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5章 佞谀邪巧笑里藏刀(1)

  佞谀邪巧笑里藏刀——唐宰相李义府。

  李义府(公元614年~666年),瀛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少年好学,有文名。唐太宗时以科举入仕。唐高宗时他支持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备受宠信,与许敬宗同执朝政,权倾一时。他借武则天之势,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斥正直忠义之士。李义府外表柔顺谦和,却笑里藏刀,时人称为“笑中刀”。后因其暴戾狂妄、贪婪奢侈被高宗治罪,在流放地悲愤而死。

  【毛泽东品评李义府】

  笑里藏刀李义府。

  ——引自毛泽东读刘〉鹊摹毒商剖椤だ钜甯传》

  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23页)。

  【李义府传】

  借栖上林春风得意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正是在隋王朝遍地烽烟之时,四川永泰县(今四川盐亭)李家一个男儿呱呱落地,取名“义府”。李家祖籍瀛州饶阳,因李义府的祖父曾为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丞,遂迁居此地。

  李家是小宦书香门第,追求富贵显耀的愿望极为强烈。但出身寒微的人要想腾达,在当时只有科举一途。李义府天资聪颖,给李家带来了希望。因此李门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希望儿子学问有成,将来蟾宫折枝,当官为宦,光耀门庭。在家庭熏陶下,李义府刻苦向学,以博取功名富贵。经过十年寒窗辛勤苦读,李义府终于成了一个饱学之士,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在巡视州县时,闻知李义府之名,经当面验证,认为李义府确有才学,便上表朝廷予以推荐。这年大考之期,李义府以州县贡生身份参加进士科考试,因策论成绩优秀,在上千考生中荣幸地被录取为几十位进士之一。

  这时,李义府才21岁。在唐代,科举考试已成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进士科,更有“一品白衫”之称。封建士大夫都竞趋于进士科,但考进士者多,录取则很少,每次录取人数少的只有几人,多者也只三四十人,所以唐代有诗云:“桂树只生三十枝”。正因为录取不易,又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不少人老死文场也与功名无缘。李义府21岁就荣登进士,确是学人中的一个姣姣者。

  但是,毕竟当时门第制度仍很盛行,庶门寒士进入政权当官的门径很窄小,升迁也像爬坡一样难。一心想得到功名富贵的李义府在考上进士后,唯恐不能被朝廷任用,写下了“上林许多树,不借一枝栖”的诗句。唐太宗知道后,鼓励他说:“吾将全树借汝,岂惜一枝。”果然,李义府一开始就选为京官,补门下省典仪之官缺。

  几年后,李义府的才学得到了朝廷大员黄门侍郎刘洎、治书侍御史马周的欣赏。刘洎、马周都是出身寒门的才学之士,大概惺惺相惜,他们向唐太宗极力推荐李义府。唐太宗召见了他,感到很满意,便授给他监察御史之职,并下诏令他随侍晋王李治读书。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作为晋王属官的李义府因此机缘,也升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李义府的文才更有了施展的条件,名气也越来越大,他与地位高他很多的太子司议郎来济都以善写文章而著名,时人将他们并称来、李。但李义府为人很有心计,为了抓住机会,迅速攀升,他可以丢弃文人士大夫的廉耻,去巴结朝中权贵。又为了取得太子的信任,寻求政治靠山,他一方面巧妙地恭维太子,窥伺太子的喜好,借机献媚求宠,另一方面他又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相,每言谈撰文都显得很正派,不露马脚。一次,他给太子李治献上一篇《承华箴》,这是一种以告诫规劝为内容的诗文。他在诗文中引古论今,勉励太子从小事做起,亲贤才远小人,词义恳切。李治读后,深为所动,并亲自上表将《承华箴》奏报唐太宗。唐太宗也大为赞赏,下诏褒奖,赐给李义府锦帛40匹,还令李义府参撰《晋书》。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即位。李义府以太子属官而被提升为中书舍人。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又以李义府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李义府年仅37岁,就位居朝廷清要之职,又是高宗为晋王和太子时的旧属,可谓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拥立武后权倾朝野事与愿违,不久,李义府的前途却出人意料地遇到了障碍。他虽善巴结权贵,却始终得不到朝廷中权威赫赫的辅弼大臣、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垂青。唐太宗去世时,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高宗。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以三朝元老——太尉兼宰相、元舅的身份执掌大政,权倾朝野,门生故吏如云。在朝中掌权的宰相也大多是关陇大族出身的文武官僚,与长孙无忌同声共气。关外士族与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员则广受排挤,就连同样也是三朝元老、宰相、唐太宗时的名将李危即徐世危┮灿兄拔奕ǎ靠边站了,更何况一个寒门出身的穷酸文人李义府呢?所以,尽管李义府有心攀附,但长孙无忌却很把他不放在眼里,甚至对他有鄙视厌恶之感。

