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第24章 对日抗战(5)

  三原则内容是维护中国主权、领土、行政的完整;反对“大东亚新秩序”;中国独立自由为远东和平新秩序。

  四项目为:(一)英美两国共同或分别借款给中国,总数目为二至三亿美金。(二)以贷款方式供给中国战斗机五百至一千架,以及其他武器。(三)由英、美派遣军事、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关。(四)英、美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时,中国全国空军场所联军均可使用。

  12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一亿美元借款给中国。蒋高兴地表示“抗战以来,国际助力以此最大。”但又过于乐观地认为“美国参战时期近矣!”;美国总统罗斯福又于12月29日,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他对全世界声明,“美国将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这对中国尤其是蒋介石个人的确是一极大鼓舞。

  这时日本海军主张撤退侵华海军,解决“南进”和“大东亚新秩序”问题后,“中国问题”自然解决。陆军则坚决反对自中国撤军。最后是陆军的意见占了上风。

  日寇自1940年6月侵占宜昌后,深感宜昌突出防线,又于11日24日发动新的攻势,即鄂中会战。蒋命冯治安、孙震等集团军将进攻之敌三个师团全部击溃,伤敌七万余人,毙敌千余。11月30日,日本承认汪伪政权,这时日本天皇和内阁以及军人们非常沮丧。

  1941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日寇调动七个半师团,十五、六万人,由正阳、信阳北犯,欲打开平汉线,再转而西上潼关,发动豫南会战。自1月20日开始,蒋命五战区以二十六个步兵师,分段围歼敌军,至2月7日,战役结束。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

  3月上旬,日军又向鄂西进攻。至13日,战斗结束,恢复原态势,歼敌四五千人。

  3月15日至4月2日,进行江西上高会战。日寇以两个师团的兵力自安义、万寿宫向奉新进攻。蒋命九战区罗卓英集团军重创敌寇,逼近南昌,使敌不能西攻长沙。

  5月7日,发生晋南会战,日寇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在空军掩护下自沁阳、博爱向孟县、济源进犯。另以四个师团向董封镇、阜落镇、张店镇各地进犯。蒋命第二战区对敌应战,至5月27日结束。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第三军军长唐淮源殉国。我各部突围而出,损失惨重。

  1941年7—8月间,日美之间又进行谈判。日本为争取对美谈判的份量和对美国压力,也为支持德国对苏联作战和获取湖滨秋粮,对长沙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蒋以九战区担负主战场作战;六战区于湖北策应九战区;五战区派军向花园、孝感挺进威胁武汉敌人,并以一部向信阳进攻,同时鄂北对日寇进行游击,也策应九战区作战。

  此次战役日军伤亡三万余人,俘虏百余人;缴获步枪千余支、战马八百匹、装甲车八辆、步炮九门、山炮六门。日军又一次遭到重创。使得美国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军队和蒋介石本人的威信,及中国在世界战争中的地位。

  日本要急于“解决中国问题”,而军力不够,蒋又坚决不妥协,诚所谓欲速不达,欲罢不能。

  日寇既不能从中国泥沼拔腿,又要乘英败法亡之际夺取中国沿海地区,作为对英、美作战、独霸东南亚的根据地,于是只能走上对英美和中国的两面作战的自绝之路。为此日寇又发动浙、闽沿海诸战役。

  1941年4月中旬,发动浙东战役,至5月初结束。敌人未能占领沿海各县城,主要是沿海游窜,往来无定。

  福建方面,1941年4月19日在海、空军配合下,敌第十八师团一部协助陆战队在福建沿海地区登陆,一度攻占福州等地。8月25日,蒋命三战区反攻。9月初,又收复福州等地。

  在华北,主要是二战区和中共的八路军(即第十八集团军)在对日作战。冈村宁次于1941年改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他在上任后,一方面修筑碉堡,一方面进行多次扫荡。第十八集团军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由彭德怀直接指挥,毙伤日军两万余人,摧毁敌据点两千九百余脞。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

  太平洋战争

  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不管美国和苏联,都是左右摇摆的。1941年3月,日本为其南进解除后顾之忧,派松冈洋右到莫斯科见斯大林,要求签订日苏接近条约。但斯大林因尚不知道德国侵苏意图,便拒绝和日本签约。德国也反对日苏接近,怕苏联解除东顾之忧。

  美国也于4月9日,和日本签订了《美日谅解案》。这爪、《谅解案》是美国为拖延对日开战,争取时间,而牺牲中国的交易。其中规定了重庆与汪伪南京政府合并和承认伪满的内容。第一稿中还有中国政府不答应,就停止美援的字样。

  与此同时,斯大林得知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后,便突然转变态度,于4月1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期限五年,其中还有苏联尊重伪满领土、主权完整等条文。

