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章 辗转祸福间的平阳公主(3)

  不久,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的夏天,一场血流成河的巫蛊之祸掀开了帷幕。

  有一天,刘彻在建章宫里看见有一名带着剑的男子进入了龙华门,认为是来了刺客,于是下令追捕,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这男子的踪迹。刘彻大怒,杀了门官。而且认为这离奇失踪的刺客,有可能是有人行巫术召来的恶鬼。

  果然不久刘彻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被数千怪人围攻,接着就生了大病。——其实,刘彻晚年沉湎于方术,他误看刺客和做噩梦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吃那些丹药吃得产生了幻觉了。

  就在刘彻疑神疑鬼的当儿,天牢里的巨盗朱安世向皇帝上书,控告当朝丞相公孙贺和卫皇后姐姐卫君孺的儿子公孙敬声,说这小子跟卫皇后的女儿、表姐阳石公主私通,还让阳石公主在皇帝行走的路上埋巫术小人,咒皇帝早死。

  自知死路难逃的江洋大盗控告捉拿他的丞相,可信度能有多高?

  可是,这封控告信来得正是时候,堵住了刘彻的心口了,皇帝立刻下令关上城门戒严十一天,发动全副武装的骑士满城搜查。

  虽然没搜出什么名堂来,但是刘彻还是不放心,他开始怀疑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也参与巫蛊之事,便干脆搬出长安城去,住到了陕西淳化甘泉行宫之中,并且下令抄斩公孙贺全家,改封刘屈牦为丞相,让有名的酷吏江充继续追查巫蛊案。

  这时正是春天,长安城里流行疾病,死了不少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人们都信奉巫术能够疗疾,于是常有巫师来往王公贵族家,甚至进出皇宫,教宫人贵族埋放木人替身,驱遂病魔。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正中江充下怀,趁机带着一个巫婆到处抓人,这巫婆也颇有些门道,一口水喷下去,就能发现埋木人和行巫术的地方,教人没办法遮掩。

  面对挖出来的“证据”,重刑之下的“犯人”们信口雌黄,扳连拉扯,从京城以至各郡国,因为行巫术而被莫明其妙牵连进公孙贺一案的人不计其数,光是被杀的前后就达数万人之多。闰四月,更连武帝与卫皇后亲生的女儿诸邑、阳石都被牵连而处死。——无辜的人们本意是为了驱邪避疫,谁知却招来了江充这个魔头,早知如此,还不如死在瘟疫里算了,至少还能保个全尸。

  杀了这么多人,武帝的病还是没有好,(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杀被押的人都不开窍,没有把江充真正想要诬陷的人扳扯进去。)于是七月的时候,江充又对武帝说:“宫内也定有巫蛊之事,只有把后宫也追查清楚了,才能让皇上您的病好起来。”武帝怕死心切,立即批准。——其实江充根本的目的就在皇宫里面,只是枉他抓了那许多“犯人”,还施以酷刑拷打,却没有一个人扳扯到江充希望扳扯的对象身上。

  江充在宦官苏文等人的帮助下,气势汹汹地杀进了长安禁宫。

  他的目标相当明确,首先就把跟卫子夫关系亲近而且同样也失宠的宫妃希幸夫人抓了起来,拷问之后,立即就在皇后和太子居住的殿宇里挖地三尺,找所谓巫蛊诅咒的证据。直挖得整座宫殿如同菜地,皇后和太子连放一张坐榻的平整地方都找不着。然后江充拿着本是用于驱病的木人和早就准备好的书信证据,大呼太子造反确有其事,定要上报圣明天子。

  太子刘据既不堪羞辱,更恐惧江充诬告的后果,于是兴兵杀了这个早跟自己结了仇的家伙。江充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是没有料到,好脾气的泥巴人也有发土性子的时候,于是身首异处,为他的野心付出了代价。

  然而宦官苏文却趁乱溜走,快马加鞭地跑到甘泉宫去控诉,说太子兴兵杀了钦差,要造反夺权啦。

  刘彻倒还没有马上就相信自己一向老实巴交的儿子能有这样的胆子,于是派人去调查。而该调查员却连长安城都不曾进去,瞎转一圈之后就跑回甘泉宫,说太子果然是造反,还想要杀自己的头,要不是咱腿脚快,早被他一刀两段啦!

  结果可想而知。刘彻气得发了疯,正式派兵去跟儿子开战,并且亲临指挥第一线。刘据手里的兵员自然没有老爹的多,便想去调动长安城外围的军队。但是却有人更改了刘据的调兵讯息,调来的军队反而与刘据干了起来。

  七月,毫无作战经验的刘据兵败,从城南复盎门逃亡。他走得仓惶,身边只有两个跟着他作战的成年儿子,母亲妻妾和其它的儿女都被他抛下了。

  年逾花甲的卫子夫在对丈夫和儿子的双重绝望中,自杀了。一段传奇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结束。太子逃到河南灵宝县这个地方,投奔自己从前的属下。这属下家境贫寒,衣食不继,但是对旧主人忠心耿耿,全家编草鞋换钱供养刘据父子。——在逆境中更能检验一个人的情操。这位部下既如此穷困,可见当初并非善于搞上下级关系换好处的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他却比那些拿宣誓效忠仪式当饭吃的家伙付出更多的忠诚。