  永徽初年,懦弱仁厚的唐高宗李治因素不善理政事,便把朝政大事都交由长孙无忌等一班老臣处理,他对元舅深怀敬惧,在政事上只能唯唯诺诺而已。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好色的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太宗才人武则天接回宫中,封为昭仪,情况便发生了变化。武则天长李治4岁,很有才干,足智多谋,她迎合李治想在朝廷中树立有为之君形象这一心理,利用其智慧为李治出谋划策,赢得了李治的高度依赖和宠爱。李治以当时的王皇后没有生育为理由,提出立武昭为皇后。但此举遭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武则天便劝高宗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尤其是起用在朝中备受排挤的人,以逐渐排斥那些元老大臣。礼部尚书许敬宗受长孙无忌等排斥而贬官,武昭仪就建议高宗将他调回京师,让他出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使许敬宗成为拥立武则天的得力干将。另外,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也都成为拥武派。这些人在朝中开始网罗人物,潜布心腹,逐渐形成有声势的力量。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七月,就在朝中为皇后废立问题争斗不休时,中书舍人李义府被长孙无忌所奏,要将他贬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司马。唐高宗无奈,已写好了敕书,但还未交付门下省。李义府打探到这一消息,如雷轰顶,非常着急,并向同为中书舍人的王德俭问计策。王德俭乃是许敬宗的外甥,他向李义府出主意说:“武照仪正为皇上所宠爱,皇上欲立为后,因害怕宰相们反对,还没有机会在朝议中提出来。如果你能提出立武照仪为皇后的建议,不就转祸为福了吗?”李义府何等聪明,立即领悟。他连忙草好奏表,代替王德俭值夜,趁机叩阁上言,建议废王皇后而改立武昭仪为后。

  李义府这一步棋虽走得晚了些,但却很奏效。唐高宗本以为曾对他有过谆谆劝谏的李义府是一个像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那样的老顽固,并没有指望他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支持自己,却不料一读他上的奏表,大喜过望,立即召见。李义府便旁征博引,大谈立武昭仪为后的理由。高宗大悦,便停发贬李义府的诏书,还赏赐给李义府珍珠一斗,留居旧职。武则天听说李义府第一个正式提出要求立自己为皇后的奏疏,大为感动,密派使者慰劳勉励他,希望他继续据理力争,皇上绝不会亏待他。果然,朝廷下诏破格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侍郎。

  永徽六年九月初,拥武派与长孙无忌等元老派在皇后废立问题上终于公开短兵相接。高宗以有奏要求立武昭仪为后,请大臣们对此发表意见。经过激烈较量,唐高宗终于实现了立武昭仪为后的愿望。十月己酉,高宗正式下诏,宣布废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十一月酉卯,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册后大典。李义府以功得宠于唐高宗和武则天,被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群中的一员。为了奖赏李义府,唐高宗还赐封他为广平县男,兼太子右庶子。自此,李义府作为皇上、皇后的心腹,成为了权倾朝野的红人。

  柔媚害人号称“人猫”

  武则天登上后位,便指使许敬忠、李义府等人对反对过她的那些元老大臣进行报复。李义府等人也心领神会,积极行动起来。当时,褚遂良已被贬为潭州都督,他们便把矛头对准其他几位宰相。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褚遂良被转调桂州都督。七月,李义府、许敬宗便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等与褚遂良图谋不轨,以为桂州乃用兵之地,故授褚遂良为桂州都督,想结为外援造反。八月丁卯,高宗便下诏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令终身不许入朝。褚遂良也再贬为爱州刺史,次年忧愤而死在贬所。

  李义府狡猾刻毒,凡是意见与他相左的人就会受到他的打击迫害,但他外表柔顺,对人恭谦,同人言谈总是面露微笑,所以当时人都称李义府为“笑中刀”,又因为他柔媚而害人,还得到了“人猫”的绰号。在朝中,他与许敬忠、崔义玄、袁公瑜等人互相推举吹捧,结成奸党,迫害无辜,扰乱朝纲。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_说天_堂

同类推荐 胡雪岩全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李嘉诚全传 天使在人间 蒋介石传 曾国藩 看见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丰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