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67章 国运已尽,名臣终结 (2)

  袁世凯的这句话,被他的一个幕僚传给了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辜鸿铭听后无不鄙夷地说:“袁大头是能办事,但要看办什么事,像老妈子倒马桶这种事,是不用讲学问的。除了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还有什么事,是不讲学问的人可以办好的。”

  辜鸿铭痛骂了袁世凯,替张之洞出了口气,但张之洞还是没放在心上,他很有容人之量。

  力挽朝局

  张之洞入参军机后,一直谨言慎行,心细如发。他生怕说错一句话,或者干错一件事,就招来祸端。好在,朝廷让他分管学部,督办粤汉铁路。

  张之洞一直是全国学术带头人,被时人誉为“通晓学务第一人”,让他分管学部,显然是想发挥他的特长。而粤汉铁路一直由他筹办,其他人都无法接替,于是他又重操旧业。也就是说,张之洞进京后,上的是军机大臣的班,干的还是湖广总督的活儿。这看上去是受皇族亲贵的排挤,实际上他却捡了一个大便宜,因为他远离了权力和是非斗争。

  但张之洞并没有对濒危的朝局袖手旁观,在深化教育改革、全力督办铁路的同时,他最忧虑的两件事情越来越尖锐:全国各派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日益高涨,已成为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皇族亲贵排挤汉臣的行为和心理也登峰造极,从而导致朝局动荡,人心恐慌。

  张之洞深知这两件事如果不加改良和控制,势必直接葬送大清帝国的命运,于是他再次上奏慈禧:“欲御外侮,先靖内乱,探源扼要,唯有请颁布告天下,化除满汉畛域。”

  这是张之洞的肺腑之言,慈禧终于听进去了,她承认朝廷存在“满汉畛域”的事实,为缓和民族矛盾,拯救危局,她还下令取消满汉异法,允许满汉通婚等,但这一切都于事无补。

  帝后驾崩

  进入光绪三十四(1908年)年,光绪和慈禧的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光绪,他自幼体弱多病,心肝脾胃肾都有问题,什么药都吃过了,可始终不见效果,目前已病入膏肓。而慈禧的健康也出了状况,她失眠、心烦、不思进食,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她一直强撑着。

  这年五月,朝廷正式向各省通报光绪病重的消息,希望各省举荐名医进京为他治病,名医倒是来了一大堆,可他的病还是未见好转。与此同时,慈禧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

  十月十八日,宫里突然传出光绪和慈禧都病危的消息。慈禧深感光绪和自己来日不多,于是急忙安排后事。所谓的安排后事,就是册立一个新皇帝。

  光绪一直没有生育,慈禧便想让他的五弟也就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继位。

  第二天,慈禧就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并令年仅两岁的溥仪入宫教养,立为皇储。载沣是清朝第三个摄政王,也是最后一个摄政王。也就是说,光绪一旦驾崩,就由溥仪继位,军国大事就由载沣裁定。

  慈禧作出这样的安排时,征求了两个人的意见。一个是满族军机大臣世续,另外一个则是张之洞。

  张之洞坚定不移地支持慈禧的安排,慈禧很放心,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奕劻已老,载沣年轻,你是三朝元老重臣,国家政务历练颇深,日后国政,仗你办理。”

  张之洞听后老泪纵横,立马跪谢。他知道,这是慈禧的临终托孤,他就是托孤大臣。

  十月二十一日酉时(17时至19时),光绪皇帝驾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

  当天晚上,慈禧就令溥仪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宣统皇帝。他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与此同时,慈禧又令载沣监国,而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也自然晋级为皇太后。

  当满朝文武还没从光绪驾崩的悲痛中走出来时,第二天未时(13时至15时)慈禧也驾鹤西去!

  接连两天,光绪和慈禧相继死去,这两件事非常诡异!一时间,朝局动荡,朝野恐慌,国内外各界纷纷猜测、评议……

  慈禧的死因争议不大,她74岁了,年事已高,生老病死,因病而死,自然而然。但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都是个谜。

  关于光绪的死因,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版本:

  其一,慈禧在病危期间,唯恐自己死后,光绪会推翻她的既定朝政以及平反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将光绪毒死,让他先自己而死。

  其二,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出卖了光绪。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去,光绪绝不会轻饶他,于是借寻医进药的机会,暗中将光绪毒死。

  其三,光绪从小就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遗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后来,他患上了肺结核,身体更糟。再后来,他政治失意,长期精神抑郁,从而导致严重的神经官能症,逝世前一年就已病入膏肓,可能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并发急性感染。也就是说,光绪皇帝系正常死亡。

  第三种说法比较有根据,也被史学家广泛采纳,但在2008年11月14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的光绪皇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上,却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也就是说,他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这是专家采用现代刑侦和法医学手段,历时五年研究检验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有科学依据的,媒体称其“百年疑案终获破解”。

  但是,我心中的疑团依然存在:既然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那他为何在一年之前就已病入膏肓呢?他自幼体弱多病,逝世一年前就已病入膏肓,逝世半年前曾诏令各地名医为他治病,这可都是事实啊。难道这和他的死没有一点儿关系吗?