  以上两条约,均以出卖中国主权和领土来求得和日本的中立。松冈于订立苏日条约后,对美国的态度强硬起来,要美国承认汪伪政权和对南太平洋的资源开发权。美拒不接受。日美关系又紧张起来。

  中共针对美日谅解案,于5月25日发表声明,反对“谅解案”,称此为远东的慕尼黑会议。蒋介石对此出卖中国的条约也表示反对。5月30日,美国则将《谅解案》中出卖中国主权地方的内容删去,加上了中日和平,以日本从中国撤军为前提。对此,日本天皇和近卫等人不禁为之目瞪口呆。同时罗斯福发表第二次炉边谈话,重申援助英国和中国抗战,以免英国对德妥协,影响到中国对日妥协,则美国便独木难撑了。接着美国又于6只1日,宣布战后放弃一切在华特权。并与中方换文成约。蒋喜出望外,他认为这是日方外交的一大失败。

  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为此,美总统罗斯福对蒋的情报机关大为钦佩,蒋则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他说罗斯福对他“将益见尊重与信赖矣。”

  日本外相听到此消息时,正在东京陪汪精卫观看歌舞,便慌忙回宫报告天皇,主张配合德军进攻苏联。但日首相近卫则以德国失信为由,主张退出三国轴心,仍坚持“南进”。于是“南进”和北进之争又趋激烈。7月2日,天皇于御前会议上订一折中方案:“首先南进,相机北进”。

  这个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对蒋进一步强加压力,促蒋屈服;在准备好对英、美战的同时,也准备对苏在必要时使用武力。

  美国则派兵进驻冰岛,援助苏联,对抗德国,美更怕希特勒称霸世界,尤怕德国胜利,日本更加猖狂,危及美国自身。6月9日,援助蒋P—40型飞机一百架。7月12日,美国又批准“向中国提供飞机短期计划”,在此计划中有自中国起飞以燃烧弹轰炸日本本土的内容。提议者是以后“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这些援华抗日协定也加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16日,日本近卫内阁总辞职。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中认为中国苦战四年已脱离危险,但外交内政将更困难。18日近卫再组新阁,松冈外相去职(松冈为北进派),国策重点进一步转为“南进”,决定侵战越南。蒋于此时声明中国抗战国策不变,并全力以赴,加速日寇瓦解。又对罗斯福点明日本“南进”进攻人平洋阴谋。美国于25日宣布冻结甘本在美国的资产。英国、印度、缅甸、加拿大、纽芬兰也宣布废除对日通商条约。日本顿时孤立。蒋介石认为由于他对罗斯福的影响才促成此种共同反日局势。这种局势就是日本“北进攻俄,南进胁美之计划,皆完全粉碎”。(见蒋介石1941年7月31日日记。)

  从此以后,美国成立远东陆军司令部,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同时于重庆召开中美英三国军事合作会议。继于8月25日对日全面禁运石油;派援华军事代表团来华。并运来一批大炮、机枪等武器。

  至8月9日,日本天皇针对太平洋局势的新变化和美、蒋迅速接近,放弃“北进”计划,全力南侵,决心与美、英一战。

  英、美两国则于8月14日发表《联合宣言》,又称《大西洋宪章》,共八条。其主要精神是尊重人民选择本国政体之权和战后和平状态之保证。以后成为战后重建世界秩序准则。

  紧接着罗斯福、丘吉尔先后发表警告和谴责日本的讲话,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不许侵略东南亚。蒋认为这两人讲话,势必制止日寇侵略狂焰,但事与愿违,结果并非如此。

  这时美国应日本之请,于9月3日,又开始谈判。蒋认为谈判仍不可能成功,但万一成功,甚至美国出卖中国,中国也决心抗战到底。再等日寇对美英开战时间的到来。他对美日必战,是坚信不移的。

  日本近卫首相对美谈判失败后,陆相东条英机坚决反对再与美国谈和,决心对美作战。10月16日近卫辞职。18日东条英机组成了军人内阁。

  蒋认为东条上台,势必对美、英开战,造成世界战争,从而加速各国联合和日本的溃败。

  东条上台后,于11月2日制定了对美、英决战的《帝国国策随行纲要》,决定于12月上旬对美开战。但在开战前,仍安排了希望美国妥协的谈判呼吁程序,并决定于12月1日之前协议成功,否则即开战端,美国对出卖中国的条件,临战前又答应考虑。甚至想签三个或六个月协议。一时华盛顿盛传美日已达成妥协。22日,美、日达成三项妥协条件。主要是有限恢复美、日通商;中日问题本和平等公正原则解决;日军自越南有限撤军。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将此协议立即电告蒋介石。

  蒋介石接到胡适大使报告,立即电令胡适向美国国务卿赫尔说明他的意思,制止美日妥协。蒋说:“如果……日军撤退时间没有根本解决以前,而美国对日经济封锁政策无论有任何一点的放松或改变,则中国抗战必立见崩溃。以后即使美国对华有任何援助,皆属虚妄。中国亦不能再望及友邦之援助。从此国际信义与人类道义,皆不可复问矣。”同时让美国千万不可再对日本存有幻想。

