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11章 匿光:颠簸?少年僧

  之前述及了两位频繁出现在仓央嘉措家中的神秘僧人。这二人其实正是第巴桑杰嘉措于公元1685年从拉萨派出来秘密寻找五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得道高僧:曲吉卡热巴?多伦多吉(曲吉),多巴?索朗。巴(多巴)。后来,他们也便成为了仓央嘉措的师父和贴身侍僧。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圆寂之后,桑杰嘉措遵从活佛意志,将此消息隐匿了十几年。在他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时,势必反复斟酌,方才将此事落定。这一决策虽然给桑杰嘉措未来十几年西藏的专权统治带来了职权行使上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他遭受了巨大的非议。其实,他只是想以己身之力竭尽能力地来完成五世达赖喇嘛的遗愿。那是他的先师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政治理想。在五世达赖喇嘛构想的政治蓝图中,他一直想在西藏地区构筑一个政教合一独立掌权的地方政权。但直到圆寂,他的政治理想亦只是初步实现。因此,解决在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遗留下的政治问题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担任摄政大臣第巴一职的桑杰嘉措身上。

  秘密寻找灵童并于暗中培养便是重任之一。彼时,曲吉和多巴经过多次寻访,终于将灵童的最后人选确定为门隅达旺一地扎西丹增家的独子,也就是仓央嘉措。在进行确认仪式之后,曲吉和多巴受第巴之命,要立即将灵童从扎西丹增和次拉旺姆夫妇身边带走,迁居夏沃地区的措那宗。而此时,仓央嘉措不过只是两三岁的男童,一尘不染,惶对世事。仓央嘉措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一事,对扎西丹增一家来说自然是天降的莫大荣光。但拉萨方面将幼年的他从父母身边带离,却亦不是因为马上要将他接到拉萨入宫坐床,这着实令一家人内心忧忡。他们不知,在这乱世里,仓央嘉措真正的命途将何去何从。那一日,他被告知将离双亲而去。深夜,他躺在母亲身旁,静默地端凝着这个善美的女子。他的母亲,次拉旺姆。

  她原本可以将他养育,看他长大,变成玉树临风的俊雅男子。然后如他父亲一般,遇到命定的那个女子,与之相依,过温暖的生活。却不料事无定数,命运波诡云谲。倏忽之间,她竟得知,只能与他相守两三年。然后一别不可见。没有退路。至于他的父亲,那个叫做扎西丹增的温厚刚毅的男子。在那些临别的日子当中,神色日益忧郁沉凝,盈满悲伤。因他知道,纵自己一生勤苦循善,也敌不过命运转折。是,这不是苦难,是福祉。只是,这荣光于他,太过圣盛,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深谷里堆积的白雪,

  是巍峨的高山的装扮,

  莫融化呀,请你再留三年。深谷里美丽的鲜花,

  是秀美的深谷的装扮,

  莫凋谢呀,请再盛开三年。

  家乡的俊美的少年,

  是那阿妈心中的温暖,

  莫离开呀,请你长住不散。

  他去的那一日,村落里有歌声荡漾。不知是哪家的母亲也告别难舍的独子,只听那声清厚雅润,是不多得的慈心人。不知者,大约以为是哪家人受到点化,暗中命途被牵引,来为他送别。遥遥千年,音牵万里。即使他尚年幼,不能领会各种真意,却也有了微光照前。在迁居措那宗之后,曲吉和多巴开始不断为仓央嘉措的健康做法事,也开始安排他在色拉寺、哲蚌寺学习藏文,接受严格并且系统的教育,为日后研习佛典汲长智慧作铺垫。措那宗的童年生涯在仓央嘉措的生命里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他一生走向的。

  他太年幼,彼时,他没有过去,没有曾经。亦没有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他的往事是这一时方才开始。仓央嘉措天资聪颖过人,学习藏文的过程中,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他所表现出的智慧令人赞叹。到公元1690年,不过七岁的仓央嘉措便已正式学习佛教经典。他所学习的佛教经典广博繁杂,涉及各大教派。包括第巴所著《白琉璃》,红蚌巴所著《诗境》《除垢经》《释迦百行传》,阿底峡所著《旅途纪事》以及莲花生大士所写的《五部遗教》等等。经师亦遍及各派。并且,在九岁的时候,仓央嘉措完成了《马头明王修行法》一文的撰写。

  诸多经典当中,仓央嘉措犹爱《诗境》,对此著作觉悟甚高。这大约是因为他家乡是情歌之乡、酒歌之乡的缘故。仿佛他的骨子里便是个诗人,清冷、倨傲、不可知。佛教有三学,即之前所述及的佛教三身说中“下士道”升华入“中士道”所需修炼的戒定慧三学,通过习修佛教三学,来达到入涅。自成佛的境界。其中“慧”学的主要内容便是佛学五明。习佛自然要习佛学五明。所谓佛学五明,即声明(即一切语言文字、声韵学,比如音乐等)、工巧明(即工艺、技术、历算等)、医方明(即医药学,包括了中医、西医等)、因明(即逻辑学、认识论)、内明(即佛学,也就是《大藏经》中的种种理论)。《诗境》是声明经典,自然要学。却不知,一本《诗境》将仓央嘉措天性里的诗人特质激发出来。他将书中的656首研究得十分透彻,关于诗歌的欣赏与创作技法更是烂熟于心。他也猛然发现,在离家孤苦的长日里,内心竟依然有如此来势汹汹之热爱。

  诗人的天性里就有一种孤绝的气质。彼时,他尚未能感知到这一切。仓央嘉措在一条深广艰险的路上,跟着众多的师父,心捻佛线,增长智慧,缓步前进。只是前途之困阻,非少年所能预知。莲花生大士说:“我们这一生的情景,是前一生行为的结果,任何办法都不能改变这种安排。”如是。只愿他去处平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同类推荐 富兰克林自传 毛泽东与蒋介石 世界因你不同 苏东坡传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丰臣秀吉 我的前半生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李娜自传:独自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