册!黄琼一生虽然比不上李固,但作为东汉名臣,也与外戚和宦官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并由此名留史册。毛泽东为什么在文革期间政治局会议上引用李固致黄琼信中的话?联系李固、黄琼所处的历史背景及中国文革前剑拔弩张的形势,就不难作出判断。

  (刘卫国)

wwW.xiaOshuo txt.netT-x-t_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世界因你不同 史蒂夫·乔布斯传 金庸传 曾国藩 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领袖们 风雨张居正 天使在人间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