  但美国不听蒋介石的劝告。胡适又立即电告蒋介石。蒋又求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请他出面反对美国对日妥协。丘吉尔便如蒋请,致电罗斯福,坚决反对他对日妥协。罗斯福因英国反对,遂放弃对日妥协方案。蒋这才松了一口气,不断地感谢上帝的保佑。丘吉尔本来对蒋素无好感,但他怕美日妥协后日本转而对东南亚加速侵略,危及英国远东利益,而最后英国也不能避免一战,故而极力反对美日妥协。

  东条英机于11月30日宣言要对美英开战。12月6日,罗斯福深恐开战,又电驻日大使要求继续谈判。但该电文,被日本军部故意压下,不交天皇。(天皇早已决定对美实行此次突袭,此种不交手法,不过演戏而已)。待开战后一小时后才交。可见罗斯福对日本开战是多么地惧怕,他的应战决心多么难下。

  12月8日,日寇偷袭珍珠港前80分钟,罗斯福已获破译日方偷袭密电,立即电令夏威夷陆、海军严防,但此令发生迟误,直到日本偷袭后,才拍到夏威夷。珍珠港已成一片火海。

  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由孤立走向和美、英联盟时期。

  12月8日凌晨4时许,蒋在重庆郊外黄山乡居处接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告急电话,立即返城。接着又接到日机轰炸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消息。遂于当天上午8时,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对日和德、意宣战。并提出三原则通知美、英等国。三原则是: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联军总司令部,推举总司令,由美国领导;要求英、美、苏与中国一同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胜利前,联盟各国不许对日单独媾和。

  蒋的确在当时国际关系中十分活跃,也有不少正确的国际形势分析。在关键时刻,能提出意见,发挥一定作用:为此他很为自己的独立不倚的精神自豪。平心而论,罗斯福在日本武力面前的表现很是徘徊瞻顾,优柔寡断,难下应战决心,如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一百几十万大军,罗斯福恐怕对日本武力挑衅更不敢应战,太平洋战争,当早就爆发了。美国或许难以保卫太平洋的防区。因而中国战场对远东反法西斯战争实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如无美国在太平洋上对付日军,中国战场也难以很快获胜。

  因此,中国抗日战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大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同时蒋对今后中国抗日前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中国经四年苦战,打破了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天皇在此时刻,决定选择南侵,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求补救,不惜孤注一掷,正中中国下怀。在这种情况下,美、英必须首先解决远东问题。而日本这一南侵行动,实是饮鸩止渴的自杀政策,无异加速日本灭亡。

  12月11日美国对德、意宣战。11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丘吉尔,提议建立反轴心国联合军事会议,并向罗斯福提出四项建议,主要是,中、美、英、苏、荷五国军事联合会议的召开问题。罗斯福立即电复同意。会议定于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结果苏联、荷兰未参加。只有中、美、英三国参加。讨论了共同作战计划。1942年1月3日,蒋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但中缅战区却无中国人参加。

  这时,日本大本营为配合太平洋战争,压迫蒋氏屈服,便决定打通京广线,向长沙地区攻击,欲摧毁九战区军事实力,便在1941年12月19日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至1942年1月15日结束。此役毙敌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获敌枪炮马匹千余数。此役蒋采取诱敌深入,于带形地区予以围歼战术。

  对于此役,美记者福尔门氏在湖北视察后作如下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曹聚仁《中国抗战画史》,第329页。)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中国军队和蒋介石的威信,为美、英等国更加重视。

  此役后,美国借给中国五亿美元,用于复兴国运。

  本年(1942年)4月18日,美国飞机二十五架自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本土之东京造船所、名古屋飞机制造场、坦克工厂、钢铁、炼油厂,给日本以极大震动。美飞机回来后,低飞我国浙东衢州机场,均安全着路。日本为解除美国飞机威胁和摧毁中国主力军,又发动了浙赣会战,欲占领衢州等要地。

  浙赣会战自1942年5月14日开始,至8月下旬结束,又恢复原5月态势,使敌未能达到作战目的。对于浙赣战役,蒋仍取诱敌深入,分别击破战术。

  此次战役,中国官兵和民众被屠杀者达二十五万人。

  蒋介石和史迪威

  蒋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后,美国任史迪威为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官,兼中国战区参谋长。要他保卫滇缅公路和撮合中国各派力量于一起。史氏则要求有对美、英、中军队的指挥全权。马歇尔答应尽可能支持他。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_小_说天\堂

同类推荐 名人传 牛棚杂忆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林肯传 拿破仑传 世界因你不同 丰臣秀吉 D调的华丽(周杰伦自传)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胡雪岩全传