  然而追捕已经天罗地网,八月辛亥日,走投无路的太子刘据悬梁自尽,两个儿子和忠心的部下也被追捕他们的新安县长李寿杀死。

  最重要的当事人:皇后和太子都死了,于是死无对证,更坐实了关于他们是“畏罪自尽”的说法——所有与他们有关的人都被抓捕,大规模的屠戳开始了。

  所有曾与太子来往的幕僚、宾客都被诛杀,数以十万计的人都成了冤死鬼。糊里糊涂加入太子这方的小吏和士兵则被全族流放敦煌。

  在这场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杀戳中,被杀死的皇亲国戚、文臣武将难以计数。

  长平侯卫伉灭族(卫氏家族由卫子夫封后开始,三十八年至高富贵荣耀,卫青创造的旷世战功,为卫家带来了二十五年侯爵史,至此宣告结束)、符离侯路博德灭族;丞相公孙贺灭族;合骑侯公孙敖灭族;放刘据逃出长安城的副丞相田仁、暴胜之灭族;当初刘据曾向将领任安发出调兵的讯息,虽然任安心怀疑虑,没有派兵支援刘据,也被刘彻以“投机观望”之罪处死——任安与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私交甚笃,从这年以后,再没有关于司马迁的历史记载,很有可能他也被牵连进去,死于非命……

  在血流成河中,平阳公主之孙、曹襄和卫长公主之子平阳侯曹宗也未能幸免,他死后,曹氏平阳侯的历史就此宣告结束。

  在所有遭屠戳、流放、被处理的贵族名单中,我们没有看到平阳公主的名字。——这年她的弟弟刘彻已经66岁,做为姐姐她的年龄肯定更大,或者已经逝世了。

  平阳公主能死在仪和二年之前,实在是恰到好处。至少她不必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曹、卫两家遭到如此灭顶之灾。——但是,假如平阳公主没有先死的话,也许“巫蛊之祸”就不会演变到这种程度。历史不能重演,谁知道呢?

  所有的人都被杀尽、自己的子孙儿女也被屠杀之后,刘彻的怒火终于渐渐平息。这个性格冲动的专制帝王毕竟还不是笨得到底,渐渐地感觉到了“巫蛊之祸”一案背后的诸多隐情:两军刚刚开始对抗,儿子就输得一蹋糊涂,显而易见,他没有做好任何准备,所以连后援都没有,世上哪有这样造反的人呢?——性格决定命运啊!这位冲动型的刘彻,他性格中冲动的缺陷,不但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专制制度下,这样的悲剧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却算得上最惨烈的一次。

  仪和三年,刚上任不久的丞相刘屈牦与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合谋扶立昌邑王为太子。当时李广利作为汉朝最高将领,率大军出征匈奴。这个角色可是当年卫青的,李广利眼望旌旗猎猎、将悍兵勇,不禁心旷神怡、志得意满。他向前来送行的丞相刘屈牦面授机宜:“你可千万要加紧步伐,让我们的外甥昌邑王登上太子宝座啊。”——李广利和刘屈牦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结成了儿女亲家矣。

  丞相和大将军合谋扶立储君,本来应该是最高机密,即使扶立不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这样的机密,却居然走漏了,还被一个宦官郭穰探听到了底细,并将消息报告到了汉武帝面前。

  汉武帝年纪已老,又刚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更何况他心里早已暗暗定下了接班人。于是闻讯大怒,下令追查。结果发现刘家和李家合谋咒诅皇帝早死。

  这才真正是巫蛊之祸。四月,怒火中烧的刘彻将丞相刘屈牦腰斩于市,灭族。李广利正统兵在外,听说消息后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投降匈奴。

  (一年后,匈奴卫律王忌惮李广利的权势,与巫师合谋,向匈奴单于进谗,说是用李广利祭祀可保单于母亲身体安康,于是李广利成了祭品,死在了茫茫戈壁草原。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最后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李家既已一败涂地,敢说实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看守刘家祖坟高祖刘邦陵寝的主管田千秋,更宣称自己是受到了高祖刘邦的托梦前来的,使得刘彻越发地震动。于是决定重新调查太子谋反的事件。

  结果令刘彻目瞪口呆:一年前那场逼死皇后和太子的政变,背后就有李广利和刘屈牦操纵的影子,是他们利用种种人事和手段,通过暴燥的老皇帝之手,为他们扶立昌邑王扫清了障碍——有些史书上说,整件事其实只是江充与太子有仇,唯恐太子继位才捣的鬼。但是仔细想想就会知道:江充不过一介普通官员,哪有这样通天的本事搞到皇帝的后宫里去?更何况事情开始不久他就教刘据杀了,其后却又发生了一系列诬告、假调查、以至更改军令的事件,难道说,江充这个死人还有这等本事?死了都能这样捣腾,又怎会活着教人砍了脑袋?

