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73章 不抓政治亡国亡家(2)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宋太祖两度对北汉用兵失败,便又重新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次年二月,宋将潘美等人攻下广州,平定了南汉。剩下的几个政权南唐、吴越和漳泉军阀陈洪进个个自危,震恐异常。统一南汉后,宋太祖企图以和平方式完成南方统一,意思是很想由南唐这个南方最大的势力带个头,主动献出国土,归顺大宋。所以,宋太祖不时向南唐施压。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往北宋朝贡,被宋太祖扣留作人质,不予放归。李煜手疏哀求,也被拒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又用反间计,诱使李煜鸩杀了让宋朝生畏的南唐大将林仁肇,然后,又以“朝廷重修天下图经,独阙江东诸州”为由,向南唐索取有关地理资料。于是,“江南十九州之形势,屯戍远近,户口多寡”,全部为北宋所掌握。接着,北宋步步紧逼,令李煜到宋都开封面圣。李煜不敢北上,赵匡胤便以“倔强不朝”为由,准备以武力进取江南。

  在宋兵进兵之前,南唐有个书生范若水,因屡试不第,上书言事也没下落,便决定北投大宋。他在采石矶以钓鱼作掩护,经反复探测,精确地计算出长江的宽度、水深、流速等各种数据,然后向宋太祖献上在长江架浮桥之策。采石矶在今安徽当涂西北,为贯通南北的重要渡口,当年孙策、王浑、侯景、韩擒虎等均由此渡江。宋太祖正愁无法渡江,见到范若水,马上赐他进士及第,封为赞善大夫,并按他的设计打造战舰,做好了渡江南下的准备。

  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曹彬、潘美率十万大军攻南唐。“几曾识干戈”的李后主顿时慌了手脚,他这才想到要修葺城墙,调聚军粮,以便固守。但为时已晚。

  十一月,宋军在采石矶从预制的浮桥渡过长江天堑,人马粮草在桥上如履平地。李煜初闻宋军在建浮桥渡江,还认为宋军这样做是儿戏,怎么也没想到能在水深辽阔的长江上搭桥。

  等他发现时,金陵已在宋军的包围之中,次年(公元975年)正月,曹彬等已兵临金陵城下。

  李煜慌忙招募搜罗民众为兵卒:凡纳赋税二缗以上者出一卒,号为义师;别立户籍分居者又出一卒,叫新拟生军;百姓新置物产者也出一卒,称新拟军;客户三丁抽一卒,号称拔山军;郡县村社赛舟竞渡的使船青少年也尽数充军,号凌波军;为人佣工者、或依附人家入赘为女婿的,成立义勇军;招募无赖,组成自在军;老弱病残的百姓,组成排门军。如此等等,有13种名号,形同儿戏。结果,这些拼凑起来的队伍在战场上一触即溃。

  宋军统帅曹彬执行宋太祖旨意,想通过大兵压镜,迫使李煜投降,没有大规模攻城。年底,李煜异想天开,派辩士徐铉、道士周惟简到汴京说情,幻想靠三寸不烂之舌,来一个“谈笑弭兵锋”。徐铉等面见宋太祖,声言“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接着,徐铉侃侃而谈,称“李煜以小国敬奉大国,如同儿子侍奉父亲,没有过失,为什么征伐他呢?”费尽口舌,宋太祖反问道:“你说父子分为两家能行吗?”说得徐铉无言以对。其后,徐铉请求宋太祖缓师,宋太祖不愿与他脆拢索性明言道:“天下一家,国无二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的幻想破灭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破。李煜先还想抱薪自焚,誓与社稷共存亡。但城破之时,他却没有这个勇气,只得率臣属投降。曹彬告诉他:“归朝后俸禄有限,经不起你挥霍花费,你自己收拾好丰厚行装吧!”宋军将领劝阻道:“放他还宫,出了差错,责任非轻。”曹彬笑道:“他既能出降,怎么会舍得死呢?”数日后,李煜带着家属和小周后等45人凄然渡江北上,舟至半江,回望金陵石头城,他不胜感慨,潸然涕下,赋诗一首: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金陵台殿已荒凉。云笼巨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阶下之囚哀赋词章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一行到达宋都汴京,身着白衣纱帽,跪于明德楼下请罪,宋太祖授之以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宋太宗继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从此,李煜在汴京过着“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的阶下囚生活。

  在北方,李煜终日愁苦哀怨,以泪洗面,江南宫阙,故国情怀,使他念念不忘,把词作为抒发其真情实感的工具: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闲梦远,南国正荒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声月明楼。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日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风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李煜越是怀旧、悔恨,感慨便越深,情真意切,他的词也便达到了最高境界。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词为士大夫词。”

  但李煜的词作达到这种境界,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其中著名的两首词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唱: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得知李煜怀念故国,怕有碍统治,对李煜加紧监视和控制。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的一天,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徐铉去看李煜,徐铉到李煜住第,只见一个老兵把守大门,冷落凄凉,旧君臣及见面,都大放悲声。李煜后悔地说:“悔不该当初杀潘佑、李平。

  ”徐铉辞归后,宋太宗召见他,问他们见面的谈话内容,徐铉不敢隐瞒,只好实话实说。宋太宗知李煜有怨恨、后悔之意,顿生杀机,派人送去毒酒将他赐死。李煜服酒后身体弓曲抽搐,一代才华横溢的词人和渺小无用的皇帝,就这样带着悔恨、悲伤和无奈,扎挣着痛苦地死去,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

  【作者点评】

  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尤其是他的词作充满伤感怀恋和浓郁的思国情调,感人肺腑,在词坛上占有很重的分量。近人王国维高度评价其词作,认为要胜过温庭筠与韦庄,臻神秀之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词坛人士也将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奉为“词中之帝”。

  但李煜在政治上却既无胸怀谋略,也无顺时势而为的见识,更无治国安邦的才干和经验。但他生于帝王之家,不愿当皇帝而又不能不当皇帝,这对他首先就是一种命运的捉弄;既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干经验,却不能不去承继危艰的乱摊子,背负兴盛国家的期盼,这又是一种历史的误会;强大的宋朝正在完成全国的统一,这一历史发展的大势,本来就是弱小衰败的小邦所无法抗衡的,而历史却把迟早都要亡国亡家的这种责任加在本来多愁善感、宽厚软弱的李煜身上,这又可谓历史的不公平。但如命运把李煜放置在政治圈之外,让他像李白那样悠游山水之间,也许李煜的词作又将是另一番气象,我们今天也许就看不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神秀”之作。也许我们会说,历史上出了李后主这样一个人物,倒值得庆幸。因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君”太多太多,少他一个无所谓;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昏君”也太多太多,多他一个也无所谓。在难以两全其美之时,我们宁要他成为这样一个把词作推向“神秀”之境的文学家,而不要他成为一个能与宋朝长期抗衡的谋略家和政治家。

  毛泽东在品评李后主以及隋炀帝、陈后主、宋徽宗时,提出:“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这种说法是针对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知识分子,借历史上的巧合有感而发的。如果把这种看法视为毛泽东反感知识分子型的帝王,认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必定没有出息,这就有失偏颇。如毛泽东对同样是“知识分子”的曹操就有很高的评价。(刘连)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随遇而安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苏东坡传 风雨张居正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世界因你不同 史蒂夫·乔布斯传 我的前半生 金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