  也许,他长期生病,乃至逝世前一年就已病入膏肓的结果,同他急性砒霜中毒的结果没有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要一是一、二是二地说清楚。

  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还有,毒杀光绪皇帝的凶手是谁?我想,关于这一切,仍然需要探索和研究。

  无论怎样,光绪已经死了。他生得窝囊,死得迷茫。他这辈子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傀儡一生、憋屈一生、耻辱一生、苦闷一生……他死了,也算是解脱了,早死早托生。

  阻杀袁世凯

  光绪和慈禧死后,载沣大权独揽。载沣时年25岁,是个典型的80后,他年轻气盛,任意妄为,排汉情绪强烈,言辞行为激烈,做事不计后果,毫无时代责任感与紧迫感,是垮掉的一代人的代表。

  由于排汉情绪强烈,载沣趁机大肆集权,排挤汉臣。但他对张之洞还是很敬重的,常以顾命重臣相待。光绪和慈禧死后一个月,他还给张之洞加封太子太保衔。而对于袁世凯,他则是杀之而后快。

  袁世凯和皇族亲贵素有怨仇。起因就是他十年出卖光绪,告密慈禧,从而导致光绪被囚禁到死。光绪皇帝恨透了袁世凯,帝党以及皇族亲贵们也对袁世凯恨之入骨。这也是袁世凯入军机前顾虑重重的原因,而在军机处,他和另外一位军机大臣铁良也是死敌。

  当年,他提出“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时,遭到了铁良的强烈反对,铁良提出新设陆军部统管全国军队,借此削弱袁世凯的势力,袁世凯和他针锋相对地干了起来,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差点火并。

  当时,闹这事的人特别多,比如前面提到的瞿鸿禨,他也和袁世凯闹。最后,还是慈禧出面摆平了这事,慈禧决定不撤军机处,不设内阁,但增设陆军部,并令铁良为陆军部尚书。

  铁良上任后,掌握了中央军权。袁世凯是极不愿意把军权交给他的,但他编练的北洋六镇新军,已成了他的私家军队,这对朝廷和皇族亲贵构成了严重威胁。当时就有一些御史上疏参劾他,他担心自己惨遭不测,于是主动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给铁良统管。

  入参军机后,袁世凯和载沣、铁良等皇族亲贵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袁世凯担心自己的前景,特别是光绪和慈禧死后,他更是有一种岌岌可危之感。而且,朝野盛传是他毒杀了光绪皇帝。他听说,光绪皇帝临死前,曾留下遗言:“时机一到,立斩袁世凯!”他还听说,载沣口口声声要为哥哥报仇雪恨,杀他而后快。

  林林总总,都让袁世凯胆战心惊,但他也抱有一丝侥幸。原来,慈禧临终前安排载沣监国、溥仪继位时,曾征求过他的意见,他极力赞成慈禧的安排。他这么做,其实是想讨好载沣,好让载沣念及他的拥戴之功,从而消除以往的仇恨,继而落个善终,可载沣一点也不领情,他是铁了心要杀袁世凯。

  因为在载沣等人看来,袁世凯权高盖主,势力庞大,慈禧在世时,还能制得住他。现在慈禧死了,就没有人能制得住他了。没人制得住他,他岂不要反天了?所以,袁世凯必须杀!

  慈禧死后不久,载沣就着手杀袁世凯。他很快找到了一个杀袁世凯的理由:袁世凯背着朝廷和美国谈判互派公使。袁世凯这么做,就是欲谋不轨、欺君犯上、目无领导,他该杀该剐!载沣作出决定后,铁良等皇族亲贵纷纷力挺,鼓掌造势。

  但在关键时刻,载沣还是犹豫了一下。毕竟,袁世凯势力太大,他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征求奕劻和张之洞的意见。

  奕劻和袁世凯是死党,他当然表示反对。张之洞则语重心长、忧心忡忡地说:“太后和皇帝刚刚去世,小皇帝刚刚登基,朝廷就开始诛杀大臣,绝非国家之福。杀一个袁世凯倒是小事,失天下臣民之心可是大事啊。”载沣听后,权衡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放弃。

  这年腊月十一日,裁沣以袁世凯患足疾,腿脚不灵便,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将他开缺回籍!

  袁世凯就这样躲过了一劫。这多亏了张之洞。事实上,当袁世凯得知载沣要杀他的消息后,连夜派人向张之洞求救,张之洞也是连夜阻止载沣杀他的。也就是在这天夜里,载沣决定将袁世凯开缺回籍,而袁世凯也就在这天夜里离开京城,回到河南老家。

  袁世凯在河南老家蛰伏了两年。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朝廷重新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统领北洋新军,镇压革命党。但袁世凯一面镇压革命,一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天使在人间 李嘉诚全传 胡雪岩全传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拿破仑传 曾国藩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毛泽东与蒋介石 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