  刘彻终于恍然大悟,于是封田千秋为大鸿胪。

  后知后觉的武帝,终于明白自己那三十八岁的长子死得冤枉。他自怨自艾无处发泄,恼怒中将当时参与陷害太子的宦官苏文活活烧死在渭桥之上;当初挑头诬陷太子的江充虽然已经被太子杀死也仍旧不可饶恕,江氏灭族——这可是史上最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事件;当初在河南灵宝县捉拿太子有功被封为北地太守的李寿,也没逃脱灭族的命运。

  不过总算武帝这回吸取了教训,没有诛连自己和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就连同样窥伺储君之位的另一个儿子他也没有痛下杀手。他晓得自己的子孙本来剩的就不多,实在经不起再杀了。

  汉武帝随后在长安建起了思子宫、太子刘据丧命的河南灵宝县也建了一座“归来望思”高台,希望儿子的灵魂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不用说,卫子夫和刘据的灵魂是不愿再回来的了。

  ——其实杀来杀去,最该死的是刘彻自己,杀儿子的命令也是他自己下的。更何况被诛的人多半跟他有亲戚关系,按血缘和“族诛”的规矩来说,他自己也该算在诛杀的范围内。只是他似乎没有一查到底处理自己的勇气。他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他虽然思念妻儿,却没有勇气将自己的曾孙、刘据年仅三个月的孙子刘询从监狱里放出来——拜自己那一场疯癫杀戳所赐,原本可爱的曾孙儿现在倒真要把他这个曾祖父当杀父仇人来看了。直到五年后,武帝寿终正寝之时,刘询才逃脱牢狱之灾。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不满百日就迭遭不幸的小小人儿,却在十七年后成为西汉皇家的天子。刘据虽然惨死,总算本该属于他的皇位还是由他的孙子接受了下来。)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刘彻总算明白了事理,征和四年开始,他追悔自己晚年的过失,赶走了身边的方士媚臣,颁下轮台诏书,按照死去儿子刘据的生前愿望,废止兵戈,鼓励农稼。并封田千秋为丞相、富民侯——顾名思义,是想要做点关乎百姓生计的正经事了。

  当臣下为刘彻痛改前非的行为歌功颂德的时候,老皇帝终于说了实话:“朕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毒士大夫,至今余巫颇脱不止,联甚愧之。”

  虽然是愧,但是也已愧之晚矣。

  据说晚年的武帝终日郁郁不欢,难见笑颜。身边的人都觉得提心吊胆。他有一名很受宠的美人名丽娟,曾经问他:“钱能买来欢笑吗?”

  武帝回答:“可以的。”

  于是丽娟拿出千金给武帝,说:“这是买笑的钱,希望皇上能有一点笑容。”

  收下宠妃千金后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满脸笑容呢?史书不载。

  “巫蛊之祸”的余害,直到三年后还连累一位无辜的少妇横死。

  她就是武帝最幼子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赵婕妤又名“拳夫人”、“钩弋夫人”,是犯人的女儿。由于她为武帝生下的儿子刘弗陵聪明健壮,很得武帝的喜欢,刘彻决定将皇位传给刘弗陵。

  这时的刘弗陵年仅七岁,钩弋夫人也不过二十五、六岁。为了避免自己死后“主少母壮”,重演吕氏专权的危险性,武帝在立太子的前夕,随便找了个岔子就将为自己生下儿子的钩弋夫人处死了。

  一个身世凄凉的美女,只因为做了皇帝的妃子,并且为皇帝生下了儿子,就落得这样的下场。据说可怜的钩弋夫人下葬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人们都对皇帝竟然如此狠心而愤愤不平。

  虽然刘彻的冷酷无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验证,但是假如刘据不死,则此时他已四十出头,何来的“主少”?卫子夫若不自尽,也该有七十岁了,更谈不上“母壮”。两个理由都不成立,钩弋夫人也就不会惨死了。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卧病五柞宫。自知来日无多的刘彻审视群臣,不得不承认卫霍二家的忠心和才干。于是他颁下遗命——前皇后卫子夫外甥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为首辅大臣,辅佐幼主刘弗陵为新帝。

  刘弗陵二十一岁早逝,继位的是李广利之妹李夫人的孙儿刘贺。刘贺人品卑劣,为帝不过二十七天,大汉朝廷的最高文武长官霍光和张敞(当丞相的水准如何,知道的人倒不多,闲着在家喜欢帮老婆画眉毛的事儿却是流芳千古)便把他又从龙椅上扯了下来。

  公元前七四年,卫子夫的曾孙刘询继位为大汉皇帝。历尽曲折坎坷,皇位终于又回到了刘据子孙的手里。

  刘询即位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卫氏与曹氏的后人,终于找到了仅存的血脉,并恢复了封号。然而,卫氏与曹氏却已经是元气大伤。

  平阳公主因为一次举荐美女而成就声名地位,却又因为另一次举荐美女而累及子孙破家丧生。祸福莫测,都只系于一念之间。

  老天拿平阳公主开了一个残忍的大玩笑。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傅雷家书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 领袖们 野心优雅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牛棚杂忆 林肯传 明朝一哥王阳明 